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的認知和反應

2021-11-27 01:40葉圣萱
戰略決策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南太平洋太平洋地區島國

葉圣萱

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化與太平洋島國間的互利合作關系,擴大自身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影響力,開創了與太平洋島國全方位合作的新局面。中國的南太平洋政策引發了美國的焦慮。南太平洋地區是美國擴展全球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區域。小布什政府曾宣布“再接觸”該地區,并將2007年設定為“太平洋年”。奧巴馬政府則將發展與太平洋島國的關系置于“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框架之中,進而從美國霸權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與太平洋島國關系的發展。①宋秀琚,葉圣萱:《淺析“亞太再平衡”戰略下美國與南太島國關系的新發展》,載《太平洋學報》2016年第1期,第50-62頁。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和全面優勢的戰略觀念,大張旗鼓推動實施“印太”戰略,將印太地區作為護持美國霸權地位的優先戰略區域。南太平洋作為印太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政策發力點。由于在該地區擁有天然的優勢,太平洋島國成為美國實施“印太”戰略的重要方向。①秦升:《“印太”戰略的南太平洋攻勢:現狀、動力與前景》,載《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第79頁。

在世界權力從既有霸權國向新興崛起國轉移的背景下,美國是如何看待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的,對此又做出了怎樣的反應,中美雙方應該如何協調彼此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關系,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研究美國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的認知和反應具有較為突出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在理論層面,將有利于加深我們對于霸權國與崛起國在區域層面上的相互認知和互動反應這一問題的深入理解;在現實層面,通過透視美國對中國參與南太平地區事務的戰略考慮和相關舉措,有助于我們探尋中美在南太平洋地區的相處之道,也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首先將從政府、學術界、媒體三個層面分析美國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外交事務的認知,其次在特朗普政府實施“印太”戰略的背景下闡述美國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的反應。

一、美國的負面認知

美國政府、學界和媒體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的認知較為統一,總體來說是負面的,以焦慮的心態來審視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不斷增強的合作關系。在安全層面,美國將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視作美國的戰略安全威脅,認為中國具有在南太平洋進行軍事安全介入與拓展的潛力和動機,損害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同盟體系,并將挑戰美國在該地區所主導的安全秩序。從經濟層面上看,美國認為中國采取強制性經濟手段,在南太平洋地區開展的“一帶一路”建設給太平洋島國造成了“債務陷阱”,對區域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影響。從政治層面上看,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增進與太平洋島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將提升中國大陸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僅會壓縮臺灣當局的國際空間,同時也會削弱美國的區域和國際領導力。

(一) 美國政府的負面認知

2018年6月,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發表報告,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做出過全面分析和深刻判斷。該報告指出,“在過去五年,中國顯著增強了與太平洋島國的經濟聯系,在貿易、投資、發展援助、旅游等領域,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積極發揮重要影響力;在外交和安全領域,中國在參與南太平洋區域組織、高級別訪問和公共外交方面成果顯著”,中國經略南太平洋對美國的利益造成嚴重影響,例如“中國進入密克羅尼西亞地區,從長遠來看將威脅到美國與帕勞、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簽訂的《自由聯系邦協定》;中國試圖損害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并且創造中國軍事介入的機會;中國增進與太平洋島國的經濟關系,將使太平洋島國在國際舞臺上更趨向于支持中國;中國大陸打壓臺灣當局在南太平洋區域的國際空間,將對臺灣作為美國關鍵的印太伙伴帶來負面影響”。①EthanMeick,Michelle Ker,Han May Chan,China's 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2018),pp.1-20.

