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下廣西工業轉型升級的策略

2021-11-08 13:56鐘明容曹宇唐姣美
中國經貿導刊 2021年26期
關鍵詞:雙循環智能制造產業鏈

鐘明容 曹宇 唐姣美

摘?要:我國2020年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廣西應積極抓住產業鏈重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重新思考產業鏈布局的新方向,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發展。當前,廣西工業轉型升級面臨全球產業鏈重構、智能制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首位城市”引領經濟發展、以東盟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快速發展等機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從打造中國—東盟產業鏈新樞紐;加強區域間產業合作,整合區內產業鏈;陸海新通道促進廣西工業產業集群發展和推進智能制造,以引領廣西工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雙循環?產業鏈?智能制造?“一帶一路”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另有滿、蒙古、朝鮮、白、藏、黎、土家等其他民族44個。其中,壯族是廣西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南寧、柳州、崇左、百色、河池、來賓等6市。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位于我國西南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較為薄弱。然而,廣西是我國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是銜接“一帶一路”有機重要門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陸海新通道快速發展,使廣西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對外開發開放的前沿地帶,是我國西南和中南地區深化與東盟經貿合作的紐帶,“一帶一路”建設為廣西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而機遇,廣西應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廣西民族地區工業轉型升級。

一、廣西產業發展現狀

(一)總體經濟運行平穩

從2010年至2020年,廣西總體經濟保持平穩的速度增長。其中,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廣西區生產總值(GDP)為2215669億元,比上年增長37%,增幅雖然相較2019年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高于2020年全國的23%??傮w來說,2020年廣西的地區生產總值保持穩步增長趨勢。

(二)第二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降低

2010年,廣西三次產業比重為174∶[KG-*3/5]472∶[KG-*3/5]351。2018年,廣西三次產業比重為148∶[KG-*3/5]397∶[KG-*3/5]455。2020年,廣西三次產業比重為16∶[KG-*3/5]321∶[KG-*3/5]519,第二產業比重較2019年降低了12個百分點,僅為321%,比全國第二產業比重378%低57個百分點??傮w來說,從2010年到2020年,廣西第二產業在三產業中占的比值呈下降態勢。從廣西三次產業比重來看。第三產業是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明顯不足,且占比逐年下降。

(三)工業呈現出以“內資企業為主,輕工業為輔和小微型企業為主”的特征

從主要年份廣西工業企業數量上看,呈現出以“內資企業為主,輕工業為輔和小微型企業為主”的特征。一是,2019年內資企業數量占廣西工業企業總數的9384%,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合計占616%,內資企業是廣西工業的主力軍。二是,重工業企業數量占比由2005年的5967%增長到2019年的7014%,而輕工業企業的占比下降嚴重,呈現出“重工業更重,輕工業更輕”的特征。三是,從企業的規模上看,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大中型企業為輔的特征,2019年中小微企業占廣西企業總數的8566%,大中型企業僅占1434%。

(四)工業結構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

從2019年廣西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可以看出(見表1),廣西的工業結構仍以傳統的糖業、鋼材、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為主,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國內外市場飽和,發展動能衰竭等問題,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數量和規模依然偏小。雖然廣西在2016年就制定了《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由于廣西本身工業基礎薄弱,到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依然較弱,對工業的增長貢獻十分有限。2019年,廣西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0%,僅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674%。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廣西民族地區工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一)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機遇

中美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給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某些產業帶來了“斷鏈”沖擊,使世界各國、企業的全球化供應鏈構建從成本角度轉向安全、多元化的角度來考慮,這使區域化、本土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成為未來全球產業鏈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2020年也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雙循環的大格局下,要暢通國內產業鏈,著力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也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證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暢通,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廣西應積極抓住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機遇,主動作為,審時度勢,重新思考廣西產業鏈布局的新方向,突出廣西的制度優勢和地理位置優勢,積極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產業鏈,推進廣西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發展。

(二)智能制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2016年12月,國家發布了《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這標志著智能制造作為國家戰略,已成為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以深化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對制造業的全面升級和深度結合為目的的智能制造已經引發了新一輪工業革命,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和核心動力。廣西在2018年印發的《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自治區級重點工業企業工廠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實現全覆蓋,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工業應用指數達到80。

猜你喜歡
雙循環智能制造產業鏈
“雙循環”格局下物流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推進內蒙古產業鏈現代化的思路和舉措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成立
重慶將重點打造千萬畝產業鏈基地
Apple Watch產業鏈上的企業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雙循環”備課是創新備課途徑的飛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