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021-11-12 15:09李小志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層面法治道德

李小志

石家莊市社會福利院

小學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德法”)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其綜合性、生活性、開放性的特征決定了僅僅依靠教材資源難以達到課程標準要求,因此需要從微觀、中觀、宏觀各個層面各個維度多渠道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一、微觀層面

1.開發和利用最基礎的教材資源。

雖然說僅僅利用教材資源難以達到課程標準要求,但教材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手參考材料,是最基礎的課程資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既是“教材”又是“學材”,既是“教本”又是“學本”,它真正站在兒童的立場,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而且兼具普適性和個性化需求,是新課標下德育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正確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深挖其精髓,用好范例,并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調整和補充教材內容,把教材本身所承載的教育功效充分發揮出來。

2.開發和利用鮮活的學生資源。

學生及其現實生活是鮮活的課程資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生活德育論為理論基礎,強調一切教學活動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起點,聯系學生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設計教學活動。教師要時刻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選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對已有生活進行道德反思、感悟,抓取其中的生成性資源,使學生由感知生活上升為形成生活經驗,生成生活智慧。

3.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教師資源。

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教師本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言談舉止、能力學識、治學態度、人格魅力無不影響和感染著學生。正所謂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同時,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德法教師要善于與其他教師交流合作,同學科教師相互借鑒,不同學科教師相互借力,開展合作教學。德法教師要不斷增強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使德法課程的綜合性、開放性、活動性得到彰顯。

二、中觀層面

1.開發和利用學校主陣地資源。

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校資源作為德法課程資源主要體現在文化的熏陶。學校文化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文化。物質層面的文化包括標志性建筑、文化設施、校園景觀、環境布置等,如代表學校發展歷程的圖書館、古樹、?;?、浮雕鐫刻等;制度層面的文化包括規章制度、管理體制、道德行為規范、典禮儀式等;精神層面的文化包括辦學理念、辦學目標、文化活動、人際關系等。校園文化是一種環境、一種氛圍,一種精神,對學生具有道德教育意義,會對學生一生產生潛移默化影響。

2.開發和利用支持性的家庭資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家庭是學校的支持性資源。道德與法治課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德法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重視家庭資源的開發,為德法教學助力,為學生生活服務。生活德育論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學情調查,強調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回歸生活,幫助學生建構有道德的美好生活,這些都離不開家庭的支持,需要家校配合,形成合力,以提高德法教學效果。

3.開發和利用地域性的社區資源。

兒童不僅生活在家庭、學校,還生活在社區。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兒童從小生活的社區會對其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社區資源也是重要的地域性課程資源。社區資源包括社區里的主題公園、活動中心、商場超市、公交地鐵等社會公共資源,以及歷史傳統、民風民俗、文物古跡、名人故居等人文環境資源。由于各地地域、環境不同,社區可開發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也不同。德法教師要善于發揮本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社區資源。

三、宏觀層面

1.開發和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德法老師要積極從社會中開發具有道德和法治教育意義的課程資源,為德法教學使用。

2.開發和利用天然的自然資源。

大自然也是“活教材”。大自然絢麗多彩,令人心曠神怡;大自然充滿神奇,令人無限遐想。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是天然的知識寶庫,充滿奧秘。德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愛護自然,親近自然,走進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學習保護生態,愛護動植物,與其共生共存;學習節約資源,推行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學習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守護地球——我們的家園。懂得欣賞自然、感恩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3.開發和利用便捷的網絡資源。

網絡是個大百科全書。網絡信息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數量巨大、搜索便捷,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德法教師要重視課程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在德法教學中的作用。利用網絡搜索功能,敏銳捕捉、收集與課程相關的資料、信息,豐富課程內容。利用網絡播放功能,把抽象、枯燥的文字信息借助網絡動畫、影像呈現給學生,使課堂教學更生動;利用網絡儲存功能,及時保存有價值的網絡資源,方便隨時提取、轉化為課程資源。

小學德法教師要有開拓創新精神,多渠道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既能聯系生活,走進教材,與教材對話,又能走出教材,走進生活各個領域,向大社會、大自然學習,以更好地促進道德成長,增強法治精神。

猜你喜歡
層面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層面的問題
高三化學復習的四個“層面”
策略探討:有效音樂聆聽的三層面教學研究(二)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