2018年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會談后稱,中國對南太平洋乃至整個“印太”地區“造成威脅”,同時他堅信“南太平洋國家會選擇美國作為伙伴,而不是中國”。②“Pompeo Says South Pacific Nations Would Choose U.S.over China”,Reuters,July 25,2018,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australia/pompeo-says-south-pacific-nations-wouldchoose-us-over-china-idUSKBN1KE2ZJ.同年11月,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稱中國對太平洋島國援助造成受援國陷入“債務陷阱”(debt trap)。彭斯副總統向包括太平洋島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醒,“不要從中國借貸,不要掉進其設置的債務陷阱”,“美國不會讓伙伴國陷入債務陷阱,不會提供一條具有限制性的帶或單一方向的路”。③“Remarks by Vice President Pence at the 2018 APEC CEO Summit”,The White House,No?vember 16,2018,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vice-president-pence-2018-apec-ceo-summit-port-moresby-papua-new-guinea/.2019年3月,美國新任駐澳大利亞大使卡爾瓦豪斯(Arthur Culvahouse)在上任后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施加影響力,正在實施“發薪日貸款”外交(payday loan diplomacy);“美國與其盟友以及西方國家或者說自由民主國家,有義務教育太平洋地區國家的民眾,讓他們知道這些貸款的危險”。④“China's‘Payday Loans’Attacked by Arthur B CulvahouseJr,New US Diplomat to Austra?lia”,ABC News,March 13,2019,https://www.abc.net.au/news/2019-03-13/china-accused-paydayloans-pacific-us-ambassador-australia/10896280.同年7月,在一次討論美國在太平洋島國利益的聽證會上,美國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指出,“帕勞、密克羅尼西亞和馬紹爾群島對美國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中國試圖在該地區建設拓展加油站和簽署相關協議。中國已系統性采取相關措施將會對南太平洋進行控制,對此我深表憂慮”。①“Manchin Raises Concerns about Chinese Influence in Pacific Islands”,U.S.Senate Commit?tee on Energy&Natural Resources,July 23,2019,https://www.energy.senate.gov/2019/7/manchinraises-concerns-about-chinese-influence-in-pacific-islands.美國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負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島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在聽證會上指出,“很明顯,中國正在氣勢洶洶地拓展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國對帕勞旅游業進行經濟脅迫,而旅游業是帕勞的支柱產業”。美國國防部負責印太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在聽證會上指出,“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雄心是一個持續性的挑戰,美國不能向中國提供空間,否則中國將會把我們擠出該地區,或者改變我們同自由聯系邦關系的性質”。②“Manchin Raises Concerns about Chinese Influence in Pacific Islands”,U.S.Senate Commit?tee on Energy&Natural Resources,July 23,2019,https://www.energy.senate.gov/2019/7/manchinraises-concerns-about-chinese-influence-in-pacific-islands.同年8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帕勞等三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面,并指出美國已經開始與這三個國家展開延長《自由聯系邦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談判,這將有助于美國對抗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國不斷強化對華戰略競爭的背景下,南太平洋地區成為美國實施“印太戰略”、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并牽制中國崛起的關鍵區域,特朗普政府也越發重視太平洋島國在中美地緣戰略博弈中的作用。

