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散文詩的發生語境與審美流變

2021-11-12 20:54周根紅
散文詩 2021年11期
關鍵詞:散文詩創作

◎周根紅

1915年7月1日,劉半農在 《中華小說界》第2卷第7期發表了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詩;1918年5月, 《新青年》第4卷第5期發表了劉半農的散文詩 《賣蘿卜的人》。因此,劉半農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翻譯、創作、并且使用散文詩概念的人。1927年,魯迅出版了散文詩集 《野草》,這是中國散文詩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至今算來,散文詩在我國的發展已有百年歷史。1949年后,我國散文詩經歷了短暫的發展,開創并形成了散文詩創作的局面;“反右”和 “文革”時期,散文詩不斷受到批判,創作陷入低谷,幾乎處于消亡狀態;1980年代,我國散文詩發展出現了真正的高潮;新世紀以來,散文詩的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時期30多年所產生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巨變,給散文詩帶來了哪些變化,散文詩發展究竟存在哪些特征,對此問題的研究無疑能夠整體性觀照新時期散文詩的發展,進而發掘散文詩創作的當代意義。本文通過對大量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納,參考、借鑒和采用了已有的大量資料和研究成果,試圖展現散文詩發展的全景式圖景。

一、政治寬松的發生語境

建國后很長一段時間,散文詩的發展比較緩慢,對散文詩了解的人知之甚少,創作散文詩的詩人也很少。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藝術問題上的 “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 “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這一方針是由毛澤東提出,經中共中央確定的關于科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針。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院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了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 “雙百”方針,成為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的指導精神?!半p百方針”的提出,為建國后文藝創作的發展帶來了新氣象,散文詩也由此獲得了新的生機。

建國后,散文詩發展的重要開拓者是郭風和柯藍。1956年,郭風在 《人民文學》上發表了散文詩 《葉笛》,吹起了散文詩的號角;1958年8月,柯藍出版了散文詩集 《早霞短笛》(作家出版社),收入作者從50年代初開始寫作的散文詩200余章;1959年2月,郭風把陸續發表的散文詩作品結集為 《葉笛集》(作家出版社)。 “兩人的作品相比照,柯藍成功地解決了用散文詩歌頌工農兵英雄行為的問題,而郭風的田園牧歌把歌頌甘甜美妙的新生活和歌頌故園、童年統一起來?!笨滤{在 《早霞短笛》的 《后記》中寫道:“黨中央提出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響應這個號召,挑選了幾首先在上海發表……由于這種散文詩的形式,十幾年來我們文藝方面不曾出現?!疑钌畹馗械浇裉焱蝗怀霈F,不僅寫的人不習慣,編輯同志感到不習慣,恐怕連讀者也不會習慣?!钡?,郭風和柯藍散文詩發表、出版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掀起了我國散文詩創作的第一個高潮?!岸痰选焙?“葉笛”也成為建國后散文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作品,并且成為當時散文詩創作的兩種審美風格。50年代中后期,在黨的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舞下,散文詩壇出現了一些帶有鮮明的藝術個性、能較真實地反映當時人們心態的作品,如艾青的《養花人的夢》、流沙河的 《草木篇》、李耕的 《腳跡》《啊,山村》、劉湛秋的 《春天吹著口哨》《碑林漫步》《潮聲》、顧工的 《繩橋》《軍郵袋》、 許淇的 《黎明》《緘默的愛》、 王中才的 《炊煙》《海月》、徐成森的 《勸告》等,顯示了散文詩生機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隨著 “反右”斗爭的擴大化和 “大躍進”運動的開始,“左”的文藝思想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文學藝術等方面都受到摧殘,散文詩當然也不例外。這一時期,“寫散文詩被視為小資產階級情調,散文詩幾乎銷聲匿跡,只以 ‘花邊文學’出現在一些報紙副刊上,文體建設處于倒退局面,只有極少數人致力于散文詩的創作,如女詩人王爾碑就以其清麗柔美的散文詩聞名于70年代,被稱為 ‘流云詩人’?!?0世紀60年代后,柯藍的 《早霞短笛》被姚文元點名 “批斗”;流沙河的 《草木篇》被定為 “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受到粗暴批判,作者也被定為右派并入獄;徐成淼的 《勸告》也受到批判,作者也被定為右派并發落到貴州山區。散文詩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而陷入低谷。

