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以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為例

2021-11-26 15:09張艷琴
農機使用與維修 2021年11期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思政課程

李 薇,張艷琴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四川 南充 637131)

0 引言

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發展智能制造,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提出“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制造業發展基本方針。利用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進行生產制造,需要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促使高職院校制造類專業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20年6月,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制造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機械制造基礎是高職制造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其課程內容包括金屬材料成形、金屬切削加工、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定及質量控制、機械裝配工藝、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等[1]。課程內容符合中國制造2025和工匠精神內涵,對其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1 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等價值理念融入到各門課程中,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將其培養成兼具專業技能和高尚道德的人才[3]。

2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思政建設頂層設計不完善

自2020年6月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以來,各高校都進行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但由于實施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教學改革的各個方面,需要學院各部門、院系、教師的通力配合,各項工作目前仍處于前期探索階段,課程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不完善,未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管理辦法、考核標準、監督評價機制、激勵保障措施,針對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滯后,不能滿足課程思政教學要求。

2.2 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育作用發揮不足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要實施者,教師思政水平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起著關鍵作用。制造類專業課教師多為理工科教育背景,長期從事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制圖、設備故障檢測與維修等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未接受過系統的思政教育相關理論的學習,對中華傳統文化、馬列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要素不了解。部分教師認為思政教育只是黨政部門、思政課教師、學工部、輔導員的工作,只重視教書的本職工作,育人意識淡漠,對中國制造2025、工匠精神、工業4.0等國家方針政策不關心。

2.3 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存在難度

制造類專業課程內容主要基于工程實際,包括對機械設備的加工制造、操作、維修,如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內容包括金屬切削機床、典型零件加工方法、機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等,具有客觀性和實用性。教學過程偏重于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職業道德為目標,對其考核評價方式偏主觀,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缺乏可依據的標準,存在一定難度。

3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3.1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頂層設計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證。學院制定《課程思政建設管理辦法》《課程思政建設考核標準》《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課程思政建設激勵保障機制》等工作方案。各院系組織制定具體課程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如由機電工程系制定《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方案》《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標準》,由具有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經驗的骨干教師執筆起草,結合行業專家的意見修改完善。人事部門要創新監督評價機制,對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工作進行量化,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意識。教務部門要推動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研討,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平臺保證。

3.2 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要通過講座、座談、研討等形式,加強對專業教師的思政培訓。對制造類專業教師進行《中國制造2025》、工匠精神等政策的宣傳,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積極聘請行業專家,與本校雙師型教師一起構建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共同進行課程大綱重建、課程教學設計、課程考核評價,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究活動,將課程思政教學納入教學能力評價標準。

3.3 進行專業課程建設,融入思政元素

要在現有課程大綱基礎上,結合《中國制造2025》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制造業發展政策,重建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大綱。以工匠精神培育為核心,在教學目標中增加課程思政目標,在課程內容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金屬切削加工模塊,介紹《中國制造2025》,將高檔數控機床列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金屬切削加工機床的先進程度決定機械制造行業的先進程度,通過分析我國機床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機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模塊,結合國產大飛機首席鉗工胡雙錢的事跡,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機械裝配工藝模塊,通過介紹復雜零件的裝配,引導學生養成遵守規則,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模塊,引入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柔性制造系統等先進制造技術,鼓勵學生開拓創新。

3.4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采用實例教學、場景教學、課堂討論等教學手段,將職業精神、愛國熱情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中。通過對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等《中國制造2025》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的案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所學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時代意義,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開展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到制造類企業參觀,邀請企業工程師進行實踐教學,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利用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等慕課平臺進行課程思政精品課程的學習,并借助藍墨云班課等APP進行資源共享和學生的德育考核。重視實踐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提高實操能力,樹立職業理想。

4 結論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是培養兼具職業技能和家國情懷人才的重要手段。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實施工作方案,明確各部門的任務和責任;加強對專業教師的思政培訓,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重建教學大綱,確立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通過校企合作、信息化教學平臺應用、職業技能競賽等形式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03)

猜你喜歡
中國制造2025思政課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