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陽羨文化的水墨課程開發

2021-10-17 01:59盧霞
關鍵詞:宜興幼師水墨

盧霞

摘要:幼師教育要注重內涵發展,引導學生走進本土“文化場”。通過校本化的美術課程活動,積極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鮮明發展幼師水墨畫教學特色,促進自由探索、自歷體驗、自主建構水墨學習的文化意義,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陽羨文化;水墨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7-005

本土文化不僅是個體認知最自然、最親近的“成長土壤”,而且是“個體精神活動最初、最重要的生動場所”。傳承本土文化是幼師水墨教學的應有之義。尹少淳教授主張通過校本化的美術課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世界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因此,幼師水墨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本土“文化場”,促進自由探索、自歷體驗、自主建構水墨學習的文化意義。

一、挖掘與選擇,吸納本土文化的教育精髓

本土文化是每一個孩子活動的初始場所,深刻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及心靈成長,對孩子最初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使他們從小就產生了對本土文化的依戀和認同。因此,幼師水墨課程的建設要置身于本土文化背景,挖掘整理本土名勝古跡、歷史遺存、人物傳說、風俗習慣等,尋找本土文化與幼師水墨的關聯,對其良好的人文環境、文化氛圍進行梳理歸納,把握文化特質,提煉可為幼師水墨課程吸納的文化精神。

1.挖掘有個性的本土元素。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兒童水墨課程形式,將攜帶著本土氣息的文化元素納入幼師水墨,其價值是對“文化繁榮”的一種呼應和切實行動。如在“駱駝墩遺址”“梁?!薄疤斩肌薄瓣柫w茶”“新陶都十景”“茶局”“東坡海棠園”等獨特的歷史遺存中尋找本土文化精神,在“瀆上西瓜”“洋溪蘿卜”“太湖三白”等本土特產中尋找親近的生活氣息,在“趕節場”“觀蝶節”等陽羨民俗中尋找人文故事,挖掘富有宜興特色的文化資源,提煉校本課程的文化素材,加強水墨課程本土文化的感知、人文精神的彰顯。

2.選擇學生熟悉的、有童趣的水墨素材。本土文化為幼師水墨課程開發拓寬了文化視野,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元素和教學素材,但多樣化的本土文化資源必須與學生需要、水墨特質、兒童特點等諸多要素緊密匹配,通過水墨素材的切適性研究,確保課程開發的精度與效度。

(1)選擇容易感知的本土詩文。本土文化有著學生熟悉的生活氣息,對理解詩情畫意有積極的意義。通過鼓勵學生收集整理與家鄉宜興有關的經典名人詩作,用微信推介共享各自感興趣的詩文,通過本土詩文與歷史名人對話,感知遠去的歷史文化。如楊萬里的《荷橋》和萬秋期的《蛟橋月》,呈現已經逝去的荊溪美景;周砥的《周將軍祠》,再現“陽羨第一好漢”周處的英雄氣節,這些有地方文化內涵的詩詞用作水墨作品創作題材,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認知和傳承。

(2)選擇兒童創作的原味童謠。用小朋友創作的童謠題款和創作是一種直接與兒童對話的方式,富有童趣,引人入勝。如童謠《小兔子》:兩只小兔子,一只愛吃蘿卜,一只愛吃白菜,各愛各的菜,一點兒不勉強。童謠《斗雞》:兩只雞,火氣大,為了一條蟲,斗得那么兇,快來勸一勸,筐里還有蟲。童謠《學說話》:一個小伙子,做了好事情,記者來采訪,嚇得手出汗。不光學做事,還要學說話。通過兒童創作的詩歌,將詩、書、畫、印緊密結合進行水墨教學,彰顯有趣味的水墨素材的文化意義。

(3)選擇學生親歷的文化印記。利用宜興周王廟、英臺閣、國山碑等遺跡,引導學生搜集周處、梁祝以及歷史名人在宜興的文史故事,尋訪遺跡遺存,甄選“陽羨第一人物”周處、“常勝將軍”陳慶之、“陶朱公”范蠡、“陽羨長”孫權、“宜興女婿”岳飛、“抗清名將”盧象升等“陽羨人物”編入水墨教材,讓學生在學習水墨技法的同時,感受本土文化魅力,把這種文化印記扎根在心中。還可以在未來時時開啟以水墨為媒的文化旅行。

二、知需與體驗,構建合適的幼師水墨課程

幼師水墨特色課程開發,是文化傳承的藝術表現手段。幼師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是文化傳承的前沿。她們需要帶著一份歡喜心去觀察家鄉環境,體驗生活樂趣,感知本土文化,并用水墨的形式自由表達,怡情養性,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既達到一種兒童化的水墨藝術效果,又把家鄉文化的種子種在兒童心間。因此,幼師水墨課程要重視對兒童水墨意趣的培植、本土文化的體驗,彰顯校本課程的特色與意義,構建有濃郁本土文化氣息、適合學校與學生需求的課程。