散文詩的復蘇和繁榮是在70年代末以后的事情,20世紀80年代,散文詩的發展進入了第二個高峰期。1977年,詩人朔望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紀念張志新烈士的散文詩 《只因》;1978年,李華嵐的散文詩集 《趕海集》出版,成為新時期第一本散文詩集;1979年,劉湛秋的 《寫在早春的信箋上》和劉再復的 《雨絲集》出版;1981年,郭風的散文詩集 《你是普通的花》出版,并在 《人民文學》1981年1月號上發表了理論文章 《我和散文詩》;1981年至1987年間,郭風、柯藍主編的 “黎明散文詩叢書”先后由花城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先后出版了5輯共46冊;1984年,郭風、劉北汜主編的 “曙前散文詩叢書”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收錄了葉金、田一文、羊翚、劉北汜、陳敬容、郭風、莫洛、彭燕郊的8部散文詩集。此外,一些散文詩選集也大量涌現,如由孫玉石、王光明選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 《六十年散文詩選》;由李耕、秦夢鶯主編,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 《十年散文詩選》;1987年,由郭風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散文詩選》等。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5月13日,中國散文詩學會在北京成立,柯藍、郭風同時擔任了學會的會長,艾青擔任名譽會長。一系列散文詩集、散文詩選本和散文詩組織的出現,預示著散文詩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

新時期散文詩的繁榮和發展,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政治思想的解放,為散文詩創作提供了寬松的創作環境。改革開放以后,文學逐漸擺脫了政治的束縛,從政治工具中解放出來,在經歷文藝思想的調整后,重新回到了文學的審美領域?!罢魏徒洕淖兏?,加快了生活的節奏,時間在增值,感到時間緊迫的人,一方面,需要短小輕快一點的文體來調節精神生活,一方面,渴求內心的自由,使心海中明潮暗汐都能顯露出來。散文詩正好能適應這種社會的客觀的需要?!?/p>

二是改革開放后人性的解放,促進了散文詩的主體自覺?!案母镩_放之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人的個性和自由發展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尊重,價值觀念趨于多元化,人的生存環境和思想環境都比以前開放,散文詩創作領域的作家展開了對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愛情、友情、大自然以及人自身等全方位的探尋和思索,但是,這三十年不僅僅是時間的縱向排列,這個時期人的物質精神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比诵缘慕夥偶ぐl了作家的創作熱情,也使得散文詩人自覺尋找著散文詩的創新與突破,散文詩得以蓬勃發展。

三是改革開放后的思潮活躍,為散文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創作技法。改革開放后,我國文學思潮蓬勃發展,西方文學思潮大量涌入,尋根文學、先鋒文學、魔幻現實主義、朦朧詩等潮流不斷,各類現代主義寫作方法紛紛成為作家創作的理論工具。散文詩人在這一文化語境下不斷汲取這些文學思潮的營養,豐富著散文詩的創作技巧。尤其是80年代新潮散文詩的流行,培養了一大批在當下仍然具有極大創造力的散文詩人。

二、80年代散文詩的審美特征

80年代,政治語境的寬松為散文詩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散文詩的作者隊伍逐漸壯大,散文詩的文體自覺意識進一步加強,出現了我國散文詩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創作高潮。散文詩的審美風格和藝術表達方面,逐漸突破 “十七年”時期的藝術慣性,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從工具性向審美性的回歸。 “十七年”時期的散文詩作品,仍然處于 “工具性”的追求,散文詩作品大都是歌頌社會主義建設、贊美新人新事新風貌和謳歌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滤{和郭風的散文詩集 《早霞短笛》和 《葉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此外,許淇的 《駱駝》對人民堅韌品質的贊美、劉湛秋的《春天吹著口哨》對新時代和新生活的贊美和憧憬、流沙河的《草木篇》以草木比喻人民的精神等。新時期的七八十年代,散文詩開始朝著現代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雖然這一時期的作品仍存在著 “十七年”時期散文詩的余響,但是,又呈現出新的文學風貌。郭風的 《鮮花的早晨》《燈火集》,柯藍的 《果園集》《拾到的紀念冊》,劉湛秋的 《寫在春天的信箋上》,那家倫的 《紅葉集》,王中才的 《曉星集》,許淇的 《呵,大地》,哲中的 《大漠的歌》,李耕的 《不眠的雨》,等等,這些散文詩集,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新時期的火熱生活;弘揚時代精神,反映了改革開放時期人們五彩繽紛、多姿多彩的心靈世界。這里,作家的經歷豐富,視野比較廣闊,他們所注目的不再僅是身邊的生活瑣事,而是從生活礦藏中進行開掘提煉,有謳歌贊美,有沉思,有辨析,有批評諷刺,人生憂患,愛情友誼,生命現象,自然景觀,無不是散文詩所擷取的內容。這一時期的散文詩,“不再單純強調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和文學的政治宣傳教化功能,加強了對文學的審美功能的理解和對審美主體的研究,承認文學的各個門類的社會功能的差異性、創作個性、文體自覺性、讀者欣賞興趣等藝術特質,特別是文學的主體性得到高度的重視,1986年還被稱為 ‘文學主體年’。 ”

