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邊境旅游經濟發展研究

2021-11-28 05:54衛云夢徐建軍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關鍵詞:邊境地區邊境旅游業

文/衛云夢 徐建軍

(1.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昆明理工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一、云南邊境地區的優勢分析

(一)區位優勢

云南邊境地區發展跨境旅游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云南毗鄰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國家,地處中國與南亞,東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處,基于這樣的地理區位特點,云南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門戶,也是中國發展跨境旅游經濟的重要戰略之地。

其特殊的地緣關系促成了云南與邊境各國文化交流與邊境貿易的發展,地緣優勢凸顯,云南與東南亞、南亞和印度洋沿岸聯系更加緊密。所以,云南要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發展跨境旅游經濟,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二)資源優勢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高山峽谷、大江大河源頭等自然旅游資源豐富,熱帶及亞熱帶的邊境風貌、亞熱帶原始森林、邊境風情、少數民族文化、珠寶玉石商貿等旅游資源神秘多樣,素有“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民族集聚地”等美譽,首先,眾多的高原湖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構成了云南獨特的旅游資源,云南有雄偉壯麗的雪山冰川、廣闊的熱帶雨林景觀、奔騰的“三江并流”奇觀、壯觀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等自然景觀;其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特征造就了云南邊境休閑度假旅游勝地;云南廣袤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生存著豐富的珍稀動植物和有色金屬;最后,“云南邊境地區與接壤的各國常常以‘一族兩國,一寨兩國’特殊的邊關、邊貿,形成獨樹一幟的邊境、邊貿風情”。[1]給中緬邊境區域的旅游業增添了不少吸引力,也成為中緬旅游合作的重要依托。云南邊境地區擁有的這些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原始優美的生態環境,使云南邊境成為一個天然的邊境旅游區。

(三)民族文化優勢

云南邊境地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有的文化優勢,形成了特有民族,即“跨境民族”,云南跨境民族地區由于毗鄰他國,地域的相鄰性形成文化的相似性,跨境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生活習俗、飲食習慣、建筑風格、服飾裝扮等,與接壤的鄰國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這些跨境民族在文化傳統上和民族風俗習俗上,有著難以分割的血緣聯系和相同的文化基因,邊境跨境民族文化對于發展與相鄰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合作具有獨特的優勢。

如分布在滇西南與緬甸接壤的佤族,佤族作為跨境民族,部分分布于緬甸、越南、老撾等南亞國家,其民族被邊界線隔開,同一個佤族部落,跨國而居,但民族親情沒有隔開,始終保持著社會、經濟及其文化諸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系。

國家實施對外開放以來,中緬邊境貿易、探親訪友、旅游團隊互訪等活動日益頻繁,既加強了文化交流,構成邊境地區獨特的旅游吸引力,又促進了中緬邊境地區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帶動國家經濟的繁榮。顯而易見,跨境民族特有的文化淵源對于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發展旅游經濟合作具有重要價值。

(四)政策優勢

國家“橋頭堡”戰略的實施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云南邊境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使云南邊境旅游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云南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發展邊境旅游業,將邊境旅游產業做大做強,云南已然成為毗鄰國家邊境旅游的重要市場。

這不僅是云南跨境合作經濟發展的新起點,也是穩固邊境安定、振興跨境地區產業經濟的重要措施;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一環。新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作為國家重要戰略一直在緊鑼密鼓地落實,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云南省與南亞地區目前形成的合作機制有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論壇,云南省與南亞中的印度、孟加拉國等國家為推動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積極推進“孟中印緬大旅游圈”計劃,推動了雙方的旅游業合作,也擴大了云南與印度、孟加拉國的旅游業合作內容與范圍,提升了云南省旅游產業的知名度。

二、云南邊境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跨境旅游合作缺乏長效合作機制

由于中國與鄰國在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給云南邊境旅游合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云南省的旅游跨境合作涉及中國與鄰國之間的政策差異,這也直接導致云南與鄰國在邊境旅游開發合作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產品開發和市場機制的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標準。

因為與鄰國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協商協議機制,缺乏必要的溝通和關聯,導致旅游產業往往自成一體,難以形成整體優勢。在各自為政、以鄰為壑的競爭觀念指導下,邊境各國加強地區封鎖,強化地界觀念,嚴重影響云南旅游業跨地區合作的開展。云南邊境跨境旅游合作無法實現制度的保障;因為沒有統一的合作開發標準,就不能形成跨境旅游的合作機制,也就無法達成國與國之間實現跨境旅游合作的利益共享平臺。

(二)邊境旅游管理機制不健全

首先,云南邊境旅游市場經營秩序混亂,邊境縣政府相關部門對邊境旅游的經營單位審批不嚴,從而造成旅游經營單位層出不窮和粗爛式蔓延的現象?!斑^多的旅游經營單位為了爭搶客源,不惜競相壓價和自相殘殺, 造成市場秩序混亂與經營信譽下降”,[4]消費者的利益極易受到損害,所以很多游客體驗感極差,也很少有回頭客,影響了云南邊境旅游業的口碑,也嚴重地制約了邊境旅游事業的健康發展;其次,在出入境方面,我國與越南等國家在邊境的管理體制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盡管目前云南與老撾、緬甸、越南已在邊境地區實行了互免簽證,經第三國來云南和國外的旅游團隊均可在昆明機場直接辦理口岸登記,由于國與國之間沒有實現管理上的互商、互聯,邊境上相互間在旅游通行的管理及程序方面就會很煩瑣,給旅客造成極大不便,最終勢必無法提升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滿足度;最后,邊境旅游異地辦證資質的限制,致使邊境旅游的出入境不便利。由于緬甸、老撾與越南方內部經濟安全方面的原因,對旅客的出入境口岸有了硬性要求,導致游客雖然持邊境證卻只能到達沿邊地區。在旅游行程中,旅客備受重重檢查關卡阻礙,層層疊疊的收費以及毒品稽查等。這種關卡額外收費增大旅客旅行的經濟壓力,嚴重影響雙邊旅游正常的有序交往。

