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

2021-11-19 16:11劉一
青年文學家 2021年29期
關鍵詞:口語化朱自清散文

劉一

朱自清的散文是五四時期公認的白話散文典范和現代漢語的楷模,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朱自清散文將文與詩、畫在內在神韻、情致等方面互相融合,流露出含蓄蘊藉之美,他不僅開啟了“詩化散文”觀點的先河,更在藝術方法與技巧上,通過對古典散文傳統方法與理論的借鑒,將自然、清雅的古典詩意美融入現代白話散文語體當中。

朱自清說:“寫字要一筆不錯,一筆不亂,走路要一步不急,不緊不镲,呷飯要一硫不多,一碗不少,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有不調整的總竭力立刻求其調整……”是他長期受到儒家思想文化浸染而形成的思想性格特征。

在當時中西文化的雙重沖擊下,他的散文創作始終貫穿著古典美學中的“中和”主義思想。朱自清以古典文學的藝術技巧為構思框架,繼承民族文化中沖淡、中正、含蓄蘊藉、溫柔敦厚等美學傳統,創建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民族風格與獨特的文化藝術精神。

一、情感的真摯美

朱自清的祖籍為浙江紹興,他的祖父常年在外為官,家境較為富裕。朱自清5歲開始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1903年,朱自清6歲,其祖父去世后全家搬到揚州,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的青少年時期就是在揚州度過的。

姜建在《朱自清編年譜》中這樣寫道:

朱自清自幼愛讀書,家中藏書盡管不多,但經史子集都有一些,例如《論語》《孟子》《易經》《詩經》《史記》《漢書》《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等,這些書便成為朱自清的課外讀物。

朱自清自幼將古籍經典作為課外讀物,其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其前期的詩歌創作、中期的散文創作及后期的雜文寫作,散文創作是朱自清的創作重心。

朱自清少年老成,性格內向,在上學期間不大愛說話,也很少與同學交往。由于他長期過書齋生活,接觸的生活面有限,所以他寫得最多也最好的是他熟悉的家人、學生、朋友以及其他小人物。由此可見,他十分善于從自己所熟悉的家庭生活中選取題材反映自己的生活。以《背影》為例:

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1925年正值朱自清祖母去世,他和父親回揚州奔喪,后朱自清返校,其父親去南京謀職,父子同行至浦口車站分手。在離別前父親為朱自清買橘子的場景中,父子不舍之情、家境衰落的凄苦無奈之情,使人為之觸動。

同樣,在《給亡婦》中,他平淡地訴說亡妻生前之事,回憶十二年來的所有恩情。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一段敘述:

我們在一起住,算來也還不到五個年頭無論日子怎么壞,無論是離是合,你從來沒對我發過脾氣,連一句怨言也沒有?!行┰捨抑缓湍阋粋€人說,因為世界上只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為我吃苦、更為我分苦:我只有我現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給我培養著的。

陳孝全說她“樸素嫻靜,朱自清出去上課,她一定要送到大門口,立在小徑上,等到望不見背影才回去。她為人和氣,來了客人,總是笑臉相迎,殷勤招待;又很勤勞,燒飯、洗衣、納鞋底、帶兒女,家務活做個不?!?。這一形象與《給亡婦》中的溫柔敦厚、吃苦耐勞、善良賢惠形象是相符的?!八坏珜懥嗽S多詩悼念她,而且在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篇什中,幾乎片片提到她?!蔽溏娭t賢惠顧家,朱自清對她的感情除感激外,更多的是贊賞。

在《兒女》當中,他說:

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著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說紅筷子好,他說黑筷子好;這個要干飯,那個要稀飯,要茶要湯,要魚要肉,要豆腐,要蘿卜;你說他菜多,他說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著他們,但這顯然是太迂緩了。我是個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

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態度,他認為自己未盡到好父親的本分。余傳明說:“愛妻亡故,兒女遠離,在北京生活的幾年當中,他除了俞平伯之外沒什么朋友,生活無味,心境寂寞,時時念舊?!睖嘏募彝ド顚τ谥熳郧鍋碚f不僅是其人生中的快樂回憶,更是成為其孤獨痛苦時的精神慰藉。

