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李少君詩歌的“另類現代性”

2021-10-30 14:58王學東
星星·詩歌理論 2021年9期
關鍵詞:另類現代性維度

進入20世紀,面對現代性,感受現代生命,走向現代社會,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在整個20世紀中我們的“現代”始終處于一種未完成的狀態,但是“現代性危機”也深深地擊中了我們的靈魂和生活,成為我們生存的一種基本狀態,也成為我們精神思考和文學表達的一個重要向度。被譽為“自然詩人”的李少君,也在近期的詩歌中直接處理這一核心問題。正是對這一問題的直接質詢,以及獨特的詩性表達,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李少君詩歌的新的可能,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代詩歌突圍的新向度。

我們知道,詩人李少君,對“自然”有著特殊情感說,他被譽為“自然詩人”。他曾說,“自然,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詩歌里的最高價值”。在李少君的詩學建構中,“自然”成為了他的一個核心。其詩歌創作,也在當代“自然詩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趙思運就曾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消費主義浪潮,隨著自然生態危機和精神生態危機的日益加深,生態文學和生態批評漸趨高漲。李少君的詩作為我們深入思考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及傳統文化、傳統詩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笨梢哉f,與“自然”相遇,以及重新發掘“自然”在當代文學中的內蘊和價值,李少君的詩歌無疑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不過,李少君近期的一批詩歌,更值得注意。這一些詩歌,不僅回蕩著李少君對“自然”的持續深入和迷戀,更有著直接與宏大的“現代性”相碰撞的野心,也由此具有了一種別樣的“詩心”和“詩意”。當然,李少君詩歌中的這種“現代性追問”,并非是詩歌本身的現代性的詩性表達,而是在詩歌中追問詩歌的現代性問題。在當代詩歌的現代性之思的道路上,李少君的這首詩可以說也是較為別致的。在《云之現代性》中,詩人首先說到,“詩人們焦慮于所謂現代性問題/從山上到山下,他們不停地討論/我則一點也不關心這個問題”。在這第一節中,李少君較為精準地為我們刻畫了深陷于“現代性”的詩人們,也較為準確地抓住了這一時代詩人的特征:他們內心是“焦慮”的,而他們的存在狀態則是在“不停地討論”。不可否認,李少君在詩歌中對“現代詩人”的描繪是極其有效的。我們知道,現代本身就是一個時間概念,而且是一個直線性的時間概念。強調進步、追求創造的“現代性”,無疑形成了一種勃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氣質。但與此同時,“現代”又一度反過來成為當代人的重負。因為面對這樣一個不斷求新、不斷創造的現代向度,個體之人如何才能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如能才能一次一次地超越時代,這似乎又是不可能的。于是,有著勃勃向上的精神氣質的現代,也是一次一次不斷地以進步、創造來加碼的沉甸甸的“現代”。此時,“焦慮”成為了當代人、特別是當代詩人的一個重要的精神特征,或者說“現代性困境”。同樣,李少君詩歌中所刻畫當代詩人的“不停地討論”的外在表現,也是當代詩人“焦慮”的一種體現。正如美國女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尼在《焦慮的現代人》中所言,“焦慮”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經癥”。面對現代性的“焦慮”,李少君在這首詩歌的最后,則抽身而出,與眾多的“現代詩人”對立,完全是一副傲然獨立的姿態,俯瞰著這些忙碌的、焦慮的詩人。更有意思的是,詩歌的“我”“一點兒也不關心這個問題”,有著對這個高歌猛進、轟轟前行的詩歌的蔑視。如果“焦慮”“不停地討論”就是現代性的重要向度,那么詩歌一定就需要“現代性”嗎?詩人就一定需要現代性嗎?生命就一定需要現代性嗎?由此,在詩歌中對于“現代性”,詩人李少君從人到自然發出了自己的全面的“天問”:“太平洋有現代性嗎?/南極呢?抑或還有九曲溪/它們有現代性嗎?//珠穆朗瑪峰有現代性?/黃山呢?還有武夷山/它們有現代性嗎?”總之,在這一節詩歌中,李少君在短短的句子中,從“焦慮”出發完成了對現代性的刻畫,并以一個遽然獨立的對抗姿勢,展開了他對“現代性”的獨特審視和凌厲批判。

