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舌象辨證論治內傷外感案各一則

2021-10-29 01:02王建昆徐英
中華養生保健 2021年13期

王建昆 徐英

摘? 要:舌脈辨證是我國傳統中醫辯證體系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脈道幽微,不可不察”。但往往是學醫數十載,仍然“指下難明”。舌象則不同,舌為心之苗竅,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五臟六腑神氣匯聚于心,上發于舌,所以舌能觀五臟。舌象能夠客觀體現疾病的寒熱虛實,疾病的深淺,病情的進退,它能簡捷迅速地反映人體臟腑氣血的變化,比脈象更加穩定、持久、真實,內傷及外感病舌象變化尤為明顯,在溫病學中,舌象更有其獨特的診斷意義,舌質和舌苔的顏色往往使我們判斷衛氣營血發展變化的標準,通過觀察分析舌象來判斷患者的病因病機及證候分型,用以指導臨床。本文以筆者治療內傷外感病各一則為例,深入探究、對比、總結舌象在疾病的發展演變中的客觀規律。

關鍵詞:舌象;傳統中醫;辯證論治

中圖分類號:R5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3-0011-02

舌診是通過觀察舌象來診斷疾病的方法,通過觀察患者的舌質、舌苔及舌的各個部位來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中醫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外感病證及部分內傷病來說,脈象的變化往往很難判斷邪氣的性質及部位,尤其是對于吸煙的人來說,加上城市的霧霾,肺脈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長期飲酒或是勞累過度的患者,外感之后脈象也很難把握[1];現如今西醫的介入,絕大部分患者就診前已經服用過西藥,其對脈象也有很大的影響。但就舌象在診治疾病而言,則簡捷很多。

案一

史某,男,26歲,2020年6月17日于網上就診,患者訴因著涼發熱惡寒2日余,上身偏熱,下身、頸部、頭部偏涼,胸悶,鼻塞,苔白,舌邊及舌尖無苔,舌邊質潤,舌尖紅赤,經詢問,訴口渴,自訴前日晚間著涼,日間工作環境悶熱。診斷為外感熱病,治法清口鼻熱邪。

處方:花粉5 g,郁金5 g,桂枝3 g,薤白3 g,酒黃連5 g,酒黃芩7 g,生姜8 g,2劑,1劑/d,水、清酒煎煮15 min,早、午飯后服。

按:此案是患者遠程連線,并無脈象可憑,但效果極佳,僅一服便熱退汗出,身靜。正常人舌象鮮明紅潤,柔軟靈活,反映臟腑氣血充盈[2],對于舌苔而言,舌苔是胃氣蒸騰所化[3],然而胃氣的原動力是心火[4],蒸騰上達布散周身,現于舌上,而布散的作用是肺來完成的[5],所以舌苔的有無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精氣輸布過程中是否有問題[6]。傳統醫學認為舌苔是人體內正邪相爭外感在局部的體現[7],精氣不能輸布,邪正交爭之所便是不通之所,應于舌上便沒有了舌苔,一但外邪入里,則困在其中,阻塞道路,但氣血生化具為之變,故苔由白變成其他顏色。

就外感邪氣來路而言,本非皮毛一條來路,自葉天士方得大開門徑,且張仲景傷寒中早已寫出,只是未待說透。唯今之人只知麻黃桂枝二法,真燕雀也。瓜蔞薤白白酒湯,可以解從口鼻入的寒邪[8];麻杏石甘湯可以解從口鼻入的熱邪[9];越婢湯可解外邪再感[10],口鼻、皮毛之邪并存;或嵐漳之地,寒濕多從下受;或山巒之地,風邪可以從清竅入腦。但總歸外感來路,口鼻、皮毛最為多見。就舌象而言,口鼻而入,則舌尖先無苔逐漸至舌中,正如葉天士所言:“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11]。皮毛先入,則太陽先受,周身皮毛為之變,然后六經次第相傳,由淺入深,故舌邊漸漸向舌心,猶如同心圓一樣,舌苔漸退。

此案患者確為外感而不雜內傷,故而苔白,舌尖無苔且紅赤,是熱邪從口鼻入,故而胸悶、上身熱、渴飲;舌邊無苔且質白而潤是寒邪從皮毛入,故頸項部、下半身涼,惡寒?;颊邇纱胃惺芡庑?,故而上下身感覺不一。

就內傷外感的舌象鑒別而言,外感是由于正邪相爭,邪氣盤踞,正氣不能勝,而出現的正氣不能周,舌苔退卻;內傷病則是經絡阻塞,正氣不能通,所以無苔。外感病的有苔無苔的交界處,不像內傷病一樣線條不規則,外感的舌苔分界處隱隱有一條直直的白線,很清晰,且外感病的舌苔變化符合邪氣傳變路徑的規律。

