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國內外藝術類院校校外藝術實踐實施情況

2021-10-25 17:51馮晨宇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5期
關鍵詞:管理模式

馮晨宇

摘 要:藝術類院校學生的校外藝術實踐活動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環節包括:藝術觀摩、藝術考查、藝術實踐、民間調研、音樂書畫采風等活動,是藝術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提高藝術類院校藝術實踐的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將藝術實踐的效用最大化。本文旨在探究國內外主流藝術院校的藝術實踐管理模式,并結合學分互認機制淺談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創新的可能性。

關鍵詞: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學分互認

藝術類院校的藝術實踐活動經不斷地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體系?!昂窕A,重實踐”的辦學理念已經逐漸滲透到了國內外各大藝術類院校的教學活動當中。其中,校外藝術實踐作為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越來越受到各大藝術類院校和學生的重視。校外藝術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水平,是培養具備綜合素質藝術人才的重要手段。將藝術實踐貫穿于教學環節也可以有效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教育部多次發布文件強調了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以2012年教育部發布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當代藝術實踐與增強國家文化競爭力戰略研究》為例,其報告會中明確了高等藝術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校外藝術實踐課程體系要越來越科學化、系統化。各藝術院校培養的學生也必須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為此,國內各大藝術類高校結合自身專業特點,依照人才培養要求,制定了不同的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但在校外進行實踐活動有其自身的復雜性,優化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是提升院校藝術實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1]。

一、國內主要藝術院校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

目前,國內主流藝術院校的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一是校方與企業或政府機關簽訂合作協議或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每年在固定時間派遣相關專業學生前往企業安排好的實踐地點進行藝術實踐,這類校外藝術實踐的形式多見于音樂類和藝術管理類的學生,其優點是實踐環境相對封閉,便于校方統一管理,同時方便校方掌握學生的實踐情況,對于后期實踐環節的成績認定工作有較強的指導性。但這一模式的缺點也比較突出,有研究人員指出現階段國內校企雙方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越來越傾向于表面的形式,其教學屬性遠大于實踐屬性,對于培養創新型和與社會接軌的實踐型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相距甚遠。

第二類實踐形式常見于音樂類、美術類專業學生的“采風”實踐活動,是由校方統一組織某專業的學生集體進行校外藝術實踐。這類校外藝術實踐的時間比較靈活,地點沒有限制,但組織形式往往是集中的。其實施形式與第一類校外藝術實踐相類似,優點和缺點也與第一類藝術實踐大致相同。

第三類實踐形式是學生自發申請的校外藝術實踐,目前國內主流藝術院校普遍采取了這一方式,如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四川音樂學院都有專門申請校外藝術實踐的渠道。以上海戲劇學院為例,其校外藝術實踐一般包括校外影視劇創作和拍攝、舞臺劇的表演、舞臺監督、導演、制作人等一系列和專業學習相關的校外實踐。申請時,由教務處、學工部、相關院(系)共同組成校級審批機構,負責審批學生提交的校外藝術實踐申請書。參加校外實踐的學生應在上一學期自愿提出申請。校級審批機構審閱相關申請材料后,投票決定是否批準學生的實踐請示。同時,為了保障專業基礎教學質量,原則上不安排一、二年級學生參加校外藝術實踐。中、高年級本科生(是指三、四年級學生),依據本科教學培養方案,允許每人任選一個學期進行校外實踐學習和創業實踐,所在院(系)可以根據學生返校后提交的藝術實踐總結報告和創業實踐報告,認定其相應課程的成績及學分。中央戲劇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和浙江傳媒學院的校外藝術實踐的管理機制與上海戲劇學院相類似。都是由學生自愿提出申請,經校方審批同意方可進行,其實踐成績或學分由校方認定。這類實踐形式的優點是學生的實踐內容更加貼近社會,所實踐的內容大多是較為前沿的藝術領域,對于培養創新型藝術人才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其缺點是所實踐的內容復雜性較大,校方在認定其實踐成果時無法掌握有效信息,對于實踐成績或學分的認定難度較大。

