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2021-11-12 13:46謝子明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長江叢刊 2021年18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傳統媒體媒介

■謝子明/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一、自媒體的概述

(一)定義

自媒體概念最早出現于美國學者丹吉爾默提出的“新聞媒體3.0”的定義中。新聞媒體由web“1.0”演變到“2.0”、“3.0”。web“1.0”指傳統媒體,web“2.0”指新媒體,web“3.0”指自媒體。2003年美國新聞學會出版由謝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廉聯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報告,報告對自媒體作出嚴謹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焙喍灾?,自媒體就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信息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個人傳遞規范與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亦稱“個人媒體”。其載體由傳統信件、電話等形式轉為微博、微信及新型的個人門戶類網站等。

(二)特點

平民化。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能有效突顯平民力量,解放受制于傳統媒體中的發言權,讓更多人傾聽群眾之聲。此外,自媒體可將用戶從媒體事件的“旁觀者”轉為“當事人”,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對個人媒體賬戶進行個性化管理,自由地利用媒介發表對媒體事件的個人見解,表達最真實的所思所想。

低門檻、易操作。在自媒體時代,用戶構建“個人媒體”平臺已不再遙不可及。傳統媒體平臺的建立與運營需要龐大的機構和資金投入去運轉維持。相比之下,自媒體用戶只需手機號簡易實名注冊申獲個人賬戶后即可暢游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媒介,不需要機構運營,也可實現零成本投入。這也是自媒體迅速發展且深受歡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互性。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實質是一個單向傳播過程。其表現為信息發布者向受眾群體傳播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受眾群體具有被動性。自媒體則是一個雙向傳播過程,具有交互性,這也是自媒體區別傳統媒體的突出優勢之一。受眾者在信息傳播中具有選擇權,轉變被動局面的同時也可主動反饋個人見解,傳播者則根據反饋及時作出調整。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機遇

(一)自媒體促進教育資源共享

自媒體平臺本身擁有著海量的站內信息資源,此外這些信息資源也會動態跟進各網域資源的更新,保證自媒體平臺信息資源的時效性。自媒體利用高科技技術,打破了信息受制的局面,打破網絡時空界限。有利于自媒體用戶的資源互換共享,也有利于實現各學科及學科間的教育資源的互聯互通。

(二)自媒體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自媒體不僅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還克服了傳統媒體中信息單向傳遞的缺陷。因其高效地交互功能。此外多媒體推促思政教育形式實現靜態轉動態,單向轉雙向,線下走向線上的多方面變革。疫情期間,教育工作者通過線上方式進行教學,落實停課不停學的教育指示。大學生通過線上模式交流疑惑,教育工作者也可根據學生傳來的反饋,及時進行授課調整及疑難解答。新的教學形式彌補傳統教育形式的空洞與乏味,提供了新鮮感和多樣化。

(三)自媒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檢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據是其制定的教育宗旨與目的的實現程度。思政教育要想取得最佳成效,關鍵就在于教育的內化。首先,海量的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內容支撐。其次,教育地位的民主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得到提高,教育者從思想權威灌輸者變成思想信息傳播者。受教育者由“被”教育轉為“自我”教育。最后,網絡的超時空特性打破時空壁壘。教育行業者不僅可以獲取更廣泛的資源,也具備更多的選擇性,提高思政教育的范圍性和即時性。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問題

(一)自媒體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自媒體特殊的準入特性導致用戶注冊亂象頻繁發生。部分自媒體過分追求新聞發布速度或點擊率,將視頻碎片化剪輯。這些現象反映出媒體人降低自身的道德底線,忽略新聞的本質——真實性。自媒體上不良以及錯誤信息的傳播很可能會對大多數大學生產生誤導效果,催生錯誤的反對和抵制情緒?,F今自媒體的發展,缺乏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缺少相關的信息管控和監督機制,多數學生會把互聯網當作自己放縱的場所,過度追求“言論自由”,他們在網絡中毫無顧忌且不加控制地進行情感的惡性宣泄,網絡傳播的高效性會導致這種負能量散布到各個角落,這些行為都會對大學生三觀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也提出了挑戰

