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當前農村環境治理的經濟內蘊

2021-11-18 07:57徐清月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產業融合

徐清月

摘要: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應通過農村環境治理經濟內蘊的有效分析,實現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效應用。農村環境治理是一項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密切關聯的工作內容,農村環境治理可為農村比較優勢的構建提供基礎,并且鄉村旅游業發展潛力的高低是農村比較優勢的重要體現。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可為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驅動。文章將從農村環境治理與農村比較優勢間的關聯分析入手,而后對其農村環境治理的經濟內蘊展開討論。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農村環境治理;農村比較優勢;產業融合

新經濟背景下,國家大力提倡產業融合,而加強農村與城市比較優勢的把握,加快鄉村旅游業發展是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有益路徑。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不僅益于快速積累資金,其所起到的經濟關聯效應也十分顯著,且可對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起到提升作用。而鄉村旅游業的經濟影響作用發揮需要以農村環境治理為基礎,需要通過綠色發展理念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有效踐行確保農村環境治理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有效發揮。

1.農村環境治理及農村比較優勢間的內在關聯

1.1農村比較優勢是農村環境治理效果的重要體現

技術及產業升級是經濟發展的本質所在,而比較優勢則是技術及產業選擇的依據,是市場競爭優勢的誕生基礎。農村資源是其比較優勢的產生來源,在城市快速擴張的過程中,環境日益下降,污染不斷加劇,催生了城市、自然及農村的有機結合的田園城市理論,田園城市構想中,需要加強工農業聯合、加快農村及城市的整合,實現城市及農村的優勢互補。與城市相比,農村的比較優勢在于生活環境更貼近于自然,而發展層次越高的城市,其與農村之間的對比更為明顯,因而城市居民具有極其強烈的去城市化的愿景。而農村比較優勢的提升關鍵在于農村環境治理的效果。

1.2農村環境治理維護在農村比較優勢構建中的作用

與城市相比,農村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城市文化影響下,農村地區逐步轉變了經營及生活方式。農業生產中的農藥、化肥用量大增,煤氣電氣逐步成為農村生產生活燃料,且工業消費品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未合理排放與處理,均逐漸弱化了農村的比較優勢。而農村環境治理的維護可改變這一現狀,延緩農村城市化的步伐,可有效接續農業發展中斷裂的自然循環鏈條,可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促進產業長效發展。農村環境點、面兩種污染同時存在,生活及工業污染、新舊污染交織疊加,農村飲水及產品質量安全均受到了影響,加之缺乏健全的農村環境保護政策,農村居民健康受到了威脅,經濟發展也受到了阻礙。近年來,在政策文件出臺的同時,參與農村環保工作的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多,側面反應了國家對農村環境的重視。只有有效整治農村環境,才能改善著農村環境,方可展現出農村比較優勢。

2.農村產業融合有助于強化農村比較優勢

2.1基于鄉村旅游的農村比較優勢

農村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農家樂、農業園區的數量不斷增多,旅游接待量持續增加,產業收入日漸增長,帶動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旅游逐步發展成為支柱型的產業。鄉村以其自然優美的風光、恬淡幽靜的生活環境,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來觀光與消費,消費需求不斷提升,顯著促進了經濟增長。農村旅游產業成為了新的消費熱點,旅游業的消費升級進一步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谶@一大環境,加快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正是實現綠色發展理念與經濟發展融合的有利時機。

2.2鄉村旅游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分析

作為第三產業之一的旅游業,具有較長的產業鏈條,與其他產業關聯度高,具備極強的經濟帶動能力,產業關聯效應顯著。旅游業蘊含的信息量較大,可實現信息的快速積累,對農村地區的素質提升也十分有益,因而是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農村旅游業的發展,游客的增多,必然會帶動住宿、餐飲以及娛樂各個產業的發展,對交通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建筑行業均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還可優化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帶動經濟發展,因而旅游業的發展可對農村地區的產業融合產生有益的促進。

3.農村經濟發展利于提升農村環境治理效果

3.1城市互動可刺激農村經濟發展

城市與農村存在較大的差異,會限制二者間的良性互動。加強城市之間的良性互動,拉近城鄉差距,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農村居民素質是農村經濟落后的關鍵所在,在城市化發展下,農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勞動力的轉移促進了經濟的增長。然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具備城市要素的人才,為農村輸入大量人力資本。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則可促進產業融合,可引入更多的城市要素,既可在短期內產生良好的經濟收益,也必然會對農村人力資本提升產生推動作用,使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愿意回歸農村、發展鄉村,通過城鄉間的良性互動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

3.2農村經濟發展可驅動農村環境治理

農民積極性不高、治理成效鞏固效果差是農村環境治理的難點所在。不同主體對農村環境治理所產生看法不一,農民認為環境治理屬于政績工程,因而參與度不高,因而制約著農村環境治理成效。農村污染源分散且污染范圍廣,以政府為主體、大量投入的治理模式并不科學。而是應發揮出不同主體的作用,將農民作為環境治理的主體,通過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升農民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帶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全面開展,在經濟的有益驅動之下化解當下農村環境治理遇到的難題。

結語:農村環境治理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其經濟內蘊所在,可在這一內蘊支持下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機融合。當前經濟發展及環境治理中均存在難題,且二者之間相互影響與促進,需要通過農村比較優勢的有效發揮,彰顯二者間的促進作用。因此,應通過農村環境治理維護好農村貼合自然、環境適宜人居這一比較優勢,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實現資源整合,發揮其產業關聯效應,促進產業融合,通過城鄉間的良性互動,引入人力資本,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農村環境治理方面問題的有效解決,進一步彰顯其經濟內蘊。

參考文獻:

[1]吳佩芬,田春艷.新媒體時代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探析[J].中國商論,2016(25):146-147.

[2]張曉冬,石徑溪.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我國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9(8):24-26.

猜你喜歡
綠色發展理念產業融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綠色發展理念
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研究
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旅游經濟
馬克思自然觀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意義
推進供給側改革 建設生態文明
高職院校學生綠色發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