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教學指引下初中歷史課的策略研究

2021-10-18 01:49陳茜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1年17期
關鍵詞:家國史料情懷

陳茜

【內容摘要】家國情懷是五大歷史核心素養之一。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在初中歷史復習課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策略,在從知識到體系的歸納中,滲透與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值得深思。筆者通過一節近代史復習課的反思,試圖尋找家國情懷素養在復習課中的落腳點。

結合當下提出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除了有理論的指導,能力的訓練,也要有情懷的引領。作為歷史核心素養之一的家國情懷是初中歷史課堂實踐中需要慢慢滋育的。時值一輪復習,如何在復習中構建時空觀念,拉近時空距離,擴大歷史視野,形成知識體系,落實歷史教學的愛國情懷核心素養,最終達到將歷史與現實結合是值得探討的。筆者在復習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時,將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和第7課《抗擊八國聯軍》進行了聯合,進行了一次探索。本課復習的主線是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以及中國人民的反抗。追溯兩條主線,如何將愛國主義的主題落實在知識的復習中,筆者在課后進行一個簡單的反思,認為復習課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打破常態尋找家國情懷的落腳點。

一、打破時空束縛,創造在場視角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歷史學習是具有時代性的,作為歷史教師必然要從豐富的課程資源中,營造情境,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感受歷史,并最終構建時空觀念,培養家國情懷。歷史學習中“時空觀念”素養指的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因為“歷史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境遇。這種境遇就是在場性?!比绻茏寣W生以“在場”的視角,回到歷史現場并參與到史實中去,看待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就能避免以今度古,從而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

左圖右史是歷史學習的一個方法,也可以以動態的視頻來替代靜態的圖片,幫助學生構建在場的視角。筆者以新聞《2018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證實在大連莊河海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船“經遠艦”》導入,將現實與歷史將結合,通過一艘沉船經遠艦把之前所學的洋務運動與甲午中日戰爭連在一起,自然地串聯了知識點,也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經營多年的洋務運動最終慘敗于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悲痛。復習甲午海戰選用視頻動畫的方式將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的具體過程與地圖結合起來,通過動畫演示再現了戰爭的具體過程。相比地圖,動畫演示細致的旁白講解更容易從聽覺和視覺吸引學生,實現了學生的時空觀念的構建,同時也觸景生情,認識到戰爭的慘烈。

“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币还澩暾臍v史課,更應該跳出課本的靜態時間,在動態的空間中去感知歷史。簡單說,就是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去重新審視這段史、這件事或這個人。歷史是人類過去活動的“遺存”,事實證明,復習課更不應該是簡單的記憶再現。從初中生的心理年齡和認知水平出發,無論是圖片還是視頻,經過精心的選擇乃至裁剪,使本來靜態的幻燈片演示變成動態,都能打破學生的視覺疲勞,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得到生動的體驗,并由此更好地理解歷史,有利于家國情懷的生成。

二、豐富史料閱讀,注重拓寬視野

在歷史課堂中,愛國情懷的培養離不開史料。因為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實,歷史教材呈現的內容有限,必然需要在課堂上運用史料去填補空白。結合史料來解讀歷史,敘述歷史可以讓課堂變得更豐滿,也能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復習課同樣如此。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對家國情懷的培養有這樣的具體要求“能夠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對于復習課而言,更應該把所學的歷史事件放在整體的全球史中去透析。

在《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這一課中,書上講到“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贝藭r,我們尚未學習日本明治維新,可以補充日本大陸政策的史料“欲稱霸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先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欲先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睂⒅袊腿毡镜臍v史放在全球史中認識,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戰爭發生的背景,并認識到這場戰爭是必然的。復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則選用了《瓦德西拳亂筆記》“吾人對于中國群眾,不能視之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實際上,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倘若中國方面將來產生一位聰明而有魄力之人物為其領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國貢獻與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則余相信中國前途,尚有無窮希望?!睅椭鷮W生理解義和團運動的意義“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在復習《辛丑條約》時,從慈禧的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則充分清政府已經徹底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學生也能對清政府的丑惡嘴臉有更清醒的認識。

歷史學習最終的考查方式落實成為考試,必然要滲透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以史料閱讀培養家國情懷完全可以通過落實到課堂中對各種史料的解讀,通過老師的引導來潛移默化地培養。

