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雍正時期郁林州升格直隸州問題考論

2021-11-25 12:34陸鳳蘭
廣西地方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直隸北流林州

陸鳳蘭

(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2)

有的學者認為,清雍正年間廣泛存在一個所謂的“直隸州政策”。目前,已有不少學者結合地方個案,對此開展過相關的討論。①(日)真水康樹:《雍正年間的直隸州政策》[J].《歷史檔案》1995年第3期;傅林祥:《清初直隸州的推廣與行政層級的簡化》[J].《歷史檔案》2010年第4期;林涓:《清代統縣政區的改革——以直隸州為中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4期;林涓:《清代行政區劃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韓志方:《雍正年間山東政區改革》[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張雅萍:《雍正、乾隆時期贛閩粵地區直隸州增置情況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劉曉曉:《直隸太倉州成立的影響分析》[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朱文通、丁鈺津:《清代直隸省府州建制嬗變探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明代廣西梧州府領一州九縣。清雍正三年(1725),郁林州及博白、北流、陸川、興業四縣從梧州府中析出,改設郁林直隸州。郁林升直隸州是廣西政區沿革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學界對此關注度有所不足,現有研究成果僅散見于一些研究著作之中,迄今尚未有人對此進行專門性研究。②筆者在研讀史料的過程中,發現提及郁林升直隸州的相關史料。本文主要以清代郁林州為研究對象開展個案分析,對其在清雍正時期升為直隸州的原因及其影響進行初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雍正年間的直隸州設置熱潮與清代廣西政區變動的關系。

一、設立郁林直隸州的歷史背景

郁林州位于廣西東南部,與廣東接壤,地理位置優越。地形復雜多樣,多山區、河谷,云開大山、大容山等山脈綿延數百里,復雜的地形影響了陸路交通的發展。且博白、興業、陸川等縣更為偏遠,地勢不便。郁林州境內有北流江、南流江兩大南北流向的河流。北流江是西江水系的支流,從梧州沿著西江水路進入北流江,可以到達北流縣,此后經過兩江之間的必經之路鬼門關到達郁林州,之后進入南流江出海,

2○雷堅:《廣西建置沿革考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裘曉剛:《清代廣西政區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這是一條重要的出海大道。而陸川、興業等縣受地形影響,河流航運價值極小?!队袅种葜尽穼τ袅种莸乩砦恢玫拿枋鰹椋骸澳辖永?、化,至于瓊管;西接廉、欽,達于橫山,為海道之蔽翼,桂林之藩籬也?!保?]

清初,基本沿襲明代的地方行政管理體系,在地方建制上實行復式的三、四級政區層次。郁林州及博白等四縣隸屬梧州府長達兩百余年,至雍正年間,弊端日顯,地方大員遂倡議將一州四縣從梧州府析出,升為直隸州。乾隆《郁林州志》收錄了《巡撫李紱請設直隸州疏》[2],其文如下:

題為酌分大府以清政務事。竊惟郡縣建置,歷朝沿革不同,皆因時制宜,務求有裨政治。臣伏見近日直隸、山西、山東、江南等處府屬地方過于遼闊,知府勢難兼顧,以致政事壅滯者,各督(臣)撫(臣)請設直隸州,分轄數縣俱蒙?;噬显市?,欽遵各在案。(臣)查廣西所屬梧州府屬一州九縣,界連廣東,為梧州府治設在東偏,其西南至鬱林州已三百余里,而北流、博白、陸川、興業又在鬱林州西,距府四五百里不等。四縣俱在山僻,不通水路,交移舖遞維艱,又俱界連廣東高、廉二府,鹽梟出沒,故武職防守亦于鬱林另設參將,專轄此一州四縣,不并隸于梧協。誠以地勢有不便也。請將鬱林亦改為直隸州,專轄博、北、陸、興四縣,而附府之蒼梧,與近府之藤、岑溪、容、懷集等縣,仍歸府轄,庶各可就近綜理。至直隸斟酌人地及一切考成責任,應聽部覆照原議直隸等處一例遵行。(臣)為因地制宜起見,謹具疏會題,可否?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

我們從此奏疏中不難解讀、歸納出郁林升為直隸州的原因。首先,治理難度的增加,是促使郁林升直隸州的直接原因。在明清時期,梧州的經濟得到飛速的發展,一躍成為廣西四大中心城市之一。[3]在經濟繁榮的同時,當地人口在急劇地增長,相關事務也日益繁雜,地方官府的治理難度隨之增加,其治理能力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李紱認為,政區設置應該符合“有裨政治”的理念,而梧州一府轄一州九縣,幅員遼闊,地方官勢必難以兼顧,以致于政事壅滯,不利于地方的治理。故地廣而事繁,應該就近綜理。將郁林升為直隸州,使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既能夠較好地治理地方,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梧州府的行政效率。

