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振興政策效果的再評價

2021-11-04 14:22楊東亮王皓然
商業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東北振興

楊東亮 王皓然

內容提要: 伴隨著東北經濟增長率多次全國墊底現象的出現,有關東北振興政策是否有效的問題得到廣泛關注。本文以2000-2018年城市數據為樣本,利用夜間燈光數值衡量地區經濟發展狀況,采用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對東北振興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研究發現,東北振興政策整體上并未對東北經濟的長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未實現對東北體制機制的改善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2013年以前的東北振興政策對東北經濟發展產生負向影響;但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是有效的,其對東北經濟的積極作用正在逐步釋放,政策效果在2017年后愈加明顯。結論表明,長效的政策體系,加大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體系,將有助于振興政策效果的發揮。

關鍵詞: 東北振興;燈光數據;雙重差分法;傾向得分匹配法;政策評價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21)05-0035-10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國家經濟發展從計劃經濟體制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較晚且不徹底,導致其在計劃經濟體制中形成的突出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嚴重影響了后期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國有企業負債問題嚴重、人才流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困難等都是東北地區經濟危機的具體表現。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在2003年確定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促進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一系列具體方針政策也相繼出臺。其中國家層面制定的政策有: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2009年9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舉措的意見》;2016年4月《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2016年11月《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等。除國家層面外,東北地區各省級及其下屬單位也紛紛制定了支持東北振興戰略的相關政策和條例,政策涉及金融財稅、產業扶植、企業改革、社會保障、科技創新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

在東北振興戰略實施的前十年,即2003-2012年,東北實現了較高水平的經濟增長,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水平,這一時期也被稱為“黃金十年”。但從2013年起,東北經濟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經濟增長速度落至全國末尾,這是繼1990年和2002年后東北的又一次經濟失速,被稱為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新東北現象”。此時國家經濟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具體體現為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依靠要素驅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上一輪政策紅利正逐步消失等,整體經濟指標均呈現下降趨勢。對于造成“新東北現象”的成因,學者們普遍將其歸納為是由全國經濟下行壓力、產業結構、體制機制、科技創新、人才流失、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所造成的。為何在東北振興戰略實施的前十年東北經濟得到極大發展,而在這之后卻出現經濟失速現象?是振興戰略已經失效,需要及時更新?還是東北振興戰略并未從根本上充分發揮改變體制機制,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而是拖延了東北經濟衰退時點的來臨。為此本文對東北振興戰略實施效果進行科學評價,有助于從根本上發掘不符合東北經濟發展目標的振興政策,并對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

二、東北振興政策回顧

以2003-2020年中央政府及其下屬機構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東北振興相關政策為樣本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北大法寶數據庫和中央政府官方網站[1]。在北大法寶數據庫中,通過搜索“東北振興、東北、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吉林、遼寧、創新、新區、示范”等關鍵詞,并參考政策文件中相互引用的部分在中央政府網站內進行查缺補漏,最后剔除已經失效的相關政策,共確定與東北振興戰略相關95項政策文件和實施意見??梢钥闯鰱|北振興戰略在支持產業發展、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方面力度較大。加大對東北地區的財政支持可以促進東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大工程建設,還可以為東北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擴大對東北地區企業稅費的豁免和抵扣范圍,能夠為企業節省一大筆應交稅費,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部分企業的經營壓力,使其可以將投資更多的轉向科技創新方面,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并通過創新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對東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政策,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商在東北投資建廠,擴大進出口貿易發展,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上的支持。國家在稅收政策方面給予東北的扶持力度也較大,不過當前多數政策已經失效。東北振興戰略通過做強支柱產業、培育潛力產業、扶植重點產業聚集區等政策,促進了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并形成了初具競爭力的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促進了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2]。從短期來看,上述政策可能產生了一定的紅利效應,使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提升,增長勢頭一度領先全國。但從長期來看,東北振興戰略使東北經濟發展過分依賴政策支持,喪失原有經濟優勢,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東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根源性問題,政策效果不理想[3]。

