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房中曲》和《夢亡妻》詩歌的比較看中西悼亡詩之異同

2021-11-12 01:04林穎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李商隱

摘要:愛情是美妙的,它是人類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然而,如果這種美妙的愛情以一方先期離世,另一方獨活于世告終的話,總是會給人予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古今中外,很多文人都通過詩篇來描述那種幸福卻短暫的愛情。但是,由于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中外悼亡詩存在異同之處。其中,尤以李商隱的《房中曲》和彌爾頓的《夢亡妻》讓人印象深刻。本文試圖通過這兩首詩歌的對比來找出中西方詩歌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悼亡詩;李商隱;《房中曲》;彌爾頓;《夢亡妻》

引言

李商隱的《房中曲》和彌爾頓的《夢亡妻》都是對死去的妻子的悼念,雖然他們生活年代間隔將近八百年,但是在他們的悼亡詩里懷念妻子所運用的手法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當然,由于他們所處社會環境不同、宗教信仰差異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在他們的悼亡詩里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本文試圖從兩首詩歌在表達方式、作者感想、語言風格、意象選擇等方面的比較來挖掘中西悼亡詩的異同之處。

一.相似之處

1.巧用典故來表達思念

李商隱和彌爾頓兩位詩人知識廣博,對典故信手拈來,擅長應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服務于詩歌主題。在《夢亡妻》這短短的詩篇中,彌爾頓兩次使用典故來表達對亡妻的思念。通過希伯來法典中的“潔凈禮”的典故來描述妻子的圣潔,為詩歌后面描述的天國相見打下了基礎。也通過希臘典故阿爾凱斯和阿德墨托斯的故事來驗證詩人在夢境中仿佛依稀看到妻子的身影,如同妻子就在身邊喃喃細語。而在《房中曲》中,詩人以“澗底松”來自喻自己德才高尚卻在官場上不得重視,“山頭蘗”暗指詩人生活的不如意,心里愁苦,而妻子在這種生活窘迫時期對詩人的不離不棄,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妻子離世的念念不舍。

2. 收尾畫龍點睛

這兩首詩在前面部分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房中曲》這首詩從一開始就讓人感受到那種悲傷的氣氛,房間用品還在,人已過世,這種悲傷是貫徹全詩的。而《夢亡妻》更多的是通過夢境的描述來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詩人覺得好像妻子還在身邊,并沒離開。但兩首詩的結尾句的“I waked,she fled, 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和“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卻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無論是“我醒了,人空了”還是“相看不相識”同樣表達斯人已逝、不可復得的惆悵,都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二.不同之處

1.“哀思”和“樂思”

古代的中國文人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對鬼神敬而遠之,基本上都保持“子不語怪力亂神” 的態度。因此,從《房中曲》讀者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詩人對于來世再見不抱希望,認為哪怕是到天翻地覆之時能夠相見,彼此已經不再認識了。蘇軾也在《江城子》通過“即使相逢猶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眮肀磉_這種哀思之情。正是基于這種再也不能相見的意識,讓詩人深陷痛苦之中。從詩中“泣”、“悲”、“愁”等詞可以感受詩人在歸家時妻子已經過世的撕心裂肺;而彌爾頓因為受到西方的宗教信仰的影響,堅信像妻子那么善良的人死后是可以到天國去的。雖然結婚時詩人眼睛已經瞎了,看不清妻子的長相,但并不妨礙他用Purification(純凈)、Love(親熱), sweetness(淑善), goodness(溫純)來對妻子人格的贊美。 所以,在《夢亡妻》這首詩里,雖然我們也感受到詩人對于愛人的逝去極端不舍,然而卻對兩人未來在天國見面充滿期待,并沒有那么的悲涼、凄切的感情在里面,反而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他在夢中見到妻子那種歡快的心情,只是在清醒時發現夢境消失有那么一點失落。

2.表達方式

由于受到儒家禮教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對于女性更多的是德行方面的要求,男子崇尚“娶妻娶賢,納妾納色”,姑且不論“納妾納色”這一說法是否合理,女性的美首在德行這是普遍被接收的社會觀念,因此文學作品關于女性美的描述都較為含蓄,較少直觀地對女性的美進行描述。即使《陌上?!愤@樣描寫美人的詩句,也更多通過“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類似的表達來間接描述羅敷的美。因此,在李商隱這首詩中,更多是通過間接的手法來描述對亡妻的思念,通過以物喻人來襯托出詩人的睹物思人。同時,也應用了對比的方法來體現詩人這種深深懷念已逝的妻子,通過“嬌娘”的懵懂無知來反襯詩人內心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而西方文學表達更加直接,雖然彌爾頓因為眼睛失明,從沒見過妻子長相,但并不妨礙他直述夢境中妻子的面部表情以及行為特征。雖是盲人,其作品卻給人予更加直觀的感受。

3.意象應用

雖然意象群會帶上個人色彩(田向陽,1996),但是古代中國詩歌意象豐富,含義深遠,意象也比較固定,有豐富的意象群。如邊塞詩歌多采用“大漠”、“黃沙”、“鐵衣”、“羌笛”等意象,離別詩歌多用“長亭”、“落日”、“浮云”、“孤山”等意象,而人格贊美詩歌則多與“松”、“菊”“竹”等有關。西方詩歌沒有固定的意象群,詩人有時會根據自身的想法來應用意象。因此,《房中曲》比《夢亡妻》應用更多的意象,意象也更加豐富多彩。它透過薔薇、玉簟、枕、錦瑟、蒙羅碧等舊物,很容易讓人陷入“物是人非、物在人亡”這樣一種悲傷的氛圍里。而西方詩歌里并不像古代中文詩歌有那么固定的意象群,意象相對比較沒那么固定,詩人在應用意象上會比較靈活多變,也沒有那么頻繁。

結語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相忘于江湖只能是一句戲言,雁過尚且留聲,何況是相濡以沫、琴瑟和鳴的夫妻,要選擇遺忘是非常困難的。情投意合的夫妻最好的結局莫過于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生活總是不完美的,如何去懷念逝去的另一方,對于古代文人來說借筆抒情不失為一個最好的選擇,可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夠看到《房中曲》和《夢亡妻》這種動人心弦作品的原因。但是,兩首詩歌在悼念亡妻這個共同主題下,詩歌基調、描寫手法等方面有所不同,彌爾頓的《夢亡妻》并不像《房中曲》那么的悲涼,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彌爾頓再婚而李商隱再也未娶的原因所在吧。

參考文獻:

[1]劉驥.彌爾頓《夢亡妻》審美空間的生成[J].學術交流,2012(02):176-178.

[2]于海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從互文性視角解讀中西悼亡詩《夢亡妻》和《江城子》[J].海外英語,2013(12):206-207+220.

[3]田向陽.中國古代詩人的意象群及其構建模式[J].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6(02):58-64.

[4]趙蘭玉.中外悼亡詩名篇比較研究——讀蘇軾《江城子》和約翰·彌爾頓《夢亡妻》[J].作家,2011(22):137-138.

[5]中西悼亡詩的差異和文化根源——比較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泛蛷洜栴D的On His Deceased Wife[J]. 劉蓉.考試周刊.2009(04)

作者簡介:林穎(1981.10),男,漢族 ,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應用。

猜你喜歡
李商隱
開辟了唐詩新次元的倒霉蛋——李商隱
石榴
李商隱讀書
李商隱:道是無情卻有情
錄唐?李商隱《無題》詩(草書)
白居易:來世愿做李商隱的兒子
李商隱:世上天真莫如你
李商隱為何會背負千古罵名
這個“情圣”不太夠哥們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