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探析

2021-10-25 00:52徐騰飛萬曙靜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5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思想政治教育

徐騰飛 萬曙靜

摘 要:新媒體以其傳播和交流的即時性、實效性、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表達訴求、傳遞思想和分享情感的重要載體,其對大學生理想和信念的塑造與構建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當前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新要求,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關鍵詞:高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

引言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只是、展示自我、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時代興起的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新陣地,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所謂新媒體,就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等新形勢向人們提供信息服務的新興媒體。在此背景下,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新媒體圖文并茂的新奇觀點相比傳統的政治說教和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相比,更好引起學生的閱讀和參與興趣,因此,如何運用新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已經成為了高校和教師的關注焦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戰斗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是一支被寄予厚望、承載重要使命的隊伍,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臨新形勢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努力打造貼近學生、服務學生的新媒體平臺;要建立健全新媒體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實施準則;要利用新媒體,分析大數據,精準預測青年學生思想動態變化,提高育人實效。

一、論述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完善創新育人方法

面對復雜多樣的學生群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經過自主學習后,讓學生將觀念內化為自我思想、自我意識,以達到思政育人的最優效果。在高校新媒體實踐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創新育人方法,拓寬育人傳播范圍,突破傳統思政教育模式,以多元革新、協同融合的手段實現新時代思政育人的多種可能。同時,借助新媒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打破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時空限制,以平等對話的傳播立場和多向溝通的傳播方式,努力實現高校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在互聯網時代依托各類新媒體技術平臺而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群體既能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又能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創造者。

(二)增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

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不僅體現為教育載體的媒介之新、教育方式的手段之新,更體現為教育思維的認知之新。在新媒體領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終以新時代新思想武裝頭腦,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實踐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

二、分析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報備審批程序和監督指導管理體系

目前,部分高校的新媒體管理仍存在管理缺失、監管無效的“重建輕管”的現象,更多偏重日常業務內容管理與更新,尚未形成完善可行的長效運營機制。由于新媒體準入門檻低、技術難度小、制度約束少,新媒體平臺多樣、交互、復雜的特點就更加凸顯,而部分高校對校園新媒體缺乏嚴謹完善的報備審批程序和監督指導管理體系,管理工作未及時留痕,各級新媒體平臺的實際運營內容、運營效果、運營影響都無法得到客觀有效的評估。同時,新媒體平臺雖然為大學生的自我訴求表達提供了合理依據和渠道,但是部分新媒體平臺只追求閱讀量、點擊率等數據指標,甚至對一些敏感話題進行炒作,致使新媒體平臺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亂象叢生。此外,高校新媒體平臺管理又具有明顯的兩極分化,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官方新媒體有聲有色;另一方面,其下屬各學院的新媒體水平則參差不齊。

(二)缺乏深度與創新,學生主體不被重視

1.一些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內容缺乏深度與創新,教條主義色彩濃烈,內容多為生搬硬套、機械復制、空洞粘貼,過于強調理論而忽視實踐,原創性內容少,雷同重復性信息多,新媒體思政育人缺乏吸引力。

2.部分高校忽略學生主體性,其新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與學生渴望獲取的信息匹配度低,新媒體平臺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忽略了價值引導,未能將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學生需求,不能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助力師生發聲,一些動態化、互動性及創新型的線上模塊建設不足,不能有效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交互和拓展功能。導致師生對校園新媒體關注度不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凸顯,減弱了學生群體在思政教育中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宣傳效果不明顯。

三、關于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

(一)樹立以生為本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

1.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構建具有親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找到學生的思想盲點,針對學生關注的一些焦點或者爭論較大的問題,組織學生通過QQ、微信群、微博或者其他平臺開展討論、比較鑒別等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實時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找準學生的思想“穴位”,滿足學生的多維度思想需求,真正做到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2.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要堅持與時俱進,打造有生命力、有溫度的新媒體平臺。2016年12月,某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此,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優化新媒體思政教育陣地內容,主動挖掘學生群體中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跡,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形成線上線下協同育人的格局,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打造成全員共建、共創、共享的有益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事”“時”“勢”上的創新。同時要善于抓住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政治事件,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開展進行教育和引導,比如建黨100周年、孟晚舟回國事件等等,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推送相關背景資料、案例或者人民日報等媒體對事件的獨到剖析,分享、評論獲點贊學生的一些成熟理性的觀點看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展開思考,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思想政治教育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品牌化開發路徑研究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