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和文字在鄉村生長的深厚力量

2021-11-12 15:09白熙智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鄉土力量文字

白熙智

河南大學文學院

“我們不要去評論他人的那幕劇,因為我們也在劇中?!蔽覀兺谔栂潞粑?,我們沒有與生俱來的智慧,都是在后天的成長環境中習得的。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學習中度過,每個人的人生和生活狀態不一,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和復雜性。對待萬事萬物,我們抱有同情、理解和應有的尊重。

天空白云悠悠,夜晚繁星點點,鄉村迸發出它獨特的魅力,是一種迷人的美,那時碧空如海,風景更是如畫;說到人,人更“美”,這是一種樸素美、勤勞美、善良美,是一種內心的純凈。這是我們對農村人正面的評價,除此之外,對我們農村人更多的評價是“愚”,是一種無知,是一種文盲的狀態,是不精明,是不諳人間世故。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談一談農村人的“愚”。

鄉土印象應該是一種原始的、具有生命本真色彩的、原生態的一幅畫卷,是一種原汁原味的口感。在久經歷史風霜雨雪之后,哪怕是微弱的存在,也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源源不斷的力量。

最近一直在看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這本書是我一直以來想要認真拜讀的作品,在好朋友的幫助下,終于在放假之前從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輕輕打開扉頁,那飽含鄉土社會底蘊的一個個文字,深深地刺中了我的心臟。

先生在開篇談到,鄉下人在城里人的眼里是“愚”的,習慣性地將“愚”和病貧聯系起來作為中國鄉村的征候。對于農村人的“愚”,我們也有一定的理解和更深層次的認識。

就像費孝通先生認可的那樣,我們不能說一個農民“不識字”就是“愚”?!叭绻粋€人沒有機會學習,不論他有沒有學習的能力還是學不到什么的。我們是不是說鄉下人不但不識字,而且識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這是先生自己在文中提出的發問,我們對鄉村社會的認識還不夠收入,不夠了解。

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能夠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就拿爺爺的幼時——60 年代來說,那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爺爺那一輩人幾乎沒有上學的機會,而直到爸爸媽媽這代人的90 年代,上學還是一件稀罕事,他們不得不成為所謂的“文盲”。對于沒有上學的機會,沒有接受過教育,不識字,我們不能說這是“愚”,這是歷史時代下。困于生活和家庭環境所迫。

盡管這樣的三代人在沒有上學機會的歲月中蹣跚行走,他們在生活的打磨之下,擁有自己的處世哲學和生存智慧,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并幸福地生活著,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大智慧”,沒有一絲一毫的“愚”。

在人類交際的方式當中,主要以語言和文字為主,在特殊的鄉土社會當中,文字實現交流目的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就只能通過語言來實現溝通的需求。

文字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先不說漢字的辨識能力,對于自己的文字——東傈僳文,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會使用文字,形成了典型的“只會說其言,不能寫其字”的獨特現象,由此可見,東傈僳文的普及程度不高。

在這片凈土上,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每個人都能歌善舞,他們從不孤獨。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先祖們通過口語傳唱的方式,記錄歷史,記錄生活,這是一種大智慧,是當代傳統民族文化得以保存、繼承并發揚的重要途徑。帶給我們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渴望智慧,用自己的所能和所知在這片土地扎根和生長。

那么文字和語言相比較,二者的力量在何處呢?

除了口語傳唱的形式,日常的生活交際,我們通過語言交流就可以輕易實現,語言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語言在交際的過程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表情達意功能發揮到了極致的狀態,語言傳達的情感更直接、更深刻、更完整,這是文字所不能實現的。戀愛的情人們,可以直接通過山歌對唱實現情感共鳴和語言交流的目的,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出現了“信”的形式,許多書信表達的意思不夠完整,言簡意賅是主要的寫作追求形式,這樣會出現許多的誤會和不解。

文字相較語言而言是相對間接的話語形式,正如先生在文中寫道:“文字是間接的說話,而且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痹谏畹慕浑H形式當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村委會需要發出一個公告時,會采取“喇叭”的形式來大聲、直接公布,較少采用文字布告。又如在和家人的交流當中,我們一般會直接采用“電話”的形式等。

文字的力量主要表現在史書典籍的修訂和整理,以燦爛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為例,文字發揮巨大的作用,實現了歷史的記錄、延續以及經典的傳遞。在現今保護民族文化的大潮下,整理修訂“民族大字典”和“民族史”是當前保護民族文化必要的一種手段文字。所達到的功能是語言不可替代的,在其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這重要的作用。

在鄉土社會當中,同樣需要文字和語言兩種重要的表義工具,我們有交流和交際的需要,就需要通過語言和文字來實現。

文末以先生的話語來結尾,先生在文末說到:“我要辨明的是鄉土社會中的文盲,并非出于鄉下人的愚,而是由于鄉土社會的本質?!蔽淖趾驼Z言在鄉村社會中有自身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并且這兩股力量是不同的,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在世間行走,路途中的記憶很豐富,很多記憶在時間的消磨下漸漸淡去,但是對于我們來說,許多珍貴的記憶值得去珍藏,讓我們收藏自己生命中值得懷念的瞬間。

“趕路已有清風伴,莫嘆歲月不饒人?!睆漠斚麻_始,尋找并珍藏屬于自己的鄉土印象,或者城市影子,記錄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你所居住的地方的變化,尤其是那里地語言和文字,那是最初的鄉土模樣。

我本也是大地的兒子,十余年來在這片土地長大,直到我奔赴千里之外的汴京去上大學,我才離開了她,但是我對這位母親愛的深沉,愛的難以釋手,愛的難以忘懷,她永遠記在我心間,那是一片永恒的凈土。

鄉土社會在今天仍有濃烈的歷史記憶和深刻的影子,甚至可以說在今天某些地方的農村,完完全全保留了鄉土社會的面貌,而語言和文字是最好得見證。

我想永遠記住這份記憶,擁有這份難忘鄉土情懷!

猜你喜歡
鄉土力量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熱愛與堅持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鄉土中國
麥嘜力量 (一)
孤獨的力量
芬芳鄉土行
懷疑一切的力量
讀《鄉土中國》后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