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路徑初探

2021-11-18 03:55景元娥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群眾文化農村

景元娥

摘要: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群眾文化成為不可缺少的新時期文化元素,對于促進社會文化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農村群眾文化涵蓋廣泛的文化活動形式,加快發展農村群眾文化能夠確保群眾文化權益得以實現,同時拓展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視野。目前,在全面發展農村群眾文化的實踐中,相關部門應當深刻認識農村群眾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探索優化調整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群眾文化;發展;路徑

引言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會也比較安定,國家開始關注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因此出現了一個新詞匯:農村群眾文化。農村群眾文化是指基層人民在學習、工作、娛樂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文化特色,是隨著時間的積淀而不斷積累起來的。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完成2020年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任務,也是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一個重要工作。當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非常多,當地負責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和管理的人員必須要合理的應用現代化技術和當地的文化建設和管理資源,促進農村群眾文化管理有效進行。

1群眾文化發展的現狀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文化,一方面具有自發性、自創性以及自我參與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群眾組織性,具有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素養的雙重功能。群眾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形式也具有多樣性,其中富含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因素和現代文化的多樣化元素,如戲劇、武術等傳統文化元素與舞蹈與廣場文化等現代文化組成部分,構成了多元群眾文化,群眾文化來源于群眾生活,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當前群眾文化處于如火如荼發展過程中,但其發展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由于群眾文化的自身屬性,自我組織性加強從而使得城鄉發展差異較為明顯。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水平本身具有較大差異,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發展水平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文化組織及文化設施等各方面都較為健全,城市的群眾文化組織活動具有定期性,在管理方面也較為完善,但對于農村而言,其經濟水平相較于城市較為落后,群眾文化活動缺乏組織性,同時在文化設施和文化建設投資方面還遠遠不足,鄉鎮的群眾文化活動也較為單一和獨立,缺乏組織文化互動,難以凸顯鄉鎮群眾文化特色,降低了群眾文化對群眾的吸引力,從而降低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2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路徑初探

2.1增強群眾文化藝術地域性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寬廣,不同地區的文化也各有特色,群眾文化藝術本身就是以群眾為根基,增強群眾文化藝術的地域性有利于吸引本地區的群眾參與,發揮地方文化的長處。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講究百花齊放,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產,各地區的文化建設都應當注重對本地區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將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民族民俗文化融入到群眾文化藝術建設當中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應有之義。新形勢下我國群眾文化藝術建設也應當增強地域性,第一,要積極地將民族民俗文化與群眾文化藝術相結合,讓二者相互促進,互相成就,吸引更多的群眾關注民族民俗文化,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去。第二,在增強群眾文化藝術地域性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汲取其他地區的寶貴經驗和優秀文化,為本地區的群眾文化藝術不斷注入新鮮活力,順應新形勢不斷發展和完善群眾藝術,使群眾文化藝術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和接受。

2.2培養專業層次更高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人才

相關部門應當致力于培養該領域的專業人才隊伍,依靠專業人才來指導基層群眾運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來選擇文化活動類型。只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帶領下,廣大群眾才能有計劃地進行文化活動,而不是毫無秩序,這樣才能真正地促進群眾的身心健康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大力培養專業層次更高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人才,并對現有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技能培訓。通過專業人員的指導,來增強基層群眾科學參與活動的意識,并且幫助大家建立自覺分辨文化活動是否科學有益的能力。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領域的人才只有在獲得專業技能培訓的前提下,其崗位業務實踐素養才能得到明顯提升。因此,管理者對于本單位的人才培訓體系必須全面加以改進,旨在確保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領域的人才質量,同時還要對員工的未來職業發展提供科學的引導。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人才培訓平臺,并運用獎勵機制來鼓勵員工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崗位素養培訓中來。部門管理者在建立獎勵措施時,還要更多地傾向于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的雙重激勵,這樣才能形成員工間的競爭意識,進而增加其學習的動力,激發其創新潛能,有效防止員工在面對崗位工作時產生的倦怠情緒。

2.3創新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

發展群眾文化提高群眾素養還需要創新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當前政府和文化部門在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給與了較大的支持,在財政支持方面增加了場地和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群眾文化活動可以依托財政支持豐富其建設和發展形式,如文化工作室的成立是形式創新的一種途徑,文化工作室可以達到定期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活動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在社區中開畫展、藝術展覽等活動,舉辦籃球等賽事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群群眾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不斷滿足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養,提高群眾的文化活動參與度,使文化參與日?;?,為群眾文化的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和氛圍。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多元化文化樣態呈現,人民群眾也身處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對群眾文化產生了更高的要求在,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群眾文化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需求,提高群眾素養就必須要加強內容和形式創新,加強與其他文化類型之間的相互融合和交流發展,除了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還需要借鑒外來先進文化,創新文化產品的生產,拓展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形式,戲劇、廣場文化、舞蹈、音樂等都是活動開展的重要形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尊重文化主體的多樣性,企業、學校和社會文化都應當融入其中,群眾在接受多樣文化的熏陶過程中潛移默化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促進群眾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先進健康文化的引導下促進三觀正確確立,形成積極的人生和生活態度,不斷為和諧社會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提供動力。

2.4豐富整合農村群眾文化資源

為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趣味性更強,能夠有效吸引基層群眾注意力,踴躍參與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去,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時,還要注意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內容的選擇,最好是根據區域文化差異、不同群體需求等進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方案制定,幫助基層群眾培養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借助一切能夠進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機會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培養活動。除了進行文化知識宣傳之外,可以由鄉鎮文化部門定期舉辦書法、繪畫、象棋、攝影、評書等活動,提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可參與性,讓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同時代接軌,為基層群眾提供更豐富的文化培養選擇,進而達到理想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效果。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變得更加開放與共享,體現出“滿園春色,百花齊放”的姿態。群眾文化是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正確處理和看待群眾文化將關系到全社會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和方向,只有群眾文化工作者對其發展的問題進行探討與解決,才能讓群眾文化未來的建設方向走得更加堅實些,才能繼續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瓊.人民群眾是文化的主體-群眾文化論之一[J].光明日報,2010,11(1):1-2.

[2]趙學強.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8(2):68-69.

[3]麻昆.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研究[J].大眾文藝,2020(2):13-14.

猜你喜歡
新農村建設群眾文化農村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