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河南春晚》看中國當代電視創作的“人民性”原則體現

2021-11-18 12:36廖文晨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人民性原則

摘要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近年來,國家日益強調文藝創作的“人民性”;文藝工作者也日益意識到創作要走進生活、貼近人民。中國的電視節目創作應如何實現“人民性”?2021年人氣爆棚、成功出圈《河南春晚》似乎為此給出了答案。本文將闡述“人民性”對于中國電視節目創作的意義,并以河南衛視2021年的春節晚會為例,分析并提出創作具有“人民性”的電視節目需要滿足人民的期待,主動擁抱時代變化等觀點。

關鍵詞:河南春晚;電視創作;人民性;原則

一、“人民性”對電視節目的意義

(一)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要求

作為當代文藝的重要構成部分,電視節目以及電視節目創作者,其使命必然有繼承發展“人民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方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結合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電視節目若能推動其解決,即達到了時代對于電視節目的期望。因此,將要求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基本物質需求逐漸滿足的當代,人民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治愈與滿足,電視節目的創作方向就明朗了;第二個方面是發展的不平衡與不充分,各創作主體例如文藝工作者、電視臺、自媒體應該向優質的創作看齊,這為電視節目的創作制定了高度。

(二)發展——互聯網時代轉型需要

在互聯網時代下,電視創作直面人民的審視,“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有麥克風”,人民絕不會是“沉默的大多數”,人民會對優秀電視節目的贊賞不絕于耳,當然也會對不合格電視節目批判得更為狠厲,讓投機取巧的、頑固腐朽的、浮于表面的東西無處遁形?;ヂ摼W時代、萬物互聯時代,依靠人民而存在的電視創作唯有腳踏實地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才能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三)成功——脫穎而出的致勝法寶

電視節目的成敗從價值實現的角度,是以能否長久地獲得最廣大人民的認可判定的;從經濟效益的角度,是以收視率、流量以及影響力判定的。從價值實現的角度來說,可以是真實體現人民的生活,例如《平凡的世界》;可以是給予人民以精神能量,例如《覺醒年代》;可以是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例如《2021河南春晚》。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切合了受眾需求才能擁有收視率,獲得網友的認可便有了流量,符合主流價值觀才有可用的影響力。以上告訴電視創作者可以在“人民性”上下出一盤好棋。

二、《河南春晚》的“人民性”

河南春晚的代表節目——《唐宮夜宴》,有相關數據表明其影響力超過了70%的娛樂事件。通過河南春晚打開窗口,之后同系列的端午節目在短短兩天時間內便獲得了57家央媒、152家省媒、173家地市媒體的聲援。河南春晚可謂是具有“人民性”的一場晚會,以下便是對河南春晚的“人民性”闡述。

(一)“觀眾為什么要看我們”

河南春晚總導演陳雷在采訪中說到:“大家會不會來看?為什么要看?看點在哪?”這三個問題貫穿了晚會創作的始終,可以說河南衛視真正將文藝服務于人民這一原則落到了實處?;ヂ摼W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文藝創作的核心也應該是人民思維:觀眾會不會被偶然看到的那一眼留住,說的是“大家會不會來看”的問題;創作是否有意義、能不能引發觀眾的共鳴、會不會充實觀眾的心靈給予其美的享受和善的感受,說的是“為什么要看”的問題;是否擊中不同受眾的愛好,是否引入了潮流或新的事物以滿足受眾的期待,說的是“看點在哪”的問題。

(二)“唐俑小姐姐”與“朋克”太極

以代表節目《唐宮夜宴》為例,我們可以具象地看到其如何切中了觀眾的需求?!短茖m夜宴》是以唐朝樂師姑娘赴宴表演的經過為主線、以唐俑、婦好鸮尊等文物形象為參照編排的一支古典舞。這支舞蹈的特點有高度還原文物形象、運用多種高科技舞臺技術等,將豐滿可愛的唐俑照進現實、將文物用VR放上舞臺、還賦予了舞者俏皮可愛的性格,十分討喜。春節嘛,觀眾都想看點兒喜慶生動的;河南嘛,大家都想看點兒唐朝的;21世紀嘛,大家都想看點兒高科技的。除此外,2021河南春晚還有“太空人”版的太極表演等精彩節目,元素融合又不顯突兀,豐富多彩,吸引人心。