三、挖掘深度思考,激活問題解決

歷史課堂需要思考,通過思考掌握基礎知識、理解與升華情感。無論是國家認同,還是個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都不是在歷史課堂中刻意地宣揚,而是要讓學生從史實中得到深思。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如果教育僅僅是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知識,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有悟性,卻沒有靈魂,有知識,卻沒有精神,有活動,卻沒有道德愿望?!痹谡n堂中以獨特的視角選擇相關史料,將隱藏的歷史信息通過史料閱讀呈現,除了幫助學生解讀課本外,還可以當成材料閱讀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復習《馬關條約》時用梁啟超“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痹O計了口頭訓練題“這句話與什么事件有關?”引導學生學會抓關鍵詞“甲午”,而“大夢之喚醒”則點出了甲午戰敗對國人的警示。以《臺民布告》“愿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要求學生分析布告的背景,認識到《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臺灣人民的抗爭,認識到近代史的中國人民并不是軟弱的,在民族危亡之際也是不絕斗爭的。而一幅《八位強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傳畫,通過選擇題的方式要求學生結合圖片和所學推測最后畫面所映射的事件和結果是什么,理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

歷史學習要在復雜的歷史現象中厘清事件前因后果、內在聯系,在問題的解決中孕育愛國情懷。課堂的結尾播放一段視頻“北洋水師定遠艦的殘骸在日本”,呼應了開頭的經遠艦沉船的新聞,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當年中國戰敗的原因有哪些?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認識?”兩端視頻首尾呼應,同時有對歷史的深思,以及對當下的思考。歷史學習的評價最終指向書面的考試,比如本單元的復習目標是要歸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通過對戰爭、條約和影響的分析,認識到近代中國所受的屈辱,以及受辱的原因,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必然要結合材料閱讀題,選擇與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關的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分析事件、條約的影響,最終完成認識的書面生成與表達。

教學畢竟是以學生為本位的活動,要實現能力的提高,必然要穿插在史料的閱讀與思考中。在復習課中,要實現價值的引領和人格的塑造,多是通過問題來進行的,尤其是最后的課堂升華環節,不能是簡單的問題拋出,而應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式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構建完整體系,升華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的培養是一個知識內化與情感升華的過程。這種情感的培養是伴隨著知識的歸納總結中自然地升華的。一節歷史課所要學習的對象是固定的,但不是孤立的。探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通過縱向聯系、比較、概括等方式,來構建某階段的歷史框架在歷史復習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歷史課堂中,要提升歷史學習的有效性,形成情感的升華,可以借助年表、時間軸、結構圖和框架等將歷史形成整體的系統認識。

中國近代史中,伴隨著列強的侵略戰爭還穿插著中國人民的探索,和北師大版按主題為綱的方式不同,部編版教材更有時間的連續性。上課之初也可以用一張題為《八上第一、二單元的大事記》的幻燈片做引。用一條橫向的時間軸,分別點明了中國近代史上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分屬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探索抗爭。這樣的結構圖從舊知回顧入手,再聚焦到本課的復習對象,很是清晰地概括了不同事件的主題。由宏觀到具體,讓學生一目了然,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具有抗爭精神的民族,中國人民是不屈的。

在復習之后設計了問題“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民英勇反抗列強侵略的史實有哪些?”這兩個問題和課堂之初的問題相呼應,將原本的結構圖轉變成文字閱讀與思考,并要求學生參與時間軸的編制,通過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幫助學生統籌階段,厘清線索,精簡內容,實現學生從零散的掌握知識到完整體系建構的蛻變。而家國情懷的深化,就在于學生從課堂瑣碎的知識點到整體的系統認識的形成中,從民族危亡的震撼到人民反抗的共鳴中明晰地認識到近代史的兩條主線“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也能感受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經過了長期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的。

將家國情懷運用在歷史學習中,是通過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因為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會隨著時空的轉變而變化。歷史教學離不開時空也離不開情懷,歷史學科素養終究是靠課堂去落地生根的。復習課除了知識的獲得外,最后必然要落實重要的價值引領,通過引導學生通過了解過去的史實,去反思歷史,從中得到經驗與教訓。而復習課中家國情懷的培養既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又要尊重不同課型的特點,結合課題的特色,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論是視頻的選用還是史料的補充,無論是問題的生成還是體系的構建,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動起來的過程中,借助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點燃學生的家國情懷,強化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歷史復習課才能算是完整的有深度的歷史課。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家國史料情懷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贛鄱情懷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家國兩相依
史料二則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略談“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