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個走向: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的探索

2021-11-10 04:19鄧舒予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內部治理現代化

【摘要】高校內部治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辦學水平,甚至決定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通過五個走向促進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即治理理念由人治走向法治,治理主體從精英走向全員,治理結構由科層走向扁平,治理方式由經驗走向科學,治理手段由制度走向文化,從而全面提升高校內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高等教育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校治理;內部治理;現代化

作者簡介:鄧舒予 1997- 四川廣安人,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

引言

實現國家現代化,教育要率先現代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大學治理要率先現代化[1];實現大學治理現代化,內部治理要率先現代化。針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五大治理桎梏,即治理權力集中,高校內各利益相關者參與度低;組織結構冗雜,高校內部的治理效率提升緩慢;運行方式固化,高校內部治理受主觀經驗支配;忽視文化因子,高校缺乏治理改革的內源動力;人治思想猶存,高?,F代化治理過程保障不足五個方面。我們需要以法治治理為基本保障,全員治理為關鍵力量,扁平化治理為改革方向,科學治理為核心涵義,文化治理為最佳手段,構建一座相互交錯的立交橋,共同通向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為高等教育現代化提供基礎。

一、一、治理主體多元化:由精英管理走向全員治理

(一)提升參與意識和能力

目前,各利益相關者參與高校內部治理的意識不足、參與層次較淺、參與效果欠佳,突出表現為教師和學生等在高校內部治理過程中“被邊緣化”,實際治理權集中在管理層的少數人手中。高校教師和學生的意愿長期受到壓迫和忽視,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導致師生對于所在高校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不僅不利于個體的長遠發展,也容易造成學校的人才流失和聲譽受損等問題。

由精英管理走向全員治理,高校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和提升各利益相關主體參與高校治理的意識和能力,改善治理權力集中、高校內各利益相關者參與度低的問題。激發全員參與高校內部治理的意識和熱情的有效途徑是尋找各級人員的關聯性和共同性,制定出能夠引領思想、指導行為和評價結果的行動目標和綱領,并讓廣泛的治理主體在平等、自由、民主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與實踐,持續提升個體參與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二)優化運行和協調機制

在處理好高校內機構設置、職能劃分和權利分配等內部治理問題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營造有利于高校的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好地發揮高校各項職能和作用。高校作為大學內部治理的主導者,在組織布局、人員招聘、權責配置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在操作層面更具可控性,更易按照高校領導者的治理理念實施預先的治理規劃。

優化高校內部政治、行政、學術和民主權利系統的運行機制和協調機制,減少系統間以及個體間的沖突與對抗,改善政治權利過大、行政權力泛化、學術權力難以彰顯以及民主權利參與困難的現狀,政黨領導權、校長管理權、教授治學權、民主監督權的協調高效運行,促使利益相關者所具備的各項權力形成共同致力于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強大合力[2]。

二、治理結構簡單化:由科層式管理走向扁平化治理

(一)形成精短的內部指揮鏈

由科層式管理走向扁平化治理,簡化組織結構,提升高校內部的治理效率。扁平化治理就是通過減少中間管理層和裁剪冗余人員打破原有的垂直高聳的組織結構,建立一種指揮鏈精短、信息流通暢、治理效能高的扁平化組織,形成高效內部各組織之間相互融合,資源共享,協調合作,同時權責明晰,職能銜接的高效治理結構。

高校需要精簡機構,特別是非學術性機構。高校內部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各職能部門的高效參與,但以教師為主體的學術性機構才是高校的核心所在,非學術性機構起到的是貫穿和服務作用,設置過多的非學術性機構不僅會擠占緊缺的高等教育資源,還會由于機構臃腫重疊,導致治理過程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構建明晰的權責關系網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實行的是一種傳統集權式“科層制”管理體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組織結構以及等級體系?!敖鹱炙眱炔康目v向組織層級間的信息和人員流動不暢,經常出現誤解和隔閡,橫向部門間的合作動力和聯動能力不強,缺少共同為之努力的行動目標和相應的協調機制。

應盡可能減少機構間職能交叉,避免出現“責任分散”效應。合理擴寬權力范圍,合并規模小、分布散的部分機構,集散為整,提高組織管理的有序性。強調組織間的緊湊性和聯系性,同時突出各自的職能、權責關系,構建“合作分責型”組織結構,實現管理層級減少,管理重心下移。此外,扁平化治理對于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人員的聘用、激勵和培訓機制,完善和提升參與者的綜合素質,不斷促進高校內部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三、治理方式科學化:由經驗管理走向科學治理

(一)結合科學的治理理念

科學治理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指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治理方法來治理高校公共事務,強調高校治理的“科學性”[3]??傮w來說,多數高校內部治理過程還主要倚重學校和各職能部門領導者的個人工作經驗,缺乏各界專業人士的咨詢和基于客觀事實的相關論證,治理過程表現出明顯的封閉性和經驗性[4]。

從個人經驗總結式管理轉向科學化治理,結合科學的理念,遵照學校自身辦學定位、國家經濟發展需求、學生發展的規律等。在高校內部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治理的精神,樹立實事求是的辦學思想,提高職能部門服務于學生社會的意識,促進治理模式和治理流程科學化。