從政策出臺的時間分布情況來看(見圖1),2016年出臺的政策數量最多為21項,而2008年沒有出臺任何關于東北振興的相關政策,原因在于本文在梳理相關政策時剔除了已經失效的政策,造成2008年未有相關政策出臺的現象。2003-2012年被稱為東北振興的“黃金十年”,在這期間(除2008年)每年制定的政策數量基本穩定在5項左右,這表明國家振興東北的戰略是一個長期連續的戰略,對東北經濟發展的支持是穩定的。2013年后東北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經濟增長速度連續多年排名墊底,國家開始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大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2014-2020年年平均出臺政策增加到8項左右,這凸顯了振興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更好制定實施新的東北振興政策的重要性。

三、方法和變量選擇

(一)研究方法

1.計量方法選擇

學術界在研究某項政策的實施效果時一般選用傳統DID方法進行檢驗。雙重差分法有以下三個優點:第一,雙重差分法可以有效克服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避免內生性問題。第二,雙重差分法將組間虛擬變量與時間虛擬變量以及二者的交互項引入計量模型的方法簡單且易操作。第三,采用雙重差分法對個體數據進行回歸,通過統計的顯著性來判斷政策的實施效果,與對政策實施前后進行對比的方法相比,可以有效克服“偽相關”問題。但是,應用雙重差分法需要滿足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必須滿足共同趨勢假定的前提條件。針對東北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研究,雙重差分法需要獲得與東北振興戰略實施前的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基本相同的對照組。這一假設條件在現實中很難達成,Heckman(1998)提出的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4]。PSM-DID方法的優點在于它可以控制不可觀測但不隨時間變化的組間差異,比如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來自兩個不同的區域或實驗組和對照組使用了不同的調差問卷。

假設有兩期面板數據,將政策實施前的時期記為t′,政策實施后的時期記為t0。在t′時期內,由于相關政策并未開始實施,因此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個體的潛在結果均記為y0t′。在政策實施后,即t0時期,所有個體的潛在結果分為兩類:一種是實施了相關政策的實驗組個體結果記為y1t,另一種是未實施相關政策的對照組個體結果記為y0t。

PSM-DID方法成立的前提為以下均值可忽略性假定:

E(y0t-y0t′|x,D=1)=E(y0t-y0t′|x,D=0) (1)

如果假設(1)成立,則可一致地估計:

=N1{∑i:i∈I1∩Sp[(y1ti-y0t′i)-∑j:j∈I0∩Spw(i,j)(yotj-yot′j)]} ?(2)

其中,Sp為共同取值范圍的集合,I1={i:Di=1}(實驗組的集合),I0={i:Di=0}(對照組的集合),N1為集合I1∩Sp所包含的實驗組個體數,而w(i,j)為對應于配對的(i,j)的權重。實驗組個體實驗前后的變化量為(y1ti-y0t′i),對照組個體實驗前后的變化量為(yotj-yot′j)。

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處理變量Di和協變量Xi估計傾向得分。

第二步,對于實驗組的每位個體i,確定與其匹配的全部對照組個體(即確定集合Sp)。

第三步,對于實驗組的每位個體i,計算其結果變量的前后變化(y1ti-y0t′i)。

第四步,對于實驗組的每位個體i,計算與其匹配的全部對照組個體的前后變化(yotj-yot′j),其中j∈I0∩Sp。

第五步,針對(y1ti-y0t′i)與(yotj-yot′j),根據公式(2)進行傾向得分匹配,即可得到平均處理效應的估計量。

2.實驗組與對照組選擇

在已有的相關振興政策文件中,基本以城市作為振興政策的具體實施對象, 因此本文以地級市為單位,對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以往研究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設定方面,常選用東北三省作為實驗組,全國其他地區構成對照組。但由于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發展條件和經濟發展方式均與其他地方不同,選擇全國其他省份作為對照組的方法不夠合理。2013年《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0)》的發布,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對照組,規劃涉及21個省份的95個地級市和25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本文僅將95個地級市名單列于表1。2003年國家提出東北振興戰略,主要涉及東北三省地區。

