?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評價

2021-10-15 06:33黎雪梅
康頤 2021年14期
關鍵詞:語言溝通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癥

黎雪梅

【摘要】目的:探討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對于焦慮癥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以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精神內科接受治療的56例焦慮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并結合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意愿將此56例焦慮癥患者分為兩組,設定組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保持各組人數均等即為2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加用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并在護理結束后判定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在生活質量評分和睡眠質量評分上,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上,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焦慮癥患者而言,除常規的護理措施外還需要加用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以此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提升其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并促進護患之間的關系,在焦慮癥的臨床護理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語言溝通;焦慮癥;心理護理;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29

焦慮癥是臨床高發的精神類疾病,其發病原因與社會性壓力、生活節奏以及遺傳均有很大的關系[1]。隨著我國社會壓力的不斷劇增,焦慮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開始對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2]。焦慮癥的臨床表現為緊張、擔心、出汗、手抖等,臨床上針對焦慮癥主要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而據研究顯示,單一的藥物治療并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以及語言溝通,從而幫助患者改變傳統認知,緩解焦慮情緒,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以及臨床應用價值,以期為今后的焦慮癥護理提供參考性意見,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精神內科接受治療的56例焦慮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并結合患者本人的意愿將此56例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例數保持一致均為28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18-66歲,平均年齡為(32.28±10.32)歲;實驗組中共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18-64歲,平均年齡為(32.16±10.2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基線資料,以上數據無明顯差異,經統計學軟件檢驗后結果顯示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主要的護理內容包括對焦慮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疾病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常識以及具體的治療,并需要對患者給予用藥指導和生活指導。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加用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的措施,主要護理流程為:首先組建護理小組,對患者的病情有初步的了解之后,由專業的護理團隊制定出適合患者自身的護理計劃與措施;其次是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通過講座、一對一教導、分組討論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宣教,使其能夠了解到自身疾病的知識以及治療方法,為其樹立治療信心提供保障,著重宣傳不良的心理狀態對于患者疾病的負面影響,以此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心態面對今后的治療。第三進行語言溝通護理。注意與患者保持密切的交流與溝通,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加強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賴度,以此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還需要保持和藹的態度,引導患者認清自身的情緒,從而能夠從主觀方面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緒。

1.3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同時以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計算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分析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以(x±s)形式記錄,使用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記錄,使用X2檢驗對比,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睡眠質量評分

根據表1,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睡眠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根據表2,實驗中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焦慮癥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認為與社會因素、精神高度壓力以及遺傳相關,且病情進展速度慢。目前臨床上針對焦慮癥無徹底根治的藥物,只能采取藥物進行控制。但長期服用藥物可能會激發患者的耐藥性,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工作。為此就需要在治療過程中添加護理措施從而提升臨床的整體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實施心理護理與語言溝通的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能夠在護理滿意度和睡眠質量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上效果顯著,原因在于心理干預能夠保證患者的心理狀態處于穩定的態勢,從而提升其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另外,通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面對患者,患者能夠處于更加舒服的護理環境中,幫助患者重建心理自信,進入到正常的社會生活狀態中。

綜上所述,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和語言溝通對于焦慮癥患者而言具有積極的臨床護理意義,能夠改善其生活質量與睡眠質量,促進護患之間的良好關系,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回歸正常的社會性狀態。

參考文獻:

[1]劉云陽,徐丹丹,李文靜.中醫情志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焦慮癥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J].新中醫,2021,53(08):191-193.

[2]張小鳳.綜合護理干預對罹患焦慮癥在校大學生的焦慮評分及睡眠質量的效果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21,42(02):142-144.

[3]朱家麗,趙錦華.廣泛性焦慮癥運用接納與承諾療法聯合抗焦慮藥物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03):124-126.

[4]金映雪,黃國爭,洪麗帆,關靜瑜.氫溴酸西酞普蘭膠囊聯合心理療法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1,29(01):101-103.

猜你喜歡
語言溝通生活質量評分焦慮癥
積極心理聯合康復鍛煉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完形填空精練一則
怎樣識別焦慮癥?
長期慢性疼痛,小心焦慮癥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護理用于小兒心肌炎患兒的臨床價值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探究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技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