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2021-11-18 07:57黎雪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作物教學內容院校

黎雪

摘要:我們針對高職院?!蹲魑镌耘鄬W》課程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進行分析,旨在探索作物栽培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為新時期高職院校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模式,作物栽培學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物生產也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這對我國農業生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社會急需培養一批農業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偏重于對學生技術應用方面的培養?,F有的高職《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作物栽培學在教學內容、授課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問題,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中缺乏實踐經驗,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為適應作物生產發展的新形勢,傳統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農業生產形勢發展對農業科技人才的要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作物栽培學課程教改目標

隨著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高職院校必須要明確自身為社會培養實用型、專業性職業專業人才的要求和目標,切實落實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崗位技能及素質要求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與發揮教師重要主導作用的的教學改革方向,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立足作物栽培學課程主線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根據作物生長規律與農事操作要求,采取工學結合方式,以作物栽培為根本任務,組織確定課程內容,突出課程教學同實際工作的聯系性,使學生能夠在職業實踐過程中,掌握好理論知識,從而使其具備較強的崗位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具體來說,作物栽培學課程改革目標是圍繞理實結合的中心理論,優化配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教學。一是,在理論教學中,把握好課程教學的度,在學生掌握必須的、夠用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合理擴大實踐教學規模,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二是立足學生主體,設置多元化課程教學模式,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三是,立足課程實際特點,在科學把握作物生產季節性、周期性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教學,加強對“教學做”一體化情景教學的運用;四是深入推進工學結合、校企結合,加強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充分體現高職院校教學的開放性、職業性,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 作物栽培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多,授課時數少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生長的生態環境不同,各地的種植制度、作物布局、栽培技術也各異,表現為作物的種類、作物的技術規程、栽培模式及種植制度的多樣化,教材的內容因地制宜。作物栽培學內容豐富,而講授課時數相對較少。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作物栽培學課時數為75,其中實踐課為15個課時,內容上主要講述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特色作物栽培學課時數40,內容上主要講述特種糧食、特種纖維、特種油料等。目前的授課時數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2.2 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作物栽培課程大多還是以講授為主,課堂上老師還是教學的主導者、設計者、推動者,上課的方式還是以“黑板+板書”式和采用多媒體教學,但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中存在文字多圖片少的特點,學生以聽課和記筆記等方式來學習,缺乏形象思維能力和感性認識。教學方法的單一,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存在理論知識薄弱等問題,學生表現出厭學情緒。主要是通過課堂教授的方式進行,這使得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不高。

2.3 實踐教學少

《作物栽培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特別是作為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但是目前的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師的教學模式效仿本科院校,教師注重栽培理論知識的講授。實踐性教學較少,學生缺少實踐鍛煉機會。由于作物的生長有時效性,作物栽培易受環境的影響,所以作物栽培學實踐課對試驗地面積和規模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只有在實踐當中鍛煉才能真正掌握栽培管理技術。只有不斷實踐,才會隨機應變,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但是目前涉農類高校實踐教學問題較突出,校外實習受到資金等限制。

3 教學模式的探討

3.1 精簡課堂教學內容

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為例,教學計劃內容包括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計劃學時數一般為75學時,其中理論課60課時,實踐鍛煉課15課時?,F有的課時數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不能完成。為保證完成作物栽培學教學任務,(1)將每個章節中共性的知識點在總論中進行集中講解,如播種、中耕、合理密植原則等內容。(2)對各個作物中教學內容、模式相似的內容進行集中講解,如作物的產量構成、影響因素、作物器官特性等。(3)各個章節中作物的發展前言方面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以上方法能將教材內容進行壓縮,有效解決課時少,教學內容多的問題。

3.2 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教學是教與學和雙邊活動,以往教學過程主要偏重教的一面,因而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注入式”、“滿堂灌”,教學效果不好。啟發式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應該是從有利于學生學的角度出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組織、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這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和作物學發展的前沿動態,并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捕捉思維興奮點。由此啟發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另一方面,對課程中的一些創新技術進行剖析,總結一些思維方法,如講授棉花無土育苗移栽的技術創新及技術路線,啟發學生培養創新性的思維方法。

3.3 加強實踐教學

作物栽培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別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更為重要,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1)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是提高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學生通過現場觀察、操作,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更為深入掌握。學生既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術關鍵,又能豐富實踐知識,提高自身實踐技能,為后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抓好生產實踐環節 作物栽培學課程和實際生產密切聯系,包括實踐中的育種、整地、種植、田間管理等生產實際,是直接服務于作物生產的適用技術。因此,作為農學相關專業的學生,既要通過課堂掌握不同作物的生長特性及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又要通過實踐鍛煉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陳云飛,強繼業,李孫洋,李劍美,漆麗萍.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的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改革創新[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06):156-158.

[2]高文霞,張重義,黃錦文,蔡來龍,王峰吉,黃錦峰,李明杰.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7,4(26):34-36.

[3]王娟.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作物栽培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3(14):24-25.

[4]郭保衛,許軻,霍中洋,魏海燕,張洪程,戴其根.新時期我國作物栽培學教學的發展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6):364-365.

猜你喜歡
作物教學內容院校
為什么要多元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無公害水稻病蟲害防治要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挖掘這些基因,讓作物抗各種?。?020.3.27 科技日報)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地下作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