面對“焦慮”的現代性,詩人李少君探索了“另類現代性之詩”的建構,在詩歌中開啟了他的“另類現代性之路”。在《云之現代性》中,詩人繼續寫到,“也許,云最具現代性/從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到柳宗元的‘巖云無心自相逐/再到鄭愁予的‘云游了三千歲月/終將云履脫在最西的峰上……//從中國古人的‘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到波德萊爾的巴黎囈語‘我愛云……/過往的云……那邊……那邊……奇妙的云!……還有北美天空霸道凌厲的云/以及西亞高原上高冷飄忽的云/東南亞溫潤的云,熱烈擁抱著每一個全球客//云卷云舒,云開云合/云,始終保持著現代性,高居現代性的前列”。在這里我們看到,與其他高調“反現代性”的詩人所不一樣的是,李少君在詩句中寫到,“云最具現代性”“云始終保持著現代性,高居現代性的前列”,可以說詩人是非常認可“現代性”的。而承認“現代性”,這一點就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在20世紀,面對浩瀚的現代性,就展開過全面批判,并且還有著力圖徹底推倒“現代”的各種沖動與努力。然而,面對現代性的“焦慮”,我看重的是哈貝馬斯所言的“未完成的現代性”,即繼續堅持啟蒙原則,深入推進現代性方案??梢哉f,在李少君詩歌中“另類現代性”的建設中,他并沒有全盤推倒“現代性”,而是走一條“另類現代性之路”,從另外一個側面來重建“現代性”,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那詩人李少君又是如何認識現代性?以及如何來建構“現代性”的?在詩歌中,詩人以“云最具有現代性”為突破口展開了他的現代性建構。此時,在超越了現代界限的的視野之下,“云”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恢復了自己的本真樣態:孤獨的云、自由的云、三千歲的云、峰上的云、霸道凌厲的云、高冷飄忽的云。并且在詩歌中,“云”的這些形態,最后都擁抱著每一個“全球客”,體現出極為鮮明的現代性特征。從“云”這個“最具現代性”的事件出發,詩人李少君又為我們展示了現代性的多層性,如個體與社會、時間與空間、激情與柔美、古今與中外等這些范疇,呈現了現代性的豐富意蘊。由此,從“云”開始的詩歌之路,是李少君“另類現代性之路”重要的詩學表達。

李少君的“另類現代性之路”,正是要從“自然”來打開“現代性”的可能性。具體而言,所謂的“云的現代性”,也就是“自然的現代性”。一方面,正如前面的詩歌所言,在詩人看來,“自然”才擁有整體和豐富,才能開啟真正的現代性。另一方面,面對現代性的“焦慮”和“不停地討論”這些困境,“自然”便是我們試圖走出一種“另類現代性”拯救之路。李少君曾說,“杜甫總是將人事置于自然的背景下來展現,在自然開闊浩大的背景下,人間再大的凄楚孤獨也顯得很渺小,自然的美,安慰了痛苦悲哀的心靈。這兩點產生了神秘的作用,使杜甫的詩歌,無論寫多么殘忍凄涼的事情,也不會讓人太絕望,不會讓人感到生無可戀?!崩钌倬倪@一“自然現代性”的思考,也有著深刻的中國傳統。在傳統的中國語境中,“自然”是絕對的拯救力量。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多有闡釋。李少君也認為,“中國文化因為是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如果以更為開闊的‘現代視野來看的話,就更能看出自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了。象形字里本身就藏著自然,是具有實指性的?!笨梢哉f,在李少君的詩歌中,他不僅直面現代性,同時也融入傳統文化,將現代性移入到更為廣袤的“自然”之中,讓“自然”本身的力量來融化“現代性危機”,竭力呈現出一條“自然現代性”之路。

從這一觀點來看,李少君所期待的是“自然現代性之詩”。進而我們看到,在李少君的詩歌中,蘊藏著一種古典氣質,力圖以“自然”的這種“與天地參”精神來化解“現代性的焦慮”,并重建現代性這一裝置之下的“生命”價值。如詩歌《西山如隱》,詩人也走向對“意境”的追求與迷戀。在這首詩歌中,就體現出了這樣一種獨特的生命意識。一方面是“萬物無所事事,也無所期盼”,另一方面是“最清凈無為的隱修士”,這時,順應宇宙萬物變化、遵從天命,與天地萬物合一而并生,形成一種寧靜的生命形態,達到生命與自然之間的親密無間和諧共一。這種人與自然的“共在”關系,才是一種遠比“現代性”更為持久和永恒的主題。不以主體“我”的世界去主宰世界萬物,沒完沒了地去討論、去征服和去改造這世界,而不去打破自然界的和諧秩序,才能更有效地建立起生命的根基。最終,從李少君的“自然現代性之路”來看,他并非反對現代性,而是從“自然”起步,以“生命”本身這一至高維度為旨歸來構建“現代性”。

總之,此時的李少君,直面并在詩歌中直接與“現代性”碰撞,這在當下文學“自然”追求中是突出的,也是別具一格的,是一種相當可貴的探索。當然,人的存在維度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僅是其中的一個維度而已。人的存在還有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等其他的維度。毫無疑問,俗界、人間才是一種更為重要的、真實的存在,也是“現代性”所必須進駐和消化的領域?!霸姼柚械淖匀弧?,以及“自然中的生命”,如果忽視、超越這些維度,恰巧是對于“生命”的遮蔽與忽視。詩歌不僅僅需要“自然”,更需要強大的“胃”,以消化社會、他人、自我等等現代性要素,才能最終走向更為豐富與復雜的精神世界。

王學東,教授、博士、碩導,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中國新詩、當代思潮,發表論文90多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四川省哲社重大項目等9項。

猜你喜歡
另類現代性維度
基于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的古典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型探討
“另類四不像”登場
多媒體情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重構現代性
關于現代性
另類演奏家
另類交通工具
現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確定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