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杭紙傘的發展流變

2021-11-28 05:54張小愛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關鍵詞:紙傘傘面余杭

文/張小愛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中國的傘文化歷史久遠,余杭油紙傘作為中國的一項傳統手工藝品,在杭州已經有了200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是作為防雨的雨具出現的。余杭地處杭州北部的江南地區,江南地區水系發達,且降雨量高,而且還有豐富的制傘原材料——竹子。所以在這種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下,余杭油紙傘應運而生。

一、油紙傘發展歷史

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工具,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下,制作傘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藝的機械化,到現今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單純用來防雨的雨具,削弱了其許多審美功能。而傳統的油紙傘是由毛竹和桃花紙、柿漆和桐油純手工制作,而現在大多演變成了用手工制作的皮紙,所用的漆變成了環保膠水。

早在西周之前,我國的歷史卷宗里就有關于帛傘的記錄,即用絲帛制作成的傘具,但是絲帛的材質不易保存和使用。到了漢代期間,由于造紙技術出現,人們發現紙可以代替絲帛用在傘的制作上,使用紙制作傘,使傘的造價也更加低廉,使用尋??梢姷闹?、紙就可以制作傘,使得傘進入尋常人家,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發現普通用的紙不能滿足人們的用傘需求,防雨性能不佳,而且紙容易腐爛,經過了多次的實踐探索,人們發現在紙上面涂上桐油,可以更好地防雨,也可以保證紙的完整性,油紙傘由此誕生。到了唐朝后,當時的人文墨客愛好在傘面上作畫題字,而宣紙易于寫字作畫,所以出現了以宣紙作為傘面的紙傘,這也是社會發展和人的意識改變的過程。到了宋代后,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為油紙傘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到了清朝,油紙傘依然是當時人們用來擋雨遮陽的日用工具。

余杭油紙傘行業的鼎盛期在清朝乾隆時期,住在余杭的董文遠開了一家油紙傘鋪,生產的產品主要包括文明傘、大紅傘、漁船傘等十幾個樣式,在當時紅極一時,占據了當時市場經濟的一大份額。后因爆發戰爭,使油紙傘行業陷入低迷。直至20世紀50年代,浙江省先后建立了“雨傘生產合作小組”“雨傘手工合作社”,余杭油紙傘行業開始恢復生機,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后期,隨著工業的發展出現了鋼制傘架,到了70年代,紙傘行業沒落,從業人員也逐漸減少,制傘技藝幾乎無人繼承。直到2006年被余杭政府開始重視,組織了劉有權等老人組織了雨傘合作社,油紙傘工藝開始呈恢復之勢。

二、余杭油紙傘的制作工藝

杭州地區自古以來制傘行業發達,余杭油紙傘的制作工藝精良巧妙,其工序也十分復雜繁瑣,油紙傘分為傘骨、傘頭、傘網、傘面和傘斗五個主要部分。其中主要的工序是傘骨制作、濕紙裱糊、繃花線三部分。

第一道工序制作傘骨,傘骨的制作曾經在古時作為一個專門的行業進行生產,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傘骨的制作過程分為刮、鉆、穿、排、拼的五步制作,對體力要求較低,男女皆可,“刮”即為刮竹,把挑選好的竹筒用刀從中間劈開,然后將竹筒全部劈成大小粗細相間的竹片,竹節必須削薄,然后再劈成大小一般的長骨,在長骨中間開槽,槽的深度需要制作者來把握,穿破其表面卻不能裂開,對制作者的熟練度和手感要求較高。將長骨削好后,把它們連接起來形成圓柱樣式的傘骨,在其開槽之處和竹片的頂端鉆小孔,用棉線把它們串起來,傘托是用來安裝長骨和短骨的,用車床開出的傘托數量需要與傘骨數量相同,然后將長骨穿入傘斗上的卡槽內即可。最后再進行組合拼裝,將傘短骨穿入傘斗的卡槽內,再穿入棉線將其固定住,組裝好傘桿后,插進開始做好的凹槽內,骨架就此完成。在20世紀油紙傘行業繁盛時期,傘骨可用來換取食物和日用品,由此可見制作傘骨的重要性和當時制傘行業的發達,以及從事制傘行業的人數眾多。而傘網的制作方法是把做好的傘骨撐開,把傘網固定住,使用耙尺將傘骨之間的距離固定好,在傘骨外邊緣進行纏線,就此傘的骨架基本形成了。

