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應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的問題探討

2021-11-28 05:54韓超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標準化

文/韓超

(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工作質量直接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且影響著社會整體的穩定發展,必須提高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重視程度,加強公共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建設,以此促進公共服務工作質量的提升,使其能夠滿足群眾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存在較多不足,需要對其進行充分了解,以合理策略優化改進,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得以順利進行。

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服務指標問題

為促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規范化,必須制定明確的服務指標和服務標準,對標準的執行進行監督。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部門在標準執行的時候,都是將主觀指標作為主要的服務指標,缺乏量化的依據,使得部門不能對公共服務的質量進行評價,難以確認公共服務是否符合要求,也就難以作出合理的改進,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帶來更多挑戰[1]。

(二)理論支持問題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既要做好規范管理,強化服務意識,也要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持,以便能夠客觀評價公共服務,將循證依據、理論依據作為公共服務的標尺。就目前情況來看,公共服務在標準化的研究方面存在不足,普遍都是采用“邊執行、邊完善”的模式,不能作出前瞻性的考慮,這就需要對理論研究進行強化,以科學的方法對公共服務進行指導并完善。

(三)推進模式缺陷

在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都是選擇統一的標準,對成功的案例進行照搬照用,未能充分了解群眾情況及區域的執行能力。比如在人才市場等級較低的情況下,所采用的人才市場管理標準為高級的人才市場管理標準,使得公共服務不符合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難以保證公共服務的效果,且群眾難以作出客觀的評價[2]。在具體執行時,必須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

(四)管理制度問題

良好的管理制度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其管理制度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人才方面的重視性較低,缺乏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雖然大部分人員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可以保證公共服務管理的順利進行,但是在過于依賴自身經驗的情況下,其創新能力將受到影響,未能充分考慮到專業人才和先進理念的重要性。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必須擺脫個人經驗的局限性,做到勇于突破,不斷完善制度,促進公共服務的持續發展。

(五)宏觀方面的問題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應充分認識到公共服務自身體現出的全面性特征,考慮到該項目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較為復雜。同時,在項目執行的時候,各區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必須以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保持良好的前瞻性,對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科學評價,對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處理,消除標準執行中可能出現的隱患,并且可以強化積極的影響因素。在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需要認識到社會資源的調節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解決問題。同時,各個地區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也要重視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管理的調整,滿足群眾及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明確公共服務指標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需要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提高群眾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認識??梢圆捎霉姘?、資料宣傳等方式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進行宣傳,對公共服務項目進行詳細的說明,在主動做好公共服務工作的同時,鼓勵群眾尋求幫助,將公共服務部門的職能作用發揮出來。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中,應明確公共服務的工作準則,以及公共服務的具體要求,將標準化嚴格執行。在公共服務文件的內容不夠清晰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準確的解釋,使群眾能夠正確認知和了解公共服務準則。在具體的公共服務活動中,部分群眾對某些專業的詞匯存在錯誤理解的情況,比如將“受諾時限”理解為受理時限,必須做好這一方面的調查解釋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公共服務中的常見問題得到及時解決[3]。

(二)加強理論研究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首先,需要做好詳細的調查和數據分析,對公共服務項目落實的人群進行統計,掌握公共服務對象具有的特點,將所有的資源整合起來,以便能夠提供更具有合理性及針對性的公共服務。在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需要充分了解部門自身的情況,對群眾提出的意見進行收集,結合群眾的意見制定公共服務指標,防止在制定公共服務指標的時候存在主觀臆斷的情況。其次,需要對指標服務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在增設公共服務新項目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地方已有的公共服務項目,完善整體建設,深入研究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邀請專家攻克難題,開展深層次的理論研究,依據理論進行實踐活動,進而建立出符合國家及社會情況的公共服務體系[4]。

(三)科學推進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

首先,在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中,需要將各部門具有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充分利用集體智慧,設置標準化的職能部門,采用標準化的模式管理經辦人員,并加強人才培養。同時,需要加大主管部門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借助社會機構的資金、技術和經驗開展工作。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整體進行,實現公共服務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的有效融合,細化政府部門的職能,完善服務管理條例,將粗放型的體系轉變為精細化的體系。

其次,可以通過系統化地推進來實現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以優化服務理念作為入手點,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透明性進行提升,將項目的進展和內容公開,接受群眾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依據群眾的評價作出改進。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加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步伐,完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提高社會保險待遇,為群眾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5]。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一,根據以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發展情況可知,其管理過程中存在人才不足、人才引進效率較低等問題,這就需要轉變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確保每位員工能夠充分認識到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第二,需要制定標準化的管理規范,確定公共服務流程規范,對服務職能進行優化。在制定服務標準的時候,需要采用統一的方式對地方相關的政策進行管理,確保政策的科學性及嚴謹性,結合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政策的制定,對政策的實用性進行準確評價。第三,需要重視對服務能力的提升,對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進行了解,對服務職能進行優化,做到提高服務質量,優化制度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改善群眾的生活生產。

(五)促進公共服務整體改革

科學的服務指標是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需要做到合理設置服務項目,保證服務項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結合群眾需求和工作情況制定服務指標。在新項目的增設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好服務項目的具體要求,確保項目整體的協調推進。建設標準化服務體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群眾生活,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由于各地區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各地區的公共服務建設,難以保證一致性。因此,需要對服務體系管理進行強化,結合地方的財政情況進行預算的科學分配,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能作用,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協調進行,開展標準化的管理服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發展不斷加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關注,需要提高對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加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力度,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群眾及社會發展。在具體工作中,應充分了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的現狀及相關問題,做到明確公共服務指標、加強理論研究、科學推進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進公共服務整體改革,從而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工作的整體質量水平。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標準化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吃肉頻率能體現鄉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標準化徒增負擔
誰“捆住”基層的手腳?——泛濫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務觀念的漸變
黨支部基本組織制度標準化“三字訣”工作法
政府購買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實踐探索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效率分析
關于擴大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