二、國外主要藝術院校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機制

國外藝術院校因其文化背景和院校運行機制的不同與國內主要藝術院校的實踐活動管理機制有所不同。英國是全球藝術活動、文化生活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英國的學校普遍高度重視藝術教育,注重整合優勢藝術資源確保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并且會以各類藝術活動為契機增加學生在課后參與藝術實踐的機會。2014年,英國政府頒布了《英國國家課程框架文件》。文件中體現的英國院校藝術實踐教學體系是銜接大中小學各教學階段的,是相對成熟框架的體系[2]。

總的來說,英國是將藝術教學與藝術實踐結合較好的國家,其藝術實踐體系不局限于校園,這樣反而可以使藝術創作大眾化,可以普遍提升全民的美育水平。這一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在德國,主流藝術院校在藝術實踐中采取“工作室”模式。該模式源自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即“師帶徒”、“雙軌制”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能接受藝術與技術的雙重訓練[3]。在工作室環境中,學生在具體真實的任務驅動下,在雙重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自己的創作,從而使學生創作出的作品更有價值,更有社會意義。該模式作為將“產、學、研”結合的較好的管理模式之一,對于提高學生藝術創作的積極性有很強的推進力。

美國的各大藝術院校都十分認同“工作室”模式,認為其在藝術類的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為例,其藝術與人文類學科包含:創意寫作、音樂、歷史、文化研究、比較文學、哲學、表演研究、宗教研究、西班牙語、英語、美洲原住民研究、語言學、德語、法語與法語國家研究、戲劇藝術、設計、藝術史、美術18個大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運用“藝術工作室”的教學實踐管理模式將“情景化體驗”帶入教學研討中,讓學生站在藝術家創作的視角體驗藝術作品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在戴維斯分校教授會帶學生參觀著名藝術家的工作室,這種“情景化體驗”的直觀教學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并獲得教學認知,在“回歸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的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創新性思考氛圍里[4]?!肮ぷ魇摇苯虒W模式在美國高校的成功運用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大的啟發。國內很多著名藝術類院校已經引入了該模式,建立了不同的“工作坊”。聘請行業知名專家,基于中國本土資源和特色,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到藝術實踐中,為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學中運用工作室教學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觀而明白地告訴學生什么才是藝術和創作技巧。

三、通過學分互認機制創新藝術實踐的管理模式

通過分析國內外一流藝術院校的校外藝術實踐管理模式。個人認為,借鑒國外高校普遍采取的學分互認機制可以為目前國內藝術院校提供了全新的理論視角。學分互認的底層邏輯是通過協商,制定共同的規則,建立不同的學習機構之間學分互認機制,使學生在不同學習機構之間實現學分的累積、轉換,以有效促進學校課程的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共享[5]。前文提到的第三類實踐形式由學生自發申請的校外藝術實踐,因其實踐的內容復雜性較大,校方在認定其實踐成果時無法掌握有效信息,對于實踐成績或學分的認定難度較大的問題。如果建立起有效地學分互認機制,由校方和實習方通過協商,共同制定規則,就可以有效地、直觀地掌握實踐過程,也可以保障校外藝術實踐合理合規的運行,在成績認定上也會減少爭議,可謂一舉多得。

實行學分互認機制不但可以優化校外藝術實踐的管理模式,對于提高國內外藝術院校之間的校際交流合作也大有裨益。各大高校普遍實施學分互認機制對于“加強高校間的交流合作,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節約人才培養成本,優化經濟資源的運用效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產出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偠灾?,將學分互認機制運用到校外藝術實踐中可以優化其管理流程,對于校外藝術實踐的管理模式的創新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陳磊.校外藝術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研究[J].大眾文藝,2015(15):253.

[2] 劉濤.多方參與形成美育互動圈[J].中小學德育,2019(11):78.

[3] 許愛軍,蔣新革.“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內涵分析與概念辨析 [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21-25.

[4]張瑞香.藝術工作室教學模式在美國高校的運用實踐——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為例[J].美與時代(上),2020(06):120-122.

[5] 閆文軍.高校學分互認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21. 39(03): 第29-34頁.

猜你喜歡
管理模式
大學體育網絡化教學與管理模式探究
現代企業經濟的管理模式的規范化解析
新時期流動黨員管理的難題與對策
高校網站安全管理研究與探討
淺談水資源的區劃與管理
殘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師管理模式初探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