第二道工序是濕紙裱糊,這道工序是用來制作傘面的主要步驟,首先把紙按照所要制作的傘面的大小,剪裁成三種尺寸不同的頂角為40度的等腰三角形,制作傘面的紙張數量也可以根據傘的大小靈活變動,先在皮紙的表面均勻地涂上自己所制的糨糊,再把刷滿糨糊的皮紙敷在傘骨上,然后用手把紙拉直,直至與傘架完全貼合。其次將粘貼好的皮紙向外的那一圈進行剪裁,開一個小口方便包邊,陰干后,在傘面的內部糊上一層桃花紙將邊緣包住,在一些需要修飾的傘面上可以作畫題字,傘面就此制作完成。

第三道工序是繃花線,又稱穿傘。把制作好的傘半開著,在傘骨凸起的地方刷上有色漆,既有裝飾作用,還能加固傘面和傘骨的連接,把之前的竹竿取下來安裝上傘柄,在傘頭套上傘帽,在傘面上再刷一次漆,用來防水,等油漆干透以后在傘的內側可以按制作者的心意穿繞花線??嚮ň€結束后所呈現的視覺效果,既能表現制作者的審美和創作力,又能加固傘的穩定性,增強其使用功能??嚮ň€作為最后一道工序,其作用于傘直接呈現給人的視覺效果,顏色之間的搭配,線與線之間的穿插,既要靈活多變,又要和諧統一,對制造者的手藝和審美也有一定的考驗。

三、余杭油紙傘的審美特征

余杭油紙傘作為江南文化有代表性的地域象征,無論從外表表現的樣式、功能、視覺效果,還是所蘊含的人文志趣,都象征了江南一帶文化傳統手工藝審美思想和設計流變,其審美性和實用性合一,具有極強的審美價值。

(1)取材講究。制作油紙傘所需要的毛竹,3年以上的冬竹最好,其耐用堅韌,光澤色潤,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可以防霉防蛀,江南地區多梅雨時節,紙張不易保存且容易腐爛,所以用來制傘的紙張通常用的都是上好的桃花紙,然后用柿子油通體刷在紙的正反面,易于保存。而油紙傘表面涂的桐油,既有很好地避雨功能,傘面在接觸落雨后還能散發出淡淡的桐油清香。由此可以看出,制作余杭油紙傘原材料所用的紙、油、竹、棉線,都直接取自于大自然饋贈之物,無后天加工的復合材料。且都是手工制作,生產過程全部依靠雙手和簡單的工具,無須機器生產,在紙傘不能使用后,也容易被自然分解,形成了取于自然,解于自然的環境友好型生產模式,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

(2)工藝高超。油紙傘體積不大,但是包含了制作者的精湛工藝和審美特點。余杭油紙傘與其他地區的紙傘相比,濕紙裱糊是其突出特點,經過濕紙裱糊后的油紙傘,堅固耐用,多層紙張的疊加使其在長久使用中不易開裂。而且余杭油紙傘的邊緣較薄,這樣造成了傘面的厚度不同,既易于收攏,也使得傘在撐開時具有層次感,增強了視覺效果。余杭油紙傘的制作過程,從選材到加工完成,需要多道工序,這些工序全部是人力完成,最后的成果完全依賴于原料的選擇和手藝水平。因此每一道工序既要嚴謹,又要恰到好處。

(3)傘體柔美。余杭油紙傘的傘體制作受到江南地區文化的影響,極具江南特色。油紙傘的傘體包括傘面繪制、穿花線等。傘體的裝飾主要在傘面和傘體之間,以穿花線為例,花線在傘骨之間根根排列,其花線的方向,纏繞的次數和使用花線的數量,都可以讓傘面與傘骨的貼合程度有所不同,呈現出的美感也不同,這些小小的細節雖然繁多但不雜亂,這些花線排列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有秩序的排列組合呈現出和諧之美。而傘面的繪制有極強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傘面的繪制富有繪制者的精巧構思和審美志趣,其包含的圖案有花卉、人物、風景、書法等多種題材,有許多描繪江南意境的詩畫作品,具有獨具一格的江南特色美感。用來與畫面相稱的傘面用色也十分講究,傘面大部分使用暖色調,以紅黃兩色為主,添加上純度較高的彩色花線圖案,使傘貌明亮度提高,底色與圖案相輔相成,視覺上給人一種典雅之感,在傘的開合之間演繹了張弛之美。

(4)民俗之美。傘在我國民間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古時,“傘”為象形字,即一個人下面有四個小人,有頂天立地、團結團圓的寓意,具有吉祥的寓意。在江南地區,傘是很多風俗禮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別是在人的出生、結婚、喪葬方面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例如,“鴛鴦戲水”“鸞鳳和鳴”,用來祝?;榧?;“蓮生貴子”“榴開得子”,寓意多子多福;“壽山福?!薄跋生Q松龜”,寓意健康長壽。在余杭傳統的民間習俗中,人們還會把傘放在家中用來祈福和保平安。

