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辦“中國國際民族音樂節”,促進民族音樂發展及對外交流

2021-11-28 11:28姜克美
藝術交流 2021年1期
關鍵詞:音樂節文化交流民族音樂

文姜克美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文化交流日益成為我國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抓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為此,打造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精品品牌勢在必行。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untr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my country to shape a sound national image and build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14th Five-Year Plan" clearly require that "to focus on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to innovate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o strengthen oversea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lti-level dialogue between civilizations", and propose the strategic target of building a culture-based strong nation by 2035.For this reason,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brand for China's oversea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黨的十九大之后,國家更加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并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與具體措施,為傳統文化的國際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與精神瑰寶,應該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張“王牌”。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民族音樂事業蓬勃發展,各類民樂團體日益壯大,演奏技術水準顯著提升,涌現出大批優秀作品與杰出人才,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日益增長,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因此,我們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和實力,建議舉辦“中國國際民族音樂節”,打造高規格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舉辦“中國國際民族音樂節”,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國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與當代中國的精神風貌,進一步推動民族音樂事業的持續發展,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同時,音樂節為各國的民族音樂提供了專業、開放的交流平臺,有助于促進各國音樂文化藝術的有機互動、交流互鑒與相通相融,助力世界音樂文化的共同繁榮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中國國際民族音樂節”作為首個以民族音樂為主題的國際音樂節,具有如下亮點與優勢:

1.高規格、高水平:突出展示中國民族音樂最前沿、最亮眼的發展成就,同時廣泛邀請世界各國高水準的民族音樂團體和藝術家,呈現各國民族音樂的精華作品,充分展示民族音樂的風采與魅力。

2.系統性、品牌化:進行系統設計和規劃,綜合音樂會、普及講座、高峰論壇、音樂比賽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民族音樂。進行統一的運行模式及形象設計,力爭打造成為中國民族音樂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拳頭品牌項目。

3.融合性、國際化: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文明互鑒融合為重要使命。在不同屆別有所側重,有針對性地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民族音樂的特色與亮點。同時,注重中國民族音樂與其他國家音樂的對話、融合與合作,加強相互了解與認同。

4.時代性、惠民性:充分借助高科技多媒體傳播手段,在全球范圍以電視、網絡、自媒體等多種形式推廣傳播,向全球民眾提供高質量的藝術公共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審美需求。

在運作模式上,建議音樂節由中國牽頭并統籌規劃,中國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每兩年舉辦一屆,每屆選擇一個中國城市,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和民族音樂特色進行主題和活動設計。同時,充分調動、廣泛吸納國內外各類社會資源,構建更具創新性、操作性與持續性的運作機制。

主要活動包括:一是音樂會,開閉幕式音樂會可結合當屆主題和地域特色,由各國民族音樂團體和藝術家共同演出,突出中外民族音樂的交流與融合。主題音樂會可走進高校、走入基層,突出惠民性與互動性,帶領民眾深入領略各國民族音樂的風采。二是公益普及講座,邀請各國民族音樂藝術家舉辦民樂知識普及講座,介紹各國民族音樂的歷史傳承和藝術特點,加深民眾對民族音樂的了解認識。三是高峰論壇,匯集各國民族音樂的實踐者、研究者、愛好者,共同研討民族音樂的傳承、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推動民族音樂事業的共同繁榮。四是音樂比賽,舉辦國際民族音樂大賽,可設立演奏、指揮、作品創作等不同單元,為世界各國藝術家、青少年、愛好者提供切磋技藝、了解學習的平臺,促進民族音樂整體水準的提高。

猜你喜歡
音樂節文化交流民族音樂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心通意和”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充滿期待的中韓文化交流年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論高校音樂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音樂節
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
巴西 音樂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