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培育視域下的“1+2+1”學用一體化校本研修

2021-11-18 11:15葉翠玲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29期
關鍵詞:校本研修

葉翠玲

【摘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校本研修進入素養培育的時代?!?+2+1”學用一體化的校本研修模式緊圍繞著教師素養培育(師德師風素養、閱讀素養、學科素養)這一核心研修內容開展,通過兩個研修實踐場所(課堂與課題),利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實施方式開展,做到學用一體化,達到學以致用,甚至優化其研修效果。從而使校本研修常態化、系列化、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并不斷優化地開展。

【關鍵詞】素養培育;學用一體;校本研修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不少學校積極實施新時代背景下、新課標視角下的校本研修,探索教學改革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目前很多校本研修往往出現了研修內容無序疊加:但凡與新課改、新高考相關的內容均全面開花地給教師學習,對教師進行信息轟炸,造成教師悟不透,做不實;甚至有些教師會產生厭煩心情。此外,很多研修純理論學習較多,不夠接地氣,而有的教師往往局限于教學實踐,他們的學習遷移能力不夠強,于是出現了研修學用脫離現象,研修效果重重地打折扣。為此,不少學者呼吁研修應與實踐結合,呼吁教師學習模式的變革。張軍和董秋瑾還提出了研訓行一體化教師學習模式的觀點。

校本研修是教師培訓方式之一,是以校為基地,以師為主體,助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校本研修更應站在一線教師的角度去開發培訓課程,每個課程均圍繞一個研究主題而開展,但其開展形式必須是深度進行且以形式多樣的方式把所學的理論應用到日常實踐中,這才可以使校本研修有效性得以實現,才可以實現學以致用。

本文介紹以“1+2+1”學用一體的校本研修做法,其中,“1”為學的內容,即全部課程圍繞一個核心:教師發展的素養培育。該主核心涵蓋了三大版塊的素養培育,分別為師德師風素養(教師培根鑄魂的必備培訓內容)、閱讀素養(人的終身發展素養的必備培訓內容)、學科素養(新時代下的學科發展所需培訓)?!?”為“用”的途徑:課堂(“常態課、研討課、展示課”的實踐);課題(基于校本研修主題的小課題開展)?!?”為線上線下相融合開展校本研修的方式,為優化校本教研效果的方式。

簡而言之,“1+2+1”學用一體的校本研修就是把所學的內容(三大塊素養)環環相扣,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形式用在課堂與課題中,從而產生學與用一體化,優化校本研修的實效。

一、 素養的培育

(一)師德素養:傾心傾注、入心入腦

學校一定要堅持立德為先,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扎根于每一位教師的心中。因此,校本研修首要內容為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建設,包括師德師風概念、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如何做到以德立身。學習材料有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新時代下爭做“四有好老師”》《新時代中小學教師十項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學校分別在每周科組校內教研、科組長例會、全校教師大會開設師德師風(含思想政治)學習培訓環節,再三重申不可觸碰教育的底線,必須端正意識形態,提高政治站位,從而多方面為教師們筑建了思想的防線。

(二)閱讀素養:讀思結合、讀議結合、讀用結合

閱讀素養不僅是學習素養和工作素養,更是人生素養,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形成與實現。學校堅持以讀書節為校本教研必備活動,以讀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突破口,樹立“終身學習”“提升素養”的理念。為避免培訓內容無序疊加,教研處先自身深入研究新時代的相關理論,每學期有序地選擇一本與研修主題相關的讀本,且充分體現新課改、新教材、新高考的前沿研究。

每個學期由學校定主題、定讀本,層級推進、環環相扣來開展,做到全校教師精讀一書、形式多樣、深度領悟、全員分享、提升素養。以科組長學習時間、校內教研活動、全校政治學習時間等活動契機為抓手,層層落實讀書活動的開展。

讀書分享交流方法多樣,不要過多固化檢查教師們的讀書心得與反饋形式,而是放權給科組、備課組,讓其充分發揮眾人智慧,安排讀書心得匯報、人人論壇、以書會友、讀書沙龍等。其具體培訓操作見圖1。

(三)學科素養:宏微觀層面學科素養培育

趙希斌提到,我們不管是哪門學科知識,在實踐應用中都有“根”。筆者認為,這個“根”就是學科素養的培育。必須強調的是,學科素養是指宏微觀層面學科素養高度融合的培育,絕不是僅局限在微觀層面素養——專業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培育,而是拓寬到新時代育人所需的宏觀層面的素養——跨學科尤其是心理學學科、信息技術學科、教育管理學,等等。

教研處根據全校所研讀書本的主題內容,每周印發主題下的相關理論的配套文獻來作為讀書研修的增補材料。同樣,分別在科長例會、校內教研與讀書研修一起同步開展,既可以加強對讀本的理解,還可以做到理論學習常態化與系列化。以下文獻是新時代下素養培育的必備文獻材料: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知道綱要(試行)》、教育部考試中心印發的《中國考試評價體系》、余文森所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

