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產業項目建設運行情況初探

2021-10-21 03:09張菊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2期
關鍵詞:產業對策建議農業

張菊

摘要:瀘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人口109萬,耕地面積3.6萬余畝,農業人口約80.2萬,是典型的淺丘地區農業大縣。近年來,瀘縣以加速農業產業突破、加快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打造瀘縣特色農村產業結構為總抓手,推動各大農業產業項目在縣域內各鎮、村落地,成效顯著。

關鍵詞:農業;產業;項目運行;對策建議

一、實施情況

2017年至2018年期間,瀘縣依托中央、省市縣項目資金,共規劃投入農業產業項目72個,主要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種植、農業養殖、畜禽糞污利用四大類。其中基礎設施類建設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設施、移民后扶、糧食生產四個方面,涉及項目33個,覆蓋14個鎮(街道);農業種植類主要分為龍眼、蔬菜、產業園(基地)、農產品加工類(凍庫、烘干房)四個方面,涉及項目23個,覆蓋全縣10個鎮(街道);農業養殖類主要包括水產養殖和生豬養殖兩類,涉及項目9個,覆蓋全縣7個鎮(街道);畜禽糞污資源利用類涉及項目3個,覆蓋3個鎮(街道);休閑農業類涉及項目3個,涉及3個鎮(街道)。在全縣20個鎮(街道)基本都有項目覆蓋。

二、運行成效

(一)抓業態,新型經營主體異軍突起

瀘縣借助全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的契機,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共計61個。集中在喻寺鎮譚壩村、周堰村,太伏鎮王灣村等地積極推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工程,積極發展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2017年至2018年期間,財政資金扶持瀘縣海翔水產漁政專合社、太伏鎮龍馬祠種養殖專合社等農村專業合作社21個。依托現有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推動土地向規模大戶流轉,解決了規?;r業占比不高的問題,農村專業合作社規模效益不斷增強,有效解決了農村土地閑置數量眾多、分布散亂的問題。其中,瀘縣海翔水產漁政專合社通過項目新增稻鰍養殖面積516.15畝,每畝年新增泥鰍產量100公斤,年新增水產品產值150萬元,每戶年平均增收8982元,項目區三個村稻鰍養殖面積達到498畝,養殖戶95戶,收益總人口0.3308萬人。

(二)強服務,基層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一是通過水利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高新農業項目的落地實施,配套了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土地平整建設、農業用水灌溉等基礎設施,推動了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通過天興鎮、喻寺鎮、玄灘鎮的休閑農業項目,建立了康養中心、開心農場、生態采摘園等旅游觀光設施,推進了鄉村振興中美麗新村建設。

(三)重科技,農業面源污染持續降低

長期以來,由于養殖場選址不規范和養殖戶環保意識差等問題,畜禽糞污存在散放在公路邊、直接沖入河道等不良習慣,造成了環境負擔。2017年至2018年間,我縣共扶持生豬養殖類項目5個、畜禽糞污資源化項目3個。通過項目實施,建立了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種豬養殖場等,創新使用“蜀龍豬場”這一適合現代養豬需要的豬場建設模式,將人、車、物、豬、污物的通道分開,在布局、建筑、環控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創新,省土地、省投資、省能源、省人工的同時,實現了集約化、工廠化、信息化、智能化,促進我縣環境保護效果得到顯著提升,減少了面源污染問題。

(四)調結構,農村用地問題得到解決

通過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提高了耕地質量等別,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便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保證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增長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效緩解了當地人地緊張關系,優化了土地資源配置,調整了土地利用結構,增強了項目區土地的抗旱排澇能力,有利于促進農業穩產高產。

三、存在問題

(一)產業規劃不明確。我縣農業產業發展中遠期規劃的科學性、針對性不夠,支柱性產業不突出,缺乏持之以恒抓支柱性農業產業的決心和魄力,對瀘縣農業主頁發展的方向定位缺乏明確的研判。導致在產業資金大量投入的環境下,農業產業仍呈現大而散、多而亂的情況。

(二)項目分配不均衡。一是地區之間項目分配不均衡。根據統計分析,瀘縣各鎮農業產業項目數量及資金投入分配不均情況較為顯著,投入資金最多的為喻寺鎮,占瀘縣農業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的17.20%,其中,水土保持項目投入資金占喻寺鎮總投資金額得36.3%;緊跟其后的是兆雅鎮,4個項目投入資金占瀘縣農業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的15.5%。二是產業之間項目分配不均衡。農業種植類項目中對優勢傳統農業項目的投資不夠,如我縣的傳統農業龍眼產業、生豬養殖項目以及稻蝦養殖項目總投資金額僅占瀘縣農業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的4.9%。

(三)實施進度不及時。由于項目資金來源廣泛、要求不一、資金撥付緩慢,導致申請的項目資金難以實現整合協調,各實施單位配合困難、實施難度大,此外,因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河沙、石子、條石、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材料供應不足且價格居高不下,施工單位購買原材料困難,導致在建工程施工進度緩慢。

(四)龍頭品牌不凸顯。瀘縣雖為農業大縣,但農業產業呈現大而不強、多而不優、雜而不良的問題突出,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的農產品發展相對滯后,水稻、龍眼、生豬等優勢品牌在市場定位不明確、影響力較弱,加上勞動力、土地等生產成本持續攀升,導致經營主體壓力較大。

(五)項目監管不到位。由于項目本身要求與群眾實際要求存在偏差,導致部分項目后期利用率不高、實用性不強,有的項目未達到預期經濟效益,以至群眾滿意度低。項目配套資金未及時到位、后期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確,導致項目建成后缺乏后期跟蹤監管。

