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木偶戲的理論內涵及藝術特征

2021-11-06 22:14許云淇
參花(下) 2021年10期
關鍵詞:木偶戲藝術特征內涵

摘要:我國有著豐富的歷史和藝術遺產,其中,傳統木偶戲作為我國具有獨特藝術色彩的傳統技藝,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在我國,三國時期就有木偶戲雜技,并從那時起繼續發展。傳統木偶戲作為一種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形式,無論是在藝術表現上還是在思想內涵上,都是值得研究的。

關鍵詞:木偶戲 內涵 藝術特征 傳統文化

一、木偶戲的起源與發展

木偶戲在古代被稱之為“傀儡戲”。根據記載,最早的木偶戲出現在秦漢時期,漢高祖劉邦是木偶戲的發明者。最初木偶戲的制作是為了行軍打仗,當時劉邦被匈奴王冒頓的大軍圍困,城內糧草消耗殆盡,城外又沒有援軍的出現,很多士兵陣亡,軍心渙散。冒頓之妻在平城的一面駐扎,等待時機攻城。劉邦的謀士陳平知道匈奴王是個好色的人,就利用這一特點,下令能工巧匠制造出很多漂亮的木偶美女,并命令士兵暗地里控制木偶在城墻上走動、跳舞。這一舉動讓匈奴王冒頓之妻誤以為平城美女如云,擔心冒頓拋棄自己,便無心戀戰,放棄了圍攻平城,城池得以解圍。后來劉邦登基之后,對木偶的功德心存感激,便將其作為國寶珍藏,對這一發明進行了傳揚,木偶藝術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木偶戲發源于漢代,經過幾百年的發揚與傳承,在唐代達到了巔峰。唐玄宗李隆基曾為木偶藝術做出一首《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痹谀九紤驇p峰的時刻,大街小巷都有木偶戲的身影。南宋著名畫家李嵩曾創作一幅團扇畫,名字叫作《骷髏幻戲圖》,該畫描繪的就是木偶藝人演出的場景,對婦女和兒童生活歡快的場景有著形象的描寫,現如今該畫被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新中國成立之后,社會整體趨于穩定,百廢待興,各行各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木偶藝術也迎來了一定意義上的春天,先進的技術和文明的碰撞為木偶戲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為木偶藝術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產生,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等的出現,對傳統的木偶藝術造成了致命的沖擊,木偶藝術漸漸走向了沒落,全新的藝術表演以及影視劇動漫的演播,擠壓了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在現如今的大型城市中,甚至知名旅游景點都很少看到木偶戲的影子。

二、木偶戲的內涵

木偶戲本身是一種文化藝術,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它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內涵值得我們分析與研究。

(一)木偶戲的娛樂性質

木偶戲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個朝代,人們的喜好也發生了變化,但它仍然受到許多人的喜愛。觀眾可以是達官貴人,也可以是普通人。由此可見,它具有良好的娛樂和群眾基礎。木偶戲很受歡迎,從藝術形式上看,它以大眾審美為導向,雅俗共賞。歷史上,木偶戲多被用來作為農民慶祝豐收的一種娛樂形式,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近代如閩西、廣東等地,木偶戲發展迅速。在一些地方的傳統節日和家庭儀式中,木偶戲必須是壓軸表演的。

(二)木偶戲的宗教特色

木偶戲作為一種流傳了數千年的藝術形式,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與宗教形成了深厚的聯系。在傳統的木偶劇團,木偶師通常有相關的當地神職人員的地位。在各種民間牽線木偶活動的表演過程中,也充當著各種儀式和宗教所涉及的角色。其中,木偶表演者大多熟悉地理和陰陽學。在木偶表演的過程中,他們有時會與僧人和道士準備儀式。由此可見,木偶戲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三)木偶戲的文學內涵

木偶戲這一藝術形式有著深厚的文學背景。木偶戲的表演形式源于模仿,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是將講述歷史故事、軼事和文學作品的詞語轉化為歌詞。在歷史上,木偶戲通常被用作一種歷史雜劇表演,深受許多文人雅士的喜愛。在表演的過程中,大部分人物都是從已經表演過的文學作品中提取出來的,歌詞也能清晰地描繪出來。其中,木偶戲及其對“說話”藝術的強調,對配音演員的要求極高。他們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感,能清晰地表現“講歷史”的過程。

三、木偶戲的類型與藝術特征

(一)提線木偶

提線木偶是一種用絲弦來控制木偶各種動作的表演形式。這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木偶戲。木偶由四肢、頭部、籠子、衣服、繩索和吊牌組成。木偶頭部用樟木或細紋椴木、柳木雕刻而成。頭部裝有一個器官裝置,可以讓嘴巴、眼睛、鼻子和舌頭在絲質提升的控制下運動。泉州木偶劇團提線表演占據整個舞臺空間,提線可達六尺,難度大,但表現力大增。提線一般為16 條,據木偶動作需要取舍,合陽線戲基本提線5條,做特技時可增加到30余條,演來細膩傳神,技巧高超。