1.調查兒童的文化需求。本土文化為幼師水墨課程的開發拓寬了文化視野,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元素和教學素材,但多樣化的文化資源必須與學校文化、學生需求、水墨特質、兒童特點等諸多要素緊密匹配。因此,組織學生進行本土文化知識的調查,了解學生對本土陽羨文化的生活感知度,以及水墨教學中喜好表達的素材形式等,為課程建設提供現實依據。通過水墨素材的切適性和整合性研究,確保課程開發的精度與效度。

2.體驗本土的文化魅力。要讓學生喜歡水墨,關鍵要通過體驗活動把鄉土中蘊含的情感因子激發出來,感受到文化的真正魅力??梢砸劳忻佬g館、名人紀念館、博物館等水墨體驗活動征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水墨體驗活動,讓學生看到本土文化的形、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情、觸摸到本土文化的神。到陶瓷廠、茶園體驗“陶美茶香”,到氿邊橋頭體驗“荷塘氿風”,到太湖瀆邊體驗“瀆上人家”,到竹海山里體驗“宜人山居”,到校園社團體驗“多彩校園”,到宜興景區體驗“陶都十景”,到宜興名人館體驗“陽羨人物”等,吸納本土地氣,提升筆墨意蘊,用本土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

三、激發與嬉戲,設計能玩的水墨教學課程

在幼師水墨課程中要設計兒童水墨教學,課程的設計要能充分激發小朋友的童心童趣,追求自由的表達方式,把水墨的墨趣書香、本土文化、兒童意味等緊密契合,注重將文化觀察、生活情境、內心感受等融入課堂教學,設計出兒童能玩的水墨教學,提高兒童水墨課的暈染力。如以“水墨嬉戲”一課教學為例,設計兒童能玩的水墨課程。

1.引入本土背景。課堂教學初,引入宜興籍著名畫家作品,用水墨意境美吸引兒童走進作品。呈現若干吳冠中江南水鄉作品后給予適當引導:“家鄉宜興,是全國著名的書畫之鄉,出了很多書畫大師,吳冠中爺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請小朋友們邊欣賞邊觀察,在吳爺爺的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2.解讀水墨技法。在初步欣賞感知的基礎上啟發:“這些作品漂亮嗎?”(生:漂亮)“小朋友們想不想像吳爺爺一樣玩一玩水墨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玩水墨(板書課題:玩水墨)。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在吳爺爺的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生:山、水、樹……)教師指出:“吳爺爺用這些大大小小的點表示石頭、小動物等;用這些彎彎曲曲的線表示水流、樹木等;用這些濃濃淡淡的塊面表示荷葉、遠山、房屋等。這些‘會變化的點、線、面,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美景?!?/p>

3.體驗水墨技法。教師繼續引導技法學習,用游戲的方式教學?!靶∨笥褌兿雽W吳爺爺的畫嗎?我們一起像吳爺爺一樣玩一玩點、線、面……”通過聽音樂畫點線面、水墨添加、水墨變變變等水墨嬉戲活動,讓小朋友感受到家鄉名家作品的魅力,激發和吸引學生用水墨點線面的變化學習技法。

4.自由嬉戲創造。在學習了點線面技法的基礎上,可以設計一個結合生活所見展開一定的想象,自由自在地創作《熱鬧的水鄉池塘》的環節,讓每個兒童成為美的發現者和創造者。

四、多元與激發,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是水墨教學的重要環節。實行師生共同參與的激發性評價,既對學生學習水墨技能進行評價,又對水墨文化參與進行評價,有利于提升水墨課的文化味和學習效度。如,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特點,對國畫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需求,指導學生在文化認知、技法把握、個性表達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創新、理性反思的意識與能力。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動態表現作為評價重點,通過現場學習觀察、分析學生在水墨畫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對其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予以綜合評價。結合學生學習水墨的特點,建立以專家、教師、學生、工作室共同參與的自評、互評、展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成效的評價,每學年展評一次,形成激勵性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曾文婕.深化校本課程開發的四個生長點[J].課程·教材·教法,2014(08).

[2]周亞君.兒童水墨:尋找“形式美”背后的“文化美”——基于區域文化的兒童水墨畫教學[J].江蘇教育,2016(33).

(作者單位: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宜興214200)

猜你喜歡
宜興幼師水墨
網紅幼師 撕掉標簽,拒絕被定義
在宜興徐悲鴻故居
男幼師荒
水墨
第二屆宜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陶瓷藝術展開幕
水墨人物
基于心理視角的中職學校男幼師培養的策略和研究
鄒蘊芳
當代水墨邀請展
水墨諧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