2013年出臺的《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0)》,將振興政策的范圍擴大為調整后的全國95個地級市以及25個省會城市、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因此,本文選擇受2003年政策影響的東北三省的全部34個地級市構成實驗組,選擇表1中除東北三省全部地級市外的72個地級市構成對照組。2000-2018年為樣本考察期,由于東北振興戰略在2003年提出,因此將本文的考察期分為兩部分:2000-2003年記為未執行政策時期,2004-2018年記為政策執行時期。這樣將2000-2018年老工業城市分為四組:未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之前(2000-2003)的實驗組、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之后(2004-2018)的實驗組、未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之前(2000-2003)的對照組和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之后(2004-2018)的對照組。

(二)數據來源與處理

1.被解釋變量

GDP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常被用來衡量經濟的發展水平,但近年來關于GDP是否可以準確地衡量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引起了不少學者的關注[5-7]。對于造成中國GDP統計失衡的原因,學術界普遍認為有三點:第一,GDP核算方法和統計體系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第二,各省份的統計口徑不一致以及價格因素的影響導致的統計誤差問題難以解決。第三,體制上的缺陷導致統計數據失真,中國各地方政府存在以GDP論成績的政治壓力,為了仕途順利,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數據造假現象[8]。為此經濟學家們積極尋找替代變量以更好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的夜間燈光數據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普遍應用在經濟發展、城鎮化、碳排放和電力消耗等領域。夜間燈光數據與GDP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正向關系,這表明夜間燈光數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作為GDP的替代變量[9]。

夜間燈光數據是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對外公開發布的,其中包括1992-2013年的DMSP-OLS影像數據和2013-2018年的VIIRS-DNB影像數據。經校正處理后的1992-2018年各城市夜間燈光數值(DN值)來自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但由于校正后的2013-2018年VIIRS-DNB數據是月度數據,而1992-2013年的DMSP-OLS數據為年度數據,并且2013年由這兩種衛星測量的同一城市的夜間燈光數據(DN值)并不相同,無法進行同步分析。對此我們對2013-2018年校正后的VIIRS-DNB數值進行了處理,轉換為以DMSP-OLS測量的2014-2018年校正后的燈光數值(DN值)。

根據校正處理后的夜間燈光數值,東北三省在2000-2018年的夜間燈光變化趨勢如圖2。某一地區夜間燈光數值是從夜間燈光影像中提取出來的,夜間燈光影像亮度越大,說明在夜晚該地區的用電量較大,經濟發展條件較好,而夜間燈光影像越亮的地方,夜間燈光數值越大。在樣本考察期內,東北三省的夜間燈光數值總體上呈波動式上升態勢。說明從總體上看,東北三省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這種發展并不是長期的,缺乏穩定性。在2003-2012東北振興的黃金十年里,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夜間燈光數值基本保持逐年增長狀態。但黑龍江省和遼寧省夜間燈光數值均在2013年急劇下滑,并在2016年后逐步回升,這與東北經濟發展事實相符。2013年東北經濟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經濟增長速度居于全國末位,對此國家在2016年開展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支持老工業基地發展,經濟有所回升。從發展水平上看,三省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遼寧省夜間燈光數值最高,是吉林省的2倍左右,約是黑龍江省的3倍。其次是吉林省,然后是黑龍江省,黑龍江省與吉林省之間差距較小。

表2顯示了東北三省34個地級市具體的夜間燈光數值情況。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遼寧省盤錦市夜間燈光數值的平均值最大,為12.3300,而夜間燈光平均數值最小的地區為黑龍江省黑河市,僅為0.7077,說明各地級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距。作為省會城市的哈爾濱市、長春市和沈陽市是少數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較好的地級市,其夜間燈光平均值均在各省中排名靠前,表明夜間燈光數值可以準確地反映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34個地級市的夜間燈光數據標準差較小,夜間燈光數值變化幅度較小,地區經濟雖有增長但增長規模有限。