(二) 美國學界的負面認知

美國學界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不乏積極聲音。夏威夷大學教授特倫斯·衛斯理·史密斯(Terence Wesley-Smith)2013年指出,“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政策并不是由與美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所驅動,也并不能簡單歸因于一些具體的利益,如獲取自然資源,壓縮臺灣的外交空間等”,“盡管上述因素十分重要,但是中國經略南太平洋可以被更好地理解為中國試圖加強與深化同發展中國家間關系,在發展中世界進行更大的拓展。中國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的經濟和政治機會受到了島國的歡迎,而這是既有權力結構所不能提供的”。①Terence Wesley-Smith,“China’s Rise in Oceania:Issues and Perspectives”,Pacific Affairs,Vol.86,No.2,2013,pp.351-372.然而,美國學界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還是以負面認知為主。2019年3月,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約翰·李(John Lee)提出,中國在南太平洋實行的是“吉布提戰略”(Djibouti Strategy),對與其開展商貿往來的國家逐步施加更大軍事和經濟影響的戰略。約翰·李指出,“中國希望在南太平洋復制這一戰略,通過經濟手段軟化、引誘或以其他方式脅迫部分南太平洋國家,這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戰略后果和政治后果”。②John Lee,The Use of Aid to Counter China’s“Djibouti Strategy”in the South Pacific(Hud?son Institute,2019),pp.10-15.同年5月,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y&International Studies)發表報告,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上升的影響力深表憂慮,認為“中國加強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援助與投資,將會滋生腐敗、侵蝕良好治理、降低環境標準、并增加太平洋島國的債務負擔”,“中國大陸還利用與太平洋島國的經濟聯系強制性地迫使太平洋島國通過與臺灣當局斷交,從而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系”。該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在南太平洋建立永久軍事存在的潛力,這給美國及澳大利亞的防御制定者帶來嚴峻考驗”。③AmySearight,Brian Harding&Kim Mai Tran,Strengthening the U.S.-Pacific Islands Part?nership(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9),pp.17-20.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于2019年發表報告指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加強與自由聯系邦的關系。如果無法償還它們對中國的債務,這些自由聯系邦將遭受經濟波折”,“通過對自由聯系邦的經濟刺激來換取這些國家與美國關系的松動,中國通過這種方式尋求挑戰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④Derek Grossman,Michael S.Chase&Gerard Finin,America’s Pacific Island Allies:The Freely Associated States and Chinese Influence(Santa Monica,CA:RAND Corporation,2019),p.62.總體而言,近年來美國學界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外交事務的認知日趨負面,也更加重視和強調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上升的安全和經濟影響力給美國帶來的嚴峻挑戰。

(三) 美國媒體的負面認知

2017年6月,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文章指出,“中國在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等群島進行了數十億美元投資,援建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鼓勵大量游客到訪以及開放金融平臺。中國人在薩摩亞的影響越來越大,在美拉尼西亞群島,中國正把資源集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并加強在斐濟的外交攻勢。中國公司還承建瓦努阿圖政府的議會大廈、總理辦公室、外交部辦公樓、國家會議中心和國家體育場”。該報道警醒美國稱,“如果美國不提供援助、不進行投資、不援建基礎設施,而中國則提供上述一切,那么太平洋島國政府和人民轉向中國會讓人感到意外嗎?除非華盛頓開始認真與這些太平洋島國接觸,否則這個地區將不可避免地倒向中國。美國將輸掉棋局,一點點讓出整個太平洋”。①BenBohane,“The U.S.Is Losing the Pacific to China”,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ne 7,2017.2019年4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正在太平洋島國擴大其軍事存在,此舉作為其遏制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發展戰略的一部分。②Ben Kesling,“US Military Refocuses on Pacific to Counter Chinese Ambitions”,The Wall Street Journal,April 3,2019.同年6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訪華前夕,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熱炒“中國擴張論”,指出“巴布亞新幾內亞成為中國擴張全球影響力的前沿陣地”。③“China’s Pacific Island Push Has the U.S.Worried”,Bloomberg News,June 17,2018,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18-06-17/china-s-pacific-islands-push-has-the-u-s-worried.同年9月,《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報道稱,“從亞洲到南太平洋地區,中國不斷向傳統的西方勢力范圍擴展經濟影響力”,中國大陸同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建交,這“不僅壓縮了臺灣的國際空間,同時也抵消了美國所推動實施的‘印太戰略’”。④“First Asia,Now South Pacific:China Expands Economic Footprint in Traditional Western Stronghold”,Voice of America,September 23,2019,https://www.voanews.com/economy-business/first-asia-now-south-pacific-china-expands-economic-footprint-traditional-western.針對中國與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先后建交,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也表示,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同時沖擊著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傳統優勢。臺灣當局近來接連與兩個太平洋島國斷交,即代表著中國大陸在南太平洋挖墻腳,加強在該地區的戰略影響力,這同時也沖擊著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優勢地位。⑤David Crawshaw&Gerry Shih,“China Intensifies Pacific Offensive as Taiwan Loses Another Ally”,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0,2019.2019年10月,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中國與所羅門群島圖拉吉省簽署協議使得中國獲得整個島嶼及周邊地區獨家開發權,“美國認為南太平洋島鏈對于遏制中國擴張,保護海上重要航線至關重要”。然而,“這份租賃協議讓美國十分擔心,這是中國用繁榮承諾追求自身全球雄心的最新例子,這種承諾通常包括向當地政府輸送資金,以及為當地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雄心有難以預料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后果”。①Damien Cave,“China is Leasing an Entire Pacific Island.Its Residents are Shocked”,The New York Times,October 16,2019.可以看出,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參與南太平洋事務持負面立場,渲染中美在該地區進行戰略競逐的緊張氛圍,極力刻畫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消極形象,給中國貼上所謂的進行“軍事擴張”和制造“債務陷阱”的標簽。