此外,面對直面而來的新課改,學校教研更應積極作為,帶領全體教師進行新課改引領下的課堂深度教學研究。學校提供各種平臺,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培訓方式,讓教師們參加新課改、新高考、新政策的各類型培訓,讓教師們開拓視野,踐行新課改,展示教研新作為。如,積極邀請學術大咖、草根專家等開展相關新高考、新課改尤其是深度教學、素養培育方面的學術講座,打開教師們的新視角,使之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根據學校制訂的校本研修規章制度,凡是參加培訓的教師分別在校內學科組、備課組交流甚至在全體教師校本研修分享會上進行培訓心得匯報與分享,擴大培訓后的價值。

二、形式多樣的學以致用

(一)以三種課堂為主站地,落實學以致用

校本研修所學的內容必須落地,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踐行,這才是校本研修的效果體現。我們可通過三種課堂(常態課、研討課與展示課)的開展來踐行所學的內容。常態課要放在首位,每天把校本所學的內容回歸于課堂,在常態化課堂踐行理論知識,驗證所學效果,這也是校本研修過程性效果的見證。第二類型的課是基于某專題某版塊的研討課,以某素養版塊入手,開展學用結合的實施,發揮以小見大的作用,是校本研修效果亮點的體現。第三類型的課是展示課,其中包括科組長展示課、骨干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展示課。這種類型的課例展示既可以是校本研修階段性實施效果的評價也可以是終結性效果評價的表現。

(二)以校內課題為抓手,實施校本研修

每學期,學校組織教師分年段開展基于校本研修主題的校內教師小課題研究。高一年級側重學生學習習慣(尤其是思維品質習慣)的培養的研究,高二年級開展新課標視域下學科素養培育研究。高三年級開展新高考背景下作業有效性、科學備考策略研究。在小課題的開展孵化器下,教師優化校內小課題,積極申報區教師小課題、區規劃課題,等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能力。

(三)以線上線下相融合方式,優化校本研修

武步勝認為,網絡教研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非常重要,可以更便捷獲取教學資源,觀看講座、公開課,發表個人教學心得。

線上教研有五個明顯的優勢:1.不受時空限制,實現了不同類型的教育從業者的零距離互動;2.信息量大且發布及時,教師之間通過線上分享最新的成果,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同步率;3.方便、經濟,大大節約了教師們集中參加教研的時間和成本,而且多方平臺提供公益性質的免費環境;4.受眾更廣泛,由于參與教研人數上限的擴大,更多的教師可以現場或重播的形式聆聽專家的教育匯報,而提供留言和實名制度的相互作用下有效地保障了輿論的自由與權益;5.評價及時、反思見效,通過線上平臺教師們能迅速地做出總結反饋、集思廣益,可以一對多、多對一地獲得最有效的建議。

但是,純粹的線上教研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學者張永斌在《實施網絡教研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就鮮明地指出:線上教研不可以替代傳統教研,線上教研是傳統教研有效的補充和延申。他認為,教研平臺應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熟悉程度進行合理選擇。

由此可見,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是目前一種優化校本研修實施的途徑,線上可以進行遠程教研主題會、名師直播、在線教學比武、課例研討、主題交流、專家講座等,線下則通過實地展開教學實踐:聽課進課堂、集體教研觀摩等。一方面積累了教學資源,如,學習資源庫、學情統計、進度控制。另一方面拓展了研修形式,如,網絡研討交流、電子郵件、QQ群等。其框架結構可見下圖2。

學校借助各種信息技術平臺(騰訊會議、騰訊課堂、MUM互動平臺等),圍繞每個學期校本研修主題開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研修活動,做到研修及時、有效;資源共享與最大化利用,開闊了傳統研修的效率和廣度;結合傳統研修,提升了線上研修的系統化管理,以及為線上研修的有效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線上線下融合教研能實現了研修的全面發展,借助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互動性,為校本研修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方便。

三、結語

素養培育視域下的“1+2+1”學用一體的校本研修簡約而不簡單,牢牢抓住校本研修“1”個核心“教師的素養培育”:師德師風素養是教師的首要必備培訓內容,閱讀素養是人的終身培訓內容,宏微觀結合的學科素養培育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培訓內容。這“1”個核心研修內容通過課堂實踐、課題研究得以實施開展,更是使用線下線上相融合的研修方式來優化研修的效果。這種校本研修模式解決了培訓內容凌亂、無序、疊加等狀況;確保校本研修可以常態化、系列化地開展;更是使教師借助線上線下相融的研修方式,開展知識聯通、多元互動與交流的深度學習,積極分享與使用各種資源,真正有效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適合新時代的發展。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教育規劃2020年度重點項目“線上線下跨地域融合的教研模式優化研究”(課題編號:20201257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武步勝.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六個維度[J].數字教育,2015:65-68.

[2]張軍,董秋瑾.動理論視域下研訓行一體化教師學習模式建構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21:18-23.

[3]張永斌.實施網絡教研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現代化,2016:182-183.

[4]趙希斌.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林百達

猜你喜歡
校本研修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教師基本科研素質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長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在成長研究
小學校本研修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探討
最美“鄉下人家”
農村初中校本研修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
立足師本:讓“校本研修”更接地氣
主題式校本研修的探索
校本研修方式的守常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