2.解釋變量

產業結構(str)。各城市第二產業增加值/GDP。產業結構主要是指第一、二、三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的占比和構成。產業結構隨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而變化,并導致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各項指標,例如就業人數、工資水平等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東北地區產業發展以重工業為主,第二產業占比較大。因此選擇這一比例關系衡量該地區產業結構。

科技創新(tec)。各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科學技術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技術進步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若不存在技術進步,由于要素的邊際報酬遞減,由要素拉動的經濟增長將趨于停滯,經濟也將無法進一步得到發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科技創新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決定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和潛力的核心要素。在科學技術方面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水平,是衡量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

對外開放(open)。各城市實際利用外資金額/GDP。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充分利用外商在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提供的優勢,有助于提高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

基礎設施(ji)。市轄區道路面積/市轄區建成區面積?;A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園林綠化和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為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是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系。其中交通通達程度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而道路面積與建成區面積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衡量一個地區的交通通達程度。

稅收水平(fin)。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本年應交增值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區域經濟增長與稅收規模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財稅水平的嚴重滯后會顯著阻礙地區經濟的發展。東北地區工業企業比重大,工業企業每年繳納增值稅占全部稅收的比例也較大。選擇工業企業本年應交增值稅與工業總產值的比值可以很好地衡量地區的稅收水平。

社會保障(soc)。城鎮單位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就業人數/戶籍人口數。社會保障是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社會保障支出通過直接作用于居民家庭而間接影響經濟增長規模,一方面社會保障會對家庭儲蓄情況產生影響,另一方面社會保障會增加父母為子女積累財富的意愿[10]。選擇城鎮單位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就業人數占戶籍人口數的比值,從側面反映了該地區社會保障規模。

上述統計數據均來自中經網統計數據庫、《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年鑒。鑒于數據可獲得性和完整性,剔除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甘肅省白銀市、嘉峪關市、金昌市和天水市。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實證模型

本文使用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對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估計。本文設置了T和D兩組虛擬變量,其中T表示時間虛擬變量,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之前(2000-2003年)為0,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之后(2004-2018年)為1;D為組間虛擬變量,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城市為1,未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城市為0。因此,本文構建如下實證模型:

dnit=β0+β1Ttime+β2Dgroup+β3(Ttime×Dgroup)+β4Xit+εit (3)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時間,dn為被解釋變量表示夜間燈光數值,Xit為控制變量,具體包括產業結構(str)、科技創新(tec)、對外開放(open)、基礎設施(ji)、稅收水平(fin)和社會保障(soc),εit為誤差項。T×D為雙重差分項,其系數β3為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效果。

(二)模型估計與實證結果分析

本文選用核匹配方法(Kernel Matching)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變量進行傾向得分匹配,匹配結果見表4。根據表4發現,無論是以夜間燈光數值(dn)還是以lngdp作為結果變量,其他控制變量的傾向得分匹配(PSM)結果均相同。產業結構(str)、科技創新(tec)和基礎設施(ji)的系數估計結果均為負,且均滿足顯著性為1%的條件。稅收水平(fin)的匹配結果也為負,但顯著性水平僅為10%,說明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城市在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稅收水平等方面的表現較差。而對外開放(open)和社會保障(soc)的系數估計結果為正,且非常顯著,表明在對外開放和社會保障方面,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城市與未實施東北振興的城市相比表現更好。

傳統雙重差分模型(DID)前提假設要求實驗組和對照組滿足共同趨勢假定,而傾向得分匹配的雙重差分方法(PSM-DID)能夠有效地解決傳統DID方法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因不滿足共同趨勢假定所帶來的估計結果存在偏誤的問題。要使用PSM-DID方法,樣本觀測值需符合“條件獨立性”假定,即匹配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前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若進行匹配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前不滿足共同趨勢假定,則證明PSM-DID方法不適用于東北振興戰略的效果評價。因此在進行PSM-DID之前,對PSM匹配結果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圖3和表5。圖3左側顯示了以夜間燈光數值(dn)為結果變量的PSM共同趨勢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匹配后,2000-2004年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增長趨勢基本相同,符合共同趨勢假定,而以地區生產總值(lngdp)為結果變量的檢驗結果同樣滿足假定條件(見圖3右側)。表5具體展示了利用PSM方法匹配后數據的平衡性,對比匹配前的結果,除稅收水平(fin)外其余變量的標準化偏差結果均有所減小。說明匹配后兩組在協變量上無顯著差異,匹配效果較好,選擇用PSM-DID方法對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是合適的。