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為了應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上升的影響力,維護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特朗普政府從軍事安全部署、經濟援助、文化認同塑造等方面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聯系,并全方位與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進行戰略競爭。

(一)政治安全領域的政策

外交層面,特朗普政府致力于深化與太平洋島國的聯系,以便抵消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的戰略伙伴網絡。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友好交往歷史源遠流長,近年來雙方高層領導人互訪頻繁,在首腦外交的引領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制度性框架合作,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戰略伙伴關系更加堅實牢固。為擊退和抵消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政治影響力,維持并增進美國與太平洋島國間的緊密聯系,特朗普政府高層官員頻頻造訪南太平洋地區,與該地區的島國政府和相關組織機構進行接觸。2018年9月,美國內政部長瑞安·津克(Ryan Zinke)出席在瑙魯召開的第3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會。期間,為迎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作為會議主席的瑙魯總統巴倫·瓦卡(Baron Waqa)粗暴無禮地打斷中國代表發言,企圖剝奪中國代表的發言權,在強烈抗議并與之交鋒后,中方代表憤然離席。與此同時,出席會議的美國內政部長瑞安·津克(Ryan Zinke)借機推銷“美國承諾”,他宣稱,“在二戰的血腥斗爭中,太平洋島國與美國為了我們的集體安全做出了犧牲”,“太平洋島國一直是,而且永遠是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①“Remarks by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Ryan Zinke at 30th PIF Forum Partners Dialogue”,U.S.Embassy in Fiji,Kiribati,Nauru,Tonga,and Tuvalu,September 5,2018,https://fj.usembassy.gov/remarks-by-secretary-of-the-interior-ryan-zinke-at-30th-pif-forum-partners-dialogue/.2018年11月,彭斯副總統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2019年5月,特朗普總統同三位來自自由聯系邦的總統舉行歷史性會晤,“共同重申,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自由、開放和繁榮關系到雙方的共同利益”,從而不斷夯實美國與太平洋島國間的“印太”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年7月,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部長羅伯特·威爾基(Robert Wilkie)出席密克羅尼西亞總統潘魯羅(Paneulo)的就職儀式。同年8月,蓬佩奧國務卿出訪密克羅尼西亞,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造訪該國的國務卿。同時,美國內政部長戴維·伯恩哈特(David Bernhardt)率領美國跨機構代表團出席第3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伙伴對話會,反映了美國對太平洋島國作為印太地區重要伙伴給予高度重視。同年9月,蓬佩奧國務卿在聯合國大會召開期間同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圓桌會議。在“印太”戰略框架下,特朗普政府內閣級官員以及國防部、國務院等機構的高級官員多次訪問太平洋島國,這些高級官員還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馬修·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國防部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副部長薛瑞福(Randy Schriver),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執行助理國務卿帕特里克·墨菲(Patrick Murphy)。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還計劃設立一個大洋洲和太平洋島國主管,該主管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處理太平洋島國地區跨部門協調和規劃工作。②AmySearight,Brian Harding&Kim Mai Tran,Strengthening the U.S.-Pacific Islands Part?nership(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9),p.15.可以看出,美國特朗普政府與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政治接觸與溝通明顯增多,在鞏固與島國的舊有關系的同時也積極拉攏潛在的新伙伴,從而維護美國在南太平洋這一傳統勢力范圍的政治領導力和號召力,削弱和限制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政治影響力。

