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借鑒和展望:近30年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述評

2021-11-17 14:13阮力
高教學刊 2021年30期
關鍵詞:體育教學改革教學研究

阮力

摘? 要:對近30年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的梳理、歸納和總結工作,有助于理清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脈絡、經驗及發展方向。方法:運用文獻資料、歷史研究等方法對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進行研究。結論: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經歷起步期、平穩期、多元期三個時期,有鮮明時代性、階段性、層次性特征,呈快速發展態勢。經驗借鑒:1.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與教學設計密不可分,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發現四點可值得借鑒的經驗;2.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既有體育教學模式的一般特征,也有個性特征,既有傳統特征,又有創新特征;3. 通過體育一體化體育教學改革能實現體育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提升,應把績效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教育領域,對體育教學全過程實施動態評價與監督管理。未來展望:樹立整體觀,構建大體育系統,搭建完善體育管理機制和信息化平臺,發揮教師成為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改革;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0-0025-04

Abstract: It is helpful to clarify the context,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mbing, summari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30 years. Method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Conclusion: Historical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initial period, stable period and diversified period,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stages and levels, showing a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Experience reference: 1.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ing design; 2.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oth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both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3. The integration of PE teaching reform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 teaching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he dynamic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E teaching should be implemented. Future prospect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holistic view, build a large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build and improv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play the key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physical educ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integr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校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發展,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不局限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終身體育意識[1]。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首次提出:“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边@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建立科學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已是必然。在此情況下,體育課內、課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受到高校青睞,逐漸成為高校體育的主流教學形態。近30年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和實踐,從無到有、從緩慢推動到快速發展、從簡單引入到變革創新,呈現積極發展態勢。文章嘗試分析、評述有關文獻主題,以“體育一體化教學”關鍵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及碩博論文庫,在文獻來源上重點選取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相關的專業期刊,以期更好地揭示該主題發展歷程。

一、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歷史回顧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是近些年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熱點,研究數量、研究內容、研究主題呈現先平后升、層層推進的狀態,經歷起步期、發展期和多元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家教育政策頒布或者國民經濟發展計劃開局年后,研究增量明顯,向上發展,某種意義上契合國家教育政策運行機制在高校體育改革領域的發展,體現了國家教育政策頒布量與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進程的高度相關性。第一階段,起步探索期(1990-2000)。處于國家“九五”計劃和20世紀末,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劃,也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在國家層面首次提出科教興國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此后國家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推動學校體育發展系列政策文件,高校體育迎來發展機遇期,體育課內外一體化乘勢興起。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通過理念構建、目標整合、整體設計、結構重塑、內容優化、綜合評價等,將體育課外活動、體育比賽元素融入體育課程體系中,初步形成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徐美敏[2]率先提出“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探索課內外一體化高校體育教學新模式”的建設性觀點。此后,李慧音[3]、劉展仁等[4]、周英華等[5]、許硯田等[6]、邱遠[7]等開展富有成效的實踐探索,進一步拓展了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建設的內容和內涵,教學改革也取得建設性成效,并以此實踐證明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是一條符合全素質教育和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需要的可行之道。第二階段,快速發展期(2000-2010)。學校體育正處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的目標期,國家對人才需求提出更迫切、更高要求。為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國家部委相繼頒布重要教育文件。其中,最具指導性和最具影響力的是,2002年8月國家教育部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毒V要》首次明確提出“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被诖?,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研究和實踐如雨后春筍般地快速發展,增量、擴容、提效三維式推進。齊國強等[8]、陳天霞等[9]、許玲[10]、吳立柱等[11]、朱建國[12]等探索實踐,從體育教學模式、對策方法、作用、教學管理、實施效果等視角提出生動案例,有效推動了高校一體化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使得課堂教學與課外鍛煉聯動結合更密切,學校體育在強健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文獻總體上既有整體改革研究,也有針對體育項目探索研究、趨勢研究、構建研究、實效研究、現狀研究、運行機制研究。這些研究根據社會發展階段的實際和要求,既保持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穩定與繼承,形成相對穩定成熟的體育教學模式,又滿足了高校體育發展所需的創新要求,做出漸進性發展和創新性改革。第三階段,多元發展期(2010-2020)。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等有力政策文件,再次指出,要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形成覆蓋校內外的學生體育鍛煉體系。國家政策文件的精準指導、高校體育的積極實踐,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成為體育教學改革主流形態并呈多元發展,教學模式也向籃、足、網、羽、乒等體育單項廣泛普及,“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鍛煉+校內外體育競賽”的一體化教學體系更加清晰成熟。隨著教育技術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移動互聯成為新型教育載體,“互聯網+一體化體育教學”興起,體育課不僅僅由課內向課外橫向延展,且從課內向線上交互縱向拓展,打破傳統體育時、空、域,實現知識、資源立體傳遞,促進了體育教學模式由半開放式向開放式轉變,由二維式發展向三維式布局的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便利,推動了體育教學的深度發展,促進了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立體化構建,形成“互聯網+體育課堂+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鍛煉+校內外體育競賽”多元的一體化體育形態。