其次,原梧州府對郁林等地控制力薄弱,是促使郁林升為直隸州的另一重要原因。梧州府治所在蒼梧縣(今廣西梧州市區),總體上位于區域內偏東北的位置,遠離區域幾何中心,因此對于偏遠州縣的控制力是較為薄弱的。例如,懷集縣為飛地,需要通過平樂府轄境方能與本部溝通,路途遙遠,輾轉不便,故官府對此地的控制力薄弱。又如,郁林州及四縣偏在府內南部一隅,“四縣俱在山僻,不通水路,交移鋪遞維艱”。

控制力的薄弱首先體現在距離上。蒼梧縣距離其西南方向的郁林州有三百余里,距離博白、陸川、興業等縣更遠,為四五百里。據志書記載,“(陸川縣)縣治至郁林州九十里,北流一百里,梧州府四百二十里?!保?]“博白縣至郁林州一百二十里,至梧州府五百二十里?!保?]“(興業縣)陸路由縣城至郁林七十里,至北流縣一百二十里?!保?]

控制力的薄弱還體現在交通方面。從梧州府治所到郁林州水陸交通需要經過蒼梧縣、藤縣、容縣、北流縣、郁林州,路途較為遙遠,其路線大致為:從梧州沿西江水道至藤縣,后逆北流江而上,經過容縣到北流縣為終點。據《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繡江,在(北流)縣東南。一名北流江,源出廣東高州,流入府境,經北流縣始通舟楫”。[7]北流江在北流縣以下的河段才可以通舟楫,北流縣以上河段流經山區,不利于航行。從北流縣開始改乘車馬走陸路向西南行,經過鬼門關到達郁林州,后進入南流江可以抵達博白縣。鬼門關是北流到郁林州的必經之路,“天門關在縣西十里,高崖邃谷,路經其中”。[8]“天門山在城東三十五里。案:天門山雙峰屹峙,路經其中,過此則北流縣境也。一名鬼門關。唐十道志曰:鬼門關在北流縣西三十里,兩石相對,狀若關形,闊三十余丈。昔馬援征林邑經此,立碑,石碣尚存。昔時趨交阯,皆由此關。至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故諺曰: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保?]天門關也稱鬼門關,取縣志的說法,鬼門關應當是在縣西十里。鬼門關兩側高崖邃谷,有道路經其中,但路途兇險,往南多瘴癘,故有“十人去九不還”的諺語,這是郁林州交通道路上的一大難題。郁林州多山區,水陸交通受到很大的限制。據《北流縣志》記載:“北邑之山以大容山為最大,自郁潯梧郡,南及高雷羅瓊等,環數千里,內凡都嶠、白石、勾漏、高涼各名山奉為鼻祖……其余山則由容及藤,綿亙數百里,此容山之東支也?!撩缮?,特抽一條轉而東向,名黃嶺山,出作縣治,為容山中支。其自金枝嶺下分而左者,為勾漏諸山。居縣東,偏分而左者,為歇馬嶺。天門山居縣西偏,兩山相對,儼若旗槍,共為掩護,縣治特建于其間?!保?0]

方志所記載的大容山“自郁潯梧郡,南及高雷羅瓊等,環數千里”“其余山則由容及藤,綿亙數百里”,綿延的山脈影響了道路的發展。公文政令的傳遞主要以官路為主,在陸路崎嶇且有些道路并無驛鋪的情況下,更多的依靠水路傳送,而“四縣俱在山僻,不通水路,交移舖遞維艱”,水陸交通均有不便。如位于東南端的陸川縣,主要是丘陵地貌,驛道較少,驛站亦少。河流由于坡度較大,水流湍急,難以行船,水陸交通均不便利。興業縣內交通狀況受地形影響也是如此。梧州府治所距離郁林州遙遠,加之交通不便,傳達政令困難,容易造成政事壅滯、管理困難,導致郁林州一州四縣的行政管理效率降低。

第三,地方治安的混亂是導致郁林設為直隸州的重要因素。鹽梟是影響地方治安的主要勢力。郁林州與廣東的高州、廉州接壤,經常有鹽梟出沒,“西省界多毗連,如廉州所屬之白石等場,其私鹽往往有水路并運,由博白縣之沙河司及郁林州之船埠、橫州之平塘等處偷越來西,梧廠相距窎遠,勢難兼顧。應如該撫所奏分飭各州縣,凡有通道東省之私鹽,處所履勘明確,繪圖稟報,由省城另派委員,擇要分設巡廠,以便稽查”。[11]

鹽梟在兩廣交界處販運私鹽,給當地治安帶來嚴重的問題,而且因為山區地形復雜,緝私難度大。而梧州府相距甚遠,難以兼顧,政令傳達與人員派遣均不便,又在客觀上阻礙了地方官府對于鹽梟勢力的管控。

