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紀實攝影的主觀藝術表現

2021-11-24 10:12李中玲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8期
關鍵詞:主觀性客觀性藝術表現

摘要:攝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主觀的藝術表現,如果說客觀性是攝影的外殼,那么主觀性就是攝影的靈魂。而紀實攝影就是主觀藝術表現與客觀現實的完美結合,主觀的藝術表現使紀實攝影更具有深度,讓人們對作品本身以及作品的內涵充滿了無限的想象。

關鍵詞:紀實攝影 客觀性 主觀性 藝術表現

攝影具有真實記錄客觀事物的能力,這種直接且快速記錄真相的能力是其他視覺藝術形式難以復制的。法國電影批評家安德烈·巴贊認為攝影與繪畫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其本質上的客觀性。除了客觀記錄,攝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主觀的藝術表現,如果說,客觀性是攝影的外殼,那么主觀性就是攝影的靈魂。攝影師按下的每一次快門都是主觀與客觀的相遇,從而觸發了創作者的靈感,而紀實攝影就是主觀藝術表現與客觀真實的完美結合。

一、藝術性使紀實攝影得到升華

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現實生活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它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現攝影師鮮明的道德立場和價值判斷??ǖ侔!げ祭账烧f過:“對于攝影師而言, 照相機是攝影師看待社會的眼睛?!彼皇且话阄锢韺用嫔衔矬w、快門、鏡頭和感光介質之間的邏輯紀實關系,而是攝影師與社會之間復雜的情感關系。如果不能從照片中獲得這種情感,那么就不能稱之為紀實攝影。

真實是紀實攝影的基本屬性。而主觀藝術表現使紀實攝影得到了升華。紀實攝影的真實性和藝術性是相輔相成的。換句話說,攝影是絕對無法完全主觀的,就如同它不能絕對客觀一樣,完全客觀則談不上是藝術,完全主觀則談不上是攝影。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紀實攝影服務于客觀再現。對于紀實攝影師來說,他們的審美感知可能來自敏銳的觀察和選擇的技巧,對即時表情的掌握,對光線和色彩的控制,對空間的合理安排和配置等。憑借攝影師的審美直覺,這些東西在一瞬間完成了重組和整合。在拍攝的過程中,一件最小的事情也可能演變成一個很大的話題,一個合乎情理的小細節可以折射出主題思想。 對于紀實攝影的日常生活主題而言,一種有意義的藝術形式顯得更為重要,藝術表達就像一劑香料,為平淡直白的圖片添加了一些可讀性元素。

二、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的信仰

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的攝影杰作《埃塞俄比亞饑荒》中,迷茫無助的眼神、裹得嚴嚴實實的身體、荒蕪模糊的山脈,讓人感到相當凄涼。攝影師將拍攝對象與周圍環境充分結合起來。從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埃塞俄比亞人民所遭受的饑餓。但在這張照片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人們困惑的表情,他們甚至有一些謹慎的感情。他們似乎在訴說著他們的無助或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這張照片中有很多細節。人們很容易被人物的面部表情所吸引,被周圍的環境所震撼,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和欣賞攝影背后的故事。薩爾加多是一位深思熟慮的攝影師,他有自己的信仰。對于一個像他一樣有自己信仰的攝影師來說,他會以信仰為原則去拍攝。他的照片不僅贊美苦難的人們,也揭露了剝削導致的貧窮,但他們拒絕停留在傳播苦難的表面。他從血汗工廠的工人身上看到了極大的耐心和尊嚴,所以他的作品充滿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由此可見,紀實攝影的主觀藝術表現并沒有扼殺對客觀與現實的再現,這一點從薩爾加多在攝影中的地位就可以得到印證。

三、解海龍的真情實感

攝影師解海龍的作品《大眼睛》曾轟動全國。這幅畫的構圖極其簡單。照片中唯一的人物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小女孩,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解海龍通過女孩明亮的眼睛,再現了貧困地區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攝影師也向人們表達了他的同情與憐憫,這幅作品也成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標志。攝影師利用鏡頭動態地選擇人物的面部表情、動作和環境。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在性格。拍攝主體與環境是客觀存在的,但在審美的引導下,他通過主觀的選擇和構圖,集中了原本松散、雜亂的畫面。事實上,攝影師在此期間并沒有改變任何東西。他只是通過主觀的藝術表現和焦點,加強和集中人們容易忽視的東西。藝術的表現并不妨礙它的真實性。在瞬息萬變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個人情感總是在尋找一種接近情感的客觀聯想來發泄。這就好比是用一系列的事物和圖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紀實攝影反映的是社會生活主題,其中攝影師的藝術情感不是個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集體情感。一些特定的情境正是攝影師用來承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對于紀實攝影來說,攝影師最好利用客觀真實世界中存在的人物、情境和情節來把握和表達一個主題。在這里,藝術的表達只是讓客觀真實的形象更加鮮活。通過藝術表現形式的運用,主題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升華,獲得更多的深刻思考。

四、主觀藝術表現使作品更具深度

紀實攝影的魅力在于攝影師對這個復雜世界的微妙觀察。紀實攝影的主觀藝術表現存在于對真實事件的記錄中,在表達攝影師的情感和思想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F實再現需要利用主觀的藝術表現來活躍氣氛,增加可讀的信息。一部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必須是客觀真實與主觀藝術表現力的完美結合,是攝影師對特定社會現象和狀況的客觀性與主體性相結合的藝術表現。

攝影師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在給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享受的同時,也讓人對作品本身以及作品的內涵充滿了無限的想象。人們從中領會到的東西或許能使他們受益匪淺,這就是主觀存在的價值。

五、結語

藝術作品的誕生,都是作者在主觀性與客觀性滿足的條件下產生的創作結果。擁有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你才能意識到你眼中的一切,感受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用相機去記錄下一切。衡量攝影作品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判斷:一是思想本質,二是藝術價值。作品的意識形態本質是創作者通過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藝術作品對生活的反映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所謂再現,就是對客觀的復制。所謂表現,就是創作者對事物和生活的主觀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其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紀實攝影是審美感知與現實的碰撞與結合,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拍攝者情感的烙印,沒有主觀的藝術表現,一切作品只是一個軀殼。

參考文獻

1.阮義忠.《攝影美學七問》[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

2.[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論攝影》[M].北京: 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

3.[美]蘇珊· 桑塔格.《論攝影》[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4.阮義忠.《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

5.[美]杜舍曼.《視覺之旅:攝影的視覺培養與構圖思想》[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6.[英]邁克爾·弗里曼.《攝影師的視界:邁克爾·弗里曼攝影構圖與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作者: 李中玲 ,女 ,籍貫:重慶,民族:漢族,學歷:碩士,研究方向: 紀錄片,單位:貴州大學科技學院,貴州省貴陽市,郵編550009

阮義忠.《攝影美學七問》[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68

[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論攝影》[M].北京: 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21

猜你喜歡
主觀性客觀性藝術表現
淺析歷史的客觀性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種“客觀性”函數問題
從《綢都·絲韻》談非遺類紀錄片的創作理念
探討琵琶演奏中的音樂感覺與藝術表現
論藝術設計與繪畫的關系
論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表現
淺談二胡表演藝術
論色彩在影視動畫藝術中的運用
淺析后印象派繪畫色彩
花非“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