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2019-07-09 10:08劉小莉陳曙光
前線 2019年5期
關鍵詞:論調人民性黨性

劉小莉 陳曙光

[摘要] 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新時代加強黨的法治建設的重要方面,必須旗幟鮮明反對“黨性與人民性對立”“黨性高于人民性” “人民性大于黨性”“黨性變質論”等錯誤論調。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性;? 人民性

[中圖分類號] D610;D26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9)05-0038-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與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1。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政治論斷,而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得出的科學結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以貫之的行動邏輯,是我們黨始終如一的政治信仰。

黨性和人民性統一的前提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出現

黨性,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沒有使用過“黨性”這個詞,但使用過接近的概念“黨派”。恩格斯在《瑞士報刊》中寫道:“在大國里報紙都反映自己黨派的觀點,它永遠也不會違反自己黨派的利益?!?從這里可以看出,黨性與黨派利益相關。堅持黨性,就是捍衛黨派的政治利益和階級利益。

人民性,是基于人民利益的角度而言的。人民性包括三層含義:即人民的整體利益需求、集體意志表達以及權利權力訴求。堅持人民性,就是捍衛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性和人民性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民性源自于人民,自人類誕生以來便蘊含于其中,是一個恒久的范疇和價值取向;黨性源自于政黨,政黨的誕生不過是近代以來的事情,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和本質屬性。在人類漫長的歷史洪流中,人民性在本質上是一以貫之的,并沒有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在政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黨性是變動不居的,每個政黨都有自己的黨性。不同的政黨代表著不同的階級利益,闡釋著不同的政治主張,呈現出各不相同的黨性。一個政黨其黨性與人民性是否一致,關鍵看這個政黨是為了誰、依靠誰。有些政黨是資本利益黨,在資本利益與人民利益的博弈中,必定站在資本的立場為資本代言;有些政黨是階層利益黨,在個別階層與大多數人的利益拉鋸中,必定站在某個階層的立場成為特定群體的代言人。

馬克思主義政黨誕生以后,黨性和人民性第一次實現了統一。在馬克思主義政黨之外的一切政黨那里,黨性和人民性都是互不相干、甚至彼此對立的。黨性和人民性統一的前提條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出現。究其原因在于,我們不能扭曲人民性以迎合其他政黨的黨性,只能通過新型政黨的出場和黨性的改變以符合人民性。自從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代表人民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黨性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滿足了人民性,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走向了統一,這時,黨性就是人民性,人民性也就是黨性。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人民利益,沒有超越人民之外和凌駕于人民之上的特殊利益,這就決定了其始終站在人民一邊,為人民謀幸福,始終作為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

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

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這里,黨的事業和人民的事業是同一個事業,黨的奮斗和人民的奮斗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和實踐者,始終保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政治本色,不越界,不逾矩。

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吨袊伯a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立場就是人民立場,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黨的奮斗目標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利益。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90多年來,從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到篳路藍縷的社會主義建設年代,再到風雷激蕩的改革開放年代,我們黨之所以能一路攻堅克難、書寫輝煌,從勝利走向勝利,靠的就是始終和人民在一起,始終和人民一條心、一塊干、一起過;靠的就是人民對黨信任擁護、不離不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黨和人民始終是命運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這是黨的事業行穩致遠的源頭活水,是人民利益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可靠保證。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黨性和人民性都是整體性的概念,既不能簡單地從某一級黨組織、某一部分黨員、某一個黨員來理解黨性,也不能簡單地從某一個階層、某部分群眾、某一個人來理解人民性。只有從全黨和全體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黨性和人民性才是統一的、一致的。

新時代堅守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政治本色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方面。新時代,堅持我們黨的黨性,就是要“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同黨同心同德”2。新時代,堅持人民性,“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立真摯的人民情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3。

今天,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執政條件和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各種利益群體博弈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各種錯誤論調一再出現,擾亂大眾視聽。

“黨性與人民性對立”的論調。有人質疑“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人民的一邊”,明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立起來,將黨性與人民性對立起來,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黨來自于人民,從屬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和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高度一致的。任何脫離人民的黨,都將自絕于人民、自絕于社會。

“黨性高于人民性”的論調。有人認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因而黨性在人民性之上,這完全是混淆概念。黨性與人民性,不存在高下之分,黨不在人民之外,更不在人民之上。我們黨的誕生,源于人民的選擇;我們黨的領導地位,也是源于人民的選擇。人民選擇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主人,而是服務于人民的公仆,黨性高于人民性完全是無稽之談。

“人民性大于黨性”的論調。有人認為,黨員人數在我國人口結構中只是一小部分,人民性應該大于黨性,這也是錯誤的。黨性與人民性不是“量”的概念,而是“質”的范疇,與人口數量、黨員規模無關,沒有大小之別。黨性和人民性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這個角度表現為黨性的東西,換個角度就表現為人民性。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本質上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是價值追求的一致,是前途命運的一致。

“黨性變質論”的論調。有人提出,歷史上我們黨的黨性與人民性是高度一致的,但今天有些黨員、少數黨組織已經變質退化了,黨性與人民性已經不是一回事。這種論調把極少數黨員、黨組織的問題夸大為全黨的問題,把局部的問題上升為面上的問題,在方法論上是完全錯誤的。少數黨員的黨性可能變質了,個別人的人性可能墮落了,但不等于黨性、人民性出了問題。今天,我們黨依然堅守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依然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依然把共同富裕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這就是對人民性的最好宣示。在我國,真正能夠代表人民,把人民群眾的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的,不是那些在口頭上高喊人民性、宣稱“為民代言”“為民請命”,實際上打著個人和小團體算盤的各式人等,而是順應歷史潮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歷史正軌上奮斗前進的中國共產黨。

毫無疑問,廓清這些錯誤論調對于我們正確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堅持黨的性質宗旨、站穩人民立場,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我們黨是來自于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本質上講,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就是捍衛黨性,二者有機結合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陳曙光,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小莉,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 曹? ?晶

猜你喜歡
論調人民性黨性
到底怎么對自己
如何探索解決黨性分析的針對性有效性問題
基層黨校做好黨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黨性”的精彩讀本
“黨性體檢”讓黨員更“健康”
廓清黨性與人民性關系的認識誤區
新聞宣傳工作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回顧與啟示
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內在統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