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立德樹人教育探析

2021-11-15 10:40江慧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21年9期
關鍵詞:互聯網+立德樹人小學

江慧

摘 要: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身處互聯網時代,立德樹人教育打開新局面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挑戰?;ヂ摼W時代資源豐富、形式有趣,給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世界,為家校共育帶來跨時間、跨地域的便利。但互聯網是把“雙刃劍”,網絡信息紛繁雜、良莠不齊,因而需要教師的引導,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對現狀的分析,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立德樹人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能做到“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而小學生通過互聯網接觸到了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互聯網是把“雙刃劍”,網絡信息紛繁雜、良莠不齊。小學生的人格尚未發展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若不能分辨不良信息,將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不良影響。那么,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如何切實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平臺等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是當前教育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互聯網+”背景下立德樹人教育的內涵

立德樹人是當前我國德育教育的重點,是素質教育的體現。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薄傲⒌隆本褪前呀逃斪飨葘?,利用正能量事件和知識去引導、感化、教育和激勵學生學習?!皹淙恕眲t是嘗試利用以人為本的理念來塑造并且教育學生,使其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具備個人修養的人。

“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在教學期間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育的方式開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整合學生個人品質,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習慣進行培養,這對構建學生健康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平臺上展示著各類信息,借助各網絡平臺以及新技術開展德育教學,能有效提升立德樹人教學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最根本的任務。

二、目前立德樹人教育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調

少部分教師以傳統的教育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把德育知識用口頭語言灌輸給學生,形成了“教師單一教授知識,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學生很難內化德育知識,對道德的理解只保留在淺顯的認識層面,無法很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二)教學資源陳舊

部分教師依然采用教材或舊的教學事例,使德育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出現嚴重脫節,造成德育的淺表化、形式化,學生不能產生感同身受的共鳴,枯燥的、不切實際的教學內容,不能真正內化成學生的自覺行為,更讓學生產生了厭煩和抵制的思想。

(三)目標定位不準

有些教師在給學生制定德育教育目標時出現了“高、大、空、遠”現象,這些都大大超出他們的年齡特點、思維能力等范圍,不僅不能形成立德樹人的效果,還有可能造就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和感恩精神等問題。

三、“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立德樹人教育實踐策略

(一)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立德樹人教育內容

傳統的德育教育大部分都是通過紙質資料或傳統PPT課件展示,再由教師把德育知識用口頭語言灌輸給學生,由于形式單調、內容枯燥,學生慢慢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利用網絡資源,把枯燥的德育知識、立德樹人教育活動通過網絡中豐富多彩的教育素材直接展現出來,不僅大大豐富了教學的內容,還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大量白色垃圾的圖片和視頻,講解白色污染的嚴重性,提倡人們少用難降解的塑料袋。讓學生親眼看見“垃圾成山、垃圾成河”的景象,使其心有感觸,從而主動減少使用塑料袋。又如,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建國大業》《長津湖》等愛國影片,通過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直接激勵學生,幫助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再如,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時,可播放《防疫教育》《珍愛生命,預防溺水》《與安全同行》《交通安全知多少》等系列專題片,讓學生在真實、生動的事例中受教育,提高學生的德育修養。而在培養小學生的傳統美德,塑造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時,就可以播放《哪吒》《愚公移山》等動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或感受到無私奉獻的精神,或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對學生形成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此外,筆者結合這些影片故事,讓大家提出問題,參與討論,發表感想,在平等、和諧、寬松的環境中暢所欲言。在學生的發言中,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并及時進行疏導和引領,使學生坦然面對和順利渡過成長期的煩惱。

網絡資源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它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感性認識的易理解和可對話性,使學生很容易地就能在案例引用中明白道理,在借鑒、改正中提高修養,有效提升立德樹人教學效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利用網絡平臺,拓寬立德樹人教育途徑

家校共育,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立德樹人教育時,要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主動與家長交流和溝通,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傳統的教育方法,使得學校與家庭的教育主題很難同步,學生在學校的詳細情況很難及時反饋給每個家長,教師也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因家庭造成的心理情緒,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極大地影響了立德樹人教育的效果。而在互聯網時代,借用網絡平臺,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宣傳學校立德樹人教育活動成果。三八節的感恩母親、國慶節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好人好事等,通過正能量的宣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微博等網絡平臺,把原來枯燥的立德樹人教育變得可視化、趣味化,如開展婦女節的“感恩母親”活動,通過撰寫心得體會、錄制“感恩母親”相關視頻等的方式,發表在校園微博。利用微信、QQ等網絡交流工具,無論在學?;蚴羌依镉龅绞虑?,學生的情況都能及時反饋給家長或教師,家長和教師能及時溝通,幫助學生渡過難關。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名人著作、革命先烈故事等充滿正能量的視頻或文章,借助革命烈士、成功人士的故事,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人生觀。此外,我們還能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網絡立德樹人教育工作,如:家庭教育專家大講堂、交流分享視頻會、線上感恩演講比賽、網上“家訪”等。這樣,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增加了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教師與家長間的交流,尤其是為留守兒童與父母間搶建了新的溝通橋梁,為家校共育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當然,網絡是把“雙刃劍”,教師和家長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好學生選擇具有價值的、正能量的視頻、文章或內容去觀看、閱讀,避免學生觀看或閱讀到不良信息,造成人生觀與價值觀有所偏差。

綜上所述,“互聯網+”與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的深度整合,讓立德樹人教育通過互聯網中豐富的信息、有趣的形式形象化地展現,使學生產生感同身受的共鳴,有效幫助學生進一步完成知識內化,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升了立德樹人教學效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何鵬德,吳春燕.用“互聯網+”立德樹人[N].北京:光明日報,2016-06-20.

[2]袁娟.“互聯網+”視野下小學立德樹人創新機制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06).

[3]蕭敏儀.“互聯網+”時代,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策略的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8(10).

猜你喜歡
互聯網+立德樹人小學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云屏引領大屏走向“互聯網+”時代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