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卡薩德蘇與他的兩首中提琴協奏曲

2021-10-29 02:13李北
樂器 2021年10期
關鍵詞:中提琴巴赫亨利

李北

摘要:《“亨德爾”B小調中提琴協奏曲》和《“巴赫”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是為數不多的中提琴經典協奏曲,在當代中提琴教學與演奏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音樂舞臺上頻頻上演的中提琴經典曲目。本文對曲作者的生平、創作背景、創作手法、音樂結構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并在作品演奏上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中提琴? 巴赫? 亨德爾? 亨利·卡薩德蘇

說起亨利·卡薩德蘇(或譯卡薩德修)(Henri Casadesus)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的兩首中提琴作品《“亨德爾”B小調中提琴協奏曲》和《“巴赫”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是中提琴專業的必修曲目,被國內外多本教材收錄,也是國內外舞臺上頻頻上演的中提琴經典曲目之一。

一、卡薩德蘇其人

亨利·卡薩德蘇,全名Henri-Gustave Casadesus,1879年9月30日生于法國巴黎,卒于1947年5月31日,是一名出色的中提琴、古中提琴(viola d’amore)演奏家,以及音樂出版人。亨利出生于法國的一個音樂世家。其父路易·卡薩德蘇(Luis Casadesus)是一名吉他演奏家。亨利的兄弟姐妹共九人,其中八位是音樂家,包括指揮與歌劇作曲家弗朗西斯·卡薩德蘇(Francis Casadesus),小提琴家莫里斯·卡薩德蘇(Marius Casadesus),大提琴家馬賽爾·卡薩德蘇(Marcel Casadesus)和鋼琴家羅絲·卡薩德蘇(Rose Casadesus)。亨利是著名鋼琴演奏家羅伯特·卡薩德蘇(Robert Casadesus)的叔叔,也是指揮家讓·庫勞德·卡薩德蘇(Jean-Claude Casadesus)和作曲家多美尼克·卡薩德蘇(Dominique Casadesus)的祖父。

亨利畢業于巴黎音樂學院中提琴專業,師從法國中提琴界的泰斗Théophile édouard Laforge(1863-1918)。1910年,亨利成為法國著名的卡朋特四重奏組①成員,弟弟大提琴家馬賽爾·卡薩德蘇(Marcel Casadesus)也曾短暫參加過該重奏組。作為圣桑音樂思想的延續,亨利與圣桑合作,于1901年至1939年間創辦了名為“古樂器協會”的五重奏樂團,致力于古樂器的演奏與收藏,以及古樂器音樂作品的挖掘整理。其成員包括他的家人:小提琴家莫里斯·卡薩德蘇(Marius Casadesus)、露莎·卡薩德蘇(Lucette Casadesus)、雷吉娜·卡薩德蘇(Régine Casadesus),以及M. Devilliers,均使用viola da gamba和viola d'amore等古樂器演奏,亨利也為“古樂器協會”創作了不少作品。

卡薩德蘇兄弟很樂于模仿名家的風格寫作。亨利的兄弟,小提琴家莫里斯·卡薩德蘇(Marius Casadesus)就曾假托莫扎特之名,創作了一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déla?de Concerto,K.Anh.294a),這首作品出版于1933年,在20世紀前一直無人知曉。亨利曾一度被認為是該作品的作者,直到1977年,在一場樂譜版權糾紛中,莫里斯才承認是這部作品的真正作者。亨利也曾假托博凱里尼②的名字,模仿他的風格創作小提琴協奏曲。

亨利·卡薩德蘇一生所創作的作品類型涉足廣泛,做有中提琴、小提琴協奏曲、鋼琴作品、聲樂作品、樂隊作品、歌劇、室內樂,以及電影音樂等。作為中提琴及古中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首演過多部作品,活躍在法國的音樂舞臺上,并著有《抒情維奧爾演奏技巧》③一書。