分析發現,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具有鮮明時代性、階段性、層次性特征,對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探索和認識是隨高校體育改革進程推進而深入,當下重提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一方面是基于幾十年來對高校體育一體化還停留于構建、探討等應用層面,缺乏相對理論性、基礎性總結。另一方面,通過將相關學者對教育政策文件、體育一體化教學梳理將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高校體育一體化教學的一般規律,為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經驗與啟示。

二、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經驗借鑒

近三十年,關于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研究與探索持續增多,尤其是有關教學模式構建和創新關注加大。在研究主題上有教學模式構建研究、教學設計研究、模式特征和優勢研究及評價研究[13]。研究類型上多為應用性、探索性和實驗性研究,基礎性和綜述性研究剛剛起步。研究方法傾向文獻綜述法、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居多。

(一)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經驗借鑒

教學改革和創新與教學設計密不可分,教學設計實質是教學的實施方案,是對教學進程整體性和合理度的探討,有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質量教學設計與之相適應。將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研究概括總結為“有原則無定式”。一方面,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需遵循體育基本原則和規律,如教育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運動負荷原則、有效性原則、體育技能學習規律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沒有固定模式,需要體育教師發揮創造力、創新性,可通過學習、分析、模仿、引用、創新,反復實踐,逐步掌握教學設計思路,固化教學模式。有高校體育教學研究認為,高校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是符合現代體育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14-16]。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發現一些可值得借鑒的經驗。一是對體育一體化教學模式價值作用的肯定,認為是解決體育課內與課外脫節的最佳辦法之一,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二是對體育教學模式系統化認識,認為體育一體化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加以整合,不是簡單的課內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結合就是一體化體育教學,只有將教學目標、理念、內容、方法、評價整合與重構、互補完善,才能發揮最大優勢。三是體育一體化教學共性和個性的理解,認為高校一體化體育教學帶有共性特點,更有個性特點。運用時,需符合校情、學情、師資、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根據具體教學情境對教學模式作適應性改造,保留教學過程的結構和框架選擇,摸索出具有特色的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四是體育一體化教學的靈活化應用。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處于動態平衡中,教學目的核心由“掌握知識、傳授技能”向“運用知識、運用技能”轉變;教學過程理念由“支配學習、被動接受”轉向“創造學習、主動建構”;師生關系主線由“主導、從屬”到“合作、交互”;課程中心由“封閉單一、資源局限”到“開放多元,資源共享”。

(二)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模式特征與優勢借鑒

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既有體育教學模式的一般特征,又有個性特征;既有傳統性特性,又有創新性特征,不光注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還關注課外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對學生全面發展和促進身心健康,這種模式是課堂教學和課外鍛煉的橋梁,是課內教學的拓展,也是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的規范。梳理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存在優勢:第一,能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個性化發展。第二,注重過程評價,建立以學為輔,練、賽為主的評價激勵模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第三,因材施教,個性教學,分層教學,體育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第四,互助互動,實現交互式教學。第五,以賽促練、以練帶賽,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增進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三)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評價研究借鑒

體育教學評價是學校實現科學管理體育教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引導力量。關于體育教學評價研究,有探討高校體育教學評價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關系,有聚焦在體育課堂層面,集中探討體育課堂評價方法[17],這些研究為一體化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我們認為要通過體育一體化教學改革實現體育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提升,把績效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教育領域,對體育教學全過程實施動態評價與監督管理。部分學者開始關注一體化體育教學有效性問題,有認為完善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引導力量,也有認為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多維度全面評價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能知識、學習態度、自我鍛煉能力和縱向發展狀況,能真實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評價涉及方方面面要素,需要在整體構建相關效果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就某一具體教學環境開展長期反復的效果評價研究,這其中會有阻礙、會有失敗,甚至也會有反復,但開展效果研究這一總體趨向是未來重點研究范疇。