(三)旅游資源整合利用不夠

云南旅游資源豐富,但卻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未形成特色邊關風情旅游帶?!熬皡^大多數處于低層次開發和管理階段, 旅游產品整體水平和品質不高, 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5]旅游資源包括邊境地區自然、歷史、文化、生態和物產各個方面,但云南邊境旅游資源的特色價值并沒有得到重視,資源只是一種存在,如果沒有被開發利用起來成為產品,是無法在市場上進行交換。而云南邊境旅游資源只是作為單純的旅游資源是無法創造效益的,也無法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云南省邊境旅游資源在早期開發時,由于定位不明確、缺乏統籌兼顧,造成觀光型景點或景區多,旅游產品雷同且缺乏特殊吸引力的現象,具有特色的旅游資源沒有形成自己的優勢市場。

三、云南邊境地區發展旅游經濟的優化路徑

(一)實施旅游邊貿互動式的發展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

要實行旅游邊貿互動式的發展模式,首先,云南要加強與各鄰國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各區域之間要打破地域上的行政界限,共同利用旅游資源,共建旅游基礎設施,統一規劃旅游線路,塑造整體旅游形象,統一旅游宣傳口號,形成統一的旅游市場”。[6]統一開發標準,共同利用開發邊境區域內的旅游資源,最終使合作區域內的旅游產業得到長期的互利共贏,促進旅游合作區域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次,要構建區域旅游合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云南邊境要根據其獨特性,依據區域發展狀況以及旅游合作發展的階段,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下,加強邊境區域旅游合作的同時做到與時俱進,不斷調整;最后,充分利用國家沿邊旅游開發開放的契機,加強大湄公河次區域(GMS)旅游合作以及孟中印緬地區旅游合作,推進云南旅游業走上國際化發展道路。

(二)結合邊境特色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與文化的融合成為現代旅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7]云南邊境地區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對文化資源的挖掘至關重要。云南邊境由于特殊地勢地理條件,開發難度大,許多地區仍保留著比較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習俗,在現代世界文化趨同的時代背景下,這種原始和古老的文化對現代城市人形成神秘的魅力和吸引力,由此,云南要把民族旅游與邊境旅游建成云南的旅游特色,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積極挖掘邊境特色文化,鑒于邊境旅游文化獨特的吸引力,賦予品牌標識性,可以通過提升傳統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旅游文化新產品新業態,開發具有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加快推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互促共贏的發展態勢。

(三)便利通關設施,優化旅游發展環境

簡化旅游者的通關手續,實現旅游便利化,在出入境制度管理上,各鄰國應相互協商達成一致,實行“一證通”或相互免簽政策,借鑒北美、歐盟通關便利化的經驗,盡快在云南邊境與鄰國邊境地區試行“一證通”互免簽證,24小時通關,建成無障礙旅游圈;規范統一云南與老撾、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家的區域旅游合作,形成統一地區旅游交通標識系統,實現資本、人員跨境自由流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游客過境手續便利化,吸引國內外客商,使云南邊境地區成為新一輪的自由貿易旅游區。

(四)完善服務體系,搭建信息平臺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級別游客的需求,在住宿設施方面,應該建設以中等級別的賓館為主,以高星級酒店為輔,同時還要建設一些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客棧;在餐飲方面,云南邊境旅游業要以當地的飲食文化為基礎,加快各種特色餐館和農家樂的建設,邊境地區還可以小規模地建設外國餐館,招徠外國的廚師,專做外國菜品或外國風味的小吃,滿足不同游客的飲食需求;在交通方面,云南邊境地區應遵循現代交通發展規律的要求,加快交通發展,優化邊(跨)境航空、鐵路、公路的布局,加快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形成與航空、高速鐵路、高等級公路相配套的交通運輸網絡,全面調整和優化運輸結構,建立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市場;在信息互通上,云南省應積極與東南亞國家搭建網絡信息平臺,實現區域內各國旅游網站的信息互動,同時,加快“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以旅游先通促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不斷推出旅游新產品、新亮點,全方位宣傳和推廣云南邊境地區的旅游新形象,使云南旅游經濟走向世界。

四、結語

發展邊境旅游是雙邊和多邊國家進行合作的重要領域,也是國家旅游外交的重要議題,已經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渠道。

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我國要充分發揮旅游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性作用。云南省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非常適合發展旅游業,且旅游業產業關聯性強,依托旅游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并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快速增長,才是長久之計。

因此,云南應該注重對邊境旅游業的發展。持續推動云南與周邊國家的跨區域旅游合作,以旅游先通帶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新時代背景下,旅游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是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因此,云南邊境地區發展跨境合作旅游經濟應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得到國家各行各業的支持,在跨境經濟合作的過程中,積極吸取國內外跨境旅游經濟的成功經驗與教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云南自身發展特點,因地制宜地把云南邊境地區跨境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推廣云南邊境旅游業走上國際化道路,提高中國的旅游知名度。

猜你喜歡
邊境地區邊境旅游業
邊境小城馬斯特里赫特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守衛邊境的“帕米爾雄鷹”
新疆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貢獻實證分析
嚴陣以待
我國旅游信息化與旅游業增長關系的動態計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