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貧攻堅后云南省高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育人途徑探索*

2021-11-28 04:42李雨健薛麗華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1期
關鍵詞:資助攻堅精準

文/李雨健 薛麗華(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的宣布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同時也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因此,在脫貧攻堅中承擔教育扶貧歷史使命的高校,持續做好資助育人工作,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具有積極作用。

一、脫貧攻堅后云南高校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脫貧攻堅后做好云南高校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云南的脫貧攻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現行標準下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笆濉逼陂g,云南9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但同時云南省作為西部貧困地區,是全國脫貧摘帽貧困縣數最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量最大的省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貧困家庭返貧仍是短期內艱巨的任務。其中,因學返貧仍是關注的焦點之一,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出現因學返貧現象的幾率更大。因此高校資助要特別關注原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精準找出存在返貧風險的學生,以建檔立卡生精準資助為重要抓手,落實精準資助,做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成長成才的資助工作,是幫助這些家庭實現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徑,也是云南全面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環節。

(二)云南高校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現狀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云南省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發揮了扶貧攻堅主戰場的作用,以高校精準資助為重要抓手,推進資助體系不斷完善,為精準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高校通過“獎、貸、勤、助、減、免”等資助方式切實對緩解建檔立卡生學業和生活壓力、激勵學生學有所成、幫助其所在家庭擺脫代際貧困、促進教育及社會公平等方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同時,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也存在著一些不足,資助的體制和機制仍需不斷完善, 資助工作在育人方面作用還有一定的差距,“資助”與“育人”結合的不夠緊密,學生在獲得幫助的同時,所受到的綜合能力提升、健康人格塑造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方面作用還需不斷提升。2018年3月,教育部長陳寶生在《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講話中指出,學生資助必須堅持育人導向,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長效機制。因此,各個高校需進一步創新資助育人模式、優化資助育人途徑、完善資助育人的體系。

二、高校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實效發揮影響因素

當今的大學學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突出的個性色彩和表達欲望。因此,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資助,展現出多元化的資助需求,多元價值的相遇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必須對資助育人實效發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達到精準育人的目標。一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與普通學生存在的普遍差異。由于經濟狀況而形成的自然差別,可能會導致建檔立卡學生在心理、思想、行為上的特殊性,表現形式可能是多方面的,對資助育人實效發揮將產生直接影響。二是資助政策的導向作用對資助育人實效發揮的影響。如對“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資助政策的理解,對建檔立卡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會產生影響;以經濟和物質資助為主的資助政策,可能會助長經濟困難學生“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認為這些資助是自己應得的,而不是感恩社會回饋社會。不同的資助方式給受助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同,如綠色通道、助學金、生活補助、學費減免、貸款等對學生的幫助的體驗以及感受不同,導致他們對資助認識的差異。三是受助對象的個體差異對資助育人實效發揮的影響。每一個建檔立卡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年齡的人,其主體需要、文化背景、習俗習慣、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個體差異也是導致資助育人實效發揮的重要原因,所以“精準幫扶、因人施教”應為重點考慮的因素。

三、脫貧攻堅后高校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途徑探索

(一)“精準識別、精準資助”為資助育人實效充分發揮的前提

根據國家資助管理系統和云南省扶貧系統下發的建檔立卡學生名單,認真核查信息,實行動態管理,準確掌握建檔立卡生在校情況,做到 “一生一檔”,確保信息真實、準確,記錄清晰、無誤,經得起檢查和推敲。通過精準識別,進行精準定級,精準控制資助力度,資助程序規范,公平、公正、公開,切實保證高校各項資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實到每一位建檔立卡學生。在教育受助對象誠實守信的同時,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感受到黨和國家的初心與關懷。

(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提升建檔立卡學生核心價值素養

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堅持不懈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教育,組織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活動,教育建檔立卡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四個自信”;將愛國主義教育、責任與感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廉潔與法治教育、誠信與文明教育內容滲透于各項教育管理制度和各類教育活動中,引導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夢想驅動建檔立卡學生奮發成才。如以“中國夢?青年夢”為主題,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道德講堂、文化講堂、思想面對面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他們將“成才夢”與“中國夢”融為一體;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務相結合,輔導員、班主任走進他們思想深處,掌握學生實際需要,破解其成長困惑,把目標指引、價值觀塑造、方法指導和行為督導等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建立每位建檔立卡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激發他們追求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內在驅動力。

(三)不斷完善建檔立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助力其成長成才

重視建檔立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他們樹立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和正確的價值觀。在意保護建檔立卡生隱私的前提下,為每一位建檔立卡生建立從入校到畢業的完整心理檔案,詳細掌握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內容和形式,重點關注建檔立卡學生參與面,完善心理測評預警機制,實現對所有在校學建檔立卡學生心理健康的年度排查,深化心理危機防控體系建設,以宿舍為最小單位,建立“校-院-班-舍”四級防預機制。保障他們有尊嚴、有質量的正常學習生活,使他們樹立“自救”意識,培養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積極與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激勵他們刻苦求學,求真務實,學有所成,回報社會,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

(四)創新資助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建檔立卡學生發展型資助體系

在資助方式要由以往的保障型資助不斷向發展型資助轉變,更加注重受助者的主體地位,在遵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同時,結合個人發展意愿,搭建成長成才平臺,幫助受助學生自主、自強、自信地規劃個人發展目標。如專門設立“提高建檔立卡學生綜合能力項目”,探索“扶貧又扶志,助學又育人”的規律性;拓寬資助育人渠道,積極開發“助研型、助管型、專業型”勤工助學崗位,為建檔立卡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實踐機會;加大與社會企業的合作,積極爭取資助項目,擴大社會助學受益面;實施優秀建檔立卡學生海外學習交流項目,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經濟困難學生的國際視野和綜合素質。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引導建檔立卡學生從社會化、生活化、身邊化、日?;氖虑槌霭l,做傳遞“正能量”的倡導者、參與者和傳播者。

(五)全方位的開展就業指導及幫扶,提升建檔立卡學生就業能力

就業問題是困擾建檔立卡學生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消除家庭代際絕對貧困的核心問題。但其受到來自家庭、經濟與心理上的多種限制,以及激烈的崗位競爭環境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畢業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而出現建檔立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因此高校需構建穩定的長效協同就業幫扶機制,提升建檔立卡學生就業能力。遵循“重點關注、重點指導、重點推薦、重點服務”的原則,對建檔立卡學生做到“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制定就業幫扶措施。對他們進行全程化專業化的指導,使他們及早了解工作世界,加強職業素養訓練,引導他們認識就業形勢,端正就業定位,掌握求職方法、加強心態調適,樹立務實的就業觀和正確的成才觀。教育他們把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相聯系,激發他們到基層就業、服務社會、投身國防事業的熱情,促進他們主動就業。對就業困難的建檔立卡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政策宣講、就業指導、崗位推薦、就業跟蹤等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從學業到就業到職業的轉變。建檔立卡學生的充分就業,既能夠幫助改善家庭情況,也為脫貧攻堅后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也具有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資助攻堅精準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上海大幅修訂《專利資助辦法》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黑龍江省啟動2017年專利資助資金申報工作
精準扶貧二首
教育部發布《2016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