在安全領域,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強化美國與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安全紐帶,加大對中國的安全防范和戰略牽制力度。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大力推動“印太”戰略,強化與日本、澳大利亞的同盟關系,積極增進與新西蘭的安全伙伴合作,加大對太平洋島國的軍事安全援助,強力主導南太平洋地區安全秩序,從而維護了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對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形成威懾和牽制。美國將日本視為其塑造和維護南太平洋安全秩序的戰略“北錨”。自美國提出“印太”戰略以來,日本積極呼應,加強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安全協調。例如,2018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出席第八屆“日本—太平洋島國峰會”上,明確指出日本將基于“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與太平洋島國進行合作。①“The Eighth Pacific Islands Leaders Meeting(PALM8)”,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May 19,2018,https://www.mofa.go.jp/a_o/ocn/page3e_000900.html.在南太平洋地區,美日共同提倡“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強調航行自由的重要性,聯合應對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另外,美國將澳大利亞視為其掌控南太平洋地緣安全秩序的戰略“南錨”,通過澳大利亞,美國將進一步監視和威懾南太平洋周邊國家。2018年11月,彭斯副總統宣布,美國將與澳大利亞共同建設巴布亞新幾內亞馬努斯島的隆布魯海軍基地,未來將成為從沖繩、關島到帕勞,最后直到馬魯斯島鏈的重要一環。這是二戰后美國首次同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聯合軍港,從而對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形成除“第二島鏈”外的另一道封鎖。②“US to Join Australia in Papua New Guinea Naval Base Plan”,BBC News,November 17,2018,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46247446.美澳同盟擴大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為美國保持在該地區的安全掌控力,確保其前沿部署的穩定性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將澳大利亞和日本在南北兩個方向形成遙相呼應的戰略錨點,美國積極提升美日澳三邊同盟的凝聚力,在南太平洋地區牢牢掌控軍事話語權和發揮安全領導力。

同時,美國還將新西蘭視為在南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安全伙伴,雙方之間的安全合作可以追溯至1951年《美澳新安全條約》。2009年,美國聯合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建立了四方防衛協作對話機制(Quadrilateral De?fense Coordination Talks),加強了西方盟友對南太平洋地區安全事務的介入力度。2018年以來,新西蘭政府提出“太平洋重置”(Pacific Reset)政策,并積極回應美國實施的“印太”戰略,美新防務伙伴關系專注于建立海上安全存在,共同發展遠洋防御能力并共享安全信息。通過加強與新西蘭的安全伙伴關系,美國積極拉攏西方盟友,在南太平洋地區打造了一張以美、日、澳、新、法等西方國家為核心,對中國形成地緣牽制的戰略安全網絡。除了借助西方盟友增強其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外,美國還積極增進與太平洋島國的安全合作。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布《印太戰略報告》,指出“美國正在尋求振興其在太平洋島國的參與度,以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保障進出通道安全,并提升其作為太平洋島國首選安全合作伙伴的地位”。①“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U.S.Department of Defense,June 1,2019,p.40.目前,美國通過《自由聯系邦協定》,向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帕勞提供軍事保護,并對這三個島國的領海和領空具有排他性的控制權,美國的里根彈道導彈防御測試站就位于馬紹爾群島的夸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2018年8月,美國提出將通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項目向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湯加提供700萬美元,從而協助上述三個島國開展軍事能力建設工作。同時,美國還通過國際軍事演習和訓練項目每年向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湯加、薩摩亞提供75萬美元,用于支持島國的軍事和警備武裝力量的訓練和建設。②“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U.S.Department of State,September 3,2018,https://www.state.gov/u-s-engagement-in-the-pacific/.美國海軍、海岸警衛隊等共同實施“大洋洲海上安全倡議”(the Oceania 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增強與太平洋島國在海上安全執法等方面的合作。針對太平洋島國國防安全建設薄弱問題,美國還積極向斐濟、帕勞、所羅門群島派遣顧問,協助島國的國防部門解決安全防御規劃問題。③“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UN General Assembly Update”,U.S.Department of State,October 3,2019,https://www.state.gov/u-s-engagement-in-the-pacific-islands-un-general-as?sembly-update/.通過向太平洋島國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增強了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輻射力。同時,美國加強與太平洋島國間的軍事合作項目,力圖向島國的安全與生存施加影響,從而維系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中心地位,并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區域影響力。