案二

劉某,女,40歲,2020年4月20日于網上就診,患者訴行經、行房后外陰瘙癢,小便赤痛且淋漓不盡1年余,曾屢次就診于當地醫院,西醫診斷為急性泌尿系感染,予消炎藥(具體用藥不詳)、苦參洗液,未見明顯好轉,兩顴、下頦部紅赤,下頦尖削,夜夢頻發,舌紅,舌根苔薄黃且部分舌苔剝脫,呈不規則小圓圈樣。中醫診斷為淋證,治法滋陰潛陽。

處方:綠豆40 g,花椒10 g,2劑,水煎服,代茶頻飲,愈后囑夜間以淡鹽水送服左歸丸。

按:此案亦是患者遠程連線,并無脈象可憑,就舌象而言,舌根苔不厚而黃,可證非外感傳變而入,若是外感所致,邪氣阻塞,且小水赤澀不通,真氣不流,邪氣盤踞,則舌苔必厚,真元虛則真氣無力上蒸化為舌苔,故苔薄,所以排出外感。舌根苔黃是病在下焦,且患者兩顴、下頜紅赤,是真陰虛,真陽不能歸而上越,且患者下頜尖削,是先天腎氣虧損之像。

古人有言:“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癃閉,虛則遺溺[12]”。此案看似是膀胱之病,實則病在真元。但陰陽相抱則安,真龍雖不可直折,但無根之火,不除則必為患,所以有六位之外別設黃柏、知母苦寒之品,以伏真龍。此方源于《魯府禁方》[13],未設方名,后查閱古方,知次方名二拗散[14],本為治痢所設,但花椒能引真陽下歸,且能通達三焦[15],豆為腎之谷,綠豆能清腎之邪[16],且氣味清輕,合花椒亦能清理三焦膀胱之熱,故能痊愈,是治病不能守于古訓,要能玩味古人真意,方能得其圭旨,獲其玄珠。愈后又以左歸丸調養,可使龍雷之火永不浮越[17]。

此案患者所以行經、行房后屢屢患病,是精氣漏泄所致,真陰漏泄于頃刻之間,則真陽不能化氣行水道也。就舌象而言,舌面中小圓圈一樣的舌苔的剝脫不同于全舌的大面積剝脫苔,上文說到舌苔依靠脾的輸精、肺的聚攏和布散將各個臟腑的精氣面貌反應于舌上,若是此環節出了問題,會看到全舌舌苔的大面積剝脫,但若是單一臟腑出現了臟腑中某個點位的精氣變化,那么舌苔的剝脫就是小面積、固定位置的,正如此案患者一樣。腎主封藏,此患者腎精的泄露并非是其不能節欲,而是其下焦腎氣泄露所致,所以常人無事,而其獨病。后值隆冬,用收澀藥緩緩調制,舌苔漸復。

結語:五臟六腑病變均可在舌上體現[18],疾病錯綜復雜,很多疑難雜病沒有對應的經方,而病機正是我們聯系經方與現代疾病的橋梁[19],治療疾病時應抓住疾病癥結所在,即抓病機重主證[20],分清主次,巧妙用藥來取得療效。

參考文獻

[1]郭豐年,張秋菊,李勤,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舌脈特征研究[J].現代中醫臨床,2019,26(6):3-6,11.

[2]金香蘭.診而知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5,11(12):883-884.

[3]杜松,劉寨華,于崢,等.“舌苔”源流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9,25(11):1492-1495.

[4]陳蔚文.胃氣動力理論與臨床初探[J].新中醫,1998,30(1):3-5.

[5]姜永平.還《內經》三焦地位──兼評后世三焦學說[J].河南中醫,2008,28(3):9-14.

[6]何廉臣.小兒診法要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31.

[7]朱抗美.正常舌象與不同的舌質[J].家庭用藥,2014,4(4):58-59.

[8]王宏偉.從病機談瓜蔞薤白湯類方在臨床的廣泛應用[J].光明中醫,2019,34(5):685-687.

[9]任曉婷,徐炎,孫麗平.麻杏石甘湯現代研究進展及展望[J].吉林中醫藥,2020,40(8):1106-1109.

[10]但文超,丁宇坤,何慶勇.越婢加術湯臨床應用經驗淺析[J].北京中醫藥,2019,38(10):1018-1020.

[11]劉耀崠,楊逸淦,柯麗萍.“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之辨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8,24(2):155-156.

[12]田合祿.《黃帝內經》三焦說探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2(1):1-7.

[13]明·龔廷賢.魯府禁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83.

[14]阿貝樂,鞏玲.花椒補命門之火淺述[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3,35(9):839-841.

[15]楊志豪,張釗,劉乃波,等.綠豆食品對腎移植患者血環孢素A谷濃度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2002,37(3):71-72.

[16]李媛媛.古代中醫石淋病史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0.

[17]李建煌,祝維峰.肉桂“補土歸原”理論闡釋及臨床應用分析[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9,20(3):204-205+208.

[18]王麗平,張其慧.許彭齡教授脾胃病舌診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7):1845-1847.

[19]李宇航.傷寒論研讀[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54-155.

[20]徐文秀,連雅君,晉娜,等.和解少陽法治療胰腺假性囊腫驗案一則[J].環球中醫藥,2020,13(10):1791-179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