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供給側改革的高職教育效能提升研究

2021-11-18 09:17關艷萍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5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高職院校

關艷萍

摘要:習近平在2015年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實現要素的最優配置,促進經濟增長,在多種要素之中,關系到高職學生的就是對于創新技能的更高要求。如今,社會對經濟的要求迫使社會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這其中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高職院校也受到了極為明顯的影響,這就需要院校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的需求,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創新,與時俱進,培養新型人才。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高職院校;教育效能

供給側改革在擴大需求的同時,又在減少無效供給,提高生產的靈活性和生產率。在這背景下,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無疑是就業的可靠保障。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職業技能提升的方案,無疑是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時機。高職能否提高教育效能,成為學生能否成功就業的重中之重。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高職教育與時俱進,與時代相結合,培養出高技能,高素養的職業型人才。

一、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高職院校的影響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所暴露的弊端開始展露,能力不足,技術不高。在如今的社會情況下,高科技不斷發明出來,人工智能發展廣泛,企業的用人需求量逐漸降低,導致學生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此外,企業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局面中獲得發展,這也要求他們能夠不斷創新,依靠高科技來產能。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如果獲得了高水平職業技能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就能實現準確對口的就業。

供給側的改革,最根本的來說就是在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減少生產成本,大學生正是人才隊伍中的高端技術型人才,在企業的發展競爭中,處于重要地位,所以這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學生能夠具備掌握完整高端的技術技能,具有充分的準備去面對競爭,在不斷創新中提高自我,為社會做出貢獻。

在時代的狂瀾下,高職院校通過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將學生的日常學習應用與實際相結合,培養社會所需求的,企業所渴求的對應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能力,從以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轉變為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使得學生的技術水平提高,創新能力加強,就業競爭力增大。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能素養現狀與企業需求的對比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不同之處在于,高職院校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動手實踐能力,而高等院校則更偏向于理論,注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想教育,這使得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上往往大于高等院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于一些職業技能指向型崗位,高職院校顯然具有更強的適應性。二者相比較而言,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一些實操性的崗位中更具有選擇性。

但無法否認的一點,面對不斷發展的社會,社會生產率在供給側改革下,被不斷要求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技能。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得到不斷的提升,要能夠做到在學習新事物時快速掌握,遇到新環境時能迅速適應,在攻克問題時,能因地制宜地提出解決方案。

這時高職院校的教育效能改革就十分重要,只有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向,以及教育效率能夠進行提升和創新,有傾向型的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培養出均衡發展并具有豐富實踐技能的學生,讓學生在競爭崗位時獲得更大的競爭能力,讓學生在就業后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開創不同的事業,創新進取,返哺社會。

企業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想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不落后于他人,需要企業也不斷創新,吸納高端人才。面對這一特質,企業與高職院校形成合作,培養針對型人才,校企結合,解決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不足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對接就業。

三、在供給側改革下的高職院校教育效能提升方案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的是為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存在于實操性的崗位之中,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育方法,培養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當下,還面向未來。滿足現在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的同時,還滿足在未來的趨勢下所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高職院校教育的供給側改革,需要在多方面齊驅并下。

第一,高職院校教育的目標必須明確,從以往的培養產業對應型的生產技能型人才,根據社會現狀來輸出對應技能型企業所需的實干性學生,疏忽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教育的供給側改革是需要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具備創新性的人才,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能夠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做到與時代的發展接軌,創新推動產業的供給側改革。

其次,高校教育職能的改革,在教育目標的明確下,合理優化教師資源建設,具備一定的傾向型的教師隊伍,是師資力量能夠合理分配,使得供給側改革下的學生能夠從操作型人才逐漸轉化為學習型,創新型人才。供給側改革下的教育目標與往常不同,這對教師的教學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走進企業,走進社會,研究和發現企業和社會需要什么樣類型的人才。在之后的教學模式中,有目的性的傾向于對應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中進行偏向型的教育培養。

最后,面對企業和社會的需求,高職院??煞e極尋求改變,開拓新模式,校企結合,由學校選出,學生單獨成班,在通過針對性的專業培養,使得學生能夠畢業即就業,直接進入校企合作的對應企業之中,使得學生與企業獲得雙贏。同時,高職院校在學校的專業基礎之上,可以有側重性的發展一些特色專業,形成品牌優勢,吸引企業的招聘。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開設多方面的專業課程,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有興趣學習,同時激發他的創新學習能力。

四、總結

高職院校的教育效能提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操作性人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向,是在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的學生的基礎上,同時培養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做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在之后的就業上,從發現問題的被動解決,到能夠思索如何解決的主動。

參考文獻:

[1]張琳琳,王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供給側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4):16-19.

[2]劉洋,鄭瑾,劉寶地.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研究——基于江蘇省某民辦高職院??祻椭委熂夹g學生[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19):53-54.

[3]胡月媚,章國平.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J].文教資料,2020(15):120-121,90.

“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項目資助,項目名稱:基于“五大區域發展戰略”的職業人才供給側改革研究,項目編號:XLYC1806005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 遼寧 沈陽 110122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高職院校
淺析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房地產去庫存有何妙招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