(二)遵從科學的治理方法

政府強調“簡政放權”,主張給予高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和決策權以保障高校的學術自由和學術自治,激發高校的辦學熱情和活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接得到球”、“接得好球”,否則就會出現權利懸置、職責落空和關系斷層的現象。其中,提高治理方式的科學性,是順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趨向,增強高校的自主辦學能力,提升高校對接好政府下放辦學自主權能力的基本前提。

高校內部治理方式科學化是各項工作規范化、合理化的前提。高校需要由經驗管理走向科學治理,基于客觀事實的充分調查,考慮決策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優化運行方式,高校內部治理依托科學依據。運用科學的治理手段和制度,并全面貫徹,實現高校內部的“善治”。

四、治理手段抽象化: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治理

(一)實現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轉型

我國高校內部治理過程中往往優先考慮效益性而忽視育人性,制度設置僅突出管理的便利性,難以回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多元需求。例如,為簡化評估流程、追求效益至上,在學術評估過程中追求量化目標,不僅強化了學術不端和重量輕質等問題,還使得學術評估喪失了本應具備的激勵、指導和監督作用。

高校需要實現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的轉型。工具理性是一種以工具崇拜和技術主義為生存目標的價值觀,追求效益最大化,具有功利主義傾向[5]。大學作為具備人本性和學術性的文化載體,防止技術理性的僭越,杜絕治理過程冷漠化。植根中華大地,注重人文關懷,增強校內各類人員的情感溝通和共同意識,以文化治理突顯以人為本的價值理性。在高校內部治理中發揮價值理性所倡導的倫理精神和道德規范的引領作用,防止高校教育治理出現重利輕義、重物質輕精神現象[6]。

(二)培育優質的校園文化和學科文化

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治理,重視文化因子,提高大學治理改革的內源動力。大學本身具有文化屬性,實現文化的保存和傳遞、交流和融合、篩選和創新是大學存在的重要意義,文化治理是克服高等教育商業化、行政化、標簽化和形式化的有效手段。制度難以顧全高校治理的各個方面,需要非正式性和隱含性的文化治理與正式和顯性的制度治理結合運用,發揮制度的規范作用,同時積極開拓文化的“筑基”功能,使二者互為補充。

通過培育優質的校園文化和學科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充分激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動力,實現高效內部治理現代化的目標追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高水平大學本身具有的濃厚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等優勢,為文化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于規模較大的高水平大學實現文化治理更具適切性和可行性,更加巧妙地化解“制度難題”。

五、治理理念法治化:由人治管理走向法治治理

(一)建設豐富多彩的法治陣地

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高校作為具有“公務法人”性質的非政府組織,依法治校是實現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部分高校內部人員缺乏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決策和實施過程受個人意志影響嚴重,法治結構不夠健全,法治文化不夠濃厚,校園內部的糾紛事件和不滿情緒日益積累。

由人治管理走向法治治理,弱化人治思想,增強高?,F代化治理過程的法治保障。注重法治教育和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識和能力,增加民主意識和觀念。以法治課程和法治活動為基本載體、充分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的滲透和熏陶作用,將大學校園建設成豐富多彩的法治陣地。將“因人設崗”轉變為“因事設崗”,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促進和倒逼作用,合理規定各類人員的地位和權力,理順各系統的治理關系,實現權責科學運轉的法制陣地。

(二)增強制度的現實供給能力

修善大學章程,并以章程為核心完善學校內部各項制度,尤其是師生的權利救濟制度,增強法律制度供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細化章程緩解大學章程的落實難的問題,增強章程的可操作性;通過全員參與制定以及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章程的被認同感和權威性,改善大學章程與具體制度與實際執行脫耦的現象。

建立健全各項運行機制,包括激勵、保障、監督、問責評價以及糾紛解決機制等,充分監督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實施,監督高校各部門各項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切實提升高校內部現代化治理能力 [7]。實現制度激勵和制度約束的有效融合,發揮制度的促進和倒逼的作用,保障各相關利益者權益,并維持高校內部穩定的運行秩序,堅持依法辦學的基本理念和依“章”治校的治理方略,保證內部治理體系的科學性[8]。

[1] 袁貴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401/t20140115_162641.html,2014-01-15.

[2] 杜維. 治理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參與高校治理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

[3] 程志波,李正風.論科學治理中的科學共同體[J].科學學研究,2012,30(02):225-231.

[4] 蔣達勇.科學決策體系: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的戰略抓手[J].現代教育管理,2012(12):27-30.

[5] 周晶. 制度文化視域下大學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8.

[6] 肖建國,李永賢.新時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優化設計——基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1):101-106.

[7] 楊雨涵,楊文迪,劉元璋.法治視野下高校治理現代化建設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2):72-74.

[8] 周海濤,閆麗雯.新時期高校內部治理創新的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10):59-64.

猜你喜歡
內部治理現代化
奮力創造建設現代化新黃石的嶄新業績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頭唱大風
關于我國上市公司信息失真問題的思考
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風險及防范研究
內部治理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經濟管理模式構建策略研究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內部治理研究
河南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問題與對策研究
我的女巫朋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