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幸?!分械呐砸庾R覺醒

2021-11-12 01:04官雪梅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覺醒凱瑟琳女性意識

摘要:曼斯菲爾德在短篇小說創作中塑造了眾多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廣大女性在資本主義社會生活所迫下產生的孤獨感、幻滅感、恐懼感以及她們的叛逆和反抗。本文以《幸?!窞槔?,探討曼斯菲爾德作品中女性人物自我意識的覺醒。

關鍵詞:凱瑟琳·曼斯菲爾德; 女性意識; 覺醒;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1888—1923)是20世紀初新西蘭裔英國作家,以其特有的坎坷漂泊的人生歷程、敏銳細致的觀察和想象、詩意的筆觸和創新的敘事手法,在短篇小說藝術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贏得了英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大師”的美譽,被稱為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推動者之一。在其短暫的一生中,曼斯菲爾德創作大約88篇短篇小說,主要收錄在她的三部小說集中:《在德國公寓》(1911)、《幸?!罚?920)和《園會》(1922),題材主要涉及愛情、家庭生活和婚姻危機,下層勞動婦女的艱辛與不幸,以及兒童生活等。

曼斯菲爾德雖然沒有公開發表過有關女性主義的言論或文章,但是她的作品明確指向女性的生存處境,以獨特的形式,對女權解放這個社會問題提供了文學的解救之道。因此,研究曼斯菲爾德筆下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解讀她的作品。本文以《幸?!窞槔?,探討曼斯菲爾德作品中女性人物自我意識的覺醒。

《幸?!分械呐魅斯惿癁榈湫椭挟a階級家庭妻子的角色,她一度認為自己“什么都有了”:可愛的孩子、與自己相親相愛的丈夫、漂亮的住宅、充足的金錢及時髦的朋友,一切是這樣美好。但無意之中,她發現丈夫與深深信賴的朋友暗送秋波、卿卿我我,于是她明白了自己竟然從始至終生活在朋友與丈夫雙重的欺騙與背叛中。這個幸福感極強的女人感到突然跌落谷底,發出了“哦,怎么好???”的感嘆,這才意識到她所擁有的忠誠、信任原來都是假象。實際上,不僅丈夫、朋友讓她失望,現實中的孩子、乃至來訪的客人都不盡如人意。貝莎最初認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是能夠被逾越的,她以欣喜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丈夫哈利,欣賞他的一切。而在感受到各種規矩束縛著她,不能親手觸碰自己的孩子,親眼目睹了丈夫哈利與富爾頓小姐偷情,來訪賓客的粗魯無禮,她開始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緊閉的琴盒,不能敞開。在經歷了種種打擊后,她意識到自己可以不完全依賴哈利而尋找真正的自我,可以愛上其他人——一個她值得愛的人,且不再被當時所謂的文明所束縛,應該放飛內心,就像將自我從緊閉琴盒中放開一樣。從《幸?!愤@篇文章,貝莎的心理過程變化中我們能夠發現,主人公的女性意識逐步覺醒,從一開始的自我滿足,認為“什么都擁有”,依靠自己的家庭、孩子與丈夫,到后來發現自己受到欺騙,彷徨無助,在“哦,這怎么好??!”的聲音中尋求理解與幫助,到最后,主人公的女性意識逐漸覺醒,主動的擺脫生活的束縛,尋找自我,尋找一個值得她愛的人,最終達到真正的“幸?!?。

貝莎的自我意識的變化是通過梨樹這個鮮明的象征表現出來的。梨樹一方面是女主人公貝莎內心情感的外部表現,另一方面,梨樹這個鮮明的意象有著暗示作用,對統轄小說的氣氛與主題有著重大意義。

花園盡頭墻根下,長著棵修長的梨樹,正盛開著妖艷的花朵……貝莎還是不由覺得樹上既沒有含苞欲放骨朵,也沒有一片凋謝的花瓣……這就是她自己的生命的象征?!袄鏄洹痹俅纬霈F在家庭聚會中,這時“梨樹”同貝莎見到的景象融為一體:“她心坎里,仍然念念不忘那顆梨樹,在月光下面,梨樹一定是一片銀白,就像富爾頓小姐一身打扮那樣?!薄袄鏄洹蓖車伺c物有了聯系,不再是單獨個體,這象征貝莎的生活受到了周圍人或事件的影響,不再是以前的完美生活?!袄鏄洹钡谌纬霈F是在聚會中,當富爾頓小姐提出要看貝莎家的花園時,貝莎無法掩飾激動的心情將窗簾拉開,于是“梨樹”再次出現?!袄鏄洹北臼秦惿暈樯笳鞯奈锛?,出于友情向另一個女人展示,這次“梨樹”的象征意義有改變,據小說的情節可知,正是貝莎將富爾頓小姐引入家庭,使其同自己的丈夫相識的,這為丈夫同富爾頓小姐即將發生的私情提供了條件,“梨樹”在此處象征受到侵蝕的家庭幸福。貝莎同好友富爾頓小姐一起看梨樹,表明她對富爾頓小姐的信任,而當她發現丈夫和好友一起背叛她的幸福時,貝莎獨自面對曾經象征她的幸福的“梨樹”?!袄鏄洹弊詈笠淮纬霈F是作品中的最后一句話:……可是那顆梨樹還是那么可愛,照樣繁花滿樹,恬然靜立。這時“梨樹”的象征意義發生了變化,它已經退出了貝莎的內心世界而還原成花園里的梨樹,貝莎心中的和諧全然破碎,“梨樹”全然被摧毀,可花園里的梨樹還在開著花,對人的幸福與否全然不理會,這時的梨樹象征著貝莎的表面的幸福。

曼斯菲爾德善于借助故事深刻反思社會中女性的所思所想,揭示女性的現實生存狀況。她在諸多短篇小說中描寫了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女性,她們悲慘生活的根源指向男權社會,正是由于這種社會形態的特點,使當時的女性缺少話語權,成為男人隨意操作的木偶。而也正是這種社會形態的壓迫,女性逐步從被動接受轉為積極爭取權利,并思考自身的出路問題,因此,通過對作者筆下女性人物的分析,探究其覺醒的發展,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解讀當時的社會,并為以后的社會發展提供依據。

曼斯菲爾德把她短暫的一生都獻給了很少受英國作家重視的短篇小說創作,塑造了眾多的女性形象。她用手中的筆,融進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生活體驗,刻畫了廣大女性在資本主義社會生活所迫下產生的孤獨感、幻滅感、恐懼感和她們的叛逆和反抗性,道出了她們深沉的思考和無聲的嘆息。曼斯菲爾德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戀愛、結婚、生育到衰老各個階段,以及各個階層女性的真實處境,探討女性獨立可能的出路,提出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

參考文獻:

[1]李瀟穎.曼斯菲爾德與勞倫斯筆下的女性主義之比較[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8).

[2]郭艷紅.《 幸?!防锏牟恍腋!∽h曼斯菲爾德的幸福觀[J].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張潔,劉春芳.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的情感解讀[J].天津大學學報,2016,(3).

作者簡介:官雪梅(1975—),女,漢族,四川資中人,講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語言學。四川省成都市,610068 .

猜你喜歡
覺醒凱瑟琳女性意識
《西廂記》中女性主體意識的建構
意識的覺醒形象的抗爭
《紅樓夢》寶黛詩詞與女性意識研究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從女性主義視角比較研究《名利場》兩個漢譯本中女性意識的體現
“覺醒”背后的美國華人群體
倫敦24小時
微笑著比什么都重要
完美的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