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及腦出血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分析

2021-11-18 20:55朱亞軒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生活能力偏癱腦出血

朱亞軒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在腦梗死、腦出血所致的偏癱患者的治療中應用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研究樣本選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因腦梗、腦出血所致的偏癱患者,依據隨機隨機排列的結果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況。結果: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體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結論: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及腦出血偏癱患者采取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關鍵詞】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腦梗死;腦出血;偏癱;生活能力

偏癱屬于臨床上相對嚴重的癥狀,該癥狀一般是由神經功能損傷所致,腦梗死及腦出血所致的腦組織及神經組織損傷是導致偏癱的主要疾病因素之一[1]。目前對于偏癱的治療并無顯效藥物或方法,多是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以逐漸促進患者的偏癱肢體恢復,但是神經損傷所致的肢體障礙的恢復存在一定的時間窗口,一般認為越早治療,效果越佳[2]。因此如何在早期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是臨床關注熱點,本文為提升我院該類患者的早期恢復情況,現將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應用于該類患者,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為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因腦梗、腦出血所致的偏癱患者,依據隨機隨機排列的結果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55-79周歲,平均(64.31±3.47)歲,女性18例,男性22例;對照組年齡57-78周歲,平均(64.45±3.67)歲,女性17例,男性23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較?。≒>0.05),可進行對比。

納入規則:①全體患者均符合腦卒中及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且在治療后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肢體障礙;②患者家屬簽署知情書與同意書;③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早期康復訓練。

排除規則:①偏癱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②多次發病者。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實施血壓控制、血脂、血糖調節等常規治療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具體為:(1)床上被動關節運動,患者臥床時,對其主要肢體進行按摩,然后進行主要大關節的被動屈伸活動,尤其是障礙部位,需要反復進行,然后慢慢過渡至小關節的屈伸運動;(2)床上主動關節運動,要求患者對具備活動能力的肢體進行主動屈伸運動,先運動健側測關節,再運動患側關節,主要動作為屈伸反復進行,頻率15min/次,2次/d,單次運動強度則依據患者的耐受程度為準;(3)坐起治療:對于無法自行坐起的患者進行坐起治療,即要求患者平躺-翻身-健側手臂撐床-靠床頭坐起,反復練習,直至可以在床邊自由坐起;(4)平衡能力(多數肢體障礙有平衡能力障礙),要求患者坐起-坐起靠床保持平衡-坐到定制椅子上保持平衡-坐在床邊保持平衡,對于快速完成平衡功能訓練者指導患者利用Bobath握手帶動患者轉身;患者雙下肢屈髖、屈膝;借助慣性翻向健側或者患側,每日3次,每次10-20下。另行橋式運動訓練,具體為:患者處仰臥姿,雙腿屈曲,然后伸髖,抬臀,并保持1min;若患者病腿屈曲,伸直健腿,然后伸髖、抬臀,并保持,則為單橋運動形式;(5)其他:對于障礙程度嚴重者需要對其進行定時翻身,2h/次,定時按摩患者的上下肢,避免靜脈血栓,促進肢體循環,若存在吞咽障礙、語言障礙,另需進行對應的訓練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肢體功能的變化,采用Fugl-Meyer量表測定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運動功能越正常;采用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測定,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測定時間為治療前、治療后4周。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以(±s)進行計量統計,以(%)進行計數統計,t檢驗與x2檢驗,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2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體功能

在治療前觀察組的Fugl-Meyer、ADL量表得分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量表得分均有明顯升高,且觀察組的Fugl-Meyer、ADL評分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腦梗死與腦出血均屬于卒中疾病的類型,該類疾病發生后,可對患者的腦組織及神經阻造成不同程度的壓迫損傷或缺血壞死損傷,該情況造成多數患者在急救后會出現不同程度、不同表現的功能障礙,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偏癱[3-4]。

目前臨床上對于偏癱的治療并無顯效手術也無顯效藥物,多是對患者進行肢體進行訓練、保護,以逐漸喚醒患者的自身的神經組織連接肢體,達到肢體功能恢復的目的。但是神經組織損傷所致的偏癱的治療時間窗口有限,一般為卒中后的8周為黃金時間,而后隨著時間推移,治療效果遞減,直至無效。因此早期偏癱患者的治療就極為重要,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措施,是一種集成多種肢體功能訓練治療方式的治療模式,其能夠依據患者偏癱程度、肢體障礙程度以及患者當下的肢體可進行活動項目,篩取合適的治療措施,以促進偏癱患者早期的偏癱治療效果[5-6]。

本研究顯示,實施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4周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應用效果顯著,分析認為:早期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可以從患者的偏癱患側與健側同步進行各項治療,在促進患者機體循環的基礎上,保證肌肉活動,刺激神經組織重連,逐漸增加患者的運動及平衡能力,而患者更早能夠自主活動,則能夠更快的進入其他治療訓練,充分的利用卒中后的黃金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及腦出血偏癱患者采取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穎,郄淑燕,王叢笑,等.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周圍神經電生理學和形態學的影響[J]. 卒中與神經疾病,2020,27(5):658-661.

[2] 陳利君.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及腦出血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糖尿病天地,2020,17(4):168.

[3] 程翔. 分析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應用于腦外傷偏癱患者治療中的價值[J]. 醫學美學美容,2020,29(15):90.

[4] 胡月.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及腦出血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99-100.

[5] 曹娟娟,夏靜,宋新建.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ADL評分的影響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21):3448-3450.

[6] 鄧元央,黃海能,張高煉,等. 腦外傷偏癱患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4):510-512.

猜你喜歡
生活能力偏癱腦出血
全方位促醒護理在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膈肌訓練在腦卒中中促進偏癱康復恢復中的應用
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預防
針刺聯合中藥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顱內減壓技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
探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
減少幼兒調皮行為的策略
漫畫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