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

2021-11-30 06:26
新農村(浙江) 2021年9期
關鍵詞:社會化農戶主體

最近,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現摘編如下。

1.重要意義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形式。

2.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培育農業服務業戰略性大產業為目標,以聚焦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和服務小農戶為重點,按照引導、推動、扶持、服務的思路,大力培育服務主體,積極創新服務機制,著力拓展服務領域,加快推進資源整合,逐步完善支持政策,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以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的快速發展,引領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綠色化,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發展思路堅持市場導向,聚焦服務小農戶,鼓勵探索創新,引導資源共享。

(3)發展目標力爭經過5—10年努力,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對現代農業的支撐功能和聯農帶農作用明顯增強,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全產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農業服務業發展成為要素集聚、主體多元、機制高效、體系完整、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現代農業大產業,更好地引領小農戶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3.主要任務

(1)推動共同發展以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主的各類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主體,各具優勢、各有所長,要推動各盡其能、共同發展。要把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作為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推進其專業化、規?;?,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拓展服務半徑。要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組織小農戶接受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其居間服務的優勢。要把服務專業戶作為重要補充力量,發揮其貼近小農戶、服務小農戶的優勢,彌補其他服務主體的不足。要發揮供銷、農墾、郵政的系統優勢,著力完善服務機制,不斷增強為農服務能力。同時,要鼓勵各類服務主體以資金、技術、服務等要素為紐帶,加強聯合合作,促進融合發展。推動服務主體與銀行、保險、郵政等機構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2)拓展服務領域堅持需求導向,聚焦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主產區,聚焦生產的關鍵薄弱環節,加大對社會化服務的引導支持力度,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支撐。在此基礎上,引導服務主體積極開辟新的服務領域,探索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有效方法路徑,推動服務范圍從糧棉油糖等大宗農作物向果菜茶等經濟作物拓展,從種植業向養殖業等領域推進,從產中向產前、產后等環節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對農業全產業鏈及農林牧漁各產業的覆蓋率和支撐作用。

(3)創新服務機制鼓勵服務主體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專業化服務。要把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有效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大力推廣行之有效的“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組織形式,促進各主體緊密聯結,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推動農資企業、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服務業延伸,采取“農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方式,推進技物結合、技服結合,實現業務拓展、創新發展。

(4)推進資源整合要按照資源共享、填平補齊的要求,把盤活存量設施、裝備、技術、人才及各類主體作為重點,探索建設多種類型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圍繞農業全產業鏈,提供集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生產經營綜合解決方案,破解農業生產主體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難題,實現更大范圍的服務資源整合、供需有效對接,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和高效利用。加快推進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試點和全面應用,不斷完善平臺功能,逐步引入銀行、保險、擔保等機構,共同為服務供需雙方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便捷化服務。

(5)提升科技水平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在集成推廣應用綠色優質新品種、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物質裝備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服務與科技深度融合,著力解決農業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鼓勵服務主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和手段,推廣應用遙感、航拍、定位系統、視頻監控等成熟的智能化設備和數據平臺,對農牧業生產過程、生產環境、服務質量等進行精準監測,提升農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勵服務主體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開展服務行業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解決服務主體普遍面臨的技術、裝備、人才等難題。

(6)強化行業指導鼓勵相關部門、服務主體、行業協會等以縣為基礎,研究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強化服務過程指導和服務效果評估。加強服務價格監測,防止價格欺詐和壟斷。強化服務合同監管,推廣使用示范文本,規范服務行為,保障農戶權益。鼓勵地方建立服務主體名錄庫,加強動態監測,推動服務主體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鼓勵建立全國性或區域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協會、行業聯盟等,發揮其聯系政府、服務會員、整合資源、自律規范的功能。

4.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分類指導,根據當地實際合理確定農業社會化服務重點發展的領域、環節和組織形式,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推動有序發展。要加強與發改、財政、稅務、銀保監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要創新工作方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推動本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2)加強試點示范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打造一批創新基地,培育一批創新主體,形成一批創新模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及時總結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按照可學習、能復制、易推廣的要求,選樹一批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樣本,以點帶面、示范推廣。

(3)加強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實施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政策,強化績效評價,確保實施效果。落實對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以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加強金融創新,研究拓寬增信措施和抵(質)押物范圍,鼓勵創設支持農業生產托管的金融產品,推動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與金融機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強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推進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的應用。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切實保障服務主體的合理用地需求。

(4)加強基礎工作強化重大問題研究,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培訓,把政策規定、項目實施、經營管理、信息技術等內容作為重點,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部門、廣大服務主體和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介活動,為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猜你喜歡
社會化農戶主體
強化述職評議 落實主體責任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論碳審計主體
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的探討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社會化服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何謂“主體間性”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