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2021-11-10 15:44王家珍
文學天地 2021年6期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高中歷史

王家珍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不能再只簡單地關注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在考試中考得高分,還要真正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將知識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此,教師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诖?,以下對高中歷史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引言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進行高考政策的優化和調整,從現行的高考政策來看,歷史學科加大了對學生核心素養、創新思維、史料實證素養、信息處理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在這一背景之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新高考提出的全新要求,高中歷史教學必須充分結合新課標與新高考的要求,加強對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重視對學生歷史思維、素養和能力的培育,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對高考中多變而復雜的題型。

一、認真備課,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要想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點應該放在教學內容的展示上,促使學生展開自主的學習,進而促進其學習能力、個性的發展。而要想使教學內容能夠在課堂中生動的呈現,備課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謂,有備無患。在備課中,教師需要思考,要呈現給學生什么樣的內容,要以怎樣的方式予以呈現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缺少了備課這一環節,課堂教學容易變得混亂無序,教學的有效性就難以實現。例如,在《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的教學中,作為教師,都知道關于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識一般來講都比較枯燥,而且在理解和記憶上也很困難,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并且明清的政治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后時期,在教學這一課時,有必要為學生對中國古代整個政治制度的演變進行梳理,從而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在備課時,除了要備這一節的知識點外,還要備之前學過的夏、商、周、秦朝,漢至元代的政治制度。教師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的知識脈絡,才能夠更好地給學生進行講授,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這一劃時代的思維工具,幫助學生理清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了解關于“專制皇權的起源”“內閣制”等重點知識。這樣一來,通過備課為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基調,促進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轉變傳統觀念,提升課堂活力

首先,學校要積極組織一線教育工作者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結合新高考和新課標的相關要求,深入分析新高考政策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方向,結合自身的教育工作,開展教學創新活動,重新調整教學模式,將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評估方式納入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其次,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師生角色,從歷史課堂的主導者逐漸轉變為歷史課堂的引導者和協助者,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在歷史課堂中的占比;最后,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改變嚴肅刻板的形象,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需求,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設計,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工作,合理的評估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發散思維和探索研究的機會,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活力。

三、以表演的方式還原史實

為提高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對史實進行還原。這種“課本劇”的方式不僅可以考驗高中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使其在表演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語用能力、自我表現力等綜合素質。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組隊,并分配組內各個成員的職務,如導演、編劇等,之后通過寫臺詞、排演等形式對歷史場景進行重現。首先,小組成員要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史料,并在不脫離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提高對歷史素養的培養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可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記憶,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三國至隋唐的文化”這一課主要講解了自三國時期到隋唐時期的文化、風俗等方面的變化,也是這一章的重點。為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并設計具有時代特色的服飾等;隨后,讓各個時期的“人物”在一起交流,以這種直觀的方式讓學生觀察文化風俗等的具體變化,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還能為學生后續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四、開展歷史課外活動,延伸課本知識

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教師在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時,不僅要加強歷史基礎知識教學,還要結合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延伸,積極開展歷史課外活動,將其與歷史課堂教學有效融合,使其在相互補充和作用下,不斷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在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的時候,教師可在上課之余組織學生去參觀歷史遺址、博物館,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觀的過程中收獲歷史知識,并獲得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另外,在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借助歷史課后作業的形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內容,在生活中去尋找、探索歷史知識。不僅增加了歷史作業的趣味性,也促使學生在實踐的作業中,實現了綜合素養的提升。

結束語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促進其歷史思維的培養,并為其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本文通過介紹支架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及應用原則,提出了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等教學策略,以提高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偉.高中歷史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劉月奎.支架式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7.

[3]洪劉.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揚州大學,2016.

猜你喜歡
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中職英語口語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與思考
進駐數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AG接入技術在固網NGN的應用研究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數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