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水資源的區劃與管理

2016-10-18 16:14鄭浩然楊苛力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關鍵詞:管理模式水資源

鄭浩然 楊苛力

【摘 要】通過水資源區劃原則和指標闡述了水對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從加強水利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節約型社會等方面對水資源管理進行了簡單總結,同時從行政體制改革,水價政策改革等層面提出了水資源管理模式改革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水資源;水資源區劃;管理模式

在水資源的區劃和管理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不同地區,不同時段所采用的開發利用方案也常常是不同的。合理的水資源區劃和管理方案除需充分考慮水資源的經濟條件外,還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時空分布的差異和聯系,結合地形起伏,降雨特點,區域用水等因素。在人們不可能對區域水資源特性逐一進行研究的情況下,尋求水資源時空變化的分區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按照水資源變化的自然規律安排生產。

1 水資源的區劃的內容

水資源區劃就是把特定區域劃分為若干戈水資源條件有著明顯差異的地區。區劃過程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水資源時空變化的差異性,以及各部門對蓄水的要求,這樣可以為合理分區和水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一般來說水資源區劃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各用水單位的不同需要選定區劃指標,通過分析計算和實地調查確定分區接線,闡述不同類型區的水資源特點及規律,提出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措施和建議等[1]。

1.1 水資源區劃的原則

水資源區劃的原則是:同一分區內水資源的變化具有最大相似性,不同分區內水資源的變化具有最大差異性。制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既要尊重自然規律,又要建立在經濟合理和施工可行性的基礎上。在一般情況下,水資源區劃以反映不同地區水資源的數量,質量為主,以各部門特殊的蓄水要求為輔,這樣水資源區劃就能夠充分反映水資源變化的區域特點,又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部門和各地區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及規劃設計的要求。

1.2 水資源區劃的指標

水資源區劃的指標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各用水部門普遍關注的三項基本指標:水資源的數量,質量,能量指標,另一類是滿足某些用水部門特殊需要的輔助指標,如影響航運,城市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的旱澇指數,徑流年內分配,河流封凍天數或枯季最小徑流量等。一般來說,在水資源區劃的基本指標中,水資源數量可用多年平均或不同頻率的年,月河川徑流量與地下水補給量之和減去重復計算量來表示水資源總量。水資源可用反應天然水質的礦化度,總硬度,總堿度或pH值來表示,同時也可采用反應污染程度的污徑比,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或污染級指數等指標,水資源能量可用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等指標來反應[2]。

水資源區劃的指標是多種多樣的,在一般情況下,應當優先滿足各部門對水資源供需分析的普遍需求,而重點考慮選用基本指標。當有關部門對水資源的供需分析有特殊需要時,則可優先采用輔助指標。在進行區域水資源綜合區劃時,也可同時采用基本指標和輔助指標。

2 水資源的管理

水資源保護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前提,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要保證,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針對水問題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現存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建立水資源節約型社會

建立水資源節約型社會,就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創新建立節水防污運行機制,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建設科學合理的水資源利用體系。水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要依靠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以家庭或單位集體作為一個控制單位,限定允許的排污總量,將排污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全面實行定額用水和定額排污的制度。同時優化配置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生態修復,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2.2 加強水資源法律法規建設

2016年4月27日國務院通過《農田水利條例》,目的是解決日益突出的人增地減水缺的矛盾,說明要要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充分利用,就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制定從城市到農村,兼顧生活、工業、農業等多方面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將城市水資源與農村水資源規劃相結合,使國家的建設真正做到量水而行。同時要貫徹落實《水法》,根據《水法》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各流域水利機構相協調的原則,對洪澇災害、干旱缺水和水環境惡化等問題實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實現區域管理機構相協調的體制[4]。

2.3 加強水利學科建設,逐漸完善治水理論

加強水利學科建設,要根據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針,規范水利學科門類劃分,積極將水利前沿知識和動態編入教材,突出國家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思路。同時加強水利科研機構投入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源配備,將科研與水利建設相結合,使科研解決工程問題,使工程實現科研成果。完善治水理論,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3]。創新治水理論,要求對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環境惡化等問題進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在防洪體系建設中,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全面提高治水工作的科技含量,構建人水和諧社會。

2.4 加大水利事業的建設和投入

公共財政支持的重點之一就是水資源在開發利用的同時,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在公共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建立長期穩定并且有效的保障機制,有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繼續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重點,力爭用于水利建設的比重有所提高。

3 改革水資源管理模式

3.1 行政體制改革

行政體制改革要加強城市水務一體化和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將水權按照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的原則,把水權逐級向下劃分,構建現代水資源行政管理體制。在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過程中:制定水域納污核定政策,提出限制排污總量,對供水企業,用水企業嚴格控制把關,將用水與排污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完善水資源保護協調機制,推進城市節水。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過程中:設立流域管理委員會,流域委員會依法擁有對流域水資源的分配權,依法對流域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現流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5]。

3.2 水價政策改革

改革現行的水價制定方法,由政府代表、用水戶代表、供水企業等共同協商確定水價,提供公眾參與度和水價制定的透明度。水價要以國家發布的標準來計算,同時兼顧公眾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財政能力,并在評估的范圍內合理浮動,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3.3 管理模式改革

建議結合水資源現狀,制定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盡快調整政府及水利部門在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中的定位。依據不同的情況和條件,對原有的水利工程要逐步實行企業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治水防水方案。在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下,繼續實行階梯水價并針對企業與居民實行不同收費制度,通過合理調控水價達到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訓,李秀珍.區域水資源分析計算方法[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2]婁華君,毛任釗.中國地下水資源系統三級分區及其在海河流域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2.

[3]夏飛.淺論水資源保護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J].大陸橋視野,2014.

[4]唐琳,姜珊珊.水資源保護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

[5]張志軍,周戈.關于改革水資源行政管理的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0.

猜你喜歡
管理模式水資源
水資源(部級優課)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珍惜水資源 保護水環境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淺談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編目與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統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淺議我國水資源的刑事立法保護
采煤沉陷區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以淮南市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