(5)文化價值。余杭油紙傘集造型美、視覺美、變化美等多重美的流變,將傳統文化之美與傳統工藝之美凝結在一起,穿梭于歷史、現在和未來,油紙傘的出現發展及流變,與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的發展相互交融,相互提升。余杭油紙傘還凝結了設計師的智慧和經驗,制傘匠人憑借自身的手藝,把自己的理想和審美志趣訴諸在作品之中,每件作品都是設計師與欣賞者的交流媒介。余杭油紙傘作為江南地區地域性文化標志和民間文化象征,代表了杭州一帶產出的器具載體,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民間手工藝品行業革新發展的展現。而現今現代美學設計與傳統文化技藝的結合,使繼承和發展統一,余杭油紙傘的發展代表了一個地方,甚至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四、余杭油紙傘的發展現狀

余杭油紙傘是浙江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結晶,傳承非遺文化是文化強國的關鍵一部分。在當今社會,余杭油紙傘很少用來遮雨,功能性逐漸減弱,多以工藝品的形象出現,紙傘主要作為裝飾品用來裝飾空間所用,裝飾在家中、商場和街道上,用來點綴空間。余杭油紙傘的傳承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傳承之路的困難如下。

古時反映出的紙傘存放太久容易開裂,在比較干燥的環境下桐油也會逐漸揮發,傘面的紙張就會失去彈性慢慢變小。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為紙傘行業帶來了變化,制作油紙傘所需的材料從古時到現在基本沒有變化,傳統的制傘工藝從選材到制成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制傘材料的工業化和制傘技術的機械化給紙傘行業帶來很大的沖擊。余杭油紙傘原來的制作方法耗時耗力,生產效率低且成本較高,家庭作坊式的生產體系難以維持。而鋼制的傘骨和防水易保存的合成布料出現,其防水遮陽的性能好,工廠的出現和機械化的使用使得現代傘制作效率高,生產成本低,大幅度代替了油紙傘,工業化時代到來使得油紙傘淡出了市場三十多年,油紙傘制作技藝的傳承出現問題。到二十一世紀初時,油紙傘這一江南地區的靚麗風景線已經消失。

2006年,在政府的干預下,開始恢復余杭油紙傘的制作,開始培養新的余杭油紙傘工藝傳承人。到了2009年,國內設計師關注到了余杭油紙傘的傳承和可發展性,余杭的文創企業“品物流形”與余杭油紙傘傳承人劉有泉老人合作,開始了其衍生品的設計,使得這門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開始結合,探索新的發展思路,并在2011年的意大利米蘭設計展上,設計總監張雷創作的“余杭紙傘的未來”,驚艷了米蘭設計展,使余杭油紙傘的魅力走出了國門,余杭油紙傘大放異彩。到了2015年,第三代余杭油紙傘傳承人劉偉學與設計師和生產企業進行合作,成立了“紙傘之家”工作室,致力更好地傳承余杭油紙傘文化。

“品物流形”設計公司成功探索了傳統手工業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發展方式,他們不單單是停留在視覺效果的表面研究,設計師和他的團隊從傳統文化出發,與現代設計融合生產出新的創造模式。重新加入了設計美學元素的表達,與傳統手工業合理結合,為余杭油紙傘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徑。既追尋了傳統文化,又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更符合現代社會對文化工藝品的期待,所以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才能被現代社會所接受,這為其他傳統手工業與現代設計的融合提供了借鑒意義,引發了人們對傳統工藝未來的思考。

五、結語

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歷史淵源,以及許多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余杭紙傘獨具一格的文化魅力,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保護民間手工藝的傳承發揚,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余杭油紙傘制作工藝精巧細致,耐用美觀,還具有極高的工業文化價值,是人們生活需求和審美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器物文化發展流變的結晶,余杭油紙傘在歷史發展長河中,被時代選擇依然存在著,其中蘊含著歷史文化的積淀,見證了中華民族活態文化傳統。油紙傘所具有的美感,在整個使用過程中都給人賞心悅目之感,滿足了人們對江南文化詩情畫意的期待。余杭油紙傘的工藝衍生設計是保存發揚傳統文化的關鍵,既保存又傳承了傳統制作工藝,又給余杭油紙傘注入了新的活力。器物雖小,但包含了天地萬象,對器物文化關注度的提高,也是解決繼承和發展傳統手工藝的關鍵。

猜你喜歡
紙傘傘面余杭
細雨山塘
讀迷作品
誰都要看到的一幅畫
細雨山塘
“你好亞運!余杭@未來”
三種遮陽傘不防曬
山 雨
《杭州余杭徑山》《晨曲》
一鍵自動反向收起雨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