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網格化治理的路徑研究

2021-11-25 06:03陳秋紅謝嘉奕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6期
關鍵詞:城市社區社會工作

陳秋紅 謝嘉奕

摘要:十九大以來,我國在社會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目前我國社會治理體制與格局在轉型不到位的情況下矛盾仍很突出,無法適應并滿足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本文以沈陽市新村社區為例,從網格化的概念、動態分析、網格化存在的問題、社會工作介入的優勢以及新村社區的實踐,來闡述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式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社會工作;城市社區;網格化治理

十九大報告多次強調要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發展,將會更多著眼于城市社區治理。對此,沈陽市積極響應中央政府號召,在全市推廣社會治理網格化制度,在這一治理長效機制的規范運行下,公共管理與綜合服務效率能得以發展。新村社區憑借著先進的網格化治理成為全市的優秀典范。

一、城市社區網格化的概念與動態分析

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就是把一個城市社區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加之統一的城市管理,并且每一個網格都能被輻射到。此類模式是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支持下建立的綜合數字化的管理服務系統。政府通過這一系統整合政務資源,社區居民以此獲得高效且有針對性的服務。

網格化這一詞最開始起源于網格化管理,2003年上海市將其應用于抗擊非典的城市管理體制,即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制度。同時“網格化”一詞也來源于2004年北京東城區為迎接奧運會而創造的基層社會治理方法。到2007年,浙江舟山為全國提供了網格化治理的創新經驗,即為“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社會管理新格局,這是基層治理模式的重要轉變,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相當于獨輪車裝上一個輔助的新輪子。舟山經驗很快得到了中央的重視與肯定,“網格化”首次出現于中央文件中,“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边@一提法表明對于基層的治理由管理轉向治理,這也意味著網格化管理正式轉變為網格化治理。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社會治理的精細化與網格化也是密切相關的。十九大與十九屆四中全會都將網格化治理寫入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里面。

二、城市社區網格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治理行政化、科層化

社區基層行政化與社區科層化在我國社區建設的發展進程中常為專家學者以及其他社區相關工作人員所為之詬病,同樣,社區的基層行政化特征表現即行政職能單位行政化、人員使用公職行政化、權力直接行使化和集中行政化、工作方式機關化等等也延續到了網格化治理當中。從網格管理層的職能上來說,作為網格位于整個社區之下的又一級網格管理層的職能職責層級,網格的管理職能職責是由整個社區及其上級人民政府及其主管機關所直接負責賦予。在筆者調研訪談過程中發現,實際情況不同,再加上政府多干預、介入,行政化的色彩還是比較濃厚的,再加上政府關于這一方面的管理統籌工作不是很到位,資源整合較弱,導致社區居委會事務多且分散,社區公共資源被極大的浪費,工作人員工作難度大、效率低,最終導致治理難度加大。

(二)治理主體單一化

訪談期間,治理主體單一化這一問題頻繁地被提及。目前的治理主體主要為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所以社區與居委會如今多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成為志愿者與義工,推動治理主體多樣化。單一的治理主體不僅僅讓社區治理的難度大大提高,也削弱了治理的效果。綜言之,造成治理主體單一化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是太多的政府介入,導致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非政府組織加入協調。其次,治理主體認知不足。社區居民還是缺乏相對的主體治理意識和自治精神。再次,協同治理機制的滯后。我國一直在推行與宣傳社區治理主體多元化,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影響,街道與居委會仍是主要參與主體,社區社會組織力量還較為薄弱,機構資源少、配置設施與工作人員能力有限,再加上社區居民主體自治意識不強,所以多元化的主體并沒有在社區發展起來。

(三)治理隊伍人員有限,凝聚力與能力不強

城市社區的事務復雜而繁多,這些大事小事都需要社區工作人員悉數完成,而社區工作人員的數量一般是在7人到10人之間,一般情況下既要完成街道下達的工作任務,又要從社區居民的實際情況出發解決實際問題,難以協調。社區工作人員事務繁忙且壓力大,難免對社區居民一些“小事”疏于關照,治理隊伍的凝聚力不強。他們大多缺少科班的專業知識訓練。在調研過程中,筆者了解到許多網格管理員多為熱心居民,專業的社區治理人才在社區非常緊缺,尤其是科班出身的社會工作者。社區治理隊伍較為單薄,居民多持著不關心的心態或者沒有時間的借口,他們覺得既然社區拿了政府工資,就應該由他們全權負責社區中所發生的事。

三、社會工作介入網格化治理的優勢

社會救助管理工作體制改革是一項基于社會助人自助的新型、具有專業性質的社會救助工作,工作管理發展的全過程以社會公益利他主義者的核心思想價值觀及其理念體系為基本理論指導,在工作過程中也堅持“尊重、接納、案主自決、個別化”等倫理與原則,社會工作者幫助案主提高自主能力,整合社會資源,增進社會福祉。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中的三大方法之一,它的主要職能有以下幾點:第一,使社會服務組織的措施能契合社會政策的實施要求;第二,最合理地運用和分配社區資源;第三,建立有效的社會服務輸送網絡;第四,提高社會服務的效果與效率。這些與社區治理的核心內涵極其吻合,并且社會工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具有對復雜環境極高的適應性。而社會工作中的個別化原則更高度契合了網格化治理中對服務的精細、準確、全面的要求。社區是居民們生活共同體的載體,在社區中處理的大多都是居民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社會工作恰恰能夠對社區網格化治理起到正面的作用,從而推動社區治理工作的有效健康發展。因此,社會工作的介入恰恰改進并完善了以往行政組織管理社區的單一化的缺陷,極大促進了多元主體治理的發展。