在這類記述家事、憶念親人的散文當中,父子情、夫妻情、兒女情使人感同身受,文字樸實、感情真摯,文章因情真而具感染力。

二、詩畫結合的意境美

“30年代,閑話散文呈現降溫的趨勢,散文的重心向著詩化的方向轉移?!敝熳郧迨窃娀⑽牡拈_創者之一。郁達夫曾評價他:“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就要算他了?!睂τ谝饩?,朱自清本人是這樣理解的:“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具體的暗示抽象的。意境的產生靠觀察與想象?!?/p>

在《匆匆》中,他說: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旌跁r,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已谥鎳@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在詩歌當中,詩人們善于將筆下的物體寫活,因此常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太陽、日影、日子、薄霧等在作者筆下變成了富有鮮活生命的獨立個體。

又如《荷塘月色》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

荷葉和綠葉中點綴著的荷花、花苞,呈現出靜態的畫面美。微風吹過時花葉顫動的形態,呈現出動態的畫面美。月光傾瀉在花葉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實寫出畫面中的次要客體,“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虛寫月色的朦朧,“牛乳”增添了畫面的色彩感,光與影的交錯把岸邊的樹、荷塘的荷花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畫意的荷塘之景。

在《白馬湖》一文中:

白馬湖最好的時候是黃昏。湖上的山籠著一層青色的薄霧,在水里映著參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銅鏡。輕風吹來,有一兩縷波紋……天上偶見幾只歸鳥……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傍晚夕陽漸落時有淡黃的光線,晦暗卻不刺眼。湖山上有青墨色的薄霧、水面上反射著赤銅色的光影,天空下或白或黑的歸鳥,描繪出一幅祥和、靜謐的水鄉之景。徐慧琴說:“白馬湖雖然是個并不聞名的鄉下地方,可朱自清卻能從中品出靜美的韻味?!敝熳郧鍖懢皶r,情感極淡,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景美之感,同時又不失韻味。

在《綠》中:

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亲砣说木G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伤傻匕櫪i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地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著……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

作者以瀑布的水花做鋪墊展開對梅雨潭“綠”的描述,分別從視覺、感覺、觸覺三個角度將梅雨潭擬人化。綠,是顏色的概念,從繪畫的角度來看,北京什剎海的“太淡”與秦淮河的“太暗”形成的反差,反而使梅雨潭的“綠”更顯奇異。

沈從文說:“散文中具詩意或詩境,尤以朱先生作品成就為好?!标愔耠[說:“他的詩歌與散文所表現的深沉細膩的感情,所描繪的一幅幅恬靜、色彩柔和的畫面……都使我很受感動?!?/p>

三、精巧縝密的結構美

結構是散文的表現形式,朱自清散文形式上的美感,還體現在其散文布局的精巧與縝密上。他說:“作文時先寫出詳細的綱目,這不是從聲調上下手,而是從意義上、從意念的排列上下手。這是訴諸邏輯?!彼麖娬{文章的結構需要有邏輯性,認為清晰的思路、有條理的結構是作者表達其想法的前提。

朱自清善于縝密精巧的布局。例如《春》中: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按得娌缓畻盍L”,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

作者將對景色的描寫分為三個層次:期盼春天、描繪春天與歌頌春天,行文脈絡清晰,草、花、風、雨皆以獨立段落對其進行描繪。從局部到整體、從客體到主體活動,整體布局可以體現出作者縝密的構思與巧妙的編排。

除了對整體布局的精心編排,朱自清散文結構的精巧縝密還體現在他對散文“文眼”的設置上。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必顧之,在篇末則前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币簿褪钦f,“文眼”相當于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或感情,并且以其為線索貫穿全篇。在《冬天》一篇中,結尾處的“溫暖”就是“文眼”: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F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這一段不僅體現了作者感悟與回憶親情的溫暖,同時還蘊含著其對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在描述以上三件事之后,作者再一次點明文眼“溫暖”,通過“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收尾,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在父子情、友情、親情中感受到的愛與關懷。

而在朱自清游記性的散文當中,作者則更善于結構的編排,例如《松堂游記》中:

出發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了兩道小門,真是豁然開朗……這座亭子高大軒敞……大理石欄桿,都還好好的,白,滑,冷?!煤笠蛔偕健笊接凶鶡o梁殿……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盹埡笤诶认潞诎道锏仍铝痢铝辽蟻砹恕R睡時……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里。

作者先寫出發前的天氣,為后文寫欣賞松堂的美景做鋪墊,接著寫抵達松堂后豁然呈現在眼前的一幅松景,然后展開對松和堂的結構關系的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描寫假山、后山的紅墻、南京靈谷寺等堂后景觀。