在東北振興政策實施效果的PSM-DID分析結果中(見表6),模型1和模型3未加入控制變量,模型2和模型4加入了控制變量。結果發現,在4組模型中,雙重差分項(D×T)的系數均為負,且非常顯著,說明在考察期內(2004-2018年),持續實施的東北振興政策總體上并沒有對東北經濟起到預期的拉動作用,相反在長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使得經濟的總體水平略有下降,這與賈彥寧(2018)的結論一致[2]。雖然在振興的頭十年,東北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提高,一度領先全國,但這種向好趨勢是短暫的,且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導致在2013年東北經濟再次跌落后,總體經濟水平出現加速下滑的態勢。東北振興政策無效,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2013年后的加速下滑抵消了前十年振興政策帶來的經濟增長效應,導致在整體上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不但沒有對經濟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反而顯著抑制了經濟發展的現象產生。如果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東北經濟將無法真正實現振興,支持東北振興的各項方針政策也將無法發揮預期效果。

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產業結構(str)對東北經濟增長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表明第二產業在東北產業結構中比重較大,仍是拉動東北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萍紕撔拢╰ec)對東北經濟增長產生了負向影響,但影響效果不明顯??萍紕撔滤铰浜笠恢笔菛|北地區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增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吸引高技術人才落戶東北,一直是東北地區為提高科技創新水平采取的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東北地區應在此基礎上,從影響經濟增長的基礎環節入手,提高整體科技創新水平。對外開放(open)水平對東北經濟具有非常明顯的積極影響,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對外開放環境,將有力地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但以地區生產總值(lngdp)為結果變量的分析結果中,對外開放(open)水平顯著抑制經濟增長,這可能與變量的選擇不當有關。社會保障(soc)、稅收水平(fin)和基礎設施(ji)在不同的結果變量作用下,雖然系數估計結果的正負發生變化,但變動幅度極小,且不顯著,說明社會保障、稅收水平和基礎設施同樣影響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但這種影響極小且不穩定。

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它可能受到相關配套設施、政策實行力度和以往實踐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在2003年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之后,黨和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政策體系。隨著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戰略執行經驗逐漸的豐富、其他區域政策實施經驗的積累,以及各項振興政策的疊加使用,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可能會逐漸顯現出來。因此,我們將2004-2018年的交叉項納入實證模型,對東北振興戰略的時滯動態效果進行檢驗(見表7)。

表7中模型1和模型2以夜間燈光數值(dn)為結果變量,模型3和模型4以地區生產總值(lngdp)為結果變量。從表7的動態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東北振興戰略并沒有發揮應有效果。在以夜間燈光數值(dn)為結果變量的回歸結果中,無論是否加入控制變量,2004-2016年間東北振興戰略的動態檢驗結果為負且較小,而在2017年后,結果由負轉正,從顯著性水平來看,政策效果始終不顯著。這說明政策效果的顯現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在振興政策開始實施后,相應配套設施的完善、振興改革經驗的積累、相關政策的相互作用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才能夠發揮作用,當上述條件逐漸協調相互配合時,政策效果才可能逐漸顯現。同時也意味著2014年以后的近期東北振興政策很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以地區生產總值(lngdp)為結果變量的情況下,2004-2010年系數估計結果仍為負,但這種情況在2011年后發生改變,系數估計結果為正且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從顯著性水平的變化趨勢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北振興戰略正逐漸發揮其作用效果,但這種正向影響的效果可能還需一定時間才能越來越明顯。

為了更好地檢驗近期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效果,本文將東北振興政策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2004-2013年為第一輪東北振興階段,2014-2018年為新一輪東北振興階段。東北經濟在2013年突然失速后,國家緊急出臺了一系列振興政策,如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舉措的意見》,標志著國家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開始。利用PSM-DID方法對兩輪的東北振興政策進行分別研究(見表8)。