三、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研究的未來展望

(一)樹立整體觀,構建大體育系統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是系統論思維模式,須樹立整體觀,構建大體育系統,從整體性、全面性、長遠性、協同性、開放性、動態性等方面出發,進行整體規劃、全面培養、長遠發展、協同發揮。要從全面培養學生,長遠發展學生,將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統籌規劃,以大學體育基本目標為指引,以培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科學健身能力為基本任務,協同內外部環境資源,開發體育網絡教學資源,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分類、教學分層和教學互助,倡導主導教學和自主學習,科學設計一體化體育教學的理念、目標、方法、內容、評價,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增強保障,使學生整個大學期間的體育教育一體化貫穿,涵蓋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體育生活休閑、校園體育文化,發揮體育對學生生理、身體、心理、品德和社會適應的全面作用。

(二)體育管理機制和體育信息化平臺是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必要環境支撐

未來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離不開信息化平臺和現代化體育管理機制,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要成為應用常態,就要建立多因素協同作用構建的完整體育管理機制和智能信息化平臺,建立教師和學生管理、評價、激勵制度,搭建體育鍛煉系統、體育比賽系統、體質健康系統等綜合化的信息平臺,以最終實現課內外資源融合的一體化模式。要解決一些基礎性技術障礙,特別是經費支持障礙、場地器材障礙等關鍵性的問題。另外,需要學校從政策、機制上支持推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措施,改變傳統評價體系,建立多元的、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三)發揮教師成為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關鍵作用

長期以來,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任何教學變革都要重視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幾十年來,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踐經驗也表明,沒有教師積極參與的教學改革都不會有成果,都不會形成實際效果。完整體育一體化教學至少要經歷七個步驟:構思、設計、試行、修訂、完善、成熟、發展,在這七個步驟的發展過程中,每一步驟達成和發展都是教師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精心設計和不斷思考的結果,要想統籌好課內外人、財、物的各方資源來促進體育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就必須在所有教學環節中都細致考慮,這些細節沒有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和主體意識,那么一體化教學就難以形成。因此,教師是推進體育一體化教學改革深入的關鍵口,只有教師的主觀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才會有人力保障。

四、結束語

高校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是順應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時代要求和學科需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開展是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對學生健身意識、體育鍛煉能力、習慣的培養,學生體育素養提高及個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學校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凡新.高校體育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30):63-64.

[2]徐美敏.試論“課內外一體化”的高校體育教學[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5(S3):11-12+23.

[3]李慧音.研究生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79-82.

[4]劉展仁,黃榮,宋一心,等.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0(1):169-172.

[5]周英華,胡濤.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J].長沙大學學報,2000(2):93-96.

[6]許硯田,毛坤,邢慶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4):508-510.

[7]邱遠.關于體育素質教學一體化策略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1):68-72.

[8]齊國強,歸明,李豐祥.個性、休閑、快樂一體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80-83.

[9]陳天霞,陳新華,黃傳勝,等.“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的實效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04,27(1):90-91+103.

[10]許玲.探索“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改革實現體育教學向終身體育延伸[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3(4):81-83+88.

[11]吳立柱,司鵬巧.普通高?!罢n內外一體化”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模式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3):115-118.

[12]朱建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9,28(6):51-53.

[13]查春華.“課內外一體化”模式下大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探索[J].四川體育科學,2014,33(6):127-131.

[14]李大軍.高校體育課實施俱樂部制的相關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4):49-50+53.

[15]趙承磊.高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俱樂部運行機制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2):97-98+110.

[16]祝振軍,向然,商執娜,等.大學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特征研究——以廣州大學為例[J].遼寧體育科技,2019,41(5):102-106+111.

[17]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建構[J].體育學刊,2019,26(5):15-19.

猜你喜歡
體育教學改革教學研究
智慧課堂下如何實現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基于“重點·難點·關鍵點”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學研究
大學體育教學的反思
基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兒童觀察畫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