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可持續理念的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研究

2021-11-05 13:06王楊馬媛媛宋博
中國市場 2021年30期
關鍵詞:旅游經濟生態旅游

王楊 馬媛媛 宋博

[摘 要]生態旅游是旅游經濟的一種全新形態,已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文章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進行了研究。生態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是生態旅游規劃缺乏宏觀統籌、生態旅游產品內涵開發不足、生態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游客和當地居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有待提升等。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有:堅持適度開發,完善規劃體系和管理體系;通過產業融合,實現多元化發展;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生態旅游產品;做好長遠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升生態文明意識。

[關鍵詞]旅游經濟;生態旅游;生態文明意識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027

1 生態旅游概述

1983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首先創造性地提出“生態旅游”一詞。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將生態旅游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具體而言,生態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游行為,為了享受和欣賞歷史的和現存的自然文化景觀,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干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游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因此,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需要協調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享受旅游資源的同時,要做好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不能剝奪后代人享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權利,從而實現旅游業態的更新和可持續發展。

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生態旅游方面的工作,先后發布《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2008—2015)》《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全面推動生態旅游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2018 年 3 月,“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2018 年 5 月 18 日至19 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八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并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旅游強調保護和發展并重,具有綠色環保、低消耗的特點,能夠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

2 生態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生態旅游規劃缺乏宏觀統籌

盡管我國生態旅游已有所發展,但是如何科學地開展生態旅游,還存在不少誤區。在經濟持續轉型發展的基礎上,各地區都想著發展生態旅游,因此都主打生態旅游的概念。生態旅游的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制約,而一些地方不顧環境資源的約束,在缺乏相關規劃和保障的情形下發展生態旅游。突出表現在以下兩點。其一,制度缺乏,管理粗放。相關的法律條例和管理制度上的缺乏,使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短期內的高效益,盲目將生態旅游的范圍和內容擴大,造成區域或者景區接待游客的數量超過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甚至對當地生態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其二,生態旅游項目開發缺乏大局觀念。一些地方出現顧此失彼、片面發展,在開發中“重自然,輕人文”等現象。一些部門在規劃生態旅游項目時,僅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導致所規劃的生態旅游項目缺乏科學性及合理性,無法對同一區域范圍內的自然旅游資源進行綜合性整合。一些區域大量的生態旅游項目高度重復,無法長期吸引游客。

2.2 生態旅游產品內涵開發不足

為了將生態旅游經濟進一步轉化,需要開發獨具本地特色、具有強勁的吸引力的旅游產品。而目前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生態旅游產品泛化”現象,簡單地將觀光旅游、文化旅游、民族風情游等與自然、生態相關的旅游產品界定為生態旅游產品,將凡是能夠親近自然的旅游活動統稱為生態旅游。同時,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浮于表面,產品類型單一、特色不鮮明。有些產品只是單純地游覽當地的自然景觀,游客的參與程度和體驗感不強。此外,缺乏對生態文化的開發,在產品中并未融入生態知識,也未給予旅游者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機會。

2.3 生態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配套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餐飲住宿等接待設施,還離不開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通信、網絡等基礎配套設施。沒有舒適方便的環境,游客的旅游體驗會大幅度降低。我國是一個地域廣泛的國家,很多地區生態環境優美,但是缺乏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比如交通、通信等條件都比較陳舊落后。這就讓已經適應了城市便捷基礎設施條件的游客望而卻步,對旅游過程的心情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由于基礎設施條件布局不完善和不合理,使得一些生態旅游景區在旺季出現交通和住宿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但是在淡季基礎設施又大量閑置的現象,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和對生態平衡的嚴重危害。

2.4 游客和當地居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有待提升

較傳統旅游而言,生態旅游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游倡導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重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踐行生態文明的有效路徑。同時,生態旅游具有寓教于游的功能,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能夠樹立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責任,培育生態文明理念,提升生態文明素質。在生態旅游過程中可能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造成破壞的,主要是粗暴的開發及后期游客對環境的破壞。雖然現如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觀等戰略思想已經漸漸深入人心,但在很多人的思維深處依然重經濟效益而輕環境保護。有些游客在進行生態旅游的過程中,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使得很多自然保護區的景點遭受了十分嚴重的破壞。而之所以存在這樣的行為,歸根結底是生態文明教育的缺席,使得人們對自然環境不尊重、生態文明意識不強。

3 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3.1 堅持適度開發,完善規劃體系和管理體制

通過對生態旅游資源實行適度和合理的開發,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價值,并且還能夠確保生態環境實現永續發展。要以長遠的目光來考慮,將生態旅游資源有效的傳遞給下一代,因此相關部門要對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執行嚴格的政策并做好監督管理措施,防止出現資源過度開發的現象。在開發生態旅游之前,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擬出不同開發模式。在做生態旅游規劃時,必須以生態旅游概念為基準,對本地區旅游資源進行分析并凸顯地區特色。規劃的內容和實施的方法必須與生態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生態旅游目標及土地利用規劃、景觀規劃等。此外,要不斷的完善管理體制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適當的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一套符合本地區發展的政策、法規,保證生態旅游管理的順利實施,因地制宜的發展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生態旅游業。

猜你喜歡
旅游經濟生態旅游
世界七大生態旅游目的地
生態旅游之利弊
生態旅游的不同類型
生態旅游
寧都積極創建鉤刀咀生態旅游型清潔小流域
論生態文明格局下江西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
中國城鎮化發展對旅游經濟的促進作用
安徽省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湘西州浦市古鎮發展旅游經濟的思考
我國城鎮化進程對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