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視角下高校法學教育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問題研究

2021-11-10 07:18倪興隆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基層社會治理法學教育協同發展

倪興隆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社會各個階層之間逐步呈現出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特點,其生活方式和利益訴求的不同最終導致了矛盾的產生,這些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一定的難題。高校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基地,不僅要進行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究,還需要做好社會文化的服務與引領,因此高校的法學教育與基層社會治理之間的協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新時期協同治理的內涵出發,對高校教育與基層社會治理協同發展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法學教育服務于基層社會治理的一些創新路徑。

關鍵詞:協同發展;高校;法學教育;基層社會治理

市場經濟的大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關系和主體的變化,如何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前提下做好社會基層的治理工作成為社會各個主體之間的關注點。高校作為我國重要的社會組織之一,其發展迅速,作用日益增大,因此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中,高校應該積極發揮其力量,協同基層社會治理,形成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

一、新時期協同治理的內涵

新時期下,協同治理的概念被人們提出,所謂治理指的是政府部門同社會組織之間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社會事物的一個過程;所協同體現出了合作治理的要求,通過合作充分發揮各個參與力量的各種優勢,實現最大的治理功效。協同治理的內涵主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主體多元化,參與但基層社會治理中來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各類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在這之中社會組織是重要的參與者,不僅發揮了自身的資源優勢,還推進了社會管理的規范化。公民個人在協同治理的過程中培養形成了一定的參與和法制意識,提高了公民的素質水平。第二是協同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平等,在協同治理的關系體系中,不存在上下級的關系,各主體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在這之中政府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和其他的主體發揮同樣的作用,各個主體之間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共同完成基層誰治理的工作。第三是其方式具有靈活性,可以由政府進行引導,也可以由其它的社會組織自發的進行,還可以進行相互之間的合作。例如政府開展的政策宣講、紅十字會組織的工藝捐贈、企業與政府合作建立企業型社區等等。第四是協同治理逐漸趨向于社區化,協同治理想要發揮其最大的治理效能,就必須要有平臺的支撐,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說基層社會治理正逐步趨向于社區化。第五是實現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協同治理是集合社會各方的力量和資源,充分發揮合作的效力,各主體之間進行有效的組合,實現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二、高校法學教育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協同可行性分析

2.1 二者具有協同基礎

高校作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持和力量具有多重的資源,主要包括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而這兩項資源正式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所必須的。首先來說知識資源,高校作為知識的引領者,不僅知識的儲備充足,而且其知識的更新和理論的研究都處于前沿地位?;鶎由鐣芾砉ぷ魇且豁椩诶碚撋闲枰嵘?,在方法上需要創新的工作,那么高校的理論研究就可以以社區的管理為實踐的平臺,在實踐中改進、成熟,繼續服務與社區治理工作。其次來說人力資源,基層社區的治理是為了引導公眾的參與,喚醒他們的自覺意識,此時具有無限活力的大學生就可以直接參與到基層社會的治理工作中去,不僅幫助社區完成了治理工作,同時豐富大學生的實踐知識。更深層次來說,高??梢詭椭鶎由鐣芾碇贫ㄒ恍┕芾碇贫?,培養一些相關的專業人員,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

2.2 二者能夠發揮協同治理的最大效能

高校法學教育與基層社會的協同治理能夠發揮雙方的最大效能,從高校方面來看,基層社會的治理為高校法學教育提供了實踐平臺,同時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更符合于法學教育的需求。從基層社會治理方面來看,高校為其注入了人新的理論知識,協助其進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幫助其進行相關政策的宣講和推廣,解決基層社會治理理論不充足,人力資源缺乏的現狀。

2.3 社區是二者協同治理的途徑

高校法學教育與基層社會的協同治理可以以社區為途徑,簽訂相關的協議,例如校區合作共建協議。社區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組成單位,其發展體系包括多個方面,例如道德規范、社區環境、管理機制和設施改進等等。通過協議的簽訂能夠明確高校在社區發展中的責任與義務,著重與教育和服務兩個方面。先整合高校資源進入社區,在對社區進行服務的同時增加了實踐的機會,協助社區建設的更加合理。

三、高校法學教育服務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路徑

3.1 治理體系法制化

任何團體、組織的管理都需要具備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社區管理也不例外。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是以法律制度為前提的,高校法學教育可以促進社區治理體系的法制化。根據社區組成成員的不同,其治理機構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居民委員會、社區委員會、業主委員會三種,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的社區治理都存在著不規范的行為,因此需要進行法制觀念的推進。高校法學教育專業關于基層管理的一些研究就可以以這些社區為平臺進行實踐,同時協助社區進行治理體系的法制化。

3.2 糾紛化解法制化

社區作為最基層的組成單位,是人民群眾的聚集地,因此也集中了大量的社會矛盾,而這些矛盾大多是一些日常糾紛。社會在在群眾心目中是比較平等的,所以大多數的糾紛都會找到社區進行調解。為了有效的化解這些糾紛,社區必須運用法制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高校法學的學生就可以參與到社區對日常糾紛的處理中來,利用所學法律知識,幫助其進行一些法律事物的操作。這樣一來既提高了社區的糾紛處理的法制化水平,又夯實了學生的法學知識,增加了實踐應用的能力。

3.3 服務提供法制化

高校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為社區提供法律服務,其形式靈活,包括協助社區進行入戶訪問,識別社區問題;定期定點的進行法律宣傳和咨詢服務;協助社區糾紛的化解,增強群眾對社區的信任和關注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沿處理好高校大學生和社區之間的權利與義務,保障雙方的權益。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高校法學教育與基層社會的協同治理具有新的內涵,同時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我們要積極的尋找二者協同治理的創新路徑,共同促進高校的發展和基層社會治理。

參考文獻

[1]陳進.新時代背景下推進高校法學教育改革的路徑[J].長江叢刊,2021(08):94-95.

[2]鄭鳳霞.淺談高校法學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公關世界,2020(22):125-126.

猜你喜歡
基層社會治理法學教育協同發展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思考
高校法學教育職業化改革研究
完善我國法學教育培養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對策分析
基層協商民主的實踐價值
山東省旅游產業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協同發展探析
案例教學法在成人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社會組織有效參與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