自媒體準入門檻低和開放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把關人”的權力。傳統媒體受科學技術的限制,信息傳遞主要依靠電視、報紙等媒介。信息發布也受制于多重因素,通常需要經過國家相關的新聞宣傳部門對其內容、形式進行審核。黨和國家出于政治的需要,會將信息傳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其宣傳的內容充分體現國家的主流教育思想和意識形態。自媒體時代下,國家新聞宣傳部門不再是信息發布的唯一機構,自媒體下用戶從新聞事件的“旁觀者”轉為“當事人”,可根據自身需求,對個人媒體賬戶進行個性化管理。主流思政教育的主導地位必然會受到沖擊。

(三)教育工作者缺乏專業的媒介素養

目前諸多高校對自媒體還處于一個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狀態。小部分高校對利用自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還停留在應付上級或口頭的階段,對自媒體時代下現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缺乏清晰的認識,使得自媒體在高校思政工作的作用難以體現,也無法應對當代大學生在自媒體時代所表現出的各種問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除了具備較高的的專業素養外,還需要對外界新生事物保持不滅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加強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思政教育現代化手段,始終保持思政教育工作走在時代前沿。

四、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之策

(一)強化自媒體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第一,加強自媒體法制建設,在法制框架下完善自媒體監管機制。2017人民日報在《自媒體低俗吸睛數據摻水要擠逐利泡沫》中指出:“當前少部分自媒體人急功近利,執迷于博取關注以致內容低俗泛濫,不堪入目。一些公眾號寫手化身‘剪運工’,內容創作流水線生產。甚至一些自媒體人一切向‘錢’看,不承當媒體人的責任,致使軟文盛行、流量造假”。這反映出自媒體行業“雜亂叢生”、無人監管的生態環境。隨即網信辦重拳出擊,從自媒體源頭下手實行監管。同年6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規定明確指出:通過互聯網站、微博、公眾賬號等一系列自媒體平臺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禁止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進一步升級全面實施對自媒體的監管政策”。第二,加強平臺自身治理。自媒體平臺應設置信息安全“軟”、“硬”防火墻?!败洝狈阑饓χ钙脚_自身要制定切實有效的制度規定,對違規信息進行清除,對散布不當言論和信息的用戶按照相應規定進行懲處,情節嚴重者取消使用資格并追究責任?!坝病狈阑饓χ冈谧悦襟w平臺中安裝網絡安全防火設備,能自行過濾和篩查網絡信息,確保網絡信息來源的純潔性。

(二)發揮大學生在自媒體中的參與和帶動作用

自媒體時代下,學生群體的自主性獲得極大的提升。我們必須將這股充滿活力的有生力量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統一戰線之中,讓教育更接地氣和實效性。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規范引導,學生既是媒體平臺的傳播主體,也是平臺的使用客體。學生對于其思維和愛好更具默契和代入感,從自身視角開展一系列形式靈活、題材新穎的文教活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此外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可通過校園BBS獲取學生真實情感信息,依托校園論壇建立網絡輿情疏導機制將工作陣地轉移到互聯網上,借助自媒體的“交互性”積極參加學生的議論話題并給予規范引導,用健康的思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和理念。教育的工作不僅體現在教育活動中,網絡環境也同樣重要。高校要積極建立一支高效專業的網絡管理隊伍,對違規信息進行篩查清理,實現信息媒體健康發展。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

自媒體時代下,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成為當今一項必備技能。為了能夠更好適應自媒體環境,各大高校必須對教師群體開展自媒體技能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自媒體的運用和管理。第一,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養培育理論。媒介素養理論融合了眾多學科理論知識,體現出一種新的學科交叉教育模式。媒介素養培養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相結合,把教育的宗旨和實效落實到位。第二,各級地方教育部門或者各大高校應建立相關的媒介技能培養中心,定期地、有針對性的對教育工作者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第三,教育工作者媒介素養水平的提高要多方共同參與。相關部門應當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教育工作者素養培養的發展現狀,發揮立法和政策導向的功能,制定出一系列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以促進教育工作者素養水平的提高。疫情期間,國家也提出了線上教學模式由“戰時”變為“平時”。即新態勢下,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發展,始終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時代的前沿。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傳統媒體媒介
抖音對戲曲藝術的再媒介化重塑
虛擬社會化與批判缺失:代際媒介觀演進與媒介素養研究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幾點思考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