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建相對獨立專業的教學微環境

2021-10-21 02:09田甜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2期
關鍵詞:求同存異

摘要:大家都知道學校是培養學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大環境之一,家長都會給學生挑選名校,但往往忽略了教學的微環境,在同樣良好的學校大環境下,依然有很多“問題學生”和“不作為學生”,這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影響了這些學生,在這里,筆者認為,教學微環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會就為何和如何創建教學微環境作以論述。

關鍵詞:教學微環境;區別教學;求同存異

高考成績公布,學生中有哭有笑,成績優異者自然興高采烈,但大部分學生自然要名落孫山。在同樣一所學校的大環境下,共享著教育資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但教育成果卻相差甚遠。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生物遺傳因素,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素,更重要的是個人的主觀因素。在眾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每個人表現出不一樣的發展特點。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人的主觀意識是內因,起決定作用,但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外部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因為它會影響個人的主觀意識。

《普通教育學》認為,人的身心發展具有共同性和差異性。在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過程中,共同性是相對的,差異性是絕對的。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共同性和差異性規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善于根據同一年齡階段孩子的共同特點,堅持統一的要求,敢于對全體學生負責,相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一把鑰匙一把鎖”。要充分發揮各個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做到“長善救失”,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并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基于人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身心發展的絕對差異性及環境和教育對于人身心發展的重要影響,創建相對獨立專業的教學微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和刻不容緩。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此,筆者就如何創建教學微環境談談自己的想法的建議同從事教育工作的同仁們一起分享和探討。

要想激發更多孩子的潛力,培育出不同類型的人才,我們必須要轉變觀念,調整行為。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正確看待區別教學

筆者認為,區別教學是選拔培養優秀特長人才的必須手段。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里,比如偏科的同學,往往被老師和學生戲稱“跛子腿”,高考肯定吃大虧。但是這些偏科的學生往往有他們自己的專長,很有可能是未來的某一領域的專家,但傳統教育基本泯滅了他們發展的土壤。再比如那些從來不喜歡上課,考試門門掛科的學生,但他們有的擅長舞蹈字畫,有的迷戀足球籃球,有的喜歡圍棋武術,有的喜歡小說詩歌……在傳統的教育觀念里,這群孩子往往被老師學生不看好,覺得他們沒出息,但事實呢?這些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堅持,有他們對未來更明確更美好的追求。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偏科和特長生是不區分看待的,他們隨著學校的成績等級被劃分在不同的文理科之中,而且往往在班級里面,他們是班級成績拖后腿的學生們,被班里同學輕視,被老師們嫌棄,他們會嚴重影響學校的升學率。當然,反過來,這些好動的偏科特長生們,也往往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搗亂,睡覺,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還會影響那些喜歡學習的學生們。

如果區別教學,這群特長孩子得到應有的關心和培養,難道他們的成才不會讓學校錦上添花嗎?如果區別教學,愛學習的學生們不是有了更安靜有秩序的高效課堂的嗎?區別教學,可以讓學生看清自己的特長,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各類潛質,能讓學生不再有等級之分,只存在專長的不同,這樣,會更有利于學校的高效課堂的組織管理工作。

二、調整各個角色行為,將創建教學微環境落到實處

1.學校行為調整

在創建教學微環境的過程中,學校是微環境硬件的創造和實施者。在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學校必須積極設置不同類型的班級,班級的設置不僅是所謂的以文化課成績分出好壞來,應該將學生分為傳統的學習考試型和其他技能型。在傳統的學習考試型里面還有全能型、偏科型;其他技能型可有舞蹈、繪畫書法、文學寫作、體育類、圍棋武術等等。

可能有人會質疑,外面不是有很多興趣愛好班,培訓機構嗎?孩子特長的培養豈是一周一兩節課程能完成的?要想把特長生培養成才,應該有屬于他們的穩定的學校大環境,和正規且有課時滿足的教學微環境。那么,大學不就分專業嗎?筆者認為,學生千辛萬苦要等到十幾年考上大學后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太晚了!況且,很多同學可能由于厭學等原因,根本考不上大學,最終特長也就一并荒廢了。

2.教師行為調整

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力,并最終引導和輔助學生們去實現理 想的直接教育者就是老師。教學微環境的軟件就是各類特長的教師在學校硬件微環境的前提下,去給學生構建屬于他們特長的氛圍。比如:舞蹈教學班,教師可以根據他們量身定制文化課學習任務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關注有關舞蹈的各類新聞,賽事,故事,講座等在他們的小范圍內傳播,既活躍他們,又豐富了學?;顒?,對其他學習型班級也總成最小化的影響。當然,這樣就要求更有針對性、更有洞察力,更有素質的教師,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化教師隊伍。

教學微環境的創建也許需要更多人和部門的關注、投入和在不斷地探索實踐中才能實現。但不管怎樣,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對每個學生公平的發展,甚至對于人的身心發展來看,創建教學微環境,進行區別教學都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希望我們的教育能更人性化、能真正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亦農.李尊賢.梁崇科主編的《普通教育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第37頁

作者簡介:田甜,陜西咸陽中學,碩士研究生,高中地理教師

猜你喜歡
求同存異
在探究中求同存異
彰顯“求同存異” 滲透“核心素養”
中職少數民族學生德育問題及其對策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求同存異教學原則的應用
比較文學主題學研究
多舉措開展“家園合作”
從求同存異談美國多元文化的融合與沖突
騰訊、阿里系銀行“求同存異”
國際貿易生態化與全球經濟協調發展探討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