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故鄉》中宏兒的象征意義

2021-11-12 01:04王春燕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希望象征故鄉

王春燕

摘要:在魯迅的小說《故鄉》中“宏兒”這個人物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是敘事中的重要符碼,串聯起了故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如果說在閏土和楊二嫂身上呈現出的落后、保守是魯迅所要批判的國民性,那么魯迅想要建構的理想的國民性則在宏兒身上有所體現,在宏兒身上寄寓了新國民的希望?!豆枢l》中宏兒這個人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是理想中的新國民,代表了民族的希望,是理解《故鄉》主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故鄉》宏兒 象征 新國民 希望

新國民的象征

《故鄉》不是簡單的懷鄉之作,充滿強烈地現實關注和對未來的憂思。時隔二十余年回到故鄉,魯迅的所見所聞揭示了故鄉的沒落和國民的變化,并著重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國民的靈魂,展現了故鄉中人的生存狀態。但批判不是目的,既然老一代國民難以改變,便要從新一代國民中尋找一條新路。作為新一代國民,宏兒這個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思考。

郜元寶提出“‘故鄉’沒落的本質上是‘人’的沒落?!?在《故鄉》的寫作中,魯迅大量運用對比手法,將國民的變化鮮明地表現出來。記憶中的閏土充滿靈氣,年輕時的楊二嫂秀麗端莊,卻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變了模樣,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和讀者巨大的心理落差,產生強烈地批判意義。作為無產階級的戰士,魯迅無疑對勞動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對于故鄉中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品質是肯定的,也哀其不幸的生活,對于他們的麻木更是怒其不爭。作為一個啟蒙者,魯迅發現了國民的劣根性,卻與民眾之間隔著一層厚障壁,感到隔膜、心痛,只能將希望寄托于新一代國民。無法喚醒沉睡的國民,希望能在新一代國民身上得到改善,由此,魯迅在以宏兒為代表的新一代國民身上寄托了美好國民性的想象。從名字的寓意來看,“宏”有“宏圖”、“宏愿”之意。宏兒這個人物形象飽含魯迅對于新國民的想象,作者在宏兒身上寄托了故鄉的未來、青年的未來、民族的未來。

此外,宏兒和水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別有深意的,現在親密無間的宏兒和水生在未來是否會變成“我”和閏土那樣隔膜顯然是“我”所擔憂的,也是“我”所憂慮的。魯迅的思想來源于那個時代又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魯迅在故鄉的見聞依舊是我們當下所面臨的問題。當我們走過青春年少,背負起生活的重擔,像閏土一樣沉默起來,才發現魯迅犀利的話語直戳自己的心靈。他的思想甚至是超越國界的,現代人雖然在物質生活方面的差異在逐漸縮小,但是當下精神的麻木依舊存在、階級固化依舊沒有打破,人與人之間依舊存在著難以打破的厚障壁。在《故鄉》中,魯迅希望新一代國民跨越人與人之間的鴻溝,希望宏兒和水生打破階級的隔膜,希望新的一代逐步實現精神的平等,“我”和閏土之間的悲劇不再輪番上演?!拔摇焙烷c土之間的情誼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閏土每次來家時都惦念著“我”,想同“我”見一面;“我”想起閏土、想起兒時的記憶也是極其興奮的,當知道閏土來了時,“我”是“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然而,“我”和閏土間的厚障壁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的。閏土的一聲“老爺”將二人對立起來,在經歷了人情世故之后,閏土懂得了“規矩”和“分寸”,產生了距離,這是階級上的差異,學識和閱歷的差異則讓“我”和閏土產生了精神上的隔膜?!拔摇焙烷c土的情誼依舊存在,卻再無法自由地交談,更無法產生靈魂的共鳴。當把目光聚焦在宏兒和水生身上,“我”的內心生出無限遐思:“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 在未來,新一代國民之間不再像“我”和閏土之間那般隔膜,同樣是“我”所期待的。

宏兒旺盛的生命力,他身上的純真、友愛的品質,以及宏兒和水生之間真切的情感讓“我”在新一代國民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與落后、麻木的國民形成鮮明的對比。

希望的象征

作為一個歸鄉的游子在見證了故鄉的的變遷之后感慨萬千,魯迅把對故鄉悲涼的失望轉向對未來的思考,對新一代國民的無限期待。魯迅對于青年一代寄寓了殷切的期望,不止是在《故鄉》中,在魯迅其他的作品中都對孩子懷有深厚的情感。一向犀利、嚴肅的魯迅對待孩子格外寬厚、充滿溫情。

伴隨著“我”的到來,宏兒和“我”一樣遠離了故鄉的山水,水生和閏土一樣留在故鄉的土地,像當年的“我”和閏土,宏兒和水生就此踏向了命運的分水嶺。宏兒離開故鄉去學習知識、接受新思想、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而水生則繼續在愚昧麻木的環境中生活著,再一個二十年過后,宏兒和水生命運是否是“我”和閏土命運的復寫不得而知。但是環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鄉物質的貧乏限制著人的發展,無論是閏土還是楊二嫂,生存是發展的前提。再者,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的一切行為都與周圍的環境發生關聯,潛移默化的互相影響著,要解放青年一代還是要走出去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要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故鄉呈現出一個封閉、落后的狀態,顯然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成長,宏兒跳脫出去是迎接新生活的開端。魯迅對于故鄉的描寫從景到情皆彌漫著一股悲涼的氣氛,故鄉帶給他無盡的隔膜而不是無限的眷戀,故鄉對于魯迅來說早已變成了“異鄉”。魯迅對于故鄉消極落后的生存現狀是批判的,魯迅還是期待著更多的青年一代走出去,不再像“我的辛苦輾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破舊立新,自覺擺脫消極的環境走出一條新路,這也契合了進化論的思想。

閏土和楊二嫂的悲哀只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底層群眾的縮影,魯迅擔憂的是這種命運的輪回在故鄉的土地上循環上演,而打破這樣的局面需要以宏兒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努力,勇敢地走出去,不再“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將宏兒帶出去,帶出封閉落后的故鄉,是希望的開始。

結語

“我”對故鄉的一切感到了隔膜,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但是仍然對故鄉的明天懷有希望,對以宏兒為代表的青年一代寄寓期望。宏兒,是新國民的象征,更是民族的希望所在。時至今日,魯迅的作品依舊是了解中國社會的窗口。短短幾千字,是解讀不盡的萬語千言。于悲涼中尋找希望,對故鄉懷念的落腳點不是絕望,而是希望。

參考文獻

[1]郜元寶,《“易讀魯迅”專欄之六 永遠的<故鄉>》,《天涯》,2020年第2期。

[2]魯迅,《魯迅經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200頁。

[3]魯迅,《魯迅經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202頁。

[4]魯迅,《魯迅經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202頁。

[5]魯迅,《魯迅經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198頁。

猜你喜歡
希望象征故鄉
月之故鄉
《故鄉》同步練習
故鄉
電視廣告中象征的運用
探索“五選四變”對中職教育改革的創新與實踐
《黃色墻紙》的女性主義解讀
霧霾背后的一點“希望”
韓四成國民寄“希望”于法院
故鄉常在我夢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