再如《揚州的夏日》中:

北方和南方一個大不同……有水的仍然是南方?!腥朔Q之為“瘦西湖”……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船有三種:……北門外一帶,叫作下街……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那一句詩了。

作者先以人文知識講述揚州歷來帶給人們的印象,接著運用對比的手法,通過北方的洪水侵堤說明“不能算是有水”,反諷北方的船只“笨頭笨腦”,反襯南方船只的優越性。首先從沿河的景觀開始介紹,“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等,然后通過“乾隆皇帝下江南”“紅燒豬頭”等引發讀者的興趣,最后以寫沿河之景收尾。結束對河岸景色的描述后,作者穿插了對船只的介紹、對童年的回憶。緊接著,隨著游覽的時間順序,船只逐漸行至北門外一帶的“下街”,作者以介紹小吃、茶館收尾,并點明“又得浮生半日閑”一句,表達自己對揚州閑適生活的喜愛和對商業的鄙夷之情。整篇游記以時間為線索,布局精巧。

四、口語化的語言美

朱自清對于白話文的寫作有自己的審美準則:“用口語體為的是求真化俗……是如實和直接的意思……自然才親切,才讓人容易懂……更能獲得廣大的群眾?!彼J為語言的口語化可以更加真實地體現白話文的清晰易懂的特色,可以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因此他致力于在散文中體現語言的口語化,葉圣陶說:“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p>

朱自清語言的口語化主要體現在其方言化的用詞和與讀者對話式的交流上。例如《談抽煙》中:

你見過銜著橄欖的人?腮幫子上凸出一塊,嘴里不時地嗞兒嗞兒的?!瓱熅韮河绕涫∈隆闊熣f不上是什么味道;勉強說,也許有點兒苦罷。但抽煙的不稀罕那“苦”而稀罕那“有點兒”?!闊熎鋵嵤莻€玩意兒。這其間每一個動作都帶股勁兒,像做戲一般?!駜捍蠊由弦粋€窟窿,明兒坎肩上一個,由它去。

這一段文字,作者用了八個帶“兒”化的字詞。其中既有口語化的象聲詞“嗞兒嗞兒”,形容抽煙者在吸煙時發出的聲音,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吸煙者享受吸煙的狀態;還有典型的北方方言“煙卷兒”“玩意兒”“今兒”“明兒”等充滿表現力的字詞,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與真實性。

在《撩天兒》一文中,作者對方言字詞與“兒”化字詞的駕馭就更加嫻熟了:

這兒得留意隱藏著自己,自己的知識和自己的身份?!癫徽f“很知道”而說“知道一點兒”之類?!羰侨硕嗔?,也許就有另行找伴兒搭話的,那就有些煞風景了?!硕噙€可以找伴兒搭話,人少就只好干耗著,一面想別的?!匠5拈e談可總是引申別人一點兒,自己也說一點兒……機智差,往往趕不上點兒,對不上茬兒。

楊振聲的《朱自清先生與現代散文》中說:“朱先生自始就注重北方的方言,尤其近幾年來,他在這方面的成就很可觀。在他的文章中,許多語句被活生生地捉到紙上,從而使文章生動、自然與親切。同時他用起來很有分寸,你不覺得像北平話那么油嘴子似的?!?/p>

除了通過方言化的用詞體現語言的口語化,朱自清還善于與讀者“談話”。

葉圣陶說:“近年來他的文字越見得周密妥帖,可是平淡質樸,讀下去真像跟他面對面坐著,聽他親親切切地談話?!崩纭冻聊分校?/p>

我說都沒有錯兒,但是若統計起來,口的最多的用處,還應該是說話,我相信?!悴灰欢ㄒ滥?,更不想讓他發現你的可笑的地方—個人總有些可笑的地方不是?……你應該相當的節制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話占領朋友整個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會讓別人完全占領呀?!粋€情人常喜歡說:“我愿意將所有的都獻給你!”誰真知道他或他所有的是些什么呢?

