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東山》《君子于役》《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

2021-11-10 19:05趙姝琪
科學與生活 2021年4期
關鍵詞:共鳴東山詩經

趙姝琪

摘要:《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開辟了中國文學抒情詩的先河,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開端。大部分作品多方面的描寫了周代的現實生活,表現了不同階級和階層在現實生活中的感受。以下,便從《東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所體現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來分析《詩經》中所反映的婚姻,愛情,現實,戰爭及古代普通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

關鍵詞:《詩經》 賦比興 勞動人民 共鳴

正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八郎蹰?,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薄斑线下锅Q,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些唯美且膾炙人口的句子流傳百世而經久不衰,它們歷經千年而風韻猶存。它們都來自一部偉大的典籍——《詩經》。

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鬃釉爬ā对娊洝纷谥紴椤盁o邪”,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也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对娊洝穬热葚S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稏|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便都收納于《詩經》之中。

《東山》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后歸家前的復雜真致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 全詩共四章,每章句首四句疊詠,頗有回環往復之美。開篇便開門見山,直接闡述了故事的背景?!傲阌昶涿伞钡奶鞖鈱儆诩毠澝鑼?,使讀者身臨其境,又為全詩定下一個凄美感人的基調,也能表現主人公的心理活動。

詩的全文寫的是士卒在歸來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氣。在寫法上與《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幾句情景交融,為每章后面幾句的敘事奠定了哀情的感情基調。前兩章寫主人公還鄉途中的有喜有悲,而喜勝于悲的心情。作者通過寫著裝的變化生動形象具體的寫出了士兵們解甲歸田的欣喜之情,同時,以“行枚”這樣典型的行為,代指軍旅生活,是用了一種借代的寫作手法。側面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另外,詩中對于歸途風餐露宿的辛苦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生動形象具體的寫出了戰士的羈旅之苦,但也著實抵不住歸家心切的歡愉與期待??!

詩的第二章寫途中想像家園荒蕪的場景,增添懷念傷感的情緒。詩中通過描寫的雜草叢生、蟲獸出沒的景象,可以讓讀者聯想到戰士家鄉當時應該是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戰亂,所以他在離家鄉越來越近時,心情復雜。這是戰爭破壞生產,使廣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的困境的現實的反映與對戰爭的無情控訴。詩人既描寫了回顧新婚的場景,估計也是后面對久別重逢的期待。這些快樂情景和前文的“婦嘆于室”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此詩的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還有一個藝術特色便是聯想,詩中有再現對新婚的回憶,也有對家園殘破的想像。而放在章首的疊詠,將詩中所有片斷的追憶和想像串聯起來,使之成為渾融完美的藝術整體?!稏|山》的每段回環往復地吟誦,不僅僅是音節的簡單重復,而是情節與情感的推進。

結尾處,我們可以想象,男主人公當時的心情是如何復雜。但詩中沒有太多的敘說,只用了“其舊如之何?”使用了經典的留白手法。也留下了一片廣闊的審美空間,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

《君子于役》是我個人覺得一首很樸素的詩。它以徭役和戰爭為題材,寫一個婦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每章的開頭之處,女主人公都用簡單的語言說出自己的內心獨白。等待親人歸來,卻又歸期不定,于是女主人公帶著嘆息地問出了“曷至哉”...? 詩中沒有正面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而是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這樣的畫面:雞進了窩,夕一陽一西沉,牛羊紛紛走下山崗。但是這畫面卻是有情感和意義的。讀者通過畫面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這是融情于景,以景承情的點睛之筆。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賦”的手法點明役期之長,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發了亟盼丈夫歸來的心情?!半u棲于塒”到“羊牛下來”從側面烘托思念之深。

詩的兩章幾乎完全是重復的,但是這重復卻不絮叨,甚至非常讓人感動。同時,這也是《詩經》里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章疊句來推進情感的抒發。但第二章的末句卻是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愿:不歸來也就罷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卻又是那樣善良和深摯。它以不加修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難以重復的了。

這首詩風格細膩委婉,詩中沒有一個“怨”字,而句句寫的都是“怨”,它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寫出了繁重的徭役給千百個家庭帶來的痛苦。戰爭傷害了生命,也讓后方的親人們蒙受了精神和物質上的巨大損失,所以,這給我們了一個啟示: 無論在什么時代,我們都應該竭盡全力的去避免戰爭。

《采薇》是《詩經》中膾炙人口的一篇。這是一首士兵征戰完后,時隔多年的返鄉詩,全詩一共有六章,每章有八句,詩歌用士兵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面五句描寫的是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還有思鄉之情?!恫赊薄吩娭小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運用了這種手法,但并不具有對應關系。運用對比的方式。

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此破降?,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整首詩中多次運用了重疊的句式和比興的手法,頗具《詩經》的藝術特色。在最后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樂景襯哀情。表達了作者一種報效國家,不惜馬革裹尸還的豪放情懷,在殘酷戰爭之中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悲哀,以及對遙遠及久別的故鄉的濃濃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總的來說,《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開端。大部分作品多方面的描寫了周代的現實生活,表現了不同階級和階層在現實生活中的感受,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詩經》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其中的民歌,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細致的描寫,突出生活中的一個側面或人物形象的特征來表現對社會的認識和諷刺,并能通過詩的主人公的直接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和悲哀,激起讀者的共鳴。

參考文獻:

《詩經文獻研讀》第二章第一節思想內容 第二章第二節藝術形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猜你喜歡
共鳴東山詩經
東山由義井
走進東山學校,尋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紅紅的蘋果
東山書院
體驗與共鳴:大數據時代場景營銷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閩南話對臺灣廣播的獨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現形態美
夢想斑駁照進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