模型1和模型2顯示,第一輪東北振興階段的模型估計結果為負,且非常顯著。表明在首輪東北振興過程中,振興政策無效,未能起到對東北經濟積極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增長速度提高。這與事實情況有些不符,從短期情況分析,在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前十年,東北經濟確實實現了一定的增長,但這種增長并不是政策效應引致的。其原因可能是:第一,2003-2013年全國經濟上行趨勢明顯,全國經濟形式向好,東北地區的資源型產業、重化產業和基建獲得快速發展。第二,東北地區起點低,根據新古典經濟發展理論,后發地區往往具有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第三,在改革開放后,沿海開放地區率先進行經濟改革,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而東北地區與沿海開放地區的經濟差距不斷擴大,在充分利用先進地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東北也實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長。但這種短暫的經濟增長現象,掩蓋了東北經濟發展中根源性問題并未得到解決的事實,甚至使東北經濟問題更加嚴峻,而在2013年后出現“斷崖式”下跌。隨后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逐步展開,模型估計結果顯示,在未加入控制變量的情況下,2014-2018年東北振興政策的影響效應為負,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在加入控制變量后,模型估計結果為正,振興政策作用得以發揮,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速度不斷提高。這說明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有效,且這種有效性需要在地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基礎設施等相應配套條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顯現。

東北振興戰略是支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除要從整體上改善東北經濟外,該戰略還涉及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對外開放、社會保障和科技創新等多個方面。對這些分目標進行分析,可以對東北振興戰略做出更全面的評價。所以,本文從產業發展、稅收水平、對外開放、科技創新和社會保障五個方面分目標對東北振興戰略進行評價?;貧w結果見表9。

從表9可知東北振興戰略對產業發展、稅收狀況和社會保障三個分目標產生了負向影響,而對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具有積極影響,但上述影響均不顯著。這說明在各類東北振興政策實施期間,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情況有所改善,但產業發展、稅收狀況和社會保障水平并沒有得到提高??梢钥闯?,雖然東北振興戰略在整體上并未對振興東北經濟產生應有的正向影響,但在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等個別方面還是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東北地區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早,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城市體系,為東北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隨著全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東北工業化和城市化體系并沒有跟上全國步伐,逐漸表現出工業體系陳舊落后,城市體系區域差異明顯的狀況。東北振興戰略應著力解決升級換代產業結構、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和提高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等問題,從根源上消除抑制東北各城市經濟發展的問題。擺脫依賴國家政策所帶來的短期政策紅利,使東北地區各城市獲得可持續的長效發展。

五、結論與建議

東北地區的工業和農業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絕對重要地位,對維護沿邊地區社會穩定、保障全國糧食和能源供應、樹立生態環境保護屏障等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振興東北經濟是新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國家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對以往東北振興政策有效性的準確判斷,對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以及后續東北振興政策的制定意義重大。通過上述研究,本文獲得如下結論:

(1)自2003年起國家和地方每年出臺多項支持東北振興的方針政策,其中主要涉及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社會保障、企業改革等多個方面,在支持產業發展、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方面力度較大,而在2013年后國家更是加大了對東北振興的政策支持力度。

(2)夜間燈光數值與GDP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可以很好地代替GDP作為衡量地區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

(3)與其他未實施東北振興政策的老工業城市相比,東北各城市在稅收水平、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表現較弱,而在對外開放和社會保障方面則好于其他城市。

(4)實證結果表明從長期來看東北振興政策并未發揮作用,持續實施的振興政策總體上并沒有對東北經濟起到預期的拉動作用,雖然在振興的頭十年,東北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提高,一度領先全國,但這種向好趨勢是短暫的, 且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2013年后的加速下滑抵消了前十年振興政策帶來的經濟增長效應,導致在整體上東北振興政策的實施不但沒有對經濟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反而顯著抑制了經濟發展的現象產生。

(5)從短期來看,在首輪東北振興過程中,振興政策無效,未能起到對東北經濟積極的拉動作用。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建議如下:

(1)建立長期有效的政策體系。振興東北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支持東北振興的各項政策也應長期有效。短期的政策紅利可能會帶來地區的經濟增長,但這種短暫的繁榮掩蓋了深層次問題,只是拖延問題爆發的時間。只有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才是東北振興追求的目標。受既有體制機制限制, 東北振興的相應配套政策并不健全,影響了相關政策的實施效果。因此在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的制定方面,應在總結以往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注重各類配套政策體系的構建、實施、反饋和調整,完善政策體系,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此外,雖然東北地區城市均為老工業城市,但各城市間發展存在差異,相應的政策支持也應因地制宜,逐步遞進,避免一刀切的現象發生。

(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東北地區工業起步早,已建成了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產業已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工業產品附加值低、工業體系陳舊落后的現象十分突出。要想真正實現東北經濟的再次發展,必須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提高工業創新能力,將先進的生產方式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相融合,做到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在產業發展方面,新一輪的政策應重點針對地區主導產業發展,設計長遠規劃,依托政策優勢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3)增加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力度。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和科技創新水平較差。通過各項政策支持和區位優勢,提高東北地區對外商投資和人才的吸引力,留住人才和資本,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脫過去依靠資源和投資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走出一條具有老工業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A設施建設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園林綠化和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為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是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系,而社會保障又是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依靠政策優勢,完善東北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持社會發展的穩定和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東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社會保障,有利于更好實現東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秀玲,謝富紀,王?;?政策組合視角下的區域創新政策分析——以東北地區為例[J].軟科學,2019,33(4):6-10.

[2] 賈彥寧.東北振興戰略的政策評估及提升路徑研究——基于PSM-DID方法的經驗估計[J].經濟問題探索,2018(12):41-53.

[3] 孫久文,蘇璽鑒,閆昊生.新時代東北振興的產業政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9(9):19-28.

[4] Heckman, J. J. H. Ichimura, P. E. Todd.Matching as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 Estimator[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8,65(2):261-294.

[5] 孟連,王小魯.對中國經濟增長統計數據可信度的估計[J].經濟研究,2000(10):3-13.

[6] 任若恩.中國GDP統計水分有大——評兩個估計中國GDP數據研究的若干方法問題[J].經濟學(季刊),2002(4):37-52.

[7] 許憲春.關于與 GDP 核算有關的若干統計問題[J].財貿經濟,2009(4):5-10.

[8] Movshuk o. The Reliability of Chinas Growth Figures:A Survey of Recent Statistical Controversies[J].The Journal of Econometric Study of Northeast Asia,2002,4(1):31-45.

[9] 徐康寧,陳豐龍,劉修巖.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性:基于全球夜間燈光數據的檢驗[J].經濟研究,2015,50(9):17-29.

[10] 牟娟.社會保障、人力資本支出對經濟增長的統計檢驗[J].統計與決策,2020,36(13):116-120.

The Re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olicy:

An Analysis Based on Light Data and PSM-DID

YANG Dong-liang,WANG Hao-ran

(Northeast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Northeast China fall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country for many times, the issue of whether the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olicy is effective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Taking the urban data from 2000 to 2018 as the sample, this paper uses the night light value to measur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ses the double differential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PSM-DID)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policy.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policy as a whole did no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economy, and did not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Northeast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n particular, the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policy before 2013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northeast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 the new round of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policy is effective, it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Northeast economy is gradually released, and the policy effe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fter 2017.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a long-term policy system, increasing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ill help to revitalize the effect of the policy.

Key words: Northeast China revitalization policy; the light data;DID method; PSM-DID method;policy evaluation

(責任編輯:周正)

猜你喜歡
東北振興
不要再把GDP作為衡量東北振興的標準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勇于破困前行
東北振興,關鍵在于制度的“振興”
文化與地域發展
遼寧“海綿城市”建設研究
新一輪東北振興形勢下哈爾濱市食品工業發展的思考
“東北振興”區域政策經濟效益評價
東北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國新一輪東北振興拉開帷幕
以全面創新來提高東北振興的總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