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記歷史 勿忘國殤

2021-11-12 02:13王曉晨張文豪張嘉張邯飛蘇爽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歷史

王曉晨 張文豪 張嘉 張邯飛 蘇爽

摘要: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以我國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為結局畫上了句號,這為后來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劉公島戰役紀念地則深刻的銘記著這場海戰的悲痛歷史。對比,本文將從革命史時、歷史遺跡、價值意義三方面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歷史;甲午中日戰爭;劉公島;

劉公島仍保留著丁武昌曾經的住所,北洋海軍的水師學堂和戰爭所遺留的炮臺等歷史遺跡。這些遺址的存在深刻的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殤。通過了解劉公島建議紀念館,可以幫助當代人更深的掌握當時日本侵華的過程。

一、革命史實

山東威海的劉公島戰役紀念地是我國清朝時期北洋海軍的屯泊基地,同時也是甲午戰爭的戰爭遺跡。劉公島戰役紀念地占地約100平方公里,其中受保護的土地面積約為20多萬平方米。在1849年時期,北洋的海軍于此地英勇的抗擊日本的侵略。在這片土地上,“致遠艦”的艦長鄧世昌為國英勇捐軀。當年日軍的攻擊態勢迅猛,而我國的海軍兵力較弱,難以抵抗日本的侵略,最終使得我國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水師提督丁汝昌等也于此島為國捐軀。

1888年劉公島作為我國第一支北洋海軍的誕生地,由丁汝昌領。在當時,這是一只坐擁約50艘艦艇的海軍水師。光緒20年期間,發生了甲午中日戰爭。當時,該支北洋海軍與日本的侵略艦隊在黃海發生了激烈的碰撞,最后,水師提督鄧世昌為國捐軀壯烈犧牲。1895年,日本再次發動戰爭攻擊了威海海域,北洋艦隊與日軍在劉公島的外海區域進行了激烈的交戰,最后由于兵力不敵日軍,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由于戰爭的失敗,當時的清政府被逼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由此劉公島就成為了甲午戰爭的終結之地,也是鄧世昌等愛國人士英勇捐軀的紀念之地。后來,劉公島又被英國租借成為英軍的艦隊的駐扎地,1938年時,日軍又再次占領劉公島。直等到1945年時,發生了日本戰敗投降,此時中國才重新擁有劉公島的管理權,又對劉公島鎮進行了重新分化。

二、歷史遺跡

現在的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共包含二十八處紀念場地。這二十八處場地分別置于劉公島及周圍的近1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在劉公島有十七處戰役紀念場地,在日島有一處日島炮臺,至于威海灣的南岸和北岸分別有八處戰役紀念場地,和兩處戰役紀念場地。其中,北洋海軍的提督署、丁汝昌的住處和威海的水師學堂等最為著名,是人們參觀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時所必去的地點。

北洋海軍提督署是當時清政府北洋海軍的軍事指揮中心。整個北洋海軍提督署四周以毛石圍墻,整體的建筑風格呈現出氣宇軒昂的氣勢。在提督署的正門有李鴻章所親筆提的匾額,內容為“海軍公所”。提督署的整體裝修風格為清式磚木建筑,內部的建筑整體體現出中西結合的風格樣式。屋內的空間較為寬闊,院內設有演武廳和挑檐式的舞臺等。在提督署的房檐柱間等地方,有著精細的雕刻和彩繪圖案,當前的北洋海軍提督署遺址整體保留十分完整,是甲午戰爭紀念館的主要展示館。

龍王廟與戲樓也是甲午戰爭博物館的主要陳列館。龍王廟于明末清初時期被建造,后由北洋的海軍進行整修。龍王廟連同前方的戲樓兩座建筑整合在一起,共占地約1700平方米。龍王廟的整體建筑風格古樸雅典,呈現出四合院的布局狀態。在正殿前佇立了一座海龍王石像,于海龍王石像的左右分別放置了,海夜叉和海葉海龜丞相。該建筑的內壁原有彩繪的清朝小說的故事情節,但后來壁畫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出現了殘缺的情況。后在1988年時,對該墻的壁畫,進行整修,將壁畫繪畫繪制于宣紙之上,再將宣紙裱糊到原有的墻壁之上。因為當時的沿海船民認為龍王會庇護其出海航行。因此,劉公島周圍的來往船只在路過該島時都會??坑谠搷u,然后前往龍王廟燒香,祈求龍王能夠保佑沿海船民的航行平安。該龍王廟在當時香火旺盛,香客也從未間斷,在重要的節日時期也常有戲劇團在此演出。

三、價值意義

作為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劉公島是日本侵華的的重要證明地。從劉公島被設置為北洋海軍的軍事指揮中心后,劉公島又經過了不斷的整修,直到后來日軍將劉公島占領,可以說劉公島見證了整個中日甲午戰爭的過程,是我國研究日本侵華戰爭的重要歷史文物。同時,劉公島也是我國近代史上不可缺少的歷史實物例證,因為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我國逐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人民思想覺醒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于劉公島發生的甲午戰爭,是進行中國近代史研究史不可缺少的例證。研究劉公島的歷史,也可以對我國的近代海防史有著更深的掌握。中日甲午戰爭深刻的體現出了我國近代軍事的整體狀況,中日甲午戰爭為當時規模最大的海上戰爭,他在世界的海軍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劉公島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址,它是了解當時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場所。通過對劉公島的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地掌握當時的中日關系。劉公島的龍王廟戲龍等地,其建筑風格融合了南北地域的建筑特色,充分的展現了南北方建筑文化的充分融合,體現出了我國建筑發展的多樣性。

通過對中日甲午戰爭的深入了解,可以使人們更深入的學習英雄的崇高氣節。中國面對著強敵的侵略,無數的英雄憑借自己堅定的信念,咬緊牙關,為了中國的國土而奮斗,救人民與水火。是什么力量能使無數的英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前赴后繼——是信念,是希望保護全中國的信念、是希望中國徹底自強的信念、是背負了全中國人命運的信念??箲饡r期的英雄先烈錚錚鐵骨,換來了中國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他們為了建設更強盛的祖國奉獻了生命,現如今,也會有更多的有志之士,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揮灑汗水。這一切都是無數的英雄人物身先垂范,以無數中國人民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換來的。因此,作為現今的愛國者,更應該繼續傳承紅色基因,講述獨屬于中國的紅色故事,在繼承先輩意志的基礎上,繼續揚帆起航,銘記歷史為中國的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總結

隨著時光的變遷,中國踏入了新時代。中國歷經艱辛萬苦走到了今天。從落后挨打與無助的狀態掙扎出來,由衰落走向富強,在此過程當中,先輩英勇的反抗精神歷久彌新,將這份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紅色基因進行傳承,需要將這些精神以各種方式進行宣傳與學習,領略文化當中給予的精神力量。在了解紅色文化的基礎上,傳承紅色基因。風雨百年,中國共產黨依然不負初心。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強大,作為新時期的愛國者,更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殤。

參考文獻:

[1]尚偉.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公所后炮臺構造特點及價值[J].人文天下,2021(02):71-74.

[2]尉洪鑫,趙敏.銘記歷史 勿忘國殤——走進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J].人文天下,2021(01):82-91.

[3]攸斌.劉公島——讓人感慨萬千的島[J].新教育,2020(24):20-21.

作者簡歷:王曉晨 2000.12 ?女 ?漢 山東省威海市人 ? 本科 ? 網絡工程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