(二)經濟援助政策

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加大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力度,對沖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2018年12月,美國政府宣布加入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項目集團(Pacific Region Infrastructure Facility),從而與日本、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歐洲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等其他成員一道為太平洋島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同時,美國聲稱其加入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項目集團后將每年向太平洋島國提供3.5億美元用于項目建設和發展援助。①“The United States Joins the Pacific Region Infrastructure Facility”,U.S.Embassy in Fiji,Kiriba?ti,Nauru,Tonga,and Tuvalu,December 12,2018,https://fj.usembassy.gov/the-united-states-joins-thepacific-region-infrastructure-facility-to-support-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in-the-pacific-islands/.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項目集團成立于2008年,旨在向太平洋島國在能源、電信、交通和城市發展等領域提供研究、咨詢和技術支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不斷深化與太平洋島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美國強烈感受到中國崛起并擴大在南太平洋地區影響力所帶來的壓力。因此,特朗普政府將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項目集團視為在南太平洋地區制衡中國的工具,通過加入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項目集團對中國在該地區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形成猛烈攻勢。2019年8月,在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上,美國宣布對太平洋島國援助3650萬美元;同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召開間隙,蓬佩奧國務卿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在紐約舉行的會晤中,宣稱美國將對太平洋島國援助6500萬美元。除此之外,根據印太戰略中的“太平洋承諾”,美國政府向太平洋島國承諾提供1億美元的新增援助。作為太平洋承諾的一部分,美國國際發展署計劃在2020年提供超過6300萬美元的新項目,超過過往數年間提供的發展援助一倍多。②“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UN General Assembly Update”,U.S.Embassy&Consulates in Australia,October 3,2019,https://au.usembassy.gov/u-s-engagement-in-the-pacific-is?lands-un-general-assembly-update/.美國國際發展署還擴大該機構駐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和帕勞的人員??梢钥闯?,在中美戰略競爭升級的背景下,美國極力渲染和散布“中國在太平洋島國等發展中世界的援助造成受援國債務負擔”的危險論調,強化美國自身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力度,從而強烈抵制和對沖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進行的“一帶一路”建設,嚴重損害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通過貿易、投資、援助等方式形成的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