四、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治理的有效路徑——以沈陽新村社區為例

新村社區位于沈陽市一核心區,社區多為老舊小區,現社區辦公用房共800余平。社區黨委所屬黨支部4個,黨員404人。其中,退休黨員287人,其他117人。占地面積0.194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967戶,人口總數9016人。新村社區按照全區建設“一盤棋、一張網、一平臺”的指導思想,成功搭建了層級清晰、流程順暢的四級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構架。

(一)政府培育社會工作服務組織,創新工作流程

針對網格化治理中治理主體單一化問題,政府堅持“一核多元“共治,重視對專業社工的培育與發展,彰顯社會工作組織新力量。新村社區孵化基地一共培育13個社會工作組織。也根據居民的興趣愛好,協同社工組織成立了楹聯協會、小區自治管理協會、文體協會、老黨員志愿者協會等,有千余人加入各種不同組織,每一個人都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參與到自己組織活動中,不斷增強歸屬感和責任感。同時社工的增多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量,協助社區服務,讓每一件事都有人承接,讓每一件事都有人管,形成共建共創共享的新模式。社會工作者來到社區后,協助新村社區創新了工作流程,極大提高了治理效率。針對不同類型責任網格特點,通過定格、定責、定人、定時,定線、定質、定量、定論的“八定”工作機制,對所有流程環節細化、具體、分解,從而做到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流程化,流程問題定量化,定量問題信息化。

(二)社區社工因地制宜,深化“網格+”模式

新村社區具有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社區因地制宜,優化了網格化模式,建立了4個網格黨支部、21個服務樓棟黨小組、30個黨員中心戶,形成了“網格+黨建”模式,即“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這是堅持以居民為中心,黨建引領多樣化服務,突破社區黨建“封閉單一”的傳統模式,實現基層黨的組織工作全覆蓋。通過社工組織整合社區內的紅色資源,打造了“紅心堡壘”、“暖心家園”、“暖心四送”、“舒心文化”等五心工作法,為居民提供多樣化服務。通過微信平臺“微心愿”、“微服務”、“微卡片”、“微講堂”、“微日志”等“五微工作法”為居民排憂解難。

(三)堅持全科社工服務,網格主導精細化管理

社區堅持全科社工服務,借鑒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推行“五步閉合法”即:發現告知-派遣調度-事件處理-跟蹤回訪-評價結案。社區分成十個網格,社區干事分成A、B崗,每天由網格員去網格化管理規范了居民、治安、樓宇、流動人口、駐街單位信息管理。社工則細化居民服務,每天巡查、接待居民來訪,關注網絡平臺等,將發現的問題分類,然后上報,由被動變為主動。在了解需要幫助居民的基本情況之后制定合理的介入方案,運用個案、小組和社區等工作方法介入,在介入過程中與居民互動,邀請她們一起參與組織活動或項目,提高她們的恢復生活的能力。從條塊結合解民需,讓居民更滿意社區服務。

從新村社區的實踐來看,社會工作介入社區網格化治理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模式。在社區治理這一方面,社工更能運用科學專業的技巧去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避免考慮以往社區行政的命令式。并且,社工能更好地鏈接政府以及非政府社會組織資源,發掘居民的真正需求,設計社區活動,協助提高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它對以往行政化社區治理來說是一個有益的補充,社工將將專業的知識體系、價值倫理和科學的工作方法融入社區治理,既創新了現有的行政治理模式,同時更好地服務到了社區的主體——居民,實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這正是探索結合社會工作本土化和社區治理人本化的一個有益嘗試。

從新村社區的社工介入模式實踐來看,社會工作在介入城市社區治理時需要對自身服務理念與工作目標有明確的定位與認知,同時立足社區這一服務平臺,在滿足社區居民普遍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同時也需要基層社區服務不斷地完善制度,更好地體現社會工作的專業性。通過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和系統性介入與協助,更好地推動社區網格化治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毅鵬. 治理視域下城市社區抗擊疫情體系構建[J]. 社會科學輯刊,2020(01):19-27+2.

[2]閆臻. 嵌入社區治理中的專業社會工作介入——以天津KC社區為例[J].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01):46-55+61.

[3]李樹文,杜青云. 國內城市“互聯網+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治理的舉措與探索——對大連市的啟示[J].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5(01):33-38.

[4]吳婷婷. 社會工作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研究——以北京市Z街道為例[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4):25-26+30.

[5]侯日云. 社會工作視角下的社區網格化管理[J]. 前沿,2017(07):83-88.

作者簡介

1.陳秋紅 ? 沈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授

2.謝嘉奕 ?沈陽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系 ?大三本科生

猜你喜歡
城市社區社會工作
城市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城市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職學生志愿服務城市社區常態化機制實證研究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關于寧夏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調查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我國城市社區服務存在的問題與改進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