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秋白在哈爾濱“先得共產黨的空氣”

2021-10-18 09:45王寶山
文史博覽·文史 2021年8期
關鍵詞:瞿秋白俄國中東

王寶山

1920年10月20日,一趟旅客列車徐徐地停在哈爾濱火車站。在下車的匆匆人流中,一位戴著眼鏡身著西裝外套大衣的年輕人和兩位同行者背著行李、拎著皮箱,走出站口。這位戴著眼鏡的青年叫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蘇常州,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曾經兩度擔任黨的最高領導。

1917年春,瞿秋白隨堂兄來到北京,原本要報考北京大學,但因付不起學膳費而作罷。后來,瞿秋白又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不要學費”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1919年,瞿秋白參加了五四運動,因上街演講與請愿,兩次被捕。五四運動后,瞿秋白加入了李大釗、張申府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此次,瞿秋白一行3人是以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到莫斯科采訪。到哈爾濱后他們才得知,蘇俄紅軍正在與謝米諾夫白匪軍作戰,滿洲里至赤塔一段鐵路遭到破壞,火車停運,瞿秋白不得不在哈爾濱滯留下來。

在哈爾濱,瞿秋白有幾位北京俄文專修館的同學,他們都在中東鐵路工作。通過他們幫助,瞿秋白一行在哈爾濱結識了一些俄國朋友,其中有中東鐵路上的官員和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員。此間,他還在哈爾濱中東鐵路進行了廣泛的調研。

瞿秋白發現,哈爾濱是俄國革命和反革命兩種勢力在國外的聚集地。俄國十月革命后,大批的資本家、富農、廠主、沙俄時代的將軍等紛紛流亡到哈爾濱,他們過著在政治上亡命、物質上仍紙醉金迷的生活。俄國人中的布爾什維克,經常在在華俄國工人中宣傳馬列主義。他們在鼓勵中國工人向封建主義作斗爭的同時,也和中國工人一起反對沙俄及其在哈爾濱的殘余勢力。

早在1905年,哈爾濱就出現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的支部組織。1907年5月,中東鐵路的中俄工人在哈爾濱共同紀念了五一國際勞動節,因此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前,馬列主義在哈爾濱已經得到傳播。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曾以蘇俄工農政府委員會的名義電令哈爾濱工兵代表蘇維埃(由俄國工人和士兵組成)奪取中東鐵路附屬地的權力;哈爾濱工兵代表蘇維埃在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以其思想、言論和行動直接影響了哈爾濱的工人和市民。

當時“中東鐵路職工聯合會”與“哈爾濱職工聯合會”,是俄共(布)黨員和中國工運積極分子的活動中心,經常舉辦一些教育活動,團結中俄工人。經一位俄共(布)黨員的介紹,瞿秋白和友人廖連柯一同去“中東鐵路職工聯合會”拜會了會長國爾察郭夫斯基,并到隸屬于這個聯合會的“哈爾濱勞工大學”聽烏茲涅洛夫講授《俄國社會發展史》。這些使瞿秋白對馬列主義的學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1920年11月7日,正值俄國十月革命三周年。瞿秋白應邀出席了俄國人舉辦的一個紀念會,會場設在哈爾濱工黨聯合會預備開辦勞工大學的新房子里。會場比肩接踵,墻上掛著馬克思和列寧的肖像,邀請方還將瞿秋白請到主席臺上就座。大會宣布開會時,全場高呼“烏拉,烏拉(萬歲)!”并全體起立,高唱《國際歌》,這是瞿秋白第一次聽到《國際歌》,那豪邁的歌詞和激昂的旋律,使瞿秋白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吹竭@壯觀的場面,聽到這怒吼的歌聲,瞿秋白當即萌生了翻譯《國際歌》歌詞,并將它傳給中國勞苦大眾的想法。

會后,瞿秋白應邀到一位俄共(布)黨員家中參加晚宴,屋里擺著盛宴,大家痛飲歡呼,展望共產主義未來,情緒特別高昂。席間,熱情的俄國朋友圍在瞿秋白周圍,詢問中國的風土人情,表達對中國同志的熱愛。一位來自莫斯科的俄共黨員,站起來演說:“我們在哈爾濱固然還有今夕一樂,莫斯科人民吃黑面包還不夠呢……共產黨擔負國家的重任,大家須想想俄國的勞動人民啊?!宾那锇淄徽?,他問瞿秋白是不是共產黨員,中國政黨有多少?瞿秋白答道:“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正式成立,但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誕生?!?/p>

通過與哈爾濱中俄工人的接觸,尤其是與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人的接觸,使瞿秋白首次聽到了《國際歌》。而將《國際歌》歌詞翻譯成中文,也成為瞿秋白對中國共產黨做出的特殊貢獻。

瞿秋白在哈爾濱停留的這50多天,對他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并為之奮斗終生,起了重要作用。期間,瞿秋白親自采寫了《哈爾濱之勞工大學》等9篇通訊報道。對于這次哈爾濱之行的感受和印象,瞿秋白描述道:“自從到哈爾濱一個半月,先得共產黨的空氣?!焙笥衷凇娥I鄉紀程》一書中強調:“《國際歌》聲調雄壯得很!”

12月10日,從哈爾濱到赤塔的火車終于通了。瞿秋白一行搭上第一班火車向莫斯科進發,并于1921年1月25日到達了他向往的赤都——莫斯科。

到了蘇俄后,瞿秋白通過考察,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他還兩次見到列寧,并經張太雷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3年初,瞿秋白回到北京,在參考了俄文、英文、法文等文體后,完整翻譯了《國際歌》歌詞。在翻譯“國際”一詞時,瞿秋白直接用同音字翻譯成“英特納雄耐爾”。這樣,無論哪個國家的人唱起,這個詞的發音都一樣,表達了全世界無產者的共同誓言。這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一期上首次發表了瞿秋白翻譯的《國際歌》中文歌詞。從此,《國際歌》在中國大地唱響,一直伴隨著中國共產黨人向反動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直到最后勝利。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長汀縣羅漢嶺英勇就義。臨刑時,矍秋白昂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用歌聲向敵人宣布:“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

猜你喜歡
瞿秋白俄國中東
七顆鉆石
瞿秋白:兩段深情,一生心系
民國一段出軌奇聞
瞿秋白第一個把“國際歌”譯成中文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敘危機誘發“中東大混戰”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與不得不死
拉登攻擊奧巴馬中東行
聶中東藝術欣賞
哥德巴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