其二,散文詩創作的藝術變革,現代意識進一步增強。新時期初年,以柯藍、郭風為代表的散文詩風格影響到了當時的散文詩創作,形成了一股清新、歡快、質樸的散文詩風。然而,隨著文革的結束和改革開放的到來,散文詩不再注重一事一物、一人一景式的寫作。散文詩人在創作技巧和形式方面進行了多樣探索和嘗試。秦兆基說,“他們嘗試寫抒情散文長詩,多重變奏的散文詩組,他們把目光從現實人生、自然界投向歷史,甚至投向物質世界的內部;他們把筆觸從物境轉向心境:意識深處不自覺的活動;他們追求主題的多義性、不確定性,他們用散文詩去評詩、評文、評畫、評史,想把感情和理性揉合起來?!彪m然 “十七年”時期的散文詩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如艾青的 《畫鳥的獵人》《偶像的話》采用了寓言體形式;華嘉、流沙河、田一文、李耕、許淇、劉湛秋等作家的散文詩在抒情、敘事和哲理的融合方面進行了探索;此外還有聯組散文詩 (如流沙河的 《草木篇》、包玉堂的 《山花寄語》等)、書信體散文詩 (如柯藍的 《一束短信》和 《我……》等)。但是,散文詩文體探索的解放則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一方面,這一時期散文詩的類型豐富,出現了報告體散文詩、紀實體散文詩、政治體散文詩、旅游散文詩、體育散文詩、探索散文詩、雜文體散文詩、書信日記體散文詩等。在長篇散文詩方面,也出現了如鐘聲揚的 《月亮,在我上空》、邵燕祥的 《麻雀篇》、聞捷寫的 《桔園頌歌》、劉再復的《他的思想像星體在空中運行》等,都在三千字以上,甚至上萬字。另一方面,在創作技法方面充分借鑒西方現代派手法,開拓了散文詩的審美領域。80年代出現的新潮散文詩,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所出現的散文詩創作潮流。他們在散文詩中注入了深沉的思索,融進了憤怒、哀怨、追悔、茫然若失等種種色調,正如秦兆基先生所說的,他們 “或作蹉跎歲月的追憶,或為被摧殘扭曲的靈魂祈禱,或進行對失落的愛和溫馨的尋找”,同時,朦朧詩人們將無數帶有暗示性、象征性和導向性的意象帶入散文詩中,使散文詩顯示出強烈的虛化或隱化特點。其中脫穎而出的李耕、耿林莽、許淇、曉樺、靈焚、周慶榮等散文詩作家,尤為值得注意。靈焚的 《飄移》《房子》《異鄉人》,以漂泊無依的審美意識超越了現實時空的思索;許淇的 《天鵝》《列賓》《西洋畫冊》注重歷史與文化內涵的開掘;周慶榮假名 “瑪麗·格麗娜”出版的散文詩集 《愛是一棵月亮樹》,對 “愛情”“母愛”“自愛”等主題,進行了一次人生淋漓酣暢的歌唱。