(六)后續資金不充足。農業產業項目的成效最終還是要由業主接管和推進,為吸引投資商入駐,各項目推行了相應的政策補助、稅收優惠等,但當下的扶持政策仍存在吸引力差、申請條件復雜、申請門檻高、資金下發緩慢、資金優惠力度不強等問題,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及資金數額相對較少,加上技術企業和新興企業本身投入成本高、融資渠道難,很難在短期內給當地政府帶來經濟收益。

四、對策建議

(一)抓規劃,凸顯農業產業發展新方向

立足地處川、滇、黔、渝結合部區位,抓住“長江經濟帶”、城鄉一體化發展、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建設機遇,以新農村建設為統領,以項目示范為帶動,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驅動力度,做強優勢產業,提升特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瀘縣打造成為川南城市群生態農產品供應地,成渝新農村建設示范地,西部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動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鄉村文化旅游強縣轉變。

(二)抓品牌,做大龍頭企業市場新思路

立足各鎮實際,以“突出特色、壯大規模、提升檔次、塑造品牌”為指導,以一村一品或一鎮一品,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產業,以龍頭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以龍頭產業激活其他產業潛力。打破目前產業多而小、散而亂的局面。著力在縣城周邊重點布局。

1.打造水稻品牌。發展以雜交水稻制種、優質稻生產、稻魚共養、大米精加工為主的糧食產業,建設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提升打造以優質稻為主的全國產糧大縣。全面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水稻為主的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生產與加工的品質品牌效應,促進增產增效增收。加強以農田水利設施為主的基礎建設,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提高旱澇保收能力。完善基層農技推廣等服務體系,推動農業服務主體專業化、多元化。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健全土地流轉體系,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合作方式,引進社會資本和能人,發展股份制農業。形成優質稻高產示范核心區、糧食現代物流產業園,糧食生產基本實現產業化發展。

2.打造生豬品牌。利用瀘縣百萬頭生豬調出大縣這一優勢,與國內外大型豬肉精深加工企業洽談合作,吸引它們來瀘投資建廠,延長生豬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行種養結合的生豬健康養殖、生態養殖方式,推動生豬養殖設施化、規?;?、標準化。遵循“分戶建設、分戶飼養”、“分戶建設、單戶飼養”或“集中建設、分戶飼養”模式,建設“豬-沼-菜”、“豬-沼-果”、“豬-沼-糧”生態型和資源綜合利用型養殖小區。發展以仔豬繁育、仔豬外銷、肥豬出欄、豬肉加工為主的全產業鏈生豬產業。

3.打造龍眼品牌。以長江、沱江沿岸補缺連片與延伸擴片為主,發展以龍眼生產、龍眼加工、龍眼林生態旅游、龍眼林生態養殖為主的龍眼產業,集中連片新建龍眼標準化生產基地實現基地綜合開發,資源綜合利用,打造中國晚熟龍眼之鄉。鞏固和拓展“公司+專合社+農戶”發展模式,推動龍眼開發規?;?、標準化、品牌化,融合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和龍眼保健產品,做長龍眼生產產業鏈,切實把龍眼生產優勢轉化為農戶增收優勢,把龍眼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三)抓聯結,鞏固產業創優發展新鏈條

重點扶持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適度規模經營多樣、社會化服務支撐、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著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和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使這些示范主體能夠成為規范運營、標準化生產和帶動農民的標桿和骨干。持續推進我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把園區作為新型經營主體的主戰場主平臺,以園區建設帶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農機裝備租賃等新產業新業態。三是支持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四)抓服務,營造精準扶持政策發展新環境

瀘縣農業仍處于發展階段,需要財政扶持作后盾,短期內不能全部取消。尤其對新興農業產業業態,更應結合市場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適當增強扶持力度,落實好財政支持、稅費減免、設施用地、電價優惠等政策,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重點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同時要對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疫病防控等生產性服務給予補助。此外,建議將項目實施主體與使用主體緊密結合,進一步解決項目后期利用率不高、無業主接管等問題。

(五)抓培訓,建立項目建管結合新支撐

通過組織實施“農村人才培訓行動”,著力培訓培養一批農村基層干部、一批農村黨員人才、一批農村致富人才、一批農村中小學教師人才、一批農村衛計人才、一批農村科技人才、一批農村文化人才等“七個一批”農村人才,讓農村人才有能力、有素質、會干事。健全新型農民培訓體系,充實農民培訓師資隊伍,加快建設一批設備設施較完善、示范帶動性較強的農民教育培訓基地。著力推進“陽光工程”等培訓項目,定期開展種養殖農戶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新型農民專業化水平以及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質量。推動產學研聯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六)抓科技,加速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

目前我縣的農產品大多停留在初級加工層次,例如龍眼、茶葉等僅僅是烘干和簡易包裝,沒有比較成熟的生產線對產品的深加工和營銷包裝。依托重大農業科研項目、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建設,培育農業科技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開展多種形式技術合作?;诖髷祿?、云計算,建成“統籌設計、分層分類、上下貫通、共建共享、高效運轉”的農技推廣服務和職業農民培育云平臺體系,通過聚集各類科技教育資源,有序對接地方和第三方平臺,為各級農業管理部門、農業專家、農技推廣人員和廣大農民等四大群體,提供在線學習、互動交流、成果速遞和服務對接,特別是滿足生產一線農民的技術與信息化需求,讓農民真正獲得精準、及時、全程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志丹《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河南農業大學,2012

[2]王健,許嬌《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的綜述》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3]鄭文凱,《我國農業產業化現狀及政策》農村實用工程技術:農業產業化,2004(4)

猜你喜歡
產業對策建議農業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揭陽市麻竹筍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從產業發展看日本1920年經濟危機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農業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