為了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管理,因而需要在武職防守方面另設參將專轄郁林州一州四縣,不隸屬于梧州府。早在明朝時期,已有官員意識到駐兵于郁林州一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據《蒼梧總督軍門志》記載:“容縣守御千戶所,在容縣西北。洪武二十三年設。調桂林中衛左所副千戶龔實掌所事務,官三員,旗軍二百一十九名?!薄坝袅质赜羲?,在郁林州東,洪武三年設。調桂林中衛百戶劉備、郭福守備。十九年調桂林右衛右所千戶費忠掌所事務,官四員,旗軍一百四十三名?!鄙鲜鰞蓚€千戶所初始的規模較小,設立之初官兵數量較少。其中,容縣守御千戶所的設立頗有研究的價值。崇禎年間的《梧州府志》記載:“(洪武)二十三年,設容縣守御千戶所。時寇擾邑民,牛文顯赴闕奏調廣西桂林中衛左所官軍駐容縣守御?!惫P者據此可以推測,當時廣西梧州府地區的社會治安還不是特別好,仍然有大量的寇盜出沒。其次,容縣的百姓極其需要駐軍幫助維護地方治安。這反映了明朝時期梧州府以容縣為代表的地區面臨著寇盜的侵擾,這一時期軍事布防體系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維護與穩定社會治安,維護明王朝的統治。

明萬歷八年(1580),開始設置兵巡道駐于梧州,后來巡撫吳文華上疏請移兵備駐于郁林州。[12]萬歷十一年,又增設郁林和陸川縣營兵,“以郁林、陸川與廣東石城、化州、信宜接界,盜賊越境流劫,兵巡僉事來經濟,議郁林增設左右中三營;陸川增設南北二營,每營兵百名?!保?3]因為郁林州與廣東石城、化州、信宜交界處有盜賊越境流劫,所以在郁林、陸川增設兵力治理盜賊,加強地方治安。

基于梧州府距離郁林州較遠,管控不便;北流、陸川、博白、興業“四縣俱在山僻,不通水路,交移鋪遞維艱”;加之受鹽梟侵擾這三個原因,地方官員在處理政務上存在不便,可導致政務壅滯,因而在雍正三年(1725)將郁林州升為郁林直隸州,管轄郁林一州及北流、陸川、博白、興業四縣。這一決策的實行,對于清政府對廣西東南部地區的統治與管理有重要的意義。

二、郁林直隸州設立后的影響

李紱提出將偏遠的郁林州升為直隸州后,其影響是顯著的。郁林州升為直隸州后,基本解決了廣西梧州府轄區過于遼闊的而管理有所不逮的問題。于梧州府而言,梧州府減少了一州四縣,可以將管理重心更多地回到其附近縣級政區,在管理和政事處理上也更為便利,減少了事務,方便管理。

郁林州升格為直隸州后,對于郁林州本身也是極為有利的。例如,在學政方面的自主性加大。自從雍正三年(1725)將郁林州改為直隸州后,郁林州學子得以在當地考試。乾隆元年(1736),撥梧州府部分學額歸郁林州,增加文童生入學五名、武童生入學三名。乾隆二年,增加文童生入學七名、武童生入學七名。[14]據《郁林州志》記載:

雍正三年間郁林改為直隸州,兼轄博白、北流、陸川、興業四縣。郁林文童額止二十名,較梧屬之蒼梧、懷集等縣卷數猶多。陸川、興業二縣文童額止八名,較梧屬之容、岑二縣卷數猶多,而容、岑有府學可撥,郁林州及陸、興二縣既無撥學之例,應量為撥加,應將梧州府學文童二十名額內酌減五名,撥歸直隸郁林州屬。該學政于按試時統于該州,并所屬文童各卷內一體較閱,憑文定數,取進仍照定例,如無佳文,寧缺無濫。其武童于梧州府學額內酌減三名,撥歸直隸州屬。該學政于按試時統于該州并所屬各武童內考選文理精通、技勇可觀者酌量取進。今郁林考試文童凡一千五六百人,入學二十名之外,或增撥二三名不等,較他縣為多云。[15]

在郁林州歸屬梧州府管轄時,本州學子需要赴梧州府考試,而郁林州距離梧州府較為遙遠,考生因路途遙遠耽誤更多時間。并且地區的落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教育的落后,也不利于郁林州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升為直隸州之后,學政自主性擴大,得以自主考試,考試的公平性在本州內決斷,“該學政于按試時統于該州并所屬文童各卷內一體較閱,憑文定數,取進仍照定例,如無佳文,寧缺無濫?!痹黾佑袅种輰W額,有利于選拔人才,推動科舉文教事業的發展。郁林升為直隸州后,其行政效率顯著提高,更方便因地制宜的管理,能夠更好地加強對于地方的治理。因而對郁林州的調整實則是適應國家治理地方的需要,也確實達到了效果,無論是在哪一個方面都比此前要有所進步與發展。

通過本文的分析,清代雍正時期,在桂東南地區設置直隸州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慮,即增強自主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安定秩序。郁林州特殊的區位和復雜的地理環境,導致清王朝對當地的控制有所不逮。隨著社會的發展,原有的建制未必適合新的形勢,有必要適時做出調整。因而將郁林州升為直隸州并管轄博白等四縣。由此可見,行政建制變動既要考慮地方的實際,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

猜你喜歡
直隸北流林州
林白的北流書寫及其價值
清代直隸鑄錢史
李光地治理直隸水患始末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研究
北流河故事
迷情大麗花
24小時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麗花
直隸、山東交界地帶的八卦教研究
清代直隸旗地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