二、“亨德爾”B小調中提琴協奏曲

“亨德爾”B小調中提琴協奏曲,又譯亨德爾風格中提琴協奏曲,于1924年首次出版,封面上注明該曲為“古樂器協會”作品之一。全曲共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Allegro moderato為再現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第一段1~40小節,為小的并列三部曲式。主題旋律為音階式盤旋上下行,及八九度大跳構成。第一部分第一段(1~13小節)是主題的完整呈現(見譜例1)。其后的兩段在調性布局上富于變化,發展很遠。第一部分第二段(15~24小節)由B小調下屬調E小調開始經過D小調轉為F大調。第一部分第三段(27~40小節)由F大調出發,經過關系小調D小調,最終停留在A小調上。第二部分45~75小節為單二部曲式,篇幅上略顯短小,材料具有統一性,調性對比也不大,以回歸B小調主屬關系為主,旋法上多次出現十二、十四、十五度的大跳。第三部分76~104小節,按照古典曲式風格,是第一部分前35小節的完全再現,109~122小節為尾聲,分為兩個部分。尾聲第一段(109~115)是第一樂章第二部分素材在主調上的再現。尾聲第二段(116~122)是主題旋律的完全再現。在演奏技巧方面,第一樂章將右手各種弓法組合融會貫通,輔以大跳換弦,顯示出作者亨利·卡薩德蘇對中提琴技巧的熟悉性。

第二樂章Andante ma non troppo為再現單三部曲式。第一部分(1~21小節)為非方整性的收攏性樂段,停在B小調主音上。主題旋律是以連弓為主的長線條弱起結構,四分符點音符及前十六音型增加了旋律的律動性。第二部分(22~44小節)從B小調出發,經過下屬調E小調,到達重下屬A小調,獨奏旋律停留在A小調導音上,并未解決,引出第三部分的第一個音A。第三部分(45~68小節)經由A小調回到E小調,在結尾再現第一部分的主題。第二樂章音區跨度較大,出現中提琴六把位的高音。在演奏上需要長線條的揉弦控制,重點體現中提琴左手技巧。

第三樂章Allegro molto篇幅較長,為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1~79小節)為單二部曲式,主題旋律(1~10小節)為下行分解和弦,對比性材料由裝飾性十六分音符音階式上行及大跳音程組成。調性上第一部分第一段(1~38小節)仍在B小調主調,從第二段開始,轉為A大調,結束在B小調屬和弦的導音?E上,為開放性結構。第二部分(80~144小節)為單二部曲式。第一段(82~121小節)最初向E大調離調,短暫回到B小調后,最終走向A小調。第二部分第二段(130~144小節)由A小調回到B小調的屬準備。第三樂章第三部分(147~229小節)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現,僅在結尾的八小節略有改動。尾聲(232~261小節)圍繞屬、主和弦展開了一系列樂思,增加連頓弓演奏技法,最終以柱式主和弦及主長音結束。

三、“巴赫”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

“巴赫”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又譯巴赫風格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最初可能是作為大提琴作品于1947年首次出版,署名為巴赫最小的兒子J.C.Bach④的作品。該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Allegro molto ma maestoso為單三部曲式結構。級進的(有時也為半音級進)六度大跳為全樂章的核心動機。第一部分(1~69小節)的開始,遵循古典協奏曲的常規,由樂隊及獨奏中提琴兩次呈現輝煌而悲壯的主題旋律(1~24小節,見譜例2)。經過幾次模進后,轉為F小調,進而結束在G小調上。第二部分由G小調開始,向?B大調離調,短暫回到C小調,至95小節(Più clamato ed espressivo),來到?E大調,速度稍稍放慢,情緒略做平復,至110小節恢復原速度。第三部分(111~157小節)開頭轉入?A大調,由136/137小節的導七和弦轉入屬準備G小調,至146小節再現主題旋律,調性回歸到C小調。整個樂章大量運用模進的創作手法,加上多變的調性,使樂曲兼具統一與變化。半音式六度大跳級進要求演奏者具備良好的音準感和嫻熟的左手技巧。