(二)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在其他地方被稱為掌中木偶、手套木偶等,這種木偶的頭部是中空的,頭部下面有內口袋,通過針線的縫合連接四肢和外套。表演者的手掌深入內口袋中,通過五根手指操縱木偶進行表演,小手指和大拇指操縱木偶的雙臂,其余手指控制木偶的頭部和面部表情,表演出各種動作和表情,配合音樂和語言,達到娛樂的效果。比較有名的布袋木偶是漳州木偶,木偶的頭部是由木頭雕刻,保留了五邊形的結構(兩個眼睛、嘴巴、兩個鼻孔)和三根骨頭(眉毛、顴骨和下頜骨)。在此基礎上,任何喜怒哀樂、忠貞美丑通過手指的操作都有著奇妙的變動,商業角色類型基本上都是基于戲曲,純丑的角色也清晰可見。

(三)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桿,頭部為主桿,雙手為側桿,演員操縱時左手持主桿,右手持側桿,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杖頭木偶遍布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各地木偶高度差別很大,從八寸至人高不等。杖頭木偶由表演者操縱一根命桿(與頭相連)和兩根手桿(與手相連)進行表演,有的為三根桿或“托偶”,依手桿位置有內、外操縱之分。頭以木雕,內藏機關,使嘴、眼可動;命桿為木、竹制,各派長、短不同,手桿與手、肘相接?!皟炔倏v”者多演傳統戲曲劇目,寬袍大袖,便于表演戲曲程式,動作靈活,栩栩如生?!巴獠倏v”多彎把式命桿,負擔減輕,表現力增加;紙制偶頭轉向靈巧,便于控制,機關多樣,動作豐富;因手桿在外,身體塑形自由,整體感增強,突破了傳統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與時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斷更新,逐漸由鋼絲替代,“打腳”也出現了“橫飛燕”“大跳”等舞蹈動作。這對劇目的開拓、表演的發展、觀眾的發掘,意義重大。時至今日,杖頭木偶聲勢依然。

除了以上較為常見和分布廣泛的木偶類型外,還有一些曾經流行但后來消失的木偶形式,如在水中表演的水木偶、藥發木偶等。在河北的木偶雕塑藝術中,他們更注重從木偶的外表來表現木偶的道德美。根據“眉目清秀人忠良,鼠眼猴頭性奸險。風姿俊俏多慈善,面肉橫生皆兇惡”等特點來塑造形象標準。很顯然,傳統的木偶戲大多通過面部表情和妝容體現出木偶的特征,使木偶戲更符合戲劇情境中的情感和動作。這是在行業之外又增加了對木偶劇更人性化的理解。今天可以看到的各種木偶戲中的木偶都有不同風格的雕塑和造型,如北方的木偶形象往往是粗糙質樸和稚嫩笨拙的。除了面孔的性別屬性外,各行各業都使用服裝、服飾等方式來表達身份等特征。特別是在木偶戲中的凈角和丑角分別使用了復雜的面部化妝和松散的化妝,表現了木偶人物的氣質和個性;南方的木偶形象卻透露著秀氣和精致,靈動的模樣和華麗的裝飾可以表現出不同人物的生活場景,也能突出南方木偶戲的特征。雖然南方與北方在木偶制作上存在差異,但與戲劇舞臺藝術相比,傳統木偶戲有著突出個人特征和形象的作用。

四、結語

傳統木偶戲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木偶戲正面臨消亡的境地。針對傳統木偶戲,相關部門應該輔助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對木偶戲表演藝術人才進行合法的認定,通過一系列的支持,例如資金投入、傳承場所提供和廣泛宣傳打通傳統木偶戲的傳承道路,實現傳統木偶戲長久地發展。除此之外,各大院校也可以為傳承木偶戲做貢獻,例如成立與傳統木偶戲相關的專業和院系,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傳統木偶戲的精華,讓傳統木偶戲在傳承的道路上有著更充足的優秀人才。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還可以和義務教育相結合,將傳統木偶戲的精華與中小學的學習內容相結合,方便培養更多木偶戲的接班人??傊?,傳統木偶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傳統的技術和表現形式中進行融合和創新,保持傳統木偶戲頑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莊幼紅.泉州提線木偶戲的流變與傳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王貴洲.揚州木偶戲中木偶造型的歷史演變與發展方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

[3]陳立偉.閩南木偶藝術美與傳承的思考[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4(02):137-140.

(作者簡介:許云淇,女,碩士研究生,東北大學,研究方向:手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木偶戲藝術特征內涵
傳統戲劇——木偶戲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木偶戲
有理數的數學內涵
當下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
漢語言文字的藝術特性與創新設計
電影《煎餅俠》的大眾藝術美學特
木偶戲
木木相冊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