(三)價值觀外交

特朗普政府還積極塑造與太平洋島國的價值觀同盟,加大在南太平洋地區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攻勢。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指出,“由于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利益和承諾,美國認為太平洋島國對美國戰略尤為關鍵”,“美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關系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些歷史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承諾和支持,這迫使美國再次承諾留下來”。①“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U.S.Department of Defense,June 1,2019,p.41.可以看出,二戰期間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抗擊日本的侵略擴張活動,與太平洋島國形成了緊密的聯系,不僅在島國建立了延續至今的軍事基地和安全網絡,同時向太平洋島國輸出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價值理念,實現了在該地區文化價值觀的擴張。2019年8月,蓬佩奧國務卿在會見三個自由聯系邦的領導人時指出,“自由聯系邦的小島嶼是自由的大堡壘(big strongholds of freedom)。美國與太平洋島國共同擁有一個開放、自由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矚望”。在論及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時,蓬佩奧國務卿聲稱,“面對中國試圖重塑太平洋‘威權’形象的企圖,自由聯系邦積極維持民主和人權;太平洋島國將看到特朗普政府對印太地區的持久承諾,我們十分贊賞與島國間的牢固友誼”,“中國尋求參與并影響南太平洋地區,但是我堅信,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其他太平洋民主國家是太平洋島國人民最好的伙伴,這些民主國家將使島國人民在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②“Secretary of State Michael R.Pompeo,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President David W.Pan?uelo,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President Hilda C.Heine,and Republic of Palau Vice President and Minister of Justice Raynold B.Oilouch at a Press Availability”,U.S.Department of State,August 5,2019,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of-state-michael-r-pompeo-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president-david-w-panuelo-republic-of-the-marshall-islands-president-hilda-c-heine-and-republicof-palau-vice-president-and-min/.通過不遺余力地批評中國,兜售“印太”戰略,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積極打造價值觀同盟,試圖塑造太平洋島國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認同感,從而搶占和掌握該地區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為了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文化聯系,培養和塑造島國人民的文化認同感,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發起和建立“培養未來的太平洋地區年輕領袖”、“福布萊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s)、“文化保護大使基金”(the Ambassadors Fund for Cultural Preservation)等項目,向太平洋島國大力推廣了美國的文化、教育、思想、價值。2019年8月,美國發起“太平洋島國良治倡議”(Pacific Islands Good Governance Initiative),從而在南太平洋地區促進合理、公正及響應民意的治理,賦予島國公民權能、幫助島國打擊腐敗,并加強島國的主權和自治。美國還將向太平洋島國提供300萬美元來促進島國的公民參與,并在選舉過程和政府運作中提倡透明和問責。③“Pacific Islands Forum-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U.S.Embassy in Fiji,Kiribati,Nauru,Tonga,and Tuvalu,August 17,2019,https://fj.usembassy.gov/pacific-islands-forum-u-s-en?gagement-in-the-pacific-islands/.作為“印度—太平洋透明度倡議”(the Indo-Pacific Transparency)的一部分,美國還將提供1500萬美元推動太平洋島國的良治,表明美國對該地區實現民主、法治、和平解決爭端和透明度的堅定承諾。①“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UN General Assembly Update”,U.S.Embassy in Sa?moa,October 3,2019,https://ws.usembassy.gov/u-s-engagement-in-the-pacific-islands-un-generalassembly-update/.可以看出,美國習慣于對太平洋島國等發展中國家發號施令,熱衷于向南太平洋地區輸出西式民主觀念和模式,通過文化滲透的方式積極塑造與太平洋島國的價值觀同盟,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傳播形成圍堵和抗衡,加大了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攻勢。

(四)加強非傳統安全合作

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增強與南太平洋島國在氣候變化、防災減災、漁業執法、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試圖主導南太平洋地區非傳統安全治理的話語權,限制和擠壓中國為太平洋島國提供公共產品的范圍和空間,從而進一步削弱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美國國務院與跨部門機構共同合作,以支持太平洋島國提高其早期預警能力和增強其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支持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應對地震、海嘯、熱帶氣旋和火山的預警系統。目前,美國地質勘探局正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安裝新設備,以協助其進行火山監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還致力于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太平洋島國官員的地震定位能力和潛在破壞性海嘯的評估能力,并積極擴大南太平洋地區應急通信設備的分布,連接緊急通信極為有限的島嶼。2019年10月,美國向太平洋島國承諾提供1000萬美元以增強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適應力。②“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UN General Assembly Update”,U.S.Embassy in Sa?moa,October 3,2019,https://ws.usembassy.gov/u-s-engagement-in-the-pacific-islands-un-generalassembly-update/.在防災減災方面,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對外災難援助辦公室、國防部和美國海岸警衛隊與太平洋島國政府積極開展人道主義救援和救災演習。2019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向在3月份遭受臺風“烏蒂普”(Typhoon Wutip)侵襲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提供了1700萬美元的救災援助。③“Pacific Islands Forum-U.S.Engagement in the Pacific Islands”,U.S.Embassy in Fiji,Kiriba?ti,Nauru,Tonga,and Tuvalu,August 17,2019,https://fj.usembassy.gov/pacific-islands-forum-u-sengagement-in-the-pacific-islands/.在漁業執法方面,美國海岸警衛隊增強了在大洋洲的部署,向該地區部署主力巡邏艦,同太平洋島國共同展開漁業執法行動,并支持太平洋島國論壇漁業局的運作。2019年,美國國際發展署將為太平洋島國提供750萬美元幫助島國在各自的專屬經濟區內打擊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捕撈。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美國于2016年在南太平洋地區啟動“增強海洋酸化監測和緩解”(Enhancing Capacity for Ocean Acidification Monitoring and Mitigation)項目,以協助太平洋島國解決海洋酸化問題。2018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宣布將在太平洋島國擴大珊瑚礁監護項目,從而支持島國保護該區域的珊瑚礁。