第二樂章Adagio molto espressivo為再現單三部曲式。第一部分1~25小節,非方整性樂段,結尾停留在主調上,為收攏性結構。主題動機由環繞音型組成。第二部分(26~54小節)由?A大調開始,向F小調離調,回到C旋律小調。第三部分(55~80小節)加花式再現了第一部分。主題在第三部分以高八度的新面貌出現。伴奏織體也又柱式和弦改為分解和弦,68、70、71小節將第一部分原有的長音改為裝飾音性質的三十二分音符及音階。結尾出現五把位高音A。整個樂章既有巴赫小提琴(或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式的旋法、分句,又兼具肖邦的浪漫抒情性。

第三樂章Allegro molto energico單三部曲式結構。主題是以六度、五度雙音分解的主三和弦,打破八六拍強弱規律的切分三音組重復,極具張力與震撼力(1~16小節,見譜例3)。第一部分(1~72小節)從C小調開始,至中部轉入D大調,進而轉入G小調。第二部分(74~135小節)由D小調展開發展,經由?A大調,通過長達16小節(120~135)的分解和弦回到主調屬和弦。第三部分(136~154小節)在完全再現了13.小節后,由4小節的分解屬音導七和弦引出華彩段落。155~174小節為尾聲,完整地再現了協奏曲第一樂章的結尾。該樂章速度較快,多處運用雙音、頓弓、跳弓等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

四、結語

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學界就這兩首經典的中提琴協奏曲是否為亨利假托巴赫、亨德爾之名所創作存疑。早在1979年,就有文章證明這兩首協奏曲是亨利的原創作品⑤。面對這些質疑,卡薩德蘇家族雖然沒有正面答復,但也從未對這一觀點予以否認。國外一些樂譜分享網站,將這兩首作品列在亨利·卡薩德蘇的名下。筆者認為,通過仔細分析樂譜,這兩首協奏曲無論在和聲、句法和演奏技巧上都兼具浪漫主義時期的特點,調性、速度多變,演奏上多運用二、四把位、揉弦、滑音,以及頓弓、跳弓等技法,是中提琴作為獨奏樂器演奏法相對成熟后的作品。但無論有怎樣的爭議,這兩首協奏曲都是為數不多的經典中提琴作品之一,在中提琴教學及演奏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提琴初級技巧與高級技巧的重要連接”⑥。

注釋:

①Capet String Quartet,成立于1893年,以演奏貝多芬、莫扎特、舒曼等人的作品見長。

②Ridolfo Luigi Boccherini 1743-1805,意大利大提琴家、作曲家。

③Technique de la viole d'amour,Technique of the Viola d'amore,1931。

④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德國作曲家,J.S.Bach第十八個孩子,第十一子。

⑤Rachel W. Wade,The Keyboard Concertos of Carl Pholipp Emanuel Bach (Ann Arbor, MI: UMI Research Press, 1979), 279-282.

⑥Annaliese Ippolito Reed. “The J.C. Bach/Casadesus Viola Concerto Through Pedagogical Lenses” M.M. dis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2015,Chapter 1,3-4.

參考文獻:

[1]David Cox and Charles Timbrell,“Casadesus family,”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January 20, 2001.

[2]David D. Boyden and Ann M. Woodward,“Viola,”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January 20, 2001.

[3]Annaliese Ippolito Reed. “The J.C. Bach/Casadesus Viola Concerto Through Pedagogical Lenses” M.M. dis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2015.

[4]雷楠:《巴赫〈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的結構及演奏分析》,《音樂探索》,1999年02期。

[5]波尼亞托夫斯基著、吳育紳譯:《中提琴藝術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10月北京第1版。

猜你喜歡
中提琴巴赫亨利
中國交響樂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
老余
找找看
讓人聞風喪膽的巴赫
大公雞亨利
我是聽巴赫的
找找看
一生都在爭工資的巴赫
亨利.摩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