打破語序、運用反問的手法帶來親切感,例如在正式的書面用語中“還應該是說話,我相信”應改為“我相信,還應該是說話”,而作者卻打破語序,這就在語言表達上呈現出口語化的隨意感,如同與作者面對面交談。同時,作者還善于運用反問:“一個人總有些可笑的地方不是?”“誰真知道他或他所有的是些什么呢?”來引發讀者思考,如同將讀者視為昔日的老友,將自己的想法、疑問、勸誡等訴與讀者,真誠而自然。

陳劍暉說:“散文的藝術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感覺化,即有作家獨特的感受、情采、各種感覺的有情有味的語言去打動讀者?!敝熳郧迨巧朴诟惺苌畹?,在他看來,口語化的語言是最能夠體現日常生活中人情味的語言,因此他的散文雖然大多敘寫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卻蘊含著通俗易懂的哲理、樸實真摯的情感。

而在書信體的散文中,作者則通過口語化的語言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給〈一個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一文:

健吾,真有你得!……你瞧,他會做得面面兒光;竹杠是敲上勒,卻不是他丈人章老頭兒!……后來怎樣,只有天知道啦?!强刹皇裁炊纪昀?壓根兒這本書也就甭寫拉?!墒?,健吾,咱們真有過這么膽兒大……你能不納悶兒?……就是這收梢,不大得勁似得。除勒這一處,健吾,我敢保這本書沒有錯兒!

全篇運用了大量的“兒”化字詞與北方方言式的口體語,通過“心坎兒”“繞彎兒”“不讓漏一絲縫兒”等稱贊李健吾,生動地塑造了主人公真實、樸實、勇敢憨厚的性格;北方方言“甭寫啦”“咱們”“納悶兒”等口語化的字詞既表現出朱自清對待學生文學創作細致入微的指導,又具有趣味性。

楊振聲這樣評價白話文發展初期時的情況:“有的摻雜上過去的語錄與白話小說的白話,有的糅合了外國的語法與學術上的名詞。結果是不文不白,卻雅俗共賞;不南不北,卻南北皆通;不中不西?!庇纱丝梢?,由于文學界當時對白話文的語體沒有一個確立的標準或界限,所以作家在語言表達上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文言文、白話、糅合外國語法的歐化體、學術名詞等。朱自清卻能夠成為其中脫穎而出的一份子,佘樹森說:“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是以口語為主要成分,適當地糅合一些歐化語與文言的分子,故而顯得活潑、靈動、樸素、清秀?!迸c當時的許多白話作家相比,朱自清口語化語言的突出之處在于“適度”。無論“兒”化式的方言詞還是談話式的風格,他都不忽視其與語句的層次、句式或整體內容的協調搭配,并且有側重地行文,這也是朱自清散文的語言雖然樸實、口語化,卻節制有度、不失審美價值的原因。

五、結語

朱自清生活在新舊意識形態、文學觀念交替的時代,他力求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中西文化的交碰、傳統觀念與五四新思潮的撞擊,在他的頭腦中形成深刻的矛盾,成為他前期抒情、寫景散文的創作動力,他在《那里走》一文中說:

我是生長在都市里的,沒有扶過犁,拿過鋤頭,沒有曝過毒日、淋過暴雨。我也沒有鋸過木頭、打過鐵;至于運轉機器,我也毫無訓練與忍耐?!业捏w力也太不成,終于是無緣的。況且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著我活,也不忍丟下了走自己的路。

范培松說:

朱自清的散文創作觀念的核心是崇尚書寫真情實感……他對散文書寫真情實感的要求非??量?,在他看來,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對每事每物,必要拆開來看對每事每物,必要拆開來看,無論錙銖之別,淄繩之辨,總要看山而后已,正如顯微鏡一樣。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

從整體上來看,朱自清的散文體現了古典美學中“溫柔敦厚、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當代學者馬力說:“朱自清的傳統散文保持著傳統的格局?!彼^“傳統”即對儒家美學的繼承與發揚,朱自清在嚴格的封建傳統教育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審美理想,其散文鮮明地體現了傳統古典美學中的“和、平、節、度”與“含蓄蘊藉”。李廣田說:“朱自清的自然與淳厚方為散文的正宗?!敝熳郧迳⑽暮钐N藉的精致韻味以及中國古典美學中平正和雅之美,正是如今讀來依舊令我們感到唯美雋永、回味無窮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歡
口語化朱自清散文
匆匆
清芬正氣朱自清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如何尋求口語化語言的藝術感染力
口語化歌詞語言的長處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莫言《紅高梁》的語言藝術特色
老情書 朱自清致武鐘謙
邢非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