由上可以看出,美國積極向太平洋島國提供公共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島國實現了發展。但是,美國強化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非傳統安全治理,其主要目的是服務于美國在該地區的霸權利益。通過牢牢掌控太平洋島國生存、安全與發展的話語權,美國致力于排擠和削弱中國在該地區日益上升的影響力。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宣布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從而引發身處氣候變化問題第一線的太平洋島國的強烈擔憂和不滿。美國將自身霸權利益凌駕于國際社會利益之上,嚴重損害了其他弱國小國的生存、安全與發展,其在該地區提供的公共產品的背后實質是“美國優先”的霸權圖謀,以及為抵消中國影響力的“零和博弈”的競爭思維。

綜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將中國視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崛起給美國及其盟友造成安全挑戰,并對美國主導的國際自由主義秩序帶來強烈沖擊。美國制定“全政府”措施,采取強硬手段,積極防范和壓制中國崛起。從軍事安全、政治、經濟、文化、非傳統安全治理等各個方面,特朗普政府全方位地加大對太平洋島國的戰略投入,試圖削弱、抵消和限制中國在該地區不斷增長的影響力。美國將太平洋島國視為戰略棋子,借助島國的集體力量來制衡中國的崛起,從而繼續護持美國在該地區所主導的區域秩序,這深刻體現了以“美國優先”為原則,以“印太戰略”為基礎,以南太平洋地區為舞臺的美國霸權圖謀。

三、結論

在中國持續崛起,美國實力相對衰退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互動正在縱深方向發展,不僅體現了兩國實力對比的變化,而且也是雙方世界觀、地區觀和治理目標途徑的選擇與磨合。美國一直將南太平洋視為“美國湖”,將太平洋島國看作自己的勢力范圍,并在該地區強調霸權治理的模式,從而維護以美國為主導的區域秩序。①Steven Ratuva,“A New Regional Cold War?American and Chinese Posturing in the Pacific”,Asia&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Vol.1,No.2,2014,p.410.針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戰略影響力,從美國政界、學界到媒體界,普遍認為這對美國構成威脅,并擔憂美國自身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的區域秩序和制度體系將受到來自中國的嚴峻挑戰,從而呈現出霸權地位維護不穩的焦慮恐慌狀態。為此,從安全、政治、經濟、文化、區域治理等維度,美國全方位地防范和壓制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崛起,限制和削弱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針對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運用冷戰思維對中國進行地緣戰略競爭,中國首先應積極同美國進行戰略協調,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雙方在處理南太平洋地區事務的分歧,共同推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實現在該地區的包容性共生共存共贏。其次,中國應強化與太平洋島國的戰略合作關系,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繼續向太平洋島國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產品。這不僅符合島國的實際需求,順應地區的發展呼聲,同時也可以塑造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贏得太平洋島國對中國參與地區事務的信任和支持。最后,中國應與南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將南太平洋建設成為和平之海、繁榮之海。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地區未來發展勾畫出美好藍圖。這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該地區的生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有力地回擊了“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債務陷阱論”、“國強必霸論”等錯誤論調,對于應對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加大對中國的戰略競爭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猜你喜歡
南太平洋太平洋地區島國
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獨特魅力
如何加強與太平洋地區的文化交流
公共外交視角下的澳大利亞新科倫坡計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南太島國“說不”背后的智慧(觀察家)
在南太平洋上,肆意放逐
美國兩棲突擊車在泰國灣巡邏
千年五戰:一個島國的野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