(三)“謝謝所有的觀眾朋友們”

許多電影、電視節目的最后都會發出致謝,河南衛視在2021年的四場晚會中也做出了感謝。但是,不同于其他的傳統晚會向上致謝,自春晚獲得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后,河南衛視就勢推出一系列晚會,致謝詞分別是“特別鳴謝全國網友、觀眾以及可愛的粉絲們”“特別鳴謝,相親相愛一家人,全國網友、觀眾及可愛的粉絲們共赴這場春天的約會”。河南衛視深知,要感謝的不是別人,而正是可愛的、藝術的源泉、創作的生命——人民,這體現其濃濃的人文關懷與人民至上的理念。

三、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電視節目

(一)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

聯邦德國文學家姚斯在關于“接受美學”理論的闡述中提到了期待視野(又稱期待水平)的概念,姚斯指出,美學研究應該集中于讀者對于作品的感受、重視作品的社會價值、讓創作標準向受眾的期待視野靠近。

期待視野在縱向上受作品本身類型的影響,也受受眾過往品讀經驗影響;在橫向上受一般讀者、批評家、作家三方主體影響。電視節目創作,在縱向上要明白創作類型的社會價值與大眾意義,進行有特色的創作;另一方面要緊跟時代,不固步自封保守老舊,主動研究、揚棄潮流的元素。在橫向上,要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明白廣大人民需要什么;要把握主流價值、追求真善美;要培養文藝創作者的實踐精神,不只是寫作上的實踐,更是走入生活走入現實的實踐。

(二)后現代主義下的圈層尊重

后現代主義逐漸發展的今天,產生了小眾多元的圈子,人民對于物質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也體現于對于文藝作品多樣化、多元化的追求上??v觀河南衛視老牌節目《梨園春》,二十年前能與春晚同臺競技,如今卻略顯式微,筆者認為是沒有加入新的東西、豐富節目層次的緣故。再觀一舉成功的河南春晚,正是將傳統中華文化與虛擬現實、國風國潮、人民的精氣神兒成功結合,最終獲得了人民的拍手稱贊。做好文化轉譯與電視詮釋與融合、抓住性格不同卻同為人民的心。

(三)主動擁抱互聯網

在融媒體時代、互聯網時代,脫離互聯網、脫離連接的電視節目是沒有生機與活力的。人們習慣從微信、抖音、微博上獲取碎片化信息,看到感興趣的、特別突出的,才會去尋找更深入的內容、了解更全面的作品。電視創作更不例外,電視播出的是全面的信息、完整的作品、深度的剖析,要利用好互聯網進行多精度、多樣式的傳播,將最精彩的內容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擊中受眾需求,再在電視平臺給予其有深度的、能量持久的呈現。借助互聯網的平臺,也豐富、把握好互聯網的內容輸出。

結語

“一切有抱負、有追求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追隨人民的腳步,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讓自己的心永遠隨著人民的心而跳動”。文藝創作的方法有千條、萬條,但是最最根本核心、牢靠的方法只有一條,那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這樣創作出的文藝作品才會出彩、富有生機。河南春晚的出圈是令人民、令文藝工作者、令中國欣喜的,人民看到了祖國文化的璀璨明亮、文藝工作者找到了創作的方向、中國實現了文化自信與真正的力量。希望當代電視創作能始終堅持“人民性”原則,找準方法、認定方向,創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為祖國與人民輸送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麗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1-7-27.

[2]張國濤,歐陽沛妮.解鎖河南春晚成功“出圈”的密鑰及其啟示[J].中國電視,2021(03)

作者簡介:廖文晨(2000--),女,漢族,籍貫:廣西桂林,本科,單位:廣西大學,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歡
人民性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廓清黨性與人民性關系的認識誤區
新聞宣傳工作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回顧與啟示
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
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內在統一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原則與原則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