其三,從輕快明亮到詩意的反思,注重抒發內心感受?!笆吣辍睍r期,柯藍和郭風所開創的輕快明亮的散文詩風格成為當時散文詩創作的固定范式,抒發的情感有著政治一體化特征,缺乏個體意識。新時期以后,詩人們的內心在飽受 “文革”折磨后,對社會、人生進行了苦難、反思、悲戚等風格的深刻思索,提升了散文詩的人性色彩和生命意識。如郭風晚年的散文詩從過去生活的牧歌發展為對人生的沉思和領悟。他的 《你是普通的花》中的許多篇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世界的混亂和內心的孤獨焦慮中,尋求心靈寧靜和人格完整的獨語者,把自然景象的描繪出神入化般引向內心氣象的喻寫,是這些散文詩的特色”。李耕在1979年 “歸來”后發表的 《春笛九章》《生命的回音》《初春》《耕耘者之歌》等作品, “具有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滄桑感,但愛情與信念使他能夠節制個人命運的哀戚,并注意從自然隱微的生命中提取美麗的靈魂,因而具有婉麗而又深沉的品格?!碧貏e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以葉夢為代表的女性意識的散文詩 《雨季的情緒》《月之吻》《夢中的白馬》等。葉夢以女性潛意識的深層心理,觸及了女性的身體欲望,形成了獨特的抒情氛圍。

三、90年代散文詩的審美特征

90年代至新世紀伊始,散文詩創作隊伍進一步擴大,風格更加多樣,作品數量激增。如:1991至1992年,嚴炎主編的20冊《散文詩作家叢書》和 《騰飛線詩叢》(哈爾濱出版社);1989年底至1990年,黃神彪和栗原小荻主編的20冊 《中國皇冠詩叢》(廣西民族出版社)也包含著散文詩集;1994年至1996年,曾仕龍主編的《南粵散文詩叢》(廣西民族出版社),海夢主編的 《散文詩作家叢書》和 《當代散文詩精萃》(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鄒岳漢主編的 《散文詩金庫叢書》(湖南文藝出版社)。規模最為龐大的,當數由敏歧、田景豐主編的 《中國99散文詩叢》(廣西民族出版社),原計劃出版99本,實際出版共五輯110本。此外,這一時期還有大量散文詩作品單行本在各地出版,如劉虔的 《大地與夢想》、洪燭的 《你是一張舊照片》、王幅明的 《男人的心跳》、李松璋 《憤怒的蝴蝶》、譚仲池的 《歲月與夢幻》、彭燕郊的 《夜行》、皇泯的 《一種過程》、倪峻宇的 《歲月的濤聲》、亞楠的 《遠行》、莫獨的 《守望村莊》、鄒岳漢的 《時光流水》《青春樹下》、文愛藝的 《時間的翅膀》《文愛藝散文詩集》、謝明洲的《藍藍的太陽風》、王宗仁的 《遙遠的拉薩》《青藏風景線》、梅卓的 《梅卓散文詩選》、念家駿的 《遠方,有一片綠洲》《東風如歌》、林登豪的 《邊緣空間濃似酒》、桂興華的 《新年酒吧》、田景豐的 《穿過秋林》、蔡旭的 《敞開心扉》《微笑是最好的笑容》《椰島踏歌行》《散步的詩:椰城思緒》、王志清的 《生命場景》、韓嘉川的 《水手酒吧》、李耕的 《粗弦上的顫音》、丁芒的 《掃云集》《依然戈壁》、嚴炎的 《送你一束溫馨》、王爾碑的 《寒溪的路》、潘永翔的 《心靈之約》、趙麗宏的 《落英繽紛》、喻子涵的《孤獨的太陽》、耿林莽的 《五月的丁香》、王劍冰 《在你的風景里》、徐成淼 《燃燒的愛夢》、黃神彪的《隨風詠嘆》、方文竹的《美人香草》等。粗略來看,這一時期散文詩的創作呈現出以下特征:

其一,散文詩的都市幻象與都市意識。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都市空間的崛起和城市現代生活的語境下,一批都市題材散文詩開始出現。如徐成淼、許淇、劉虔、桂興華、方文竹、韓嘉川、靈焚等散文詩人,都創作過現代都市生活和城市景觀的散文詩。這些散文詩作品對現代都市文明、光怪陸離的都市景觀,抒發了內心的時代感觸和人文思考。如徐成淼的 《環繞的雙星》、韓嘉川的 《水手酒吧》、林登豪的 《都市疊影》等,在對八九十年代城市寬松服和緊身衫、夜總會的狂妄、都市的噪音等都市幻象進行書寫的同時,發出了 “遙遠的夢魔”、酸楚的浪跡、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人性的貪婪等思索。徐成淼在80年代末發表文章呼喚散文詩的都市意識,并認為,“文學中的都市意識,突出表現在作品人物 (包括作者)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主體對客體有戰勝欲求;外部世界無論多么喧鬧,人物卻始終保持一定的自我空間;他們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有清醒的主體意識;強烈地追求著人的價值、生命的價值,思索著人生的奧秘。作為源于現代都市生活的非常年青的文學品種的散文詩,自然應以都市意識為其神髓?!边@一都市意識直接影響到了90年代的散文詩創作。90年代散文詩的都市意識突出表現在散文詩作品中流露出的流浪、孤獨和漂泊精神。邵彧雙的 《遙遠的孤獨》、柯藍的 《踏著星光遠行》、鄭明的 《心旅》、喻子涵的 《孤獨的太陽》、唐鋼的 《韶華獨旅》、亞楠的 《遠行》、陳華梅的 《靈魂的漂泊》、崔峰的 《苦旅》、張筱的 《漂泊之魂》、喻子涵的 《孤獨的太陽》、李耕的《孤旅》等,無不籠罩著漂泊、流浪、孤獨、惘然的情緒。這種流浪和漂泊情結,不僅反映了散文詩人的復雜的精神世界,而且折射出過渡、轉折、巨變時代所必然要經歷的彷徨和陣痛。

其二,散文詩審美疆域的進一步拓展。沿著80年代末新潮散文詩的道路一直發展,90年代的散文詩創作在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疆域方面進一步拓展。90年代的散文詩人自覺借鑒和學習西方的文學創作理念,追求現代化的表達,注重融合多種文學表達方式。鄒岳漢曾說,“老一輩的散文詩作家,如耿林莽、彭燕郊、李耕、許淇、敏歧、劉湛秋、王爾碑、孔林、王宗仁、唐大同、徐成淼、紀鵬、海夢、鄒岳漢、陳文和、那家倫等人,則從承繼散文詩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傳統一端發起變革,逐漸實現對自身早期作品較為平實的超越,沿著各自的路徑去探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領散文詩發展的潮流。對照他們各個時期出版的個人散文詩集,我們不難看出其艱辛的然而也是富有成果的探索歷程?!庇绕涫桥硌嘟荚谶@一時期所創作的 《德彪西 〈月光〉語譯》《漂瓶》《無色透明的下午》《風信子》《溶巖洞,音樂不朽了》《混沌初開》等。李振聲曾這樣評價彭燕郊的《混沌初開》:“地標性建筑物一般的長詩 《混沌初開》,詩中那個精神漫游者,與整個人類最優秀的精神 (詩人稱之為 ‘光’)之間的對話、詰難,凌厲的自我反思,思想的強健和闊大,足以成為近年已不多見的有關人的精神深度和寬度的一個象征?!崩钫衤曔€將彭燕郊的這種精神探尋與魯迅 《野草》聯系起來,認為像 《站臺》這樣的詩涉及到了對 “不確定性”的親近感??傊?,90年代的散文詩注重散文詩自身的文化和哲學品質,更深刻地表現了 “現代人”對于現實和歷史的思考。

其三,面向自我的個性化抒情。90年代,散文詩的創作既走出了 “十七年”時期的政治抒情,也走出了80年代的集體抒情,更加面向自我內心。90年代,文學領域出現了一股個性化寫作的風潮,散文詩的創作也折射出了這一特點。如果說80年代散文詩的主體逐步強化,逐步復位于創造主體,那么90年代散文詩創作愈加獲得了 “表現自己”的自覺性。如劉再復寫于1995至1999年間的 《天涯獨語》,他把這本書看作是自己的 “心傳”和 “心靈史”,其作品多寫漂泊不定的心靈感受,是其心靈苦旅的真實記錄,藝術底色深沉、悲壯。他在 《我找到了自己,而且忠實于自己》一文中說: “真正強大的,真正成為創作動力的,只有心靈中那些迫不及待地迸射出來的情感,是那些久久郁積于胸中的痛苦?!蓖踝谌室恢敝铝τ诟咴臅鴮?,他說,“我對高原每一處風景的描寫,都蘊藏著我骨子里的情感,或愛,或恨,或怨。我自信,一個感情枯萎或感情畸形的人是寫不出動人詩篇的……我越來越這樣要求自己:讀自己的散文詩也要獲得審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p>

四、新世紀散文詩的審美特征

新世紀后,散文詩的發展、創作和理論更加走向自覺和多元。鄒岳漢先生曾這樣歸納散文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經過60年幾代人的努力,散文詩體式變革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寫作題材由即景式的 ‘小感觸’擴展至對社會生活以至精神領域全方位的反映;作品結構由比較單一轉為多層、繁復;主題由單純強調宣傳教化提升至服從詩人內心的召喚、人文的關懷和詩美學自身的要求;語言由常規的明白曉暢過渡到摻入暗示、喻意、多義、重構等個性化處理;審美情趣由傳統的側重 ‘意境美’‘哲理美’轉向現代的側重紛呈迭出的意象之美;對散文詩本質的認知由部分人倡導的 ‘散文詩是既不屬于詩也不屬于散文的獨立文體’的模糊觀念,逐步地自覺地回歸到 ‘散文詩乃詩之一體’?!毙率兰o散文詩呈現出各種特征,借鑒著各種文學創作理論,其中有幾個特征比較重要。

其一,現實主義的回歸和批判意識的凸顯。新世紀散文詩創作逐漸突破了八九十年代散文詩的個人內心抒情的書寫范式,比較注重現實生活,有著濃厚的現實主義傾向,體現了深沉的人文關懷和悲憫意識。正如彭燕郊所說,近年的散文詩,擺脫了自居于 “小玩意兒”和流連于 “風花雪月”的老套,增強了歷史使命感和現實責任感的大氣和厚重?,F實關懷也成為散文詩人共同的呼喚。散文詩人不再僅僅滿足于自我的內心表達和情緒宣泄,他們希望用散文詩的形式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干預社會現實生活,重塑散文詩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感。這無疑顯示了一種積極的現實關懷與文學共識,是對當下文學境遇的一種真切的體認,也是一種由詩歌界內部產生的良性反響。正是這個意義上,耿林莽認為散文詩 “可以展現大宇宙,表現大悲痛、大思想”,新世紀散文詩人對社會現實、歷史文化等進行的書寫,突破了簡單層面的還原,而是有著濃厚的批判意識。當然,新世紀散文詩的現實關懷,更多地表現在對都市現代性的批判和物欲橫流社會中精神喪失的批判。如李松璋、陳計會、耿林莽、周慶榮、韓嘉川、喻子涵、莫獨、梅卓、堆雪等散文詩人的作品。

其二,思想的深度思索。思想性是新世紀散文詩不斷追尋的創作目標。這一時期,散文詩人注重從歷史、文化、哲學等方面感知世界、思考世界。一方面,新世紀以來的散文詩更加注重對歷史、民族、文化的深度思考。如愛斐兒的 《廢墟上的抒情》、黃恩鵬的 《過故人莊》、洪燭的 “西域”系列、唐朝暉的 《中國瓷》等都交雜著對民族歷史、文化的深沉叩問。另一方面,新世紀散文詩對生命、死亡、孤獨、靈魂、存在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周慶榮的 《我們》《有理想的人》,李松璋的 《水晶或塵?!?,欒承舟的 《結合部》,徐俊國的 《故鄉辭》《自然碑》,等等,已把目光投向對 “人”“理想”的思考,對 “生存情懷以及思想進行自然狀態的守望”。尤其是 “我們散文詩群”所提出的 “意義化寫作”,把重點聚焦于 “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寫出與當下的生存意義、生命意義有關的情懷。拒絕無病呻吟,拒絕心胸的陰暗與狹隘,讓日常情感升華到做人的情懷高度,明確詩歌文學作為社會心靈公共話語承擔者所必須具備的健全品格”,提升散文詩的境界和寫作者的情懷,成為散文詩創作的內在要求,既是對新世紀某些散文詩創作動向的一個小結,也是未來散文詩努力的一個新的開始。

其三,再次掀起了鄉村熱的創作潮流,散文詩寫作的家園意識不斷增強。鄉土題材一直是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新世紀以來,散文詩的鄉土創作熱情超過了八九十年代,成為新世紀散文詩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涌現了一批散文詩作品。如陳志澤的《守望·走不出故鄉》和 《守望鄉土》、任劍鋒的 《眺望家園》、謝克強的 《遠山近水》、陳愛民的 《聆聽水聲》、劉向民的 《鄉村時代》、莫獨的 《村里村外》、韓宗夫的 《稻草人的村莊》等。一大批以創作鄉土散文詩的詩人涌現,如肖建新、張道發、李皓、馬亭華、周大強、張抱巖、洪放、曼暢、空間、司舜、蔣偉文、耿翔、陳衍強、陳亮、洪州、徐后先、海葉、白紅雪、海生、海夕子、周本貴、郭長玉、陳亮、李茂鳴、王曉利、常華敏、雨翁、鄧杰、姜樺、龔立華、蔣旻、黎夢龍、劉鴻伏、山珍、周鴻等。除了堅守鄉土、鄉土牧歌式的散文詩外,這一時期更為重要的一個傾向是,鄉村寫作的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城鄉差異視野下的寫作,如李邵平、陳德根、馬東旭、潘永翔、蔣偉文等。

其四,悉心表達自己 “詩意的棲居”,傾力描繪靈魂的詩意漫游。新世紀以來,散文詩人更加注重對自我生存空間的詩意表達,努力建構散文詩的詩學地理,如葉梓對于甘肅胡楊林的書寫、堆雪對西北、宋長玥對青海、亞楠的 “新疆遠行”、耿翔的 “長安之書”、陳勁松的 “青海高原”、王小忠的 “甘南草原”、洪燭的“身體里的西域”、徐俊國的 “鵝塘村”等;同時,還有一些散文詩人在歷史人文、精神高度、表達手段等方面堅守著散文詩的藝術探索,如陳計會、黃恩鵬、李茂鳴、丹菲、宋曉杰、語傘、愛斐兒、陳茂慧、李輕松、李見心、李明月、鄭小瓊、雪漪、喻子涵、譚延桐、龐白、崔國發、陳旭明、莫獨、十品、周慶榮、靈焚、馮明德、簫風等??傮w來說,這些散文詩人,或立足于生活的大地和區域,或深耕于散文詩的藝術追求,或針對某一類題材進行持續書寫,從而形成了獨樹一格的詩學風格。

注:

①秦兆基: 《中國現當代散文詩七十年》, 《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第66頁。②秦兆基: 《中國現當代散文詩七十年》, 《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第66頁。③王珂: 《20世紀中國散文詩文體建設的歷史回顧》,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第83頁。④秦兆基: 《中國現當代散文詩七十年》, 《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第66頁。⑤楊雅星: 《尋找漂泊回歸——新時期以來散文詩精神流變》,青島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第3頁。⑥黃伯謀: 《中國散文詩發展管窺》, 《廣西師院學報》,1995年第4期,第46頁。⑦王珂: 《20世紀中國散文詩文體建設的歷史回顧》,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第43頁。⑧秦兆基: 《中國現當代散文詩七十年》, 《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第67頁。⑨黃伯謀: 《中國散文詩發展管窺》,《廣西師院學報》,1995年第4期,第47頁。⑩許林: 《試論世紀之交散文詩的三股新生潛流》, 《克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第44-45頁。?王光明: 《論當代中國散文詩》, 《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第19頁。?王光明: 《論當代中國散文詩》, 《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5期,第21頁。?楊雅星: 《尋找漂泊回歸——新時期以來散文詩精神流變》,青島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第14頁。?李振聲: 《詩心不會老去 寫在 〈彭燕郊文集〉出版之際》,參見孟澤、季水河編 《默默者存——彭燕郊創作研討會實錄暨論文選》,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頁。?李振聲: 《詩心不會老去 寫在 〈彭燕郊文集〉出版之際》,參見孟澤、季水河編 《默默者存——彭燕郊創作研討會實錄暨論文選》,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頁。?王宗仁: 《遙遠的拉薩》,四川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鄒岳漢: 《從寂寞到繁榮:中國散文詩60年的輝煌歷程》,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散文詩精選》引言,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4頁。?王山: 《“紀念中國散文詩90周年頒獎會暨 《中國散文詩90年 (1918—2007)》研討會”在京舉行》, 《文藝報》,2007年11月13日。?靈焚、瀟瀟主編: 《大詩歌》,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第179頁。?靈焚: 《因為詩歌,我們多了一種熱愛世界的理由》,見靈焚 《女神》,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第142頁。

猜你喜歡
散文詩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散文詩世界》2022年訂閱邀請
《如詩如畫